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幼儿园60 名幼儿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不同家庭抚养方式下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看,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较好。就性别而言,女孩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男孩。就抚养方式看,混合抚养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最好,亲子抚养次之,隔代抚养和其他抚养方式下的幼儿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父辈要主动承担教养重任,调整教育方式,与祖父辈联合进行幼儿教养,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抚养方式;比较研究
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俞国良对上海市3 000 名幼儿开展研究,发现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多数是累积形成的并影响其成年期的发展[1]。家庭是促进幼儿成长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单位,家庭抚养方式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影响也将伴随幼儿一生。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逐渐改变,幼儿抚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带来的幼儿心理问题也有所增多。我国学前儿童的家庭抚养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父辈家长直接教养的亲子抚养;二是由祖辈家长帮助照顾的隔代抚养;三是由亲子父母和隔代父母共同参与的抚养[2]。对这三种抚养方式的优劣,学界看法不一。有研究者认为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养内容早已落后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隔代抚养会给幼儿成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也有研究者指出隔代抚养对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3]。笔者就不同家庭抚养方式下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展开调查研究,探求不同抚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情况的影响,从而提出幼儿心理健康提升策略,为改进家庭教育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笔者从沈阳市某公立幼儿园大班随机抽取60 名幼儿进行调查。被抽取的幼儿平均年龄为5.5 岁。其中男孩32 人,占比53%;女孩28 人,占比47%。亲子抚养的幼儿28 名,占比47%;隔代抚养的幼儿6 名,占比10%;混合抚养的幼儿20 名,占比33%;其他方式抚养的幼儿6 人,占比10%。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王星编制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4]对大班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该量表从情绪控制、性格意志、社会适应、人际交往、品行习惯等七个维度设计问题,每个维度10 道题,共70道题。量表采用五点等级评分,从“几乎不”到“总是”,分别记为0-4 分。总得分越低,说明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越好。经检验,该量表信度为0.936,说明该量表信度很好。
(三)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运用SPSS20.0 软件对数据做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和方差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大班幼儿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中各维度平均值都为中等偏下水平(详见表1)。行为习惯维度的得分最低,题均得分1.26 分;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维度的得分稍高,题均得分分别为1.59 分和1.68 分;情绪控制、行为表现和性格意志三个维度的得分略高于其他维度,题均得分分别为1.83 分、1.84 分和1.85 分。这说明大班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呈良好态势,其中行为习惯养成情况最好,性格意志情况最差。
表1 大班幼儿心理健康各维度平均值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大班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混合抚养的幼儿心理发展情况最佳,亲子抚养的幼儿次之,隔代抚养和其他抚养的幼儿心理发展情况最差。父母作为幼儿的主要引导者和教育者,更加关注幼儿习惯的养成和人格的培养。越是年轻的父母接受的教育水平相对越高,接受信息的灵敏度也越高,因此更加懂得以先进的育儿观念教育幼儿,比祖辈教育幼儿的方式更加科学,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大多数幼儿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法随时陪伴孩子,难以在情感方面给予幼儿充分的关怀。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充裕的祖父母便可以弥补父辈难以陪伴孩子的缺憾。祖父母可以及时倾听幼儿的心声,对幼儿予以适当指导和及时帮助。总体上看,混合抚养模式不仅改变了原本单一的社会关系系统,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养成,而且能将父辈教育的先进性和祖辈教育的经验性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11]。相比于混合抚养和父辈抚养,隔代抚养的主要抚养人为祖父母,他们在抚养幼儿的过程中更多关注幼儿的吃穿,容易忽视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大多数祖父母甚至过度溺爱幼儿,在他们的悉心关照下,幼儿自控性比较差,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哭闹的现象。此外,其他方式抚养的幼儿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是因为幼儿的心理原本就很敏感且情绪不稳定,缺乏家庭陪伴的幼儿难以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容易产生性格上和行为上的问题。
