孪晶晶界论文_赵红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孪晶晶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纳米,裂纹,分子,失配,特征,梯度。

孪晶晶界论文文献综述

赵红波[1](2017)在《纳晶材料中孪晶及孪晶界位错塞积对裂纹钝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晶体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机械性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其超强的韧性、硬度和耐磨性。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纳米晶体材料又表现出延伸性低,断裂韧性差这些缺点,这些缺点都极大的限制了纳米晶体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然而,一些实验研究表明部分面心立方晶体材料,例如铜,既能展现出良好的塑性,又能展现出良好的韧性,这就显得比较奇怪。目前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韧度和强度的机理并不清楚,所以在这种特定的纳米晶体材料断裂韧度的研究获得了很多的关注。近些年来,提出了很多模型解释这种机理,其中晶界的局部迁移、特殊旋转变形、晶界的滑移、变形的孪晶等都被看作是纳米晶体材料中特殊的变形模式。研究纳米晶体材料中孪晶及孪晶界位错塞积对裂纹尖端位错发射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裂纹尖端位错发射引起的材料微结构演变与材料断裂韧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为晶体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断裂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纳米晶体材料服役过程微观结构演变为背景,建立相关连续介质力学模型,运用弹性复变方法,研究了孪晶及其界面位错塞积对裂纹钝化的影响规律,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无限弹性平面含有限长直裂纹与纳米孪晶及其界面位错塞积相互干涉的弹性模型,导出了裂纹尖端位错发射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公式,由此发现:(a)孪晶内以及其界面位错塞积能抑制裂尖位错发射,以而弱化断裂韧性。同时孪晶界位错塞积对裂尖位错发射的抑制作用强于孪晶。(b)裂纹长度对Ⅰ型裂纹尖端的屏蔽和反屏蔽效应影响不大,但是位错发射角的影响比较大。断裂韧性与孪晶尺寸密切相关,并且存在一个最佳孪晶尺寸。(2)建立椭圆钝裂纹与孪晶及孪晶界位错塞积相互干涉的模型,并引入向错四极子描述纳米孪晶对裂纹的影响,导出了钝裂纹尖端位错发射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的表达式,揭示了向错强度、孪晶尺寸、方位角、椭圆形钝裂纹的长度、椭圆形钝裂纹端点的曲率半径、位错的发射角度等因素对椭圆形钝裂纹尖端位错发射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01)

