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储集区带论文-王保保,谭秀成,芦飞凡

有利储集区带论文-王保保,谭秀成,芦飞凡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利储集区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苏里格地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恢复,有利区带预测

有利储集区带论文文献综述

王保保,谭秀成,芦飞凡[1](2018)在《苏里格地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恢复及有利储集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苏里格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中北部,奥陶系沉积形成了一套巨厚的碳酸盐岩地层,受后期加里东运动影响,使地层抬升遭受强烈岩溶作用改造,而形成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地貌形态。古地貌形态决定着岩溶发育程度,而岩溶发育程度控制着油气成藏及储层分布,因此,岩溶古地貌恢复对油气有利区带预测及后期的勘探与开发至关重要。基于钻井资料、测录井资料、岩芯薄片资料、试气及生产静态资料,以苏里格地区奥陶系地层为对象,以多学科的地质理论与技术方法为指导,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资料,多种岩溶古地貌方法分析对比,优选出印模法和残余厚度法两种恢复方法,由于压实作用对地层厚度的影响,选用孔隙度折算法对地层进行压实校正,进而分别绘制印模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古地貌单元的地理及地质属性,建立综合解释岩溶古地貌单元的地质模型,进而对岩溶古地貌进行恢复,并预测有利储集区带。研究表明:该区的岩溶古地貌主要受表生期岩溶作用所控制,地层中岩溶角砾较为发育,并伴有大量的溶缝、溶孔和溶洞,形成了岩溶型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通过印模法和残余厚度法两种恢复方法的有机结合,并根据综合解释岩溶古地貌单元的地质模型,研究区整体处于岩溶斜坡之上,再依据地层的保存情况,可将斜坡进一步划分为残丘、次级斜坡、沟槽叁个叁级地貌单元。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古地貌与试气及生产静态资料对比分析发现,次级斜坡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地区,而沟槽不利于油气的聚集;再把岩溶古地貌图与有效厚度图进行迭合分析,可将次级斜坡且有效厚度大于1的部分划分为Ⅰ类储集有利区,而将有效厚度大于1的其它部分划分为Ⅱ类储集有利区。(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苗春欣,傅爱兵,关丽,余光华,李燕[2](2015)在《车排子地区火山岩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车排子地区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利用显微镜及CT扫描方法观测不同岩性火山岩的储集空间发育特征,结合地质条件探讨次生作用对火山岩孔隙演化的影响,以岩心、测井及荧光薄片等资料分析储层含油性与储层类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原生孔隙及裂缝的发育受岩相—岩性控制,并影响其次生作用程度。对于安山质角砾岩和安山岩,普遍发育的气孔、收缩缝和火山玻璃为后期应力作用下的裂缝扩张及地表和地下水的渗入、溶蚀、沉淀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于凝灰岩,由于较强的水解溶蚀作用,颗粒严重蚀变,机械压实作用较强,原生储集空间多被充填,储集性能较差。研究区火山岩储层的含油性主要与裂缝的发育程度有关,只有位于有效裂缝附近的基质孔隙才可能含油。根据测井资料计算车排子地区火山岩的基质孔隙度、裂缝孔隙度及裂缝孔隙度分布指数,并据此预测有利区带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排674井附近、东部排66井附近以及西北部排682井附近。(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5年06期)

王志凌,张桉,黎庶[3](2014)在《侏罗系低渗透油藏有利储集区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渗透油田的油藏成藏条件复杂,含油层系多,分析其成藏条件和控制因素,优选油层组的有利储集区,为下一步的油田开发提供依据。在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储层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基础上,本文以王家场油田某井区侏罗系延安组为例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储层特征等方面的有利区研究。(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4年11期)

刘珣,彭军,夏青松,柳敏,罗文军[4](2014)在《川东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识别标志及有利储集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川东北地区茅口组古风化壳经历了漫长的沉积间断,期间遭受了长期的风化剥蚀与淋滤溶蚀作用,岩溶十分发育。通过地质、钻井、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的综合研究,结合生产测试资料分析古岩溶储层在地震和测井上的响应特征,预测有利区带。结果表明,该区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是溶洞和裂缝,其中,溶洞系统为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起渗滤通道作用,储集类型为"裂缝—溶洞"型,预测龙会场构造以北、雷音铺、温泉井构造是岩溶储层的有利发育区带。(本文来源于《油气地球物理》期刊2014年02期)

