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等温热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织,合金,固态,镁合金,奥氏体,微观,稀土元素。
等温热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罗晔[1](2019)在《C含量和等温热处理温度对超高强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C含量和等温热处理条件对超高强贝氏体钢显微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作用。当超高强贝氏体钢的C含量从0.8wt%降至0.6wt%,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夏比冲击韧性,也可以提升强度等级,这表明,为了在强度和冲击韧性之间实现更好的力学性能平衡,降低C含量就是(本文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期刊2019-09-17)
刘朝水,姬森,肖瑞昊,王志超,王高松[2](2019)在《液固两相区等温热处理对2024铝合金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固液两相温度区间内不同保温温度对2024铝合金表面形貌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2024铝合金铸态组织是典型的树枝状等轴晶组织。在液固两相区温度区间内,在515℃到615℃保温5min时,随着等温热处理保温温度的升高,宏观上试样颜色由灰色逐渐加深,并且表面出现了小气泡并在615℃时表面鼓出大泡。微观组织上,在515℃时枝晶特征基本消失,575℃开始晶界开始变得平直化。等温热处理过程中,晶粒经过了枝晶特征消失、晶粒的平直化、向球形晶粒转变3个过程。(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铝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邹平)铝加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6-18)
孙平平[3](2019)在《等温热处理对700 MPa级冷轧TRIP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力学检测手段对不同等温热处理后700 MPa级冷轧TRIP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等温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加,TRIP钢中贝氏体的含量增加,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减少。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TRIP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都是先增高后降低;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TRIP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升高,而伸长率会降低。当TRIP钢在840℃退火5 min后,其最佳的等温热处理工艺为430℃保温10 min,试样的抗拉强度为740 MPa、屈服强度为510 MPa、伸长率为34%。(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08期)
朱成,罗周梅,王瑞,赵志浩[4](2018)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对7075合金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半固态等温热处理过程中,7075合金由枝晶组织转变为非枝晶组织的演变机理,并对比了半固态组织和铸态组织相组成的区别.结果表明,非枝晶组织的形成经过分枝特征的消失、晶界的平直化、晶界的弧状化与晶粒的长大3个阶段.其中,分枝特征的消失是由于位于二次枝晶臂的低熔点相熔化:部分液相团聚被包裹于固相颗粒内部;部分由枝晶通道流动至晶界处;另一部分液相与枝晶网格的边界处液相汇合,包裹着小固相颗粒. 7075铸态枝晶组织与半固态组织的组成相相同,都是由α-Al,η(MgZn2)和θ(Al2Cu)组成.(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2期)
黄晓锋,马亚杰,张玉,张乔乔,郭峰[5](2018)在《等温热处理对ZC61-0.3Cr镁合金半固态组织演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等温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对ZC61-0.3Cr镁合金半固态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温热处理过程中,ZC61-0.3Cr合金中的原始树枝晶组织能够转变为半固态非枝晶组织,得到均匀、圆整的球状颗粒。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合金中的原始树枝晶组织经过初始粗化、组织分离和球化演变成半固态非枝晶组织;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界处的(α-Mg+MgZn2+CuMgZn)共晶组织优先熔化,合金中的大块状组织逐渐演变为球状组织;但是,保温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都会引起球状颗粒的粗化长大。在粗化长大过程中,合并长大机制和Ostwald熟化机制同时存在,共同影响固相颗粒的形貌和尺寸大小。ZC61-0.3Cr镁合金半固态成形所需的最佳工艺条件为(585℃, 30 min);此条件下,其颗粒平均尺寸、形状因子和固相率分别为43μm、1.4和51%。(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黄晓锋,郭峰,张玉,杨健长,马亚杰[6](2018)在《等温热处理对Mg-7Zn-0.3V合金半固态组织演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半固态等温热处理,研究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Mg-7Zn-0.3V镁合金把固态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Mg-7Zn-0.3V非枝晶组织的演变有重要的影响。提高保温温度或是延长保温时间,可以使Mg-7Zn-0.3V中的非枝晶组织转变为更加细小且分布均匀的球状颗粒。当保温温度过高或是保温时间过长时,半固态颗粒会出现合并和长大,其主要的演变机制与Ostwald熟化规律相符合。Mg-7Zn-0.3V合金的最佳等温热处理工艺是:保温温度605℃,保温时间40 min,非枝晶颗粒的平均尺寸为48.5μm,形状因子为1.26。(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褚晨亮,胡志,李晓,闫洪,吴孝泉[7](2018)在《挤压态AZ61-xSm镁合金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中的Al_2Sm相演化和分布(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挤压态AZ61-xSm(x=0,1.5,2.0,2.5,质量分数,%)镁合金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中的Al_2Sm相演化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含Sm的挤压态AZ61镁合金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中可以得到更细小、更圆整的晶粒。当Sm含量为2.0%(质量分数)时,球状晶粒的平均尺寸达到最小值90μm。尽管部分Al_2Sm颗粒存在于α-Mg晶粒内部,但大多数Al_2Sm颗粒凝固于球状晶粒边缘~20μm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l_2Sm颗粒在固液前沿的受力状态导致其在固液界面处聚集并在随后的淬火过程中凝固在球状晶粒的边缘。(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8年07期)