周磊[2](2015)在《晶界及纳米孪晶力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晶(nanocrystalline, NC)金属及其合金由于其优秀的力学性质在工业界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主要是因为纳米晶中晶粒尺寸被细化到纳米尺度,一般情况下在100纳米以下。由于微结构中的面缺陷,例如晶界、共格孪晶界、非共格孪晶界的存在,金属强度被极大提高。因为这些缺陷作为位错形核源,会在材料变形阶段提供大量位错以兼容应变。同时晶界及孪晶界对材料内部裂纹的扩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裂纹扩展过程中裂尖产生的各类塑性变形(相变,位错发射等),会与晶界共同作用,影响裂纹扩展。对于纳米尺度的材料而言,传统实验手段很难准确捕捉到材料内部微结构的演化过程,而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手段可以将原子尺度的缺陷演化过程清晰得以呈现,从而进行变形机制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因此,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含有晶界及孪晶界的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进行模拟,讨论了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质,并通过对其微观结构的演化进一步解释了材料的变形机制。主要研究工作取得如下进展:1.模拟并讨论了体心立方铁含有{112}(110)晶界的双晶模型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过程以及沿晶裂纹扩展。在模拟中发现,双晶模型在拉伸载荷作用下,塑性变形机制主要为晶界面上位错逐层形核导致的相变和非晶界面位错滑移导致的含有孪晶界的折线状结构的生成。相变主要在塑性阶段初期出现,而随着应变增大,含有孪晶界的折线状结构逐渐开始主导塑性变形。双晶模型中沿晶裂纹的扩展会受到裂纹位置和温度的影响,相比于前两者应变率对裂纹扩展影响不大。2.模拟并讨论了{1012}(1011>纳米孪晶镁在单轴压缩及单轴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行为以及沿晶裂纹扩展,在考虑孪晶界间距、加载方向以及裂纹位置等因素的前提下揭示了{1012}<1011>纳米孪晶镁的塑性变形机制和不同孪晶界间距时韧脆转变的内在原因。在模拟中发现,在单轴压缩载荷作用下,{1012}(1011>纳米孪晶镁的塑性变形机制随应变增大由基面部分位错活动转变为孪晶迁移;而在单轴拉伸载荷作用下,材料的塑性变形以基面位错活动、基面层错及面心立方相变为主。当改变加载方向后,会导致孪晶界迁移机制与基面位错发射机制的竞争。{1012}<1011)纳米孪晶镁中沿晶裂纹位置的改变会对裂纹扩展机制产生影响。不同的孪晶界间距也使材料出现韧脆转变,较小的孪晶界间距会抑制沿晶裂纹扩展从而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3.模拟并讨论了{1011}(1012)纳米孪晶镁在单轴压缩及单轴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过程。在考虑了是否存在预置缺陷以及孪晶界间距等因素的前提下,解释了{1011}(1012)纳米孪晶镁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变形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1011}(1012)纳米孪晶镁的拉压不对称。在模拟过程中发现,由于{1011}(1012)孪晶界极其稳定的特征,材料会有很高的屈服强度,但塑性能力很差。当引入预置线缺陷以后,材料塑性能力有所提高。其中在单轴压缩载荷作用下,模型的塑性变形机制主要为基面位错滑移同时模型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锥面滑移。在单轴拉伸载荷作用下,基面滑移和锥面滑移为主要塑性变形机制。由于压缩模型与拉伸模型塑性机制不同的原因导致了{1011}(1012)纳米孪晶镁的拉压不对称。此外,在拉伸载荷作用下,左侧边界裂纹的裂尖附近仅有少量基面位错活动,同时由于{1011}(1012)孪晶面无法像{1012}(1011>孪晶面一样作为裂纹扩展面,材料展现了较强的断裂韧性。4.{1012)(1011>纳米孪晶与{1011}(1012)纳米孪晶由于其所包含孪晶界的不同,力学性质与塑性变形机制有显着差异。对于{1012}(1011>纳米孪晶而言,由于其内部孪晶界较易于形核基面位错,并提供大量位错活动,因此对其塑性能力有一定提高作用。同时由于{1012}(1011>孪晶界可作为裂纹扩展面,对沿晶裂纹扩展无法起到有效抑制作用。而{1011}(1012)孪晶界由于其稳定性,很难在孪晶面形核大量位错,这种性质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材料较低的塑性变形能力。通过预置线缺陷,可有效改善{1011}(1012)纳米孪晶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此外由于{1011}(1012>孪晶界很难作为沿晶裂纹扩展面,因此提高了材料的断裂韧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10-01)

邹蓉,徐建刚,宋海洋,席欢,李国辉[3](2015)在《旋转晶界角对孪晶铜力学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旋转晶界角对铜孪晶纳米线拉伸加载下力学性能的影响。模拟采用多体紧束缚势函数描述铜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模拟结果,分析了单晶铜和孪晶铜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旋转晶界角的铜孪晶纳米线的位错成核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旋转晶界角的增加,铜纳米线的屈服强度减弱;当旋转晶界角较小时,界面上出现了成叁角形网格的失配位错,随着旋转晶界角的增大,网格逐渐缩小甚至消失;旋转晶界角较大时,晶界处易于位错成核,且界面对位错的存储能力和阻碍作用均减弱,导致屈服强度减弱。(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5年05期)

笪媛媛,倪勇,何陵辉[4](2015)在《纳米孪晶多晶结构中孪晶界与晶界交互演化的相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实验报道了在周期性载荷作用下孪晶界运动可以诱导纳米晶粒长大的现象,基于此提出了一个热力学模型讨论外载作用下孪晶界与晶界的交互演化.发现外载可以诱发能量有利的孪晶生长进而促进晶界迁移和晶粒长大.考虑了孪晶界与晶界交互演化的相场模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文中的热力学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张俊平,段先锋,史子木,韩福生[5](2014)在《TWIP钢孪晶晶界特征及其对材料塑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及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TWIP钢退火孪晶和变形孪晶晶界的形貌、取向进行观察,并对其在材料塑性变形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火孪晶界以∑3型为主,与晶粒之间满足<111>60°的取向关系,是TWIP钢产生孪生的基础条件;形变孪晶与基体晶粒也满足<111>60°的取向关系,亦为∑3 CSL型。孪晶对TWIP钢塑性的贡献主要是通过调节晶体取向、激发进一步滑移、促使滑移与孪生交替进行而实现的。(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4年04期)