黄亮[5](2014)在《白豹地区延长组长4+5_1油层组沉积相及有利储集区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充分收集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通过钻井岩心观察、录井、测井资料分析以及实验实测数据分析,综合运用沉积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储层地质学以及测井学等理论与方法,对白豹地区延长组长4+51油层组物源特征、沉积微相特征、物性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指导研究区寻找油气有利区块提供依据。采用沉积标志层法、沉积旋回对比法、地层厚度相近法和邻井剖面对比法,对研究区70多口井区发育的长4+51油层组进行了地层划分与对比,再依据井位分布情况选择了6条贯穿全区的基准剖面,将白豹地区长4+51油层组划分为长4+511和长4+512两小层。通过地层剖面对比可以看出,白豹地区延长组长4+51油层组层位总体比较稳定,地层厚度变化不大,长4+511小层厚度约为18~24m,长4+512小层厚度约为20~26m。依据砂岩岩石学特征、轻重矿物组合特征、古水流方向、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等多项指标,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延长组的物源方向、源区的性质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认为该区物源可以划分为3大类。“元139-午40-午207-午21-白412”井区属于第I类,物质供给主要来源于北东方向;“坪庄-寨子山-华池-五蛟”地区属于第II类,沉积物比较贫乏,以泥页岩为主;在I、II类物源区交互的地方出现了混源区的第III类物源区。白豹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通过钻井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单井沉积相分析、连井剖面沉积相分析,认为该区主要发育叁角洲前缘亚相沉积,部分区域发育前叁角洲-滨浅湖亚相沉积,并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8种微相类型。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都表现为北东-南西向展布,砂体间连通性较好。通过对白豹地区长4+51油层组砂岩岩芯的铸体薄片鉴定以及扫描电镜观察,认为该区发育的砂岩以长石砂岩与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包括原生粒间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和晶间孔等,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粒间溶孔以及微裂缝等。白豹地区长4+5段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其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3.4%~20.1%,平均孔隙度13.5%;储层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03mD~32.4mD之间,平均值在1.74mD左右。在明确了白豹地区长4+51油层组的沉积微相、岩石学、储集空间以及物性等特征后,认为影响研究区有利储层控制因素主要为沉积相与成岩作用。沉积相方面,物性最好的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各种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以及构造破裂等作用。最后从沉积微相与物性关系、储层岩性、砂地比等方面对研究区完成有利储集区预测。(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4-04-01)

郝晓波,马青[6](2014)在《使用地震储层预测法预测有利储集区带——以塔里木盆地哈六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哈六叁维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通过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分析识别技术预测其主要溶洞发育带和断层裂缝发育带,确定有利储层分布范围。使用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包括:使用古地貌分析技术预测有利岩溶区带;综合使用常规地震数据体、相干体、裂缝体技术预测优质储层分布。(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4年03期)

贾秀容,胡明毅,谢春安,胡忠贵,吴福邹[7](2011)在《江汉马王庙地区新下段有利储集区带分布预测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马王庙地区新沟嘴组下段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其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砂体物性、沉积微相等因素控制了该区新下段时期的有利储集区带分布。通过各个主控因素的数据统计分析,制定出该区各主控因素与储层发育关系的分类评价标准。迭合各主控因素评价结果,以油组为单位编制了各油组的有利储集区带分布预测图,有效地预测了该区新下段有利储集区带。研究表明马王庙地区新沟嘴组下段Ⅲ油组时期一类和二类储层发育区分布面积广,叁类储层发育少。Ⅱ油组时期一类和二类储层分布更广,以东部分支为主,西北部也有发育,叁类储层面积小。Ⅰ油组一类储层发育局限,仅分布于研究区东北角的岳参2井—板7井一带,而叁类储层相对其它两个油组时期发育。(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1年01期)

杨俊丰,朱长见,张现军,刘永福,杜治利[8](2010)在《塔西南南天山山前白垩系储集层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是塔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层系。研究表明,其储集层岩石类型以辫状河河道沉积的岩屑细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储集层物性受控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粘土矿物的类型及含量。克孜勒苏群沉积在古生界风化剥蚀形成的古地形之上,南天山山前乌恰构造带、昆仑山山前乌泊尔构造带和甫沙构造带下白垩统厚度大,且处于有利的沉积相带之上,是扩大白垩系油气勘探成果的有利区带。(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0年03期)

