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环境工程污水回收装置,包括过滤箱体,过滤箱体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连接插板,左侧连接插板的左端焊接有进水管,右侧连接插板的右端焊接有回收管,且进水管和回收管均与过滤箱体连通,进水管和回收管的外壁均设置有控制阀门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一级过滤装置和二级过滤装置的多层过滤,将污水中的固体杂质过滤掉,且过滤的杂质沉淀到收集管的内腔,方便统一的处理,同时通过控制控制阀门二的打开与关闭,控制其中污水循环过滤的次数,减少通过回收管回收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降低后期对污水处理的成本,以及方便推广使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环境工程污水回收装置,包括过滤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体(1)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连接插板(2),左侧所述连接插板(2)的左端焊接有进水管(3),右侧所述连接插板(2)的右端焊接有回收管(4),且进水管(3)和回收管(4)均与过滤箱体(1)连通,所述进水管(3)和回收管(4)的外壁均设置有控制阀门一(5),所述过滤箱体(1)的内腔竖向平行分别设置有一级过滤装置(6)和二级过滤装置(7),且一级过滤装置(6)设置在二级过滤装置(7)的左侧,所述过滤箱体(1)的底部焊接有两组收集管(8),且两组收集管(8)贯穿过滤箱体(1)分别与一级过滤装置(6)和二级过滤装置(7)的左侧壁接触,所述收集管(8)的底部安装有密封端盖(9),所述过滤箱体(1)的顶部焊接有U形回流管(10),且U形回流管(10)与过滤箱体(1)之间相互连通以及其两端设置在一级过滤装置(6)和二级过滤装置(7)的外侧,所述U形回流管(10)的外壁安装有控制阀门二(11)。
设计方案
1.一种环境工程污水回收装置,包括过滤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体(1)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连接插板(2),左侧所述连接插板(2)的左端焊接有进水管(3),右侧所述连接插板(2)的右端焊接有回收管(4),且进水管(3)和回收管(4)均与过滤箱体(1)连通,所述进水管(3)和回收管(4)的外壁均设置有控制阀门一(5),所述过滤箱体(1)的内腔竖向平行分别设置有一级过滤装置(6)和二级过滤装置(7),且一级过滤装置(6)设置在二级过滤装置(7)的左侧,所述过滤箱体(1)的底部焊接有两组收集管(8),且两组收集管(8)贯穿过滤箱体(1)分别与一级过滤装置(6)和二级过滤装置(7)的左侧壁接触,所述收集管(8)的底部安装有密封端盖(9),所述过滤箱体(1)的顶部焊接有U形回流管(10),且U形回流管(10)与过滤箱体(1)之间相互连通以及其两端设置在一级过滤装置(6)和二级过滤装置(7)的外侧,所述U形回流管(10)的外壁安装有控制阀门二(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境工程污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板(2)的内侧壁焊接有与过滤箱体(1)相配合的连接管,且连接管与过滤箱体(1)之间为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境工程污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过滤装置(6)与二级过滤装置(7)的结构相同,且一级过滤装置(6)的网孔直径是二级过滤装置(7)网孔直径的二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境工程污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过滤装置(6)包括支撑框架(61),所述支撑框架(61)的内腔固定有过滤网(62),所述支撑框架(61)的侧壁均匀焊接有连接板(63),所述连接板(63)的外壁开设有连接插孔(6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境工程污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端盖(9)与收集管(8)之间通过螺纹密封连接,且密封端盖(9)与收集管(8)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橡胶垫。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境工程污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工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利用科学的手段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由于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
人类的活动一开始就污染了环境。自然环境在受到污染之后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只要污染物的量不超过某一数量,环境仍能维持正常状态,自然生态系统也能维持平衡,这个污染物量称环境容量。环境容量决定于要求的环境质量和环境本身的条件。