表2 大班幼儿性别差异检验
注:*表示p <0.05,**表示p <0.01,***表示p <0.001。
(三)不同家庭抚养方式下的幼儿心理健康各维度差异性检验
对亲子抚养、隔代抚养、混合抚养和其他抚养方式的四组幼儿各维度得分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四组幼儿在各维度上均呈现显著性差异(详见表3)。笔者进一步做多重比较后发现,混合抚养的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均好于隔代抚养的幼儿:除了行为习惯维度,混合抚养的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其他抚养方式下的幼儿;在社会适应和行为表现维度上,混合抚养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亲子抚养的幼儿。但是,在其他维度上,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在行为习惯维度上,亲子抚养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隔代抚养的幼儿;在行为表现维度上,亲子抚养的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抚养的幼儿。总体来看,混合抚养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最佳,其次是亲子抚养的幼儿,隔代抚养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最差。
表3 不同抚养方式下大班幼儿各维度的差异性检验结果
注:(1)“甲”为亲子抚养的幼儿组,“乙”为隔代抚养的幼儿组,“丙”为混合抚养的幼儿组,“丁”为其他抚养方式的幼儿组;(2)*表示p<0.05,**表示p<0.01。
三、讨论与结论
(一)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较好
研究结果表明,女孩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男孩,女孩在性格意志、社会适应、行为表现、人际交往、行为习惯方面均比男孩表现更好。这一结果与王芳芳[7]、郑名[8]的研究结果较为接近。但是,夏莹指出,女孩在人际交往和性格意志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在行为习惯上要显著好于男孩[9]。刘国华在对长沙市的幼儿调查中发现,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但是在其他问题(睡眠、饮食等)上男孩则好于女孩[10]。总的来说,在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方面,女孩好于男孩。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女孩除了在行为问题上好于男孩,其他方面则与男孩互有优劣。男孩、女孩在行为问题上的差异性是由于个体的生理特征决定的,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要比女孩高很多,这使得他们比女孩有更多的精力,因此更加好动;男孩对于声音的敏感度低,感知能力也弱于女孩,这导致他们爱叫喊、移情能力差。除此之外,男孩大脑额叶发展缓慢,自制力较女生差,因此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太遵守纪律。
1.3.2 婚嫁建房的传统心态。在大陆多数地区有为儿子准备婚房的习俗。当下农村社会,核心家庭逐渐取代主干家庭,“一户一宅”的家庭结构成为主流,而新房在农村婚嫁中成为必需品。调研中发现,正在加紧建造宅基地的农户家中多为适龄男青年。费孝通先生研究发现,农村崇尚节约的思想并不作用于婚丧礼仪中。简言之,住宅奢华装修和农户清苦生活这一矛盾的构成,在于农村重祭、重礼的思想。婚房作为婚嫁礼仪最重要的物质载体,让农户甘愿大力投入。
(二)女孩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男孩
研究表明,大班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水平良好,其中行为习惯方面情况最好,性格意志、情绪控制和行为表现方面情况最差。这与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3-6 岁幼儿的心理健康情况普查的结果相近,即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但是幼儿情绪调控和表达能力仍有待提升[5]。王星在对内蒙古幼儿的调查中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不良习惯的发生率逐渐降低,但是行为障碍问题最为常见[6]。行为习惯作为一种表面现象很容易受到家长的关注,因此家长的有意提醒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学会了自我控制,不良行为习惯逐步减少。而情绪调控与表达作为一种具有内在特性的心理及其外化,很少受到家长的重视。因为中国人的性格普遍较为内敛,不善于情感表达,家长与幼儿也很少有情绪方面的探讨。再加上我国情绪教育的实施时间较短,还没有为大众所熟知,因此很多情况下幼儿的情绪没有受到很好的引导,导致幼儿情绪问题的出现。而幼儿行为障碍问题属于幼儿发育阶段的产物,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当然,一些家长的不良教养方式会导致幼儿产生行为障碍,比如造成幼儿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事有首无尾等问题的根源很可能是幼儿在专注于游戏的时候经常受到成人的打扰。
仙吕调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伤悲,中吕宫高下闪赚,黄锺富贵缠绵,正宫惆怅雄壮,道宫飘逸清幽。(以上六宫)
精确跳分积分盘原本装设于朗格为Datograph而设的首款计时机心L951.1型之上。60秒过后,精确跳分积分盘推进一格,即使在越过零位的一刻停止计时仍丝毫不差。如此便可随时读取分钟,了无疑虑。此专利装置令制表师能在机心已完整组装的情况下完美同步积分盘的跳动。目前的腕表系列中,所有Datograph、Double Split和最新的Triple Split表款皆配备此装置。
(三)混合抚养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最佳
为了探明大班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上有无差异,笔者对男女幼儿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幼儿在性格意志、社会适应、行为表现、人际交往、行为习惯五个方面有显著差异;在情绪控制和其他两个方面无明显差异(见表2)。在有显著差异的五个方面,男孩平均分均大于女孩,这说明女孩在各方面的心理健康状态好于男孩。
(1)我为什么到了如此?我如一只冰岛上的白熊似的,我在寒威的白色的光芒里喘息我自己底生命。母亲,哥哥,唉,我亦不愿责备人世了!萧先生,你以为人底本性都是善的么?在你慈悲的眼球内或者都是些良好的活动影子,而我却都视它们是丑恶的一团呢!
