一、民族文化是建设鄂尔多斯文化强市的基石(论文文献综述)
皇甫欢欢[1](2021)在《鄂尔多斯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浅析》文中研究表明鄂尔多斯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使得鄂尔多斯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备先天优势。现主要分析了鄂尔多斯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与现实条件,并提出发展建议:完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打造知名品牌;加强区域合作并构建大旅游格局。
郝晨[2](2020)在《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研究》文中提出作为当代民族凝聚力及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乃至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自党中央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将“文化产业”的概念首先提出并正式确立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和边界便开始不断扩大。21世纪以来,迅猛的发展势头日益展现出对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推动经济步入发展新轨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体现了作为支柱性文化产业的重要地位,将开创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指向光明的前进方向。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积极引导支持下,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各领域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但也应当看到,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强劲发展势头中的动力不足与政府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以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为研究主题,将文献研究、案例研究、比较分析作为研究方法,进行综合运用,通过对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及政府管理现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比对研究,列举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原因,借鉴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的政府管理建设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提出对策建议,为本地区“文化强市”发展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推动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健康蓬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本论文主要包括七部分:一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意义进行阐明,以及研究的思路、方法、不足等内容;二是对文化、文化产业、政府管理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公共管理、文化管理为理论依据;三是对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及政府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四是提出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存在的扶持政策失衡、投融资机制不完善、人力资本储备不足等主要问题,并指出产业改革不够深入、政府职能定位不明、投融资体系不畅等原因;五是就国内文化产业建设先进省市(北京、上海、河北)的发展模式及措施进行梳理与特征分析;六是从政府管理角度出发,结合本地文化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促进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对策建议,包括从政府职能定位、投融资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创新发展模式等方面;七是总结概括研究主要内容与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赴鄂尔多斯市文化小康建设调研组,胡益华,王云[3](2020)在《绿色发展绘就城市新画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沉静美丽的丝路小镇吸引着八方宾朋;蔚为壮观的蒙古秘史博物馆展示着民族文化魅力;古朴自然的"书敖包"诉说着一段段传奇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转变传统发展方式,摆脱路径依赖,以文化小康助力全面小康,走出一条符合地区实际的绿色发展之路。
李晔琳[4](2020)在《鄂尔多斯市城乡规划工作开展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是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城乡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战略工作安排,需立足当下、统筹兼顾。通过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相关工作,促进鄂尔多斯市稳健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本文基于鄂尔多斯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探讨鄂尔多斯市城乡规划工作的开展对策。
苏日娜[5](2020)在《内蒙古马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蒙古族文明离不开蒙古马的存在。内蒙古自治区特色文化是草原文化,草原文化的核心就是“蒙古族马文化”,蒙古马是草原文明的标志性元素。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如果不深入挖掘宣传文化内涵,文化产业的传播就缺少生命力和活力。许多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难以有效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成文化产业。内蒙古马文化资源作为一个文化元素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运用马文化资源形成马文化产业是提高区域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国外的马文化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国内的马匹数量开始减少,马的利用价值开始下降,马产业面临着转型的困境,国内开始大力发展马文化产业。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历史的角度梳理了蒙古族马文化的缘起脉络和蒙古人与蒙古马彼此的影响,强调了马文化资源对蒙古人的重要意义。通过马文化资源和马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以蒙古马文化资源丰富、马文化竞争优势极为凸显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中心,阐述了内蒙古马文化产业的形成。马文化产业属于文化产业,所以在文化产业的框架内分析马文化产业的细分行业,探讨了内蒙古马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马文化产业具有符号经济性,“蒙古马”成为一种符号带动消费,同时马文化产业内部产业链长、产业外部产业联动效应显着,是一个具有庞大体系的文化产业,目前也初具规模。那么马文化产业到底值不值得发展?应该如何去发展呢?发展又会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对此,本文通过构建竞争力模型来评价当前内蒙古马文化产业的影响因素、产业内部结构及内蒙古区域内马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出的结论为内蒙古马文化产业值得发展,对于广、散、杂的内蒙古马文化产业应多以马文化产业园区集群式的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内蒙古各盟市也应该借鉴锡林郭勒马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同时要结合地区的文化资源情况发展马文化产业,突出马文化内涵,另外要通过有效供给与需求激发市场活力,政府加大政策扶持,促进马文化产业发展。
