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社会论文_王莉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代社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汉代,社会,太守,汉画,儒家,宗教,墓葬。

汉代社会论文文献综述

王莉娜[1](2019)在《汉画像石(砖)与汉代的社会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画像石是刻在石材上的画。汉代画像石是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还应包括墓葬封土中的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魏晋之际仅有个别实例,故称汉画像石。画像砖是“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绘画”,汉画像砖指我国汉代(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报》期刊2019-11-22)

刘蓉[2](2019)在《画像石中的汉代陕北社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秦及西汉武帝元朔四年前,今陕北地区属上郡。元朔四年后开置西河郡,今陕北地区属上郡及西河郡黄河以西部分。依据陕北汉画像石的出土地及其题刻文字,可以明确汉代无定河曾称"圜水",汉代西河圜阳、平周二县分别在今无定河边绥德、米脂境内,而"圜阴"或即在今绥德城西黄家塔。汉代上郡西河因为屯田积谷备胡的需要,设置有许多官职,如上郡武库令,负责武器装备的管理;属国都尉、部都尉,负责管理监护降胡和内附各族;农令、农都尉等农官负责农业水利等。中高级官吏们车骑浩荡,随从众多,相互之间公私交往都较为密切,尤其在吊丧会葬等场合讲究排场。上郡西河的民众五方杂厝、来源众多,他们日常以农牧业为生计,也经常以六郡良家子的身份应征期门羽林卫士,或作为羌骑、胡骑等从军征战。服饰则呈现多元特色,既有冠帻袍服,也有尖顶帽和短衣裤装;妇女发型多样,贵族妇女的发型比之一般女性更为复杂精致,但西汉以来流行的垂髾髻仍是女性最为流行喜爱的样式。陕北汉画像石的写实风格,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今陕北地区,即汉代上郡、西河不同阶层的生活状况,再现了汉代社会的历史变迁。(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舶宇[3](2019)在《汉代南匈奴帝国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匈奴族建立南匈奴帝国自诞生之日起,就在汉帝国的夹缝中生长,由于受到地缘关系的限制,"游牧民族的政权"没能在封建化道路上走得更远。即便如此,"南匈奴帝国政权"在其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方面还是有着不错的表现。本文将以南匈奴帝国为例,从经济发展、文化内涵以及社会生活方面对匈奴族的发展作出阐释,以期大致对这个民族有所了解。(本文来源于《秦汉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李雅雯[4](2019)在《汉代循吏“以教为治”的社会治理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循吏群体形成于汉代,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亦师亦吏"的双重作用。循吏"亦师亦吏"的角色定位渊源有二:一是儒家"以教为治"的治理思想,二是"以吏为师"的历史传统。二者均滥觞于上古叁代,并在后世得到不断丰富发展。在社会治理中,汉代循吏通过礼义道德教化、发展地方教育、整顿社会风俗等方式将"以教为治"的观念付诸实践,这对于稳定乡里秩序和促进蛮夷边地对汉帝国的认同有着重要意义。汉代循吏的社会治理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对当代社会治理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子今[5](2019)在《汉代“乳舍”及相关问题的社会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文献中有关于"乳舍"的记录。追溯其渊源,应当注意到《左传》产妇"偕出"的记载,有人解释为"出之产舍"。"乳舍""产舍"应是妊娠女子专用产房,有迹象表明其社会公共设施的性质明朗,使用似乎并没有阶级身份和职业等级等条件的限定,因而妊娠女子与初生婴儿可以得到较好的社会保健待遇。考察与"乳舍"相关的礼俗制度,可以探求与原始生育禁忌传统的关系。"乳舍"的历史记忆,使人联想到东汉晚期在复杂文化情境中出现的"义舍""义米肉"等社会公共服务设置的存在。对于相关现象的思考,或许有益于对当时社会文化风貌的认识。有关汉代"乳舍"的研究,可以深化对当时孕妇与哺乳期妇女社会地位、社会待遇的理解,亦涉及新生儿的生存条件。相关社会意识的说明,也有推进社会史研究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理论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苏停停[6](2019)在《扬与抑:汉代女性社会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女性社会评价植根于传统封建社会的土壤里,反映了汉代社会对女性行为的要求与期许,一定程度上能够折射出汉代女性的生活风貌。汉代,承秦制,开后世,尚儒学,兼法家,时代的特殊性造就了汉代女性特有的魅力,也使得这一时期的女性社会评价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汉代社会对女性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官方、儒家学者、民间舆论叁个方面。汉代官方通过对典型性女性的旌表与惩戒,形成了对女性成文的规范与约束;儒家学者以董仲舒、刘向、班固、班昭为代表,他们则通过着书、立言分别对女性提出具体的评价;而民间舆论则通过推崇与贬斥的方式自觉不自觉的参与到对女性不成文的规范中。汉代,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尊卑等级意识日渐凸显,在各种历史与现实因素的交错影响下,汉代女性社会评价体系呈现出几个鲜明的特征。因社会阶级、观念的差异,汉代官方、学者、舆论对女性的评价并非趋同;由于汉代女性结构与阶层的复杂性,社会对各阶层女性的评价也存在区别;受地理与风俗文化的影响,不同区域对女性的评价也存在差异性;在两汉400多年的发展中,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迁;由于世俗观念的滞后性,儒家理想与社会现实中的女性形象存在一定的落差。汉代女性社会评价既推进了汉朝女性的教化,同时又对中国传统女性优良美德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汉代女性社会评价是在男权制社会下进行的,“男尊女卑”的等级意识贯穿始终,这势必对汉朝及其后世的女性亦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李晗[7](2019)在《汉代“北边”郡太守与区域社会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北边”郡即在北部边疆地区设置的郡县。北边的生态环境和民族关系是影响“北边”郡设置的重要因素。“北边”郡的发展与演变经历了一个过程,战国初期,秦、赵、燕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袭扰修筑长城,设置郡县,“北边”郡由此而生,到汉武帝时期,朝廷开疆拓土,多次派兵出征讨伐匈奴,扩大了汉王朝对北边的管辖范围,北边最终达到了二十二郡。汉代在“北边”地区设立郡县,选任太守治郡,这是朝廷维护北方稳定的重要措施。“北边”郡太守以武力抗击北方少数民族,并“抚夷狄以恩信”,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整顿北边社会秩序,开发北边,作“民之师帅”教化百姓,为北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北边”郡太守的经营下,北边社会获得了巨大发展。北边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表现在农业、畜牧业、交通与商业等方面;经济发展促进北边人口增加,一些中原人来到北边,与归附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士人的文化传播使北边地区教育兴起,人才辈出。(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6-01)