张舒,周剑秋,王璐,王英[6](2014)在《拉伸轴与孪晶界角度对纳米孪晶材料变形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纳米孪晶材料独特的微结构及其内部变形机制,建立了相交于孪晶界剪切变形和平行于孪晶界剪切变形的几何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分析拉伸轴与孪晶界角度对纳米孪晶材料变形行为的影响。等效塑性应变演化过程表明:即使是相邻的晶粒,它们的应变分布也有很大不同,这都是因为拉伸轴与孪晶界角度的影响。通过合理调整角度,可以有效地延迟剪切带的出现。但是随着孪晶片层厚度的减小,角度的影响越来越薄弱。(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张丽峰[7](2012)在《纳米孪晶界迁移机理及含孔洞孪晶材料力学性能的计算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孪晶界是一种特殊的低能态共格晶界,孪晶界两侧的晶格呈镜面对称。由于孪晶界与位错间存在特殊的相互作用,利用纳米尺度孪晶界面可实现晶体材料的增强增韧。孪晶界作为一种晶体面缺陷,能够阻碍位错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同时,孪晶界具有容纳位错的能力,进而改善材料的塑性。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孪晶界迁移的过程,分析了孪晶界迁移的微观机理和温度效应。此外,本文模拟了含纳米孔洞的孪晶铜的拉伸形变行为,得到了纳米孔洞与孪晶界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分析了孔洞大小和孪晶界间距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f.c.c.晶体孪晶界的迁移是{111}滑移面内不全位错环产生、扩展和湮灭的结果。受温度热涨落的影响,孪晶界迁移的临界剪切应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本文建立了孪晶界迁移的理论模型,阐明了临界剪切应力与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材料的屈服应力随孔洞直径的增大而减小,且不受孪晶界的影响。孪晶界能够有效阻碍由孔洞发射的位错的运动,从而大幅度提高晶体的强度。然而,孪晶界间距的改变对孪晶的屈服应力和强度的影响甚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2-01)

蔡正旭[8](2010)在《基于退火孪晶的纯铜晶界特征分布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轧制和退火对工业纯铜晶界特征分布(GBCD)的影响。采用了基于EBSD的单一界面迹线法、五参数法和孪晶过滤法对轧制退火后试样中的∑3晶界进行共格和非共格成分统计分析。并且通过了“原位”组织观察对试样GBCD优化的微观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冷轧变形和退火处理对材料GBCD有重要影响。小变形(10%)冷轧并高温退火的试样中出现了较多的∑3,∑9和∑27特殊晶界,特殊晶界的比例达到76%,有效地阻断了一般大角度晶界的网络连通性,试样的GBCD得到优化。随着冷轧变形量的不断增加(20%-40%),试样经高温退火后,特殊晶界的比例逐渐下降,不能有效地阻断一般大角度晶界的网络连通性,试样的GBCD没有得到优化。进一步分析认为:和中等变形量(30%-40%)相比,小变形量的试样形变储存能较少,不足以在后续的退火过程中发生以生成一般大角度晶界为特征的再结晶行为,而是以应力诱发晶界迁移(SIBM)为主,这可能是GBCD得到优化的关键。(2)晶体取向对试样两步轧制退火GBCD影响不明显。不同取向的工业纯铜单晶试样经过75%以上大变形冷轧并高温再结晶退火然后再经过10%冷轧并高温短时退火(两步轧制退火)处理后,试样中均出现了较多的∑3,∑9和∑27特殊晶界,特殊晶界比例在70%-80%之间,(∑9+∑27)/∑3的比值在0.2左右,特殊晶粒的团簇特征相似,即全部试样的GBCD都得到较好优化。分析认为不同取向的单晶试样经过大变形轧制后其形变组织趋于一致,在随后的退后过程中其再结晶组织亦趋于一致,所以晶体取向对试样两步轧制退火GBCD影响不明显,不是影响GBCD优化的主要因素。(3)预处理组织对试样冷轧退火GBCD有显着影响。细晶(约12微米)试样经小变形冷轧后在高温短时退火过程中形成了大量∑3n(n=1,2,3)特殊晶界,其比例达到75.7%,而且具有∑3n(n=1,2,3)取向关系的特殊晶粒团的平均尺寸较大,达到200μm,试样的GBCD得到较好优化。具有其它预处理组织(包括形变组织、部分再结晶组和粗晶组织)的试样,经过相同的小变形、高温退火处理后均没有使其GBCD得到很好的优化。EBSD原位观察、孪晶过滤(twin filtering)和五参数法(FPM)分析表明,叁叉晶界(triple junctions)是轧制退火过程中非共格∑3晶界的有利形核位置,非共格∑3晶界的迁移反应可促进GBCD的优化,这是细晶试样经轧制退火后,其GBCD得到较好优化的关键原因。(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0-04-20)