四、建议
(一)父辈主动承担教养重任
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对幼儿情绪控制、性格意志、社会适应、行为表现、人际交往、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培养效果都显著好于隔代抚养。因此,幼儿抚养要以父母教养为主,隔代教养为辅。父母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是祖辈无法替代的,父母的陪伴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情感依恋关系,有利于幼儿养成健全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移情能力。然而,很多幼儿父母忙于工作或应酬,将幼儿交给祖辈抚养,很少抽出时间陪伴幼儿。有的幼儿父母虽然有时间陪伴孩子,但是经常边陪幼儿边处理自己的事情,缺少与幼儿的情感沟通,不利于幼儿安全感和自信感的养成。在笔者看来,幼儿的教养质量并不取决于时间,而取决于效率。幼儿父母要认识到自身的责任,观察幼儿的特点,了解幼儿的特长,倾听幼儿的想法,真正让幼儿在父母的陪伴中健康成长。
(二)调整教养方式
近年来,研究者一直强调关注幼儿的心理问题,但是一般家庭更关注幼儿身体发育和外在行为,很少关注幼儿心理的发展。当幼儿出现行为问题时,有的家长会感到困惑,不知道问题因何而产生,也不知道如何有效解决问题。其实幼儿行为问题的出现往往与家庭教养方式密切相关。3-6 岁的幼儿一方面自我意识不断觉醒,追求个体独立的倾向日益明显,另一方面又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他们如果生活在消极的家庭环境中,就容易形成狭隘意识并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情绪不良等都会导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父母或其他抚养人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当感觉到幼儿情绪异常时,要及时与幼儿交流,了解导致其情绪异常的原因并进行耐心疏导。如果幼儿长时间未能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家长要及时带幼儿向心理医生求助。
(三)祖父辈开展联合教养
混合抚养的幼儿心理健康水平最好,说明幼儿的成长需要多方面支持。单纯的隔代抚养对幼儿成长弊大于利,但是在父母作为主要抚养者的情况下,祖父母的参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发展。父母在幼儿的学习习惯、人格培养、情绪疏导方面提供主要支持,当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幼儿的时候,祖父母也可以承担起教养幼儿的责任。一般情况下,祖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有强烈的教养幼儿的愿望,可以为幼儿提供基本生活帮助,向幼儿传递基本生活经验,以及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生活知识和道德规范。应该说,父母和祖父母的联合教养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多的陪伴,有利于及时关注幼儿的心理问题,减少其心理疾病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父辈和祖辈之间要保持教养观念的一致性,切忌在幼儿面前搞“两面派”,尤其不能在幼儿面前发生冲突。这需要双方经常就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和道德规范引导进行沟通与交流,使孩子在包容、民主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健康从幼儿心灵抓起[N].中国教育报,2004-11-26(2).
[2]朱凯利.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与对策[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2):62-65.
[3]郭筱琳.隔代抚养对儿童言语能力、执行功能、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一年追踪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6):1072-1076,1081.
[4]王星.《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的编制与使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61-64.
[5]徐冬梅.广州市3-6 岁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S2):19-21.
[6]王星.内蒙古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61-63.
[7]王芳芳,叶广俊,王燕.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0(1):57-58.
[8]郑名,辛宏伟.甘肃省291 名农村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5):597-599.
[9]夏莹,张昕月.幼儿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10-112.
[10]刘国华,张桂英.在园幼儿问题行为调查[J].邵阳学院学报,2003(1):153-155.
[11]龚建华.深圳市学前儿童气质特征及其对行为发育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5(2):172-17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Children under Different Family Rearing Patterns
ZHAO Yiming,LYU Mengying,JIN Fang
(School of Preschool and Primary Education,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China)
Abstract:A random sample of 60 children from a kindergarten was investigated.Results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children under different family rearing patterns.Generally speaking,the mental health of large class children is better.As far as gender is concerned,the mental health of girls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boys.In terms of the way of rearing,mixed rearing children have the best mental health status,followed by parent-child rearing,and children with intergenerational rearing and other ways of rearing are prone to mental health problems.Therefore,parent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houlder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on,adjust the way of education,and cooperate with grandparents to carry ou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Key words:preschool education;mental health;parenting style;comparative study
中图分类号:B84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40(2019)03-0092-05
收稿日期:2019-06-28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幼儿教师心理资本及工作投入的现状及关系研究”(项目编号:JD18CB415)
作者简介:赵一名(1994-),女,辽宁葫芦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标签:幼儿论文; 心理论文; 健康状况论文; 维度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心理学论文;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年第3期论文;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幼儿教师心理资本及工作投入的现状及关系研究”(项目编号:JD18CB415)论文;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