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经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帝内经,内经,理论,体质,新安,治疗学,医家。
内经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黄莉,尹志勇,杨勤军,纵艳平,郭锦晨[1](2019)在《基于《黄帝内经》四时六气理论探讨新安医家程玠论治四时咳嗽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年有四季,每季所主六气不同,如春多风气、夏多火热之邪、秋亦有燥湿之分、冬有寒邪侵袭,据此用药亦有不同。程玠作为新安名医,治疗咳嗽有着独特的理论思想。文章通过《黄帝内经》四时六气理论探究新安医家程玠论治四时咳嗽的经验和思想,即疗春咳以袪风平肝、治夏咳以袪火敛津、治秋咳以清肺除湿、治冬咳以解表散寒。(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张心平,杨美霞,张守中,郑红斌[2](2019)在《《黄帝内经》不寐证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代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成为了临床高发疾病。睡眠一旦发生异常,可以导致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失眠在《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寐",文章在挖掘《黄帝内经》不寐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后世医家的发挥和临床实践,系统论述《黄帝内经》不寐理论的临床应用,较全面、客观地反映《黄帝内经》不寐相关理论及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现实指导意义,促进不寐理论在中医药诊疗中的推广及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高嘉骏,林平[3](2019)在《《黄帝内经》“脾胃为本”理论内涵概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黄帝内经》,从"脾胃为本"的释名、理论外延与内涵的界定着手,明确"脾胃为本"的理论内涵,即有关脾胃的基本理论(本体论)及调节脾胃的方法(方法论)。其理念是以中医学理论特点,研究脾胃在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摄生中作为"本"的核心意义,有关脾胃知识、理论的认识形式和规律(认识论)可归纳为脾胃文化理论体系,作为"脾胃为本"的理论外延。"脾胃为本"属专题研究范畴,其研究方向主要为藏象、病证和摄生研究。(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叶琳琳,周逸敏,鲁玉辉[4](2019)在《叶天士对《黄帝内经》体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体质的提出、体质的分类和体质的临床应用方面(体质与发病;体质与疾病的易感性;体质与疾病的辨证;体质与疾病的传变、转归;体质与疾病的防治)分析叶天士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创新与临床运用。我们发现,叶天士不仅继承《黄帝内经》从生理角度认识体质的思想,更侧重从病理角度论述体质发展,将体质与辨证论治紧密结合,并为后世相关体质学说提供了统一的规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陈思思,郭文斌,段凌燕,童丽[5](2019)在《从《内经》理论体系探析生殖疾病》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中,详细记载了生殖器官的解剖生理及功能特性,论述了天癸"至、盛、衰"的全过程,并指出肾化生贮藏生殖之精,调控统帅生殖器官,完成孕育过程,是生殖的核心。本文从《内经》理论体系论述中医生殖基础、发病观,以及生殖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旨在为中医生殖学的研究发展,提供多维的探讨角度。(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3期)
谷峰[6](2019)在《《黄帝内经》治疗学理论对临床的几点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帝内经》治疗学有关理论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①临床上,辨病、辨证、辨症要并重;②在用药治病的同时,必须考虑用药安全性的问题,要切于病情,不可过用;③民间的一些验方、验药疗效显着,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④临床一些病证,苦于难以辨证,可考虑从其证候所在经脉进行辨证;⑤治疗疾病时,审察病机,抓住各种疾病发起、病情变化的关键点,以阻断病发。(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贺娟[7](2019)在《论“叁生万物”及其在《黄帝内经》理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认为《道德经》"叁生万物"的"叁"是"冲气",是天地阴阳之气对冲、交感、互动以及由此呈现的平衡、和谐,是与阴、阳属性不同的第叁种状态。《周易》中很多卦象体现了"叁"的交感互通,六爻具有叁才思想,也蕴含了"叁生万物"观。《黄帝内经》对"叁生万物"观点的应用体现在:五行之气,以"土"为"叁";五脏阴阳,"至阴"为"叁";叁阴叁阳开、阖、枢,以"枢"为"叁";运气有太过、不及,以"平气"为"叁"。但《黄帝内经》中亦有多处以叁分类的术语,皆是"叁"数思维的模式化应用,并未体现"叁生万物"内涵。(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丹彤[8](2019)在《《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着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着作,为中医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其余叁项为《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相传《黄帝内经》是对黄帝与歧伯、雷宫等多个臣子探讨医学问题的记述,所以中医亦被称为"歧黄之术"。但一般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时期,也有学者认为成书于西汉时期。此书经数次散佚、整理、辑补、注释。整理注释较为着名的有晋朝的皇甫谧,南北朝的全元起,(本文来源于《老年人》期刊2019年11期)
孟晓媛,鞠宝兆,刘继东,裴宇鹏,陈智慧[9](2019)在《基于《黄帝内经》五态人体质心理理论的测量心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从古至今被人们所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学习工作中压力逐渐增加,心理学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人们在追逐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关注心理健康。我国对于心理学的研究早在几千年前,在《黄帝内经》中对于心理学观点的描述就有详细的记载,并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与现代西方心理学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异曲同工。本研究主要从《黄帝内经》五态人体质心理研究为切入点,对照西方心理学测评理论,得出符合东方人体质心理特点的心理测评结果,为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瑛,张文燕,张梦瑶,程书涵,周雪梅[10](2019)在《从《内经》“和”理论浅谈《血证论》治疗血瘀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名医唐宗海在《血证论》中宗《内经》中"血气和"与"血气不和"的生理病理观及张仲景小柴胡汤"达表和里,宁气宁血"的治则思想,系统归纳了血证论治,总以"祛瘀为治血之要",认为"和法则为血证之第一良法",针对瘀血在经络脏腑、叁焦不同部位及瘀血所致的痢疾、发热、血渴等不同疾病,善用小柴胡加减以宁血和血。(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0期)
内经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当代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成为了临床高发疾病。睡眠一旦发生异常,可以导致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失眠在《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寐",文章在挖掘《黄帝内经》不寐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后世医家的发挥和临床实践,系统论述《黄帝内经》不寐理论的临床应用,较全面、客观地反映《黄帝内经》不寐相关理论及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现实指导意义,促进不寐理论在中医药诊疗中的推广及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经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黄莉,尹志勇,杨勤军,纵艳平,郭锦晨.基于《黄帝内经》四时六气理论探讨新安医家程玠论治四时咳嗽特色[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2].张心平,杨美霞,张守中,郑红斌.《黄帝内经》不寐证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3].高嘉骏,林平.《黄帝内经》“脾胃为本”理论内涵概论[J].福建中医药.2019
[4].叶琳琳,周逸敏,鲁玉辉.叶天士对《黄帝内经》体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
[5].陈思思,郭文斌,段凌燕,童丽.从《内经》理论体系探析生殖疾病[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6].谷峰.《黄帝内经》治疗学理论对临床的几点启示[J].中医学报.2019
[7].贺娟.论“叁生万物”及其在《黄帝内经》理论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8].丹彤.《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着作[J].老年人.2019
[9].孟晓媛,鞠宝兆,刘继东,裴宇鹏,陈智慧.基于《黄帝内经》五态人体质心理理论的测量心理学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10].陈瑛,张文燕,张梦瑶,程书涵,周雪梅.从《内经》“和”理论浅谈《血证论》治疗血瘀证[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