王馨宁[6](2020)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戏剧作品初探 ——以杭锦旗《阿拉腾鸿达嘎》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乌兰牧骑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文本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将杭锦旗乌兰牧骑的戏剧作品《阿拉腾鸿达嘎》作为个案加以全面研究。围绕艺术美学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研究,分析这部乌兰牧骑原创戏剧作品的风格及特征,探索究竟是什么样的戏剧作品在乌兰牧骑这样的基层文艺组织是最合适的。在本篇论文里笔者总共分为四个部分展开研究论述。首先第一部分主要对《阿拉腾鸿达嘎》的创作者——杭锦旗乌兰牧骑进行介绍,通过对杭锦旗乌兰牧骑的整体概述,交代这个基层文艺组织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同时针对杭锦旗乌兰牧骑的原创作品进行分类整理,着重对不同时期戏剧类节目的创作和发展加以梳理分析,更宏观的了解到杭锦旗乌兰牧骑文艺作品的创作规律和风格特征。通过第一章对以上信息的概述为读者展现一个更直观、更立体的杭锦旗乌兰牧骑形象,也为后续《阿拉腾鸿达嘎》的作品分析提供背景支撑。论文的第二部分进入到对杭锦旗乌兰牧骑具体作品的分析,笔者以杭锦旗乌兰牧骑创作的《阿拉腾鸿达嘎》这一戏剧作品为例进行概述分析。首先通过对作品的概述为读者阐述这部作品成为乌兰牧骑原创作品研究案例的原因,而后通过《阿拉腾鸿达嘎》的剧本进行整体分析,对包括故事情节创作和人物角色设置这些内容加以研究分析,总结出在前期的文本创作中所体现出的风格特点。本章旨在通过对作品进行整体概述让观众对作品的风格有一些宏观的了解。《阿拉腾鸿达嘎》做为一部极具“乌兰牧骑”风格的戏剧作品,出创作内容外,其舞台展现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接下来第三章的内容中将对此展开具体的论述。一部戏剧作品除了在前期剧本上的创作至关重要外,后期舞台呈现的设计也占据作品创作的重要比重。因此紧接着在第三部分则聚焦于作品后期的舞台呈现设计。其中包括对于的舞美设计、音乐创作和表演风格这三点内容。这三方面的设计和前期剧本创作的风格一样,都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但同时在一些细节上的处理中又独具现代化风格,让观众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不至于枯燥无味,故以艺术美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探究,分析其中缘由。《阿拉腾鸿达嘎》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乌兰牧骑戏剧创作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作为一个基层文艺组织,必须根据自身特点结合群众需求进行创作,这样作品才能形成独特的乌兰牧骑式风格魅力。因此在最后一章在探讨乌兰牧骑创作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对前三章的内容进行整理,旨在总结出乌兰牧骑创作文艺作品的经验和启发,对乌兰牧骑的指导思想和创作风格进行具体的阐述和总结。对于怎样的戏剧作品才是适合乌兰牧骑这一疑问,通过对这四章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乌兰牧骑作为创作者必须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并在创作中采取扬长避短的创作手段。同时需要明确乌兰牧骑的功能和宗旨,保留乌兰牧骑本地艺术特色的同时不断的学习借鉴其他的优秀文化。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创作出具备独特风格艺术作品,而这正是乌兰牧骑作品的创作标准。也正是本文对乌兰牧骑戏剧类节目展开讨论的研究意义。
张少茹[7](2017)在《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实施》文中指出鄂尔多斯市依托"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进一步创新了文化发展新思路。如何利用现有发展优势,借助文化强市的劲风,激发文化服务经济的巨大潜能,促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用文化产业带动城市精神创建和经济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把鄂尔多斯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文化强市的发展总目标,促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是文章试图尝试探究的核心内容。
王汉祥[8](2017)在《中国北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在全球生态环境挑战和国家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中国北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文化传承发展规律,处理好区域旅游经济、文化与生态关系,实现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前提是发展观念的转变。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已经开始逐渐认识到工业化发展模式和市场经济制度带来的诸多弊病。其中,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干扰,以及过度追求物质财富而忽视自然生态价值等问题,都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给一代代人们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重大福利损失,使工业化发展在创造物质繁荣的同时带来前所未有的可持续性问题挑战。因此,工业经济必须向生态经济观念转变。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就是遵循生态经济发展理念,顺应自然,尊重文化,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等手段和理念,实现旅游资源高效利用和旅游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之间的关系协调,从根本上确保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需要充分认识到区域特殊性,充分重视区域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可持续问题,因为,生态系统稳定和文化良好传承是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两个同等重要的内容。当然,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旅游产业本身具有综合性、异地性、体验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征,它是旅游地自然和人文,经济和社会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即"区域旅游产业系统",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企业和旅游地政府是区域旅游系统的主要构成主体,区域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状态根本上取决于区域旅游产业系统内部关系。