郑商[8](2019)在《汉代画像石中的社会生产类图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的画像石墓作为一种独特的墓葬形式,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其题材多样,不同区域之间在题材类型方面略有差别。而两汉时期同样是我国政治经济形式趋于稳固的一个时期,所以在画像石中也有不少表现社会生产的图像。通过回顾之前有关画像石的研究,对社会生产类图像的研究比较少,目前可见的研究较多的是牛耕类,但多数在分析生产工具的特点。其它如捕鱼、手工业这一类的图像的研究,仅仅只有少部分,且一般未能将整个社会生产的体系联系起来。所以本文选取这一题材,整体分析画像石中社会生产类图像的相关问题。本文将画像石中的社会生产类图像分成农牧、渔猎和手工业叁类,从叁个方面来分析汉代社会生产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农耕类图像主要从耕作图、田间管理、粮食加工叁个方面来分析当时牛耕的发展和普及状况,作物种植状况和粮食主要的食用方法。通过放牧图可以大概了解当时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当时农业生产中田间管理对粪便的利用状况。对渔猎图的论述,分别对狩猎和捕鱼的方式与特点进行分析,并着重探讨了这类图像的性质。尤其是骑射图和庄园捕鱼图的存在,有助于分析墓主的阶层。关于手工业图像,主要从纺织、冶铁和酿酒叁个方面进行分析,这叁类图像的数量有限,但通过分析其规模和分布地域,不难发现这类图像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政策和墓主身份有一定的关系。在分析完叁大类图像的特点之后,又从地理环境、社会政策和画像石格套这几个方面对社会生产类图像所出现的地区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探讨社会生产类的一些榜题和画面规模,结合汉代土地兼并的状况,分析汉代庄园经济发展与画像石墓主背后阶层的关系。经过综合分析得出,社会生产类的图像分布地域与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关,区域之间存在较明显的个性。另外,一些社会生产图像其实是并不具有普遍社会存在性,而是带有明显的阶层特点,所以其出现的频率和数量并不占据优势,这也是本文的着重论述的部分。(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30)

