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娜河北省永年县刘汉总校
【摘要】新课程改革从理念到教材、从目标到程序、从教学到管理,与传统教学、与现行教学相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呢?为此,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采用了一些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从中体会到了新课改给小学英语课堂带来的生机勃勃。
【关键词】新课程创设型语言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1-0119-01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要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英语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
一采用预设型教学模式,改善接受性学习
预设型课堂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预设必须充分,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的捕捉,调控“生成”。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留有空间的预设。进行这种预设时,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对象——文本,并给自己预留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弹性空间,让自己能够从容接受并随机进行课堂生成。备课的预案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要预设学生情况。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而每个人的知识经验、阅读能力等都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了解他们学情的基础点;(2)要预设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目标定位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预设;(3)要预设教学过程。根据文本内容、特点,特别是教学重难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考虑教学手段和方法;(4)要预设教学效果。教学结束后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完成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由于英语教学的内容存在着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我们的预案要备份两或三份,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并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课堂情况,思考教学对策。
二创设英语的语言情境,增强语言的可认知性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必须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听懂语言、理解语言、掌握语言,最终达到能独立进行言语的目的。
语言学习是行为习惯的形式,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的一种智力活动,英语教学应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语言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感知语言,并在感知的过程中自己领会到语言的真谛。尤其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若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语言的本质,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首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将真实的生活情境搬到英语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如:学生见面用英语打招呼、做自我介绍。在教学中常用各种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当“小老师”、“模仿秀”等。教学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对话活动,加深对对话内容的理解。其次,创设英语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一见到老师就尽量使用英语,让学生感受到已置身于英语世界中。比如:在维持纪律时,使用一系列英语语句:“Pleasesitdown.(请坐!)Putupyouhands.(请举起你的手!)Lookatme,please.(请看着我!)”等等。我还加以手势、体态语辅助。另外,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总之,新课改下,采用预设型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预设型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在预设型教学策略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英语,喜欢上英语,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在英语的语言情境中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从而为成为21世纪的主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明春.预设与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
[2]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3]王伟.浅谈小学英语教学新课改理念的渗透,2006
〔责任编辑:李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