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通速度论文_李翀

导读:本文包含了货币流通速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货币,速度,乘数,互联网,商品流通,货币政策,通胀。

货币流通速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翀[1](2019)在《货币流通速度易变性的验证与货币理论的重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费雪的货币理论指出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商品交易量,并注重货币流通速度的作用。但是,由于商品交易量难以估算,费雪以后的货币理论都用国民收入或者国内生产总值取代商品交易量,都假定或者证明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但是,决定货币需求量的是远远大于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的社会交易额。经过对美国、日本和英国基于社会交易额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实证检验发现:货币流通速度是易变的,它会对社会交易额或货币供给存量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并对货币的均衡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现行货币理论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货币流通因素的作用,因而有必要对现行货币理论进行重构,客观反映货币流通速度在货币理论中的作用,重新阐述货币供给存量对经济影响的机制。(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志国,胡翔[2](2019)在《产能过剩与货币流通速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产能过剩导致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停滞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重要因素。实体经济内出现大规模的产能过剩现象,使资本周转过程中的流通时间延长,货币资本收回速度相应减慢。同时,在产能过剩情况下,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投资结构的变化,作为经济"短板"的基础设施行业投资比例大幅提高,而基础部门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客观上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产能过剩使货币供给大量雍塞在流通渠道,形成吸收货币的"黑洞",造成货币供应紧张。因此,在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中,需要更多关注产能过剩对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影响,防范产能过剩对货币流通速度形成的干扰。(本文来源于《经济纵横》期刊2019年06期)

任丽星[3](2019)在《第叁方支付对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乘数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以第叁方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第叁方支付日渐成为新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基础设施,第叁方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消费者支付的便捷化、金融市场基础建设的完善等具有重要作用。从支付体系的视角来研究其与货币政策相关的问题将成为货币经济学的一个全新领域。当下我国第叁方支付市场的支付原理、用户习惯、普及率以及业务规模等因素已经对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乘数产生了影响,从而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探讨第叁方支付对于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乘数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第叁方支付发展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回顾了货币流通速度理论以及货币乘数理论,再者对加入第叁方支付的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乘数进行理论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可以确定随着第叁方支付的发展,我国的现金流通速度V0有所提高,狭义货币流通速度V1与广义货币流通速度V2在长期内是呈现下降的趋势,第叁方支付使得狭义货币乘数K1与广义货币乘数K2提高。继而又通过第叁方支付对各个层次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乘数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主要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来探索第叁方支付对于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乘数的影响。在研究第叁方支付对各个层次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时,选择第叁方支付规模、国内生产总值、银行间30日同业拆借加权利率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笔者又继续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在长期内,第叁方支付的发展对V0具有刺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V1与V2。在研究第叁方支付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时,通过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从长期和短期两个层次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进一步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得出第叁方支付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在长期内呈正比关系的结论。基于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发现,第叁方支付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以及货币乘数具有实质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因此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制定中所参考的理论指导依据和所选取的政策指标需要结合当前第叁方支付发展的情况要做出一些改变,严格检测第叁方支付对货币流通速度及货币乘数的影响,进一步完善第叁方支付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管理。与此同时,笔者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5-25)

胡翔[4](2019)在《资本周转视角下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马克思的资本周转理论,从商品流通的两个阶段(G—W—G)说明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两个阶段商品流通速度的下降会使企业货币资本循环速度下降,当整个经济体内的大部分企业货币资本循环速度下降时,就会造成全社会资本周转速度下降以及资金沉淀。此外,政府部门对实体企业过度干预,会导致产业结构在全社会资本周转速度下降的情况下难以有效调整,从而使得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因此,加快商品在市场中的流通速度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本文来源于《改革与战略》期刊2019年04期)

王萍[5](2019)在《论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货币作为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的新型电子化支付形式,影响着货币流通速度。本文在了解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明确了电子货币的形式,并以此为基础深层探索了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大众投资指南》期刊2019年01期)

张娜娜[6](2018)在《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货币的流通速度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重要判断标准,是实现市场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参考数据。而货币的流通速度受到流通次数与市场流通货币总量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其流通速度的变化变化趋势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对引起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原因展开深入探究,为研究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提供有效观点。(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8年33期)

孟方琳,赵袁军,张晨曲[7](2018)在《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货币流通速度逆变速性之谜》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和货币政策效力存在相对冲进而会弱化货币政策,因此提出货币流通速度逆变速之谜。通过研究预期通货膨胀循环阻碍货币政策影响实际通胀率的运行机理和传导机制,探讨了公众通胀预期是货币流通速度逆变速的根本原因。在资本市场存在泡沫的前提下,设定不同政策目标与力度的货币政策会瞬时对冲,对冲击后的产出缺口和通胀波动进行分析,得出不考虑对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形成影响的情况,执行严格的货币政策最有效。(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22期)