根据本文提出的"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系统关系"模型,民族地区旅游是在外来游客旅游需求推动下,旅游企业开发利用旅游地自然与人文资源,旅游地居民提供文化和劳动力资源,在消耗区域物质能源的同时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为地区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向区域生态系统排放一定废弃物的产业系统活动过程。而且,只有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系统的绿色生产、生态旅游、文化传承和制度完善四个关键环节,才能够实现旅游产业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其中,制度是协调系统关系的关键所在。因此,旅游地政府必须通过完善的制度约束各旅游活动主体,使之各尽其责,各安其位,各享其利,在尊重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前提下良性竞争,和谐共存。本文以"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系统关系"模型为理论基础,分别建立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状态评价、关系评价和效率评价三类指标体系。其中,状态评价重点测评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实现状况,包括绿色生产、生态旅游、文化传承和制度完善四大类指标;关系评价重点考察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采用"旅游收入能耗比"这一具体指标进行衡量,既反映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能源消耗状况,也间接反映了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旅游生态环境质量;效率评价重点考察区域旅游产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投入包括物质资源、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三大类,产出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三大类,如果效率水平越高就说明区域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越高,意味着同样的旅游产业资源投入所创造的综合效益就越大。本文综合运用广义数据包络分析(DEA)等方法,对中国北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现状做了全面系统分析。从生态化发展状态、发展关系和发展效率等三维评价结果来看,近十五年来无论是包括内蒙古、新疆、甘肃和宁夏的广义中国北疆民族地区,还是仅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狭义中国北疆民族地区,其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但是,目前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地区)间的差距也比较明显,而且很多地区近期发展趋势波动性较大,这说明中国北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非均衡性和非稳定性还是比较突出的。同时,研究发现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并非同步,甚至很多地区表现出工业化水平越高旅游产业生态化水平相对越低的状况,说明产业结构对区域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然,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是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结果,区域自然条件、文化资源、人口规模、产业规模、生产效率,以及政府产业管理水平等都会带来影响。中国北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路径体系。根据当前国家和地区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民族地区应该以旅游生态功能分区为基础,构建包括绿色生产、生态旅游、文化传承和制度完善等四个关键环节的路径体系。本文以狭义中国北疆民族地区为例,研究构建了区域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功能分区,在区域主体功能区基础上分别设立从一级到四级的生态旅游功能区,并通过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认证制度对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区进行激励约束,要求生态旅游功能区内旅游产业发展必须达到绿色生产、生态旅游等相关要求。当然,旅游地政府应该切实履行制度供给等职责,积极发挥协调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系统关系的核心作用,尤其要以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主要管理手段,促进旅游产业系统内绿色生产、生态旅游、文化传承等关键环节的顺利实现。总之,中国北疆民族地区需要大力普及生态发展理念,完善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制度体系,构建旅游产业绿色生产体系,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资源,只有如此,区域旅游产业才能形成生态化发展的内在机制,才能实现区域旅游业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
梁俊杰[9](2015)在《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一世纪,作为综合国力之一的文化竞争力已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中之重。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地区(以下简称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是鄂尔多斯的一项非常宝贵的资源,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全面发展的优势所在。本文深入分析了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总结了经验,提出了问题与对策。第一部分,梳理民族文化产业与民族发展的关系。首先分析民族文化产业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包括民族文化发展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产业的核心等内容。其次,指出民族文化发展是民族发展的一部分,指出了民族发展的“五位一体”,而且民族文化发展是民族发展的主要内容。最后,阐述民族文化产业对民族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在民族发展中的地位和比重将会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在当前民族发展模式转型的情况下,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最优选择。第二部分,阐述了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首先,客观陈述了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的概况,包括鄂尔多斯地区概况、鄂尔多斯蒙古族的文化产业特性及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其次,论述了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及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第三部分,阐述了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首先,指出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体制、产业结构等宏观角度出发,发现在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投资人意识不强、品牌核心竞争力弱、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低缓等问题,另外受人瞩目的“鄂尔多斯现象”的存在也不能忽略。