夏爽,李慧,周邦新,陈文觉[9](2010)在《金属材料中退火孪晶的控制及利用——晶界工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退火孪晶是低层错能面心立方金属材料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显微组织。斑铜艺人利用"锻打"和"高温烧斑"的工艺,使晶粒发生异常长大后形成退火孪晶,制造了瑰丽斑驳的斑铜艺术品。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出现这些斑纹背后的科学原理,然而他们通过积累的生产实线经验,已经能够控制并利用退火孪晶这种显微组织。随着现代材料与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控制材料显微组织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基于退火孪晶的晶界工程研究与实践就是控制与利用退火孪晶这种显微组织的过程。(本文来源于《自然杂志》期刊2010年02期)

方晓英[10](2008)在《基于退火孪晶的304不锈钢晶界特征分布优化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学显微镜研究了轧制和退火以及初始状态对304奥氏体不锈钢晶界特征分布(GBCD)的影响。采用基于EBSD的单一截面迹线分析法对合金GBCD中的∑3晶界进行了共格与非共格的区分测定。在了解合金轧制退火过程中合金GBCD演变基本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对合金组织“原位”跟踪观察,进一步阐明了合金实现GBCD优化的微观机制。最后通过晶界腐蚀实验比较了各种晶界的腐蚀抗力。冷轧退火对合金的特殊晶界比例f_(SBs)和GBCD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小形变冷轧后较比中等形变冷轧后的合金样品在随后的退火过程中更容易诱发高比例(超过80%)的∑3~n(n=1,2,3)晶界,而且f_(∑9+∑27)晶界与f_(∑3)的比值f_(∑9+∑27/∑3)超过0.1,而中等形变(20%~50%)后的样品退火后该值不超过0.05。表明小形变量是促进304奥氏体合金在后续退火过程中广泛发生∑3~n孪晶反应的必要条件。对于小形变后在相对低温长时间退火处理(GBE1),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合金中∑3~n(n=1,2,3)晶界比例f_(SBs)和f_(∑9+∑27/∑3)逐渐提高,最高值分别达80%和0.2。而相同形变冷轧的样品经高温短时退火(GBE2)后,上述两值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先增后减。由∑3~n晶界构成的特殊晶界团是GBCD优化了的合金的典型组织特征,小形变冷轧后的样品经低温长时间退火(GBE1)和高温短时间退火(GBE2)处理后,前者的特殊晶界团尺寸明显大于后者,且其一般大角度晶界网络连通性被阻断的效果也优于后者。在已实现GBCD优化的合金样品中,其特殊晶界团内存在大量的非共格∑3晶界。另外还发现合金经小形变冷轧后在两步退火GBE工艺中,样品首先在相对低温下短时退火有利于合金在第二步退火过程中GBCD的再优化,而多道次循环冷轧退火处理对合金的GBCD优化没有显着影响,仅造成残留亚结构分布的变化。利用SEM和EBSD技术研究了合金的初始状态包括晶粒尺寸和碳化物对合金最终GBCD优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时效状态或碳化物的存在通过影响晶界的迁移行为对合金的GBCD优化具有负面效应,碳化物的充分溶解或防止碳化物的晶界析出是合金实现GBCD优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原始晶粒尺寸对GBE处理后合金的GBCD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原始晶粒取向随机分布时,细晶组织的GBCD优化效果好于粗晶组织。通过对合金组织“原位”跟踪观察,了解了合金GBCD演变过程,进而分析阐明了合金实现GBCD优化的微观机制。小形变冷轧后在相对低的温度下退火可诱发某些原有晶界的优先迁移,并伴以特殊晶界团的形成,特殊晶界团内部通过非共格∑3晶界的迁移反应促进∑3~n晶界的大量增殖,其周围的大角度晶界在应力(应变)梯度作用下的优先迁移以及通过与附近晶界的相互作用形成∑3~n(n=0,1,2)和非∑3~n的低Z-CSL晶界,从而实现一般大角度晶界网络连通性的阻断。进一步的分析得出非共格∑3晶界的大量形成和某些晶界面的优先迁移是合金实现GBCD优化的主要微观机制。最后通过晶界腐蚀实验评价了各种晶界的腐蚀抗力,发现∑1和∑3(包括共格与非共格)晶界表现出优异的腐蚀抗力。约有50%的∑9晶界和少数一般大角度晶界在腐蚀抗力上表现出特殊性,分析表明晶界的这种特殊性不仅和构成该晶界两侧晶粒的取向差有关还和晶界所处的晶面位置密切相关。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为:(1)利用基于EBSD的单一截面迹线分析法对合金GBCD中的∑3晶界进行了共格与非共格的区分判定,发现在被优化的合金GBCD中,弯曲的非共格∑3晶界是主体,其它∑3~n(n=2,3...)晶界是非共格∑3晶界迁移反应所致。(2)通过合金显微组织的原位跟踪观察,了解了合金在冷轧退火过程中GBCD演变以及特殊晶界团形成和扩大的规律。认为某些晶界面在应力作用下的优先迁移并伴以非共格∑3晶界的形成是特殊晶界团不断长大和∑3~n晶界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进而提出了非共格∑3晶界的形成和某些原来的晶界面在应力作用下的优先迁移是合金实现GBCD优化的主要微观机制。(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08-11-01)