熊华[8](2018)在《第叁方互联网支付、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第叁方互联网支付发展迅猛,并凭借其网络外部性不断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支付方式。本文利用VECM模型,实证分析第叁方互联网支付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我国,第叁方互联网支付交易额增长对货币流通速度有长期、显着、正向作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也有显着影响。从对货币流通速度作用来看,第叁方支付对第二层次的货币流通速度的作用力度最大。为此,本文提出完善相关监管政策、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等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华北金融》期刊2018年10期)

王潇然[9](2018)在《第叁方互联网支付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和电子金融快速发展,我国第叁方互联网支付规模日渐扩增。本文主要采取实证检验的方式对第叁方互联网支付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进行研究,数据指标采取2008-2017年的第叁方互联网支付交易季度数据。检验得出的结果显示,第叁方互联网支付增长率对不同层次货币流通速度影响不同,大体呈正方向变动的结论,最后并根据实证结果对我国政府和央行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环渤海经济了望》期刊2018年10期)

任晶铭[10](2018)在《第叁方支付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叁方支付在大数据技术发展、互联网普及、智能终端完善的背景下兴起壮大,近年来在我国出现了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我国作为全球第叁方支付发展规模最大的市场,有必要对第叁方支付进行相应的研究。第叁方支付给社会公众带来高效支付的同时,对我国的货币体系和支付体系带来一定的影响。首先,本文在归纳总结学者们关于第叁方支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第叁方支付的定义做出界定,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狭义的第叁方支付,即第叁方互联网支付和第叁方移动支付,亦可以理解为第叁方网络支付。归纳概括后发现第叁方支付具有方便快捷、信用担保、社会性突出、安全性高等特点,并将第叁方支付从诞生之初到当今出现的支付模式梳理为叁类。我国的第叁方支付市场呈现出了整体格局稳定、支付方式向移动端转移、支付场景不断丰富、市场监管更加严格等的发展特征。然后,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第叁方支付给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带来的影响,发现第叁方支付确实对我国的货币供求产生了一定冲击:第叁方支付对现金有明显的替代作用,对作为现金补充的活期存款也具有一定的替代性;第叁方支付降低了我国社会的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对我国的货币需求结构产生影响,我国原有的叁档货币层次出现了从低级向高级转化的趋势;第叁方支付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保有资产的形式,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受到影响,短期和长期中具有不同的影响趋势,货币供给变得更加具有复杂性和随机性,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性减弱;中央银行利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效果会受到削弱,增加了中央银行调节社会总供求的操作难度。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针对我国的第叁方支付发展对货币体系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中央银行应加大对第叁方支付市场的研究,完善关于第叁方支付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加快货币政策工具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步伐;第叁方支付机构应从自身出发加强行业监管;政府应鼓励发展多元化支付体系,促进我国支付体系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8-06-09)

货币流通速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产能过剩导致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停滞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重要因素。实体经济内出现大规模的产能过剩现象,使资本周转过程中的流通时间延长,货币资本收回速度相应减慢。同时,在产能过剩情况下,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投资结构的变化,作为经济"短板"的基础设施行业投资比例大幅提高,而基础部门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客观上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产能过剩使货币供给大量雍塞在流通渠道,形成吸收货币的"黑洞",造成货币供应紧张。因此,在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中,需要更多关注产能过剩对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影响,防范产能过剩对货币流通速度形成的干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货币流通速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翀.货币流通速度易变性的验证与货币理论的重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刘志国,胡翔.产能过剩与货币流通速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经济纵横.2019

[3].任丽星.第叁方支付对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乘数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

[4].胡翔.资本周转视角下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9

[5].王萍.论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J].大众投资指南.2019

[6].张娜娜.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研究[J].时代金融.2018

[7].孟方琳,赵袁军,张晨曲.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货币流通速度逆变速性之谜[J].商业经济研究.2018

[8].熊华.第叁方互联网支付、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J].华北金融.2018

[9].王潇然.第叁方互联网支付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J].环渤海经济了望.2018

[10].任晶铭.第叁方支付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一揽子石油价格俄罗斯转型时期货币流通速度变...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通胀率(...~1933年货币存量、通货和商业存...1952~2007年中国通货膨胀率和货币3 美国、英国、日本及中国的货币流通

标签:;  ;  ;  ;  ;  ;  ;  

货币流通速度论文_李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