其次,对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逐一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这些原因包括文化体制改革的不彻底、民族文化市场化程度低、民营资本进入困难、没有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流向、民族文化创新能力不足及匮乏的人才队伍等。第四部分,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快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一些建议。首先,从政府宏观角度出发,应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合理布局,调整鄂尔多斯文化产业的结构、加大重视第三产业。其次,从民族工作角度出发,开展更加丰富的民族工作来增强民族意识,加强民族团结,传承和发展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再次,从企业角度出发,要推动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及旅游业,招商引资,建设高素质的鄂尔多斯文化人才队伍。最后,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要扩大居民的民族文化消费,提升鄂尔多斯人民的文化鉴赏能力。
徐步飞[10](2014)在《鄂尔多斯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选择》文中认为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文化在曲折中不断前行,一些优秀的文化资源面临断代和灭绝的危险。因此,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文化产业竞争力对于维护民族多样性,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加强对民族文化传承性的保护力度,促进我国的民族文化产业面向国际,走向世界,使我国民族文化产业既保持中国民族特色,又为世界人民所接受、所喜爱,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六成,民族文化产业是我国整个文化产业体系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民族地区要结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一趋势,充分挖掘当地富有特色的文化资源,进一步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以鄂尔多斯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为例,通过对文化产业相关政策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找到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可行性研究思路,进一步构建由市场、政府联动的发展机制,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力度,着力提升其统一性、权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真正推动本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使鄂尔多斯地区的民族文化产业早日突破发展壁垒,成为拉动本地区经济的新引擎。
二、民族文化是建设鄂尔多斯文化强市的基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族文化是建设鄂尔多斯文化强市的基石(论文提纲范文)
(1)鄂尔多斯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展的意义 |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
(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选择 |
(三)弘扬鄂尔多斯文化的重要途径 |
二、现实条件 |
(一)文旅资源独具特色且内涵丰富 |
(二)文化精品不断涌现且影响广泛 |
(三)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
(四)机遇与挑战 |
三、发展建议 |
(一)完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
(二)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打造知名品牌 |
(三)加强区域合作并构建大旅游格局 |
(2)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意义 |
(二)中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一、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依据 |
二、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及政府管理现状 |
(一)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二)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政府管理现状 |
三、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存在问题 |
(二)原因分析 |
四、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政府管理经验与启示 |
(一)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政府管理实践模式 |
(二)国内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政府管理经验启示 |
五、促进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对策建议 |
(一)明晰政府文化产业管理职能 |
(二)发挥产业政策引导扶持作用 |
(三)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
(四)培养建设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
(五)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
(六)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业态 |
(七)引导居民扩大文化消费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3)绿色发展绘就城市新画卷(论文提纲范文)
谋转型 构建能源产业新格局 |
筑基石 保障群众文化权益 |
促发展 擦亮文化小康底色 |
谱新篇 描绘城市多彩画卷 |
(4)鄂尔多斯市城乡规划工作开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鄂尔多斯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
1.1 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 |
1.2 发展战略 |
1.2.1 结构转型,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1.2.2 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
1.2.3 城乡统筹,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
1.2.4 区域协调,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跨界合作。 |
1.2.5 优化环境,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
2 鄂尔多斯市城镇化空间发展战略 |
2.1 城镇化发展战略 |
2.2 城镇空间发展战略 |
2.2.1 中心集聚。 |
2.2.2 沿边带动。 |
2.2.3 基地推进。 |
2.2.4 一体发展。 |
3 鄂尔多斯市产业发展引导 |
3.1 第一产业发展引导 |
3.2 第二产业发展引导 |
3.3 第三产业发展引导 |
4 鄂尔多斯市资源节约、利用与保护目标 |