孪晶晶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纳米晶(nanocrystalline, NC)金属及其合金由于其优秀的力学性质在工业界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主要是因为纳米晶中晶粒尺寸被细化到纳米尺度,一般情况下在100纳米以下。由于微结构中的面缺陷,例如晶界、共格孪晶界、非共格孪晶界的存在,金属强度被极大提高。因为这些缺陷作为位错形核源,会在材料变形阶段提供大量位错以兼容应变。同时晶界及孪晶界对材料内部裂纹的扩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裂纹扩展过程中裂尖产生的各类塑性变形(相变,位错发射等),会与晶界共同作用,影响裂纹扩展。对于纳米尺度的材料而言,传统实验手段很难准确捕捉到材料内部微结构的演化过程,而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手段可以将原子尺度的缺陷演化过程清晰得以呈现,从而进行变形机制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因此,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含有晶界及孪晶界的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进行模拟,讨论了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质,并通过对其微观结构的演化进一步解释了材料的变形机制。主要研究工作取得如下进展:1.模拟并讨论了体心立方铁含有{112}(110)晶界的双晶模型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过程以及沿晶裂纹扩展。在模拟中发现,双晶模型在拉伸载荷作用下,塑性变形机制主要为晶界面上位错逐层形核导致的相变和非晶界面位错滑移导致的含有孪晶界的折线状结构的生成。相变主要在塑性阶段初期出现,而随着应变增大,含有孪晶界的折线状结构逐渐开始主导塑性变形。双晶模型中沿晶裂纹的扩展会受到裂纹位置和温度的影响,相比于前两者应变率对裂纹扩展影响不大。2.模拟并讨论了{1012}(1011>纳米孪晶镁在单轴压缩及单轴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行为以及沿晶裂纹扩展,在考虑孪晶界间距、加载方向以及裂纹位置等因素的前提下揭示了{1012}<1011>纳米孪晶镁的塑性变形机制和不同孪晶界间距时韧脆转变的内在原因。在模拟中发现,在单轴压缩载荷作用下,{1012}(1011>纳米孪晶镁的塑性变形机制随应变增大由基面部分位错活动转变为孪晶迁移;而在单轴拉伸载荷作用下,材料的塑性变形以基面位错活动、基面层错及面心立方相变为主。当改变加载方向后,会导致孪晶界迁移机制与基面位错发射机制的竞争。{1012}<1011)纳米孪晶镁中沿晶裂纹位置的改变会对裂纹扩展机制产生影响。不同的孪晶界间距也使材料出现韧脆转变,较小的孪晶界间距会抑制沿晶裂纹扩展从而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3.模拟并讨论了{1011}(1012)纳米孪晶镁在单轴压缩及单轴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过程。在考虑了是否存在预置缺陷以及孪晶界间距等因素的前提下,解释了{1011}(1012)纳米孪晶镁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变形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1011}(1012)纳米孪晶镁的拉压不对称。在模拟过程中发现,由于{1011}(1012)孪晶界极其稳定的特征,材料会有很高的屈服强度,但塑性能力很差。当引入预置线缺陷以后,材料塑性能力有所提高。其中在单轴压缩载荷作用下,模型的塑性变形机制主要为基面位错滑移同时模型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锥面滑移。在单轴拉伸载荷作用下,基面滑移和锥面滑移为主要塑性变形机制。由于压缩模型与拉伸模型塑性机制不同的原因导致了{1011}(1012)纳米孪晶镁的拉压不对称。此外,在拉伸载荷作用下,左侧边界裂纹的裂尖附近仅有少量基面位错活动,同时由于{1011}(1012)孪晶面无法像{1012}(1011>孪晶面一样作为裂纹扩展面,材料展现了较强的断裂韧性。4.{1012)(1011>纳米孪晶与{1011}(1012)纳米孪晶由于其所包含孪晶界的不同,力学性质与塑性变形机制有显着差异。对于{1012}(1011>纳米孪晶而言,由于其内部孪晶界较易于形核基面位错,并提供大量位错活动,因此对其塑性能力有一定提高作用。同时由于{1012}(1011>孪晶界可作为裂纹扩展面,对沿晶裂纹扩展无法起到有效抑制作用。而{1011}(1012)孪晶界由于其稳定性,很难在孪晶面形核大量位错,这种性质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材料较低的塑性变形能力。通过预置线缺陷,可有效改善{1011}(1012)纳米孪晶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此外由于{1011}(1012>孪晶界很难作为沿晶裂纹扩展面,因此提高了材料的断裂韧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孪晶晶界论文参考文献