王伟力,刘洛夫,陈利新,罗春树[9](2010)在《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控制因素及有利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和寻找有利储集层的分布规律,作者分析了近几年该区的油气勘探资料,恢复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历史。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活动所引起的地层抬升、变形以及断裂作用对于碳酸盐岩形成岩溶型储集层及改变储集层原有物性起着建设性作用;优势沉积相的平面展布控制研究区油气藏的分布;加里东期存在2套风化壳岩溶,这2套岩溶制约了与岩溶有关的储集层分布,主要分布在表层岩溶至水平潜流带区域。根据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的控制因素,预测了有利储集层的分布,认为有利区带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内2条大的走滑断裂以及桑塔木断垒带附近。(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王卫红,田景春,李君文,陈建华[10](2008)在《鄂尔多斯盆地堡子湾地区延长组长6储集砂体发育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找鄂尔多斯盆地堡子湾地区的有利储层,对研究区长6沉积时期储集砂体展布特征及成因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3—长61沉积时期砂体的厚度、分布范围、横向稳定性及连续性逐渐变好,即长61沉积时期叁角洲前缘砂体相对发育,为有利储层的发育层位;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迭置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迭置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组合6种沉积成因类型砂体。在此基础上,根据油藏分布和富集主控因素,结合测井资料,进行了有利区带预测,马家山地区及姬塬—堡子湾一带为Ⅰ级有利勘探区;冯地坑—史家湾及耿76—耿143井一带为Ⅱ级有利勘探区。(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08年05期)

有利储集区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车排子地区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利用显微镜及CT扫描方法观测不同岩性火山岩的储集空间发育特征,结合地质条件探讨次生作用对火山岩孔隙演化的影响,以岩心、测井及荧光薄片等资料分析储层含油性与储层类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原生孔隙及裂缝的发育受岩相—岩性控制,并影响其次生作用程度。对于安山质角砾岩和安山岩,普遍发育的气孔、收缩缝和火山玻璃为后期应力作用下的裂缝扩张及地表和地下水的渗入、溶蚀、沉淀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于凝灰岩,由于较强的水解溶蚀作用,颗粒严重蚀变,机械压实作用较强,原生储集空间多被充填,储集性能较差。研究区火山岩储层的含油性主要与裂缝的发育程度有关,只有位于有效裂缝附近的基质孔隙才可能含油。根据测井资料计算车排子地区火山岩的基质孔隙度、裂缝孔隙度及裂缝孔隙度分布指数,并据此预测有利区带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排674井附近、东部排66井附近以及西北部排682井附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利储集区带论文参考文献

[1].王保保,谭秀成,芦飞凡.苏里格地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恢复及有利储集区带预测[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2].苗春欣,傅爱兵,关丽,余光华,李燕.车排子地区火山岩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

[3].王志凌,张桉,黎庶.侏罗系低渗透油藏有利储集区分布研究[J].辽宁化工.2014

[4].刘珣,彭军,夏青松,柳敏,罗文军.川东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识别标志及有利储集区带预测[J].油气地球物理.2014

[5].黄亮.白豹地区延长组长4+5_1油层组沉积相及有利储集区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4

[6].郝晓波,马青.使用地震储层预测法预测有利储集区带——以塔里木盆地哈六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为例[J].内江科技.2014

[7].贾秀容,胡明毅,谢春安,胡忠贵,吴福邹.江汉马王庙地区新下段有利储集区带分布预测评价[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

[8].杨俊丰,朱长见,张现军,刘永福,杜治利.塔西南南天山山前白垩系储集层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J].新疆石油地质.2010

[9].王伟力,刘洛夫,陈利新,罗春树.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控制因素及有利区带预测[J].古地理学报.2010

[10].王卫红,田景春,李君文,陈建华.鄂尔多斯盆地堡子湾地区延长组长6储集砂体发育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

标签:;  ;  ;  ;  

有利储集区带论文-王保保,谭秀成,芦飞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