4.1 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目标 |
4.2 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目标 |
4.3 能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目标 |
5 结语 |
(5)内蒙古马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三、论文内容及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马文化与内蒙古马文化产业的形成 |
第一节 蒙古人的马文化 |
一、“马背民族”的缘起 |
二、蒙古族眼中的“马” |
三、“蒙古马”精神对蒙古族的影响 |
第二节 内蒙古马文化资源与马文化产业的关系 |
一、马的用途与功能 |
二、马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与马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 |
三、发展马文化产业有助于保护与传承马文化 |
第三节 内蒙古马文化资源与马文化产业形成 |
一、内蒙古马文化资源 |
二、精神文化需求与经济发展需求相统一 |
三、马文化产业形成 |
第二章 内蒙古马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第一节 内蒙古马文化产业发展背景 |
一、马文化产业环境分析 |
二、马文化产业结构分析 |
三、马文化细分产业发展现状 |
第二节 内蒙古马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 |
一、马文化产品具有符号经济的性质 |
二、马文化产业结构高度化 |
三、马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联动效应显着 |
第三节 内蒙古马文化资源在马文化产业中的运用案例 |
一、传承与保护并重:以歌舞演艺《千古马颂》为例 |
二、市场需求引领:以草原夏季“8·18赛马节”为例 |
三、政府规划推动:以蒙古族特色马文化小镇为例 |
第三章 基于竞争力模型对内蒙古马文化产业发展要素分析 |
第一节 内蒙古马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
一、文化产业竞争力相关理论 |
二、内蒙古马文化产业竞争力决定要素的层次结构 |
三、内蒙古马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二节 马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要素的量化处理 |
一、马文化产业生产要素 |
二、马文化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及竞争要素 |
三、马文化产业需求状况要素 |
四、马文化产业相关产业发展要素 |
五、马文化产业政府要素 |
第三节 基于层次分析法内蒙古马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 |
一、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内蒙古马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 |
二、马文化产业竞争力各要素指标的衡量 |
三、马文化产业评价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内蒙古马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发展思考 |
第一节 内蒙古马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广而散的马文化产业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制约性 |
二、马文化资源产业化缺乏内涵 |
三、马文化产业市场中的有效性供给与需求不足 |
四、政策与法规滞后于马文化产业发展 |
第二节 内蒙古马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
一、促进马文化产业聚集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
二、重视马文化精神实质创造新型马文化产业 |
三、依靠旅游供需激发马文化市场活力 |
四、进一步优化马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
第三节 结论 |
一、内蒙古马文化产业实现经济文化双重效益 |
二、内蒙古马文化产业可能发展的趋势与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戏剧作品初探 ——以杭锦旗《阿拉腾鸿达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 乌兰牧骑创作发展方向 |
(二) 民间文化传承发展方向 |
四、文献综述 |
(一) 乌兰牧骑文化分析相关研究 |
(二) 乌兰牧骑作品分析相关研究 |
(三) 戏剧艺术相关研究资料 |
(四) 乌兰牧骑传承和保护研究 |
五、研究问题 |
六、研究方法 |
七、研究界定 |
八、论文创新点 |
第一章 杭锦旗乌兰牧骑 |
第一节 鄂尔多斯杭锦旗概述 |
第二节 杭锦旗乌兰牧骑概述 |
一、建立与发展 |
二、现状与发展 |
第三节 杭锦旗乌兰牧骑艺术形式 |
一、歌曲类作品 |
二、器乐类作品 |
三、舞蹈类作品 |
四、语言类作品 |
第四节 杭锦旗乌兰牧骑戏剧发展 |
一、萌芽期 |
二、发展期 |
三、转型期 |
第二章 《阿拉腾鸿达嘎》的艺术整体分析 |
第一节 《阿拉腾鸿达嘎》戏剧作品概述 |
一、作品前身 |
二、作品创作 |
三、作品成果 |
第二节 《阿拉腾鸿达嘎》戏剧文本分析 |
一、戏剧剧本概述 |
二、戏剧故事情节 |
三、戏剧角色设置 |
第三章 《阿拉腾鸿达嘎》的艺术美学分析 |
第一节 朴实的表演风格 |
一、肢体语言 |
二、舞蹈设计 |
第二节 特色的音乐创作 |
一、主题音乐 |
二、人物音乐 |
第三节 非写实的舞美设计 |
一、布景设计 |
二、服装特色 |
三、道具创新 |
第四章 从《阿拉腾鸿达嘎》看乌兰牧骑创作与发展 |
第一节 乌兰牧骑文艺创作的指导思想 |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 |
二、北京文艺座谈会 |
三、“量体裁衣”的进行文艺创作 |
第二节 内蒙古乌兰牧骑的创作启发 |
一、文艺创作取自民间 |
二、文艺成果服务民众 |
三、文艺主题顺应时代 |
第三节 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期刊类 |
三、报纸文章类 |
四、学位论文类 |
附件一 《阿拉腾鸿达嘎》汉语剧本 |
序幕 |
第一幕 |
第二幕 |
第三幕 |
第四幕 |
第五幕 |
第六幕 |
尾声 |
附件二 笔者采访内容记录整理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转型期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途径及实施策略 |
2.1 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及实施策略 |
2.1.1 建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意发展并举的渠道 |
2.1.2 有效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意发展 |
2.2 红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及实施策略 |
2.2.1 打造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
2.2.2 营造特色红色文化旅游产业 |
2.3 知青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及实施策略 |
2.3.1 开拓知青旅游产业 |
2.3.2 搭建知青产业平台 |
3 转型期鄂尔多斯创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及实施策略 |
3.1 完善创新文化产业扶持政策 |
3.2 培育创新文化产业意识 |
3.2.1 社区式 |
3.2.2 商圈式 |
3.2.3 电商式 |
3.3 创设多模式创意文化产业孵化基地 |
3.3.1 陶瓷创意产业孵化基地 |
3.3.2 创意影视产业孵化基地 |
3.3.3 科技创意产业孵化基地 |
3.3.4 饮食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 |
4 搭建创新文化产业推广平台 |
(8)中国北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2.1 旅游产业生态化概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国内研究综述 |