巴斯·范鲁文,李洁莉,袁指挥[9](2019)在《汉代中国、罗马帝国东部和巴比伦尼亚社会生活水平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收入差异的一种流行方法是使用温饱率,该比率表明无技术男性劳动者的工资是否能购买足够的产品和服务来维持家庭生活。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汉帝国东南部的新估计,并修改了罗马帝国东半部(埃及和叙利亚)和巴比伦尼亚的现有估计,使之具有可比性。我们发现,埃及和巴比伦尼亚的农业地区的温饱率明显低于叙利亚和汉帝国东南部。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在汉帝国东南部和叙利亚,无技术男性劳动者属于高收入阶层。这一结果可以用东部罗马帝国和汉帝国东南部对一小部分自由工资劳动者的过度需求来解释。(本文来源于《经济社会史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刘克[10](2019)在《汉代民间宗教市场及其社会整合作用研究——以出土宗教题材汉画的生产消费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教题材汉画反映了一般社会的宗教习俗和宗教意识,蕴藏有十分丰富的整合资源。社会道德内涵跟敬奉神灵具有密切关系。宗教题材汉画的生产与消费,不仅成功地实现了钱财在阶层之间的重新配置,而且有效地促进了亲情在代际之间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去观念分化、利益分化和社会分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借助宗教题材汉画墓建设上的攀比和竞争这种行为所带来的价值体验,家庭的慈孝友恭伦理和聚落的道德义理得以保存和再生。在民间宗教市场的整合下,宗教题材汉画所兼具的神圣与世俗双重属性,使得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宗族的人都可以通过相关商品的生产、使用和参观而体验到居家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汉代社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秦及西汉武帝元朔四年前,今陕北地区属上郡。元朔四年后开置西河郡,今陕北地区属上郡及西河郡黄河以西部分。依据陕北汉画像石的出土地及其题刻文字,可以明确汉代无定河曾称"圜水",汉代西河圜阳、平周二县分别在今无定河边绥德、米脂境内,而"圜阴"或即在今绥德城西黄家塔。汉代上郡西河因为屯田积谷备胡的需要,设置有许多官职,如上郡武库令,负责武器装备的管理;属国都尉、部都尉,负责管理监护降胡和内附各族;农令、农都尉等农官负责农业水利等。中高级官吏们车骑浩荡,随从众多,相互之间公私交往都较为密切,尤其在吊丧会葬等场合讲究排场。上郡西河的民众五方杂厝、来源众多,他们日常以农牧业为生计,也经常以六郡良家子的身份应征期门羽林卫士,或作为羌骑、胡骑等从军征战。服饰则呈现多元特色,既有冠帻袍服,也有尖顶帽和短衣裤装;妇女发型多样,贵族妇女的发型比之一般女性更为复杂精致,但西汉以来流行的垂髾髻仍是女性最为流行喜爱的样式。陕北汉画像石的写实风格,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今陕北地区,即汉代上郡、西河不同阶层的生活状况,再现了汉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代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1].王莉娜.汉画像石(砖)与汉代的社会生活[N].贵州民族报.2019

[2].刘蓉.画像石中的汉代陕北社会[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王舶宇.汉代南匈奴帝国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研究[J].秦汉研究.2019

[4].李雅雯.汉代循吏“以教为治”的社会治理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王子今.汉代“乳舍”及相关问题的社会史考察[J].理论学刊.2019

[6].苏停停.扬与抑:汉代女性社会评价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7].李晗.汉代“北边”郡太守与区域社会发展[D].渤海大学.2019

[8].郑商.汉代画像石中的社会生产类图像研究[D].山东大学.2019

[9].巴斯·范鲁文,李洁莉,袁指挥.汉代中国、罗马帝国东部和巴比伦尼亚社会生活水平的比较[J].经济社会史评论.2019

[10].刘克.汉代民间宗教市场及其社会整合作用研究——以出土宗教题材汉画的生产消费为中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陶楼收获弋射图)大方格四角各向外一M1位置示意图月宫图一13二桃杀叁士F19.2一13killthreeknig...

标签:;  ;  ;  ;  ;  ;  ;  

汉代社会论文_王莉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