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全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沉积过程——基于岩心粒度和有机质指标

中全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沉积过程——基于岩心粒度和有机质指标

论文摘要

海陆交互作用下的南黄海沉积环境复杂,其沉积机制一直是古海洋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取自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Z1岩心为载体,对196个样品的粒度和整体有机质指标(TOC、 TN、TOC/TN和δ13Corg)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5个层位进行AMS14C年龄测定,分辨率高达11 a/cm。研究结果显示,6.1 ka BP以来南黄海中部沉积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 6.1~5.2 ka BP,沉积物粒度较粗,以残留砂和陆源粗粒物质为主,有机质含量较低且主要为陆源输入,本阶段多受东亚季风强盛的影响,动荡海洋环境下有机质保存效率低,大量陆源输入冲淡作用显著;(2) 5.2~3.9 ka BP,沉积物粒度变细且波动较大,有机质呈增加趋势且以海源为主,主要受东亚冬季风减弱的影响,海源有机质含量增加,与黄海暖流影响增强有关;(3) 3.9~0 ka BP,沉积物粒度最细且相对稳定,有机质含量继续增加,直至1.9 ka BP趋于稳定,主要受现代环流系统和东亚冬季风影响。结果表明,南黄海粒度和整体有机质指标变化过程复杂,显示中全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环境演化的复杂性。本研究获得了南黄海高分辨率的沉积环境演化记录,不仅为沉积机制研究提供更多数据支撑,还可为区域古气候和古海洋演化提供关键的指示证据。

论文目录

  • 1 引言
  • 2 地质环境
  • 3 材料和方法
  •   3.1 站位基本信息和样品采集
  •   3.2 测试分析
  •     3.2.1 AMS14C年龄的测定
  •     3.2.2 粒度测试
  •     3.2.3 TOC和TN含量的测定
  •     3.2.4 δ13Corg的测定
  •   3.3 数据分析
  • 4 结果
  •   4.1 年代及沉积模式
  •   4.2 粒度参数与频率曲线
  •   4.3 TOC、TN和C/N的变化
  •     4.3.1 6.1~5.2 ka BP(196~148 cm)
  •     4.3.2 5.2~3.9 ka BP(148~115 cm)
  •     4.3.3 3.9~1.9 ka BP(115~34 cm)
  •     4.3.4 1.9~0 ka BP(34~0 cm)
  •   4.4 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变化
  • 5 讨论
  •   5.1 6.1~5.2 ka BP
  •     5.1.1粒度与东亚季风的关系
  •     5.1.2有机质的输入与保存
  •   5.2 5.2~3.9 ka BP
  •     5.2.1粒度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
  •     5.2.2有机质与东亚夏季风和黄海暖流的关系
  •   5.3 3.9~0 ka BP
  •     5.3.1粒度与现代海洋环境动力的关系
  •     5.3.2有机质与现代环流系统和东亚冬季风的关系
  • 6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皮仲,李铁刚,类彦立

    关键词: 古海洋,黄海暖流,黄海冷水团,粒度,有机质

    来源: 海洋学报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海洋学,地质学

    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6043,41976058,41830539),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6ASKJ13)

    分类号: P736.22

    页码: 75-88

    总页数: 14

    文件大小: 1640K

    下载量: 109

    相关论文文献

    • [1].雪中送炭系民生 海门南黄海集团“一对一”帮扶送温暖[J]. 农家致富 2017(11)
    • [2].南黄海的风[J]. 歌迷大世界(江南音乐) 2008(05)
    • [3].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成因和物源研究综述[J]. 海洋地质动态 2010(02)
    • [4].“南黄海文化”园本课程的实践[J]. 教育 2015(43)
    • [5].传承南黄海文化 拓展教育内涵[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2(04)
    • [6].南黄海中部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分布及来源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09(03)
    • [7].苏北-南黄海西部第四纪长江埋藏古河道分布研究进展[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04)
    • [8].南黄海区域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研究进展[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6)
    • [9].南黄海中部泥质区7200年以来东亚冬季风变化的沉积记录[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10)
    • [10].2013年和2011年夏季南黄海和东海表层悬浮颗粒物中生物标志物的对比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8)
    • [11].南黄海有关地层与构造的研究进展及问题讨论[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01)
    • [12].1518年6月22日韩国首尔以西海域——南黄海大震[J]. 震灾防御技术 2017(02)
    • [13].春季南黄海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03)
    • [14].“胜利”驶进南黄海[J]. 中国石油石化 2013(19)
    • [15].南黄海西北部夏季潮锋的观测和分析[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8(03)
    • [16].南黄海古生界油气多期成藏的包体证据[J]. 海洋地质前沿 2018(02)
    • [17].2008年7月下旬南黄海西部水温状况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1)
    • [18].南黄海西部夏季流的观测与分析[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08(04)
    • [19].南黄海西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及其物源分析[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2(01)
    • [20].基于光学传感器在南黄海硝酸盐调查中的使用初探[J]. 海洋科学 2017(12)
    • [21].南黄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07)
    • [22].OBS调查技术方法及其在南黄海的应用[J]. 海洋地质前沿 2014(07)
    • [23].开发南海和南黄海海域资源实现勘探突破[J]. 海洋石油 2009(02)
    • [24].南黄海西部浅部地层地震层序及其沉积特征[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9(04)
    • [25].南黄海中部隆起印支面剥蚀量恢复与演化过程——来自CSDP-2井的证据[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9(02)
    • [26].江苏近海有色可溶有机物时空分布特征[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05)
    • [27].水上综合搜救演习在南黄海南通水域举行[J]. 水上消防 2016(05)
    • [28].南黄海中部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J]. 岩矿测试 2009(04)
    • [29].江苏—南黄海地区地震链及其有序网络结构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10)
    • [30].基于江苏台网的南黄海地区震源深度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20(04)

    标签:;  ;  ;  ;  ;  

    中全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沉积过程——基于岩心粒度和有机质指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