随着社会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容量比远远超出环境自身净化的能力,特别是水体的污染,扩散迅速,影响范围广,因此对于排出污水的处理与回收尤为重要,现有对于污水回收的方式多数较为复杂,建设困难较大以及成本较高,推广较为困难,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环境工程污水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工程污水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对于污水回收的方式多数较为复杂,建设困难较大以及成本较高,推广较为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境工程污水回收装置,包括过滤箱体,所述过滤箱体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连接插板,左侧所述连接插板的左端焊接有进水管,右侧所述连接插板的右端焊接有回收管,且进水管和回收管均与过滤箱体连通,所述进水管和回收管的外壁均设置有控制阀门一,所述过滤箱体的内腔竖向平行分别设置有一级过滤装置和二级过滤装置,且一级过滤装置设置在二级过滤装置的左侧,所述过滤箱体的底部焊接有两组收集管,且两组收集管贯穿过滤箱体分别与一级过滤装置和二级过滤装置的左侧壁接触,所述收集管的底部安装有密封端盖,所述过滤箱体的顶部焊接有U形回流管,且U形回流管与过滤箱体之间相互连通以及其两端设置在一级过滤装置和二级过滤装置的外侧,所述U形回流管的外壁安装有控制阀门二。
优选的,所述连接插板的内侧壁焊接有与过滤箱体向配合的连接管,且连接管与过滤箱体之间为过盈配合。
优选的,所述一级过滤装置与二级过滤装置的结构相同,且一级过滤装置的网孔直径是二级过滤装置网孔直径的二倍。
优选的,所述一级过滤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内腔固定有过滤网,所述支撑框架的侧壁均匀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壁开设有连接插孔。
优选的,所述密封端盖与收集管之间通过螺纹密封连接,且密封端盖与收集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一级过滤装置和二级过滤装置的多层过滤,将污水中的固体杂质过滤掉,且过滤的杂质沉淀到收集管的内腔,方便统一的处理,同时通过控制控制阀门二的打开与关闭,控制其中污水循环过滤的次数,减少通过回收管回收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降低后期对污水处理的成本,以及方便推广使用。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级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过滤箱体,2-连接插板,3-进水管,4-回收管,5-控制阀门一,6-一级过滤装置,61-支撑框架,62-过滤网,63-连接板,64-连接插孔,7-二级过滤装置,8-收集管,9-密封端盖,10-U形回流管,11-控制阀门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环境工程污水回收装置,包括过滤箱体1,过滤箱体1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连接插板2,左侧连接插板2的左端焊接有进水管3,右侧连接插板2的右端焊接有回收管4,且进水管3和回收管4均与过滤箱体1连通,进水管3和回收管4的外壁均设置有控制阀门一5,过滤箱体1的内腔竖向平行分别设置有一级过滤装置6和二级过滤装置7,且一级过滤装置6设置在二级过滤装置7的左侧,过滤箱体1的底部焊接有两组收集管8,且两组收集管8贯穿过滤箱体1分别与一级过滤装置6和二级过滤装置7的左侧壁接触,收集管8的底部安装有密封端盖9,过滤箱体1的顶部焊接有U形回流管10,且U形回流管10与过滤箱体1之间相互连通以及其两端设置在一级过滤装置6和二级过滤装置7的外侧,U形回流管10的外壁安装有控制阀门二11。
其中,连接插板2的内侧壁焊接有与过滤箱体1向配合的连接管,且连接管与过滤箱体1之间为过盈配合,方便连接插板2与过滤箱体1之间的焊接固定,以及保证焊接固定时的稳定性,一级过滤装置6与二级过滤装置7的结构相同,且一级过滤装置6的网孔直径是二级过滤装置7网孔直径的二倍,方便对一级过滤装置6和二级过滤装置7的更换,以及多级的过滤,减少排出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一级过滤装置6包括支撑框架61,支撑框架61的内腔固定有过滤网62,支撑框架61的侧壁均匀焊接有连接板63,连接板63的外壁开设有连接插孔64,方便一级过滤装置6与过滤箱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方便后期的维护更换,密封端盖9与收集管8之间通过螺纹密封连接,且密封端盖9与收集管8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橡胶垫,保证密封端盖9与收集管8之间连接的密封性,防止污水从收集管8中流出。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打开进水管3上的控制阀门一5将带有固体污染的污水排入到过滤箱体1的内腔,同时打开控制阀门二11,使经过一级过滤装置6和二级过滤装置7过滤后的污水通过-U形回流管10再次流到过滤箱体1的左侧,经过一级过滤装置6和二级过滤装置7的多次反复过滤,过滤掉的固体污染物沉淀到收集管8的内腔,过滤后的污水通过打开回收管4上的控制阀门一5,实现与外界污水回收处理系统连接,通过打开密封端盖9,方便将沉淀在收集管8中的固定污染物的清除。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8377.6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530203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B01D 29/01
专利分类号:B01D29/01;B01D29/58;B01D29/88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申请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人地址:402160 重庆市永川区昌州大道东段801号
发明人:马焕春
第一发明人:马焕春
当前权利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代理人:许亚峰
代理机构:1162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