1.2.4 研究述评总结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二、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
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
2.1.1 生态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2.1.2 生态经济学的几个基本观点 |
2.1.3 生态经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
2.1.4 生态经济与旅游产业生态化 |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1 可持续发展概念由来 |
2.2.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2.2.3 可持续经济发展基本原理 |
2.2.4 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产业生态化 |
2.3 循环经济理论 |
2.3.1 循环经济的内涵 |
2.3.2 循环经济的特征 |
2.3.3 循环经济发展途径 |
2.3.4 循环经济与旅游产业生态化 |
2.4 本章小结 |
三、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系统关系 |
3.1 旅游产业内涵及其特征 |
3.1.1 旅游产业内涵 |
3.1.2 旅游产业特征 |
3.2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系统 |
3.2.1 区域旅游产业系统 |
3.2.2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系统模型 |
3.3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测评 |
3.3.1 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状态评价 |
3.3.2 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关系评价 |
3.3.3 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效率评价 |
3.4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 |
3.4.1 生态化发展总体路径 |
3.4.2 生态化发展路径构成 |
3.5 本章小结 |
四、中国北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现状 |
4.1 中国北疆民族地区概况 |
4.1.1 广义北疆民族地区概况 |
4.1.2 狭义北疆民族地区概况 |
4.2 中国北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4.2.1 广义北疆民族地区发展概况 |
4.2.2 狭义北疆民族地区发展现状 |
4.3 中国北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评价 |
4.3.1 现有评价方法述评 |
4.3.2 生态化发展状态评价 |
4.3.3 生态化发展关系评价 |
4.3.4 生态化发展效率评价 |
4.3.5 生态化发展评价总结 |
4.4 中国北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挑战 |
4.4.1 经济增长压力带来的挑战 |
4.4.2 经济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挑战 |
4.4.3 制度供给滞后带来的挑战 |
4.4.4 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挑战 |
4.5 本章小结 |
五、国内外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实践及启示 |
5.1 国外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实践及启示 |
5.1.1 国外实践概述 |
5.1.2 国外实践启示 |
5.2 国内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实践经验及启示 |
5.2.1 国内实践概述 |
5.2.2 国内实践启示 |
5.3 本章小结 |
六、中国北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 |
6.1 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选择背景 |
6.2 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突破 |
6.3 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功能分区 |
6.3.1 国家和地区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 |
6.3.2 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功能分区 |
6.4 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体系 |
6.4.1 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总体路径安排 |
6.4.2 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关键路径安排 |
6.5 本章小结 |
七、中国北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建议 |
7.1 普及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思想观念 |
7.2 建设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制度体系 |
7.3 构建旅游产业生态化绿色生产体系 |
7.4 筑牢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文化基石 |
7.5 本章小结 |
八、总结和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创新之处 |
8.3 存在不足 |
8.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化产业研究综述 |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
四、基本概念界定 |
第一章 民族文化产业与民族发展的关系 |
第一节 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产业的关系 |
一、民族文化发展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
二、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产业的核心 |
第二节 民族文化发展是民族发展的一部分 |
一、民族发展的“五位一体”发展 |
二、民族文化发展是民族发展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对民族发展有促进作用 |
一、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在民族发展中的地位比重将会持续上升 |
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民族发展模式转变 |
第二章 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第一节 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概况 |
一、鄂尔多斯地区概况 |
二、鄂尔多斯民族文化产业及文化政策实施现状 |
三、鄂尔多斯蒙古族的文化产业特性 |
四、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
第二节 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一、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二、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第三章 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鄂尔多斯民族文化政策的不完善和文化体制的不适应 |