石磊[8](2018)在《非等温热处理对Al-Zn-Mg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装备制造业,然而焊后热矫正往往会削弱铝合金零部件的服役性能,限制了其应用。虽然针对铝合金的焊后热矫正已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目前关于热矫正对铝合金构件微观组织和性能影响的认识仍不够全面和清晰。鉴于此,本文以铝合金焊后热矫正为背景,采用拉伸测试、显微硬度测试、DSC测试、SEM观测、TEM观测等方法研究了T4态Al-4.7Zn-1.2Mg(wt.%)合金非等温热处理过程中峰值热处理温度、淬火介质、循环次数分别对其力学性能、腐蚀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力图为工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以室温水为淬火介质,经峰值温度为300℃与350℃的非等温热处理后,试样的力学性能均较母材有所降低,而300℃时下降幅度更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加热到350℃时,合金中的空位浓度较大,且淬火后的过饱和固溶度也较大,在自然时效过程中更有利于GP区的生成,使得强化效果存在差异。合金经峰值温度为350℃的非等温热处理后,剥落腐蚀、晶间腐蚀、电导率均出现显着下降,这一现象与晶界析出相粗化和晶内溶质原子的分布更均匀有关。当峰值温度为300℃,使用室温水、油、空气作为淬火介质时,合金在TEM下可观察到明显的形貌差别。水淬试样晶内脱溶析出GP区,油淬和空冷试样中析出GP区和不同密度的η相,油淬试样晶界的η相显著粗化。水淬试样的力学性能略好于油淬试样的力学性能,而空冷试样的力学性能则显着低于前两者。腐蚀性能方面,油淬试样的剥落腐蚀抗性、晶间腐蚀抗性及电化学性能最差,水淬试样的电导率最低。不同的冷却速率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慢速率淬火条件下,淬火导致的析出相生成消耗了基体中的溶质元素,从而影响了合金的硬化潜力以及溶质原子的含量和分布,使得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呈现淬火敏感性。在350℃的峰值温度下,使用室温水为淬火介质进行多次循环的热处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均随之下降。当循环次数达到两次和叁次后,合金的断裂方式发生显着变化,由原来的韧脆混合型转变为以沿晶脆性断裂为主的形式。在非等温热处理后,合金晶界处发生了Mg元素偏聚,且偏聚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这是造成合金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王营霞[9](2018)在《等温热处理工艺对Ni5W合金基带立方织构及晶界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真空感应熔炼方法并采用RABi TS工艺制备了Ni5W合金基带。通过背散衍射技术(EBSD)对合金基带再结晶热处理后的织构和晶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i5W合金基带在700℃等温处理60min,随后在1100℃等温处理60min后,获得了非常锐利的立方织构,其含量为99.5%(≤10°),小角度晶界的含量也比较高,为98.5%,∑3晶界仅为1.4%。(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8年10期)
柴蓉霞,张传伟,张丽苹,汪卫兵[10](2017)在《矿用27SiMn钢等温热处理工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7SiMn钢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低合金结构钢,作为矿用支护设备专用钢,其具有优良的强韧性能和力学性能。对27SiMn钢进行不同的等温热处理工艺,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和微观硬度测量,并分析其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450℃等温温度下材料的组织主要为铁素体+珠光体,显微硬度约为202.6HV;410℃等温温度下材料的组织主要为粒状贝氏体+珠光体,显微硬度约为283.1HV;370℃和330℃等温温度下材料的组织主要为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组织,显微硬度约为273.8和262.9HV。(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7年18期)
等温热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固液两相温度区间内不同保温温度对2024铝合金表面形貌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2024铝合金铸态组织是典型的树枝状等轴晶组织。在液固两相区温度区间内,在515℃到615℃保温5min时,随着等温热处理保温温度的升高,宏观上试样颜色由灰色逐渐加深,并且表面出现了小气泡并在615℃时表面鼓出大泡。微观组织上,在515℃时枝晶特征基本消失,575℃开始晶界开始变得平直化。等温热处理过程中,晶粒经过了枝晶特征消失、晶粒的平直化、向球形晶粒转变3个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温热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罗晔.C含量和等温热处理温度对超高强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19
[2].刘朝水,姬森,肖瑞昊,王志超,王高松.液固两相区等温热处理对2024铝合金组织的影响[C].2019年中国铝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邹平)铝加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3].孙平平.等温热处理对700MPa级冷轧TRIP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9
[4].朱成,罗周梅,王瑞,赵志浩.半固态等温热处理对7075合金组织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黄晓锋,马亚杰,张玉,张乔乔,郭峰.等温热处理对ZC61-0.3Cr镁合金半固态组织演变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8
[6].黄晓锋,郭峰,张玉,杨健长,马亚杰.等温热处理对Mg-7Zn-0.3V合金半固态组织演变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8
[7].褚晨亮,胡志,李晓,闫洪,吴孝泉.挤压态AZ61-xSm镁合金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中的Al_2Sm相演化和分布(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8
[8].石磊.非等温热处理对Al-Zn-Mg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8
[9].王营霞.等温热处理工艺对Ni5W合金基带立方织构及晶界质量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
[10].柴蓉霞,张传伟,张丽苹,汪卫兵.矿用27SiMn钢等温热处理工艺分析[J].热加工工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