[1].赵红波.纳晶材料中孪晶及孪晶界位错塞积对裂纹钝化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7

[2].周磊.晶界及纳米孪晶力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3].邹蓉,徐建刚,宋海洋,席欢,李国辉.旋转晶界角对孪晶铜力学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

[4].笪媛媛,倪勇,何陵辉.纳米孪晶多晶结构中孪晶界与晶界交互演化的相场模拟[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5].张俊平,段先锋,史子木,韩福生.TWIP钢孪晶晶界特征及其对材料塑性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

[6].张舒,周剑秋,王璐,王英.拉伸轴与孪晶界角度对纳米孪晶材料变形行为的影响[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7].张丽峰.纳米孪晶界迁移机理及含孔洞孪晶材料力学性能的计算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

[8].蔡正旭.基于退火孪晶的纯铜晶界特征分布优化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0

[9].夏爽,李慧,周邦新,陈文觉.金属材料中退火孪晶的控制及利用——晶界工程研究[J].自然杂志.2010

[10].方晓英.基于退火孪晶的304不锈钢晶界特征分布优化及其机理研究[D].上海大学.2008

论文知识图

一个具有环状多重孪晶的纳米颗粒与...高纯铜在热处理375℃后出现了孪晶结...形貌(520℃×8h+200℃×16h)形貌(520℃×8h+200℃×10h+16...#~z4#钢形变前组织(a)z1#钢,(b)z2...纳米镍DSC测试后的面缺陷(孪晶和层错...

标签:;  ;  ;  ;  ;  ;  ;  

孪晶晶界论文_赵红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