二、鄂尔多斯民族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对文化产业投资意识不强 |
三、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薄弱 |
四、鄂尔多斯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低缓 |
五、民间资本投资失衡,出现了鄂尔多斯现象 |
第二节 影响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
一、文化体制改革缓慢 |
二、民族文化市场化程度低、民营资本进入困难 |
三、没有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流入文化产业来避免鄂尔多斯现象 |
四、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
五、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匮乏 |
第四章 加快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
第一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调控 |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
二、完善并细化文化产业政策 |
三、加强规划,合理布局,调整鄂尔多斯文化产业结构 |
四、加大重视以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 |
第二节 做好民族工作,促进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 |
一、做好民族工作,传承、发展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 |
二、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
第三节 提升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
一、推动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
二、打造鄂尔多斯民族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 |
三、打造鄂尔多斯市蒙古族文化品牌,弘扬蒙古族文化 |
四、大力发展蒙古族文化创意产业及旅游业 |
五、招商引资吸引大批企业入驻 |
六、建设高素质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人才队伍 |
第四节 引导鄂尔多斯居民的文化消费,提升文化鉴赏能力 |
—、扩大居民的民族文化消费 |
二、提升鄂尔多斯人民的文化鉴赏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鄂尔多斯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四) 创新与不足 |
1. 本文的创新 |
2. 本文的不足 |
一、鄂尔多斯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1. 文化及文化产业的概念 |
2. 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 |
3. 民族文化产业及其特色 |
(二) 鄂尔多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势 |
1. 鄂尔多斯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2. 鄂尔多斯市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 |
(三) 鄂尔多斯市民族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
1. 政策的倾向性不足 |
2. 文化体制改革滞后,缺乏市场经济意识 |
3. 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不足 |
4. 民族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薄弱 |
5. 文化消费水平低缓 |
二、鄂尔多斯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原因分析 |
(一) 文化体制改革不彻底 |
(二) 民族文化市场化程度低 |
(三) 民族文化创新能力不足 |
(四) 鄂尔多斯市情制约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
(五) 人才匮乏制约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
三、加快鄂尔多斯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
(一) 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
1.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
2. 拓宽投资融资渠道 |
3.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律体系 |
(二) 加大市场模式化的运营管理 |
1. 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提高民族文化产业生产能力 |
2. 积极采取“走出去”的战略 |
(三) 优化民族文化产业结构 |
1. 提升民族文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 |
2. 优先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 |
3. 打造民族文化产业特色品牌 |
4. 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
(四)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
1. 制定民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
2. 建立公平、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 |
3. 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民族文化是建设鄂尔多斯文化强市的基石(论文参考文献)
- [1]鄂尔多斯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浅析[J]. 皇甫欢欢. 北方经贸, 2021(11)
- [2]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研究[D]. 郝晨.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3)
- [3]绿色发展绘就城市新画卷[J]. 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赴鄂尔多斯市文化小康建设调研组,胡益华,王云.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20(11)
- [4]鄂尔多斯市城乡规划工作开展对策[J]. 李晔琳. 乡村科技, 2020(21)
- [5]内蒙古马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 苏日娜.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6]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戏剧作品初探 ——以杭锦旗《阿拉腾鸿达嘎》为例[D]. 王馨宁.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7]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实施[J]. 张少茹. 中国市场, 2017(29)
- [8]中国北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研究[D]. 王汉祥. 内蒙古大学, 2017(08)
- [9]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 梁俊杰. 中央民族大学, 2015(02)
- [10]鄂尔多斯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选择[D]. 徐步飞. 内蒙古大学,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