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热量排放规律论文_杨柳

导读:本文包含了尾气热量排放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尾气,热量,柴油机,规律,内燃机,论文,双燃料。

尾气热量排放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杨柳[1](2007)在《柴油/CNG发动机尾气热量排放规律研究及其流场数值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气发动机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发动机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动机行业的热点研究问题。其中用柴油作引燃燃料的柴油/CNG双燃料发动机以其改装方便、经济性好、燃料选用灵活、热效率高以及排放性能好等优点日益受到重视。将柴油机改装为柴油/CNG双燃料发动机,这对优化能源结构,降低柴油机排放污染,可持续性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柴油机掺烧CNG后的燃烧特性,进而建立了双燃料发动机机缸内燃烧过程的二维模型,由于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具有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的双重特点,使其排放性能较好,但由于天然气与空气形成混合气的热值比柴油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热值低,造成双燃料发动机尾气温度下降,且下降程度与掺烧比成正比。实验研究以2135柴油机改装而成的柴油/CNG双燃料发动机台架为对象,对其尾气热量排放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进行柴油机尾气热量排放规律的试验,得出了各工况下尾气热量与柴油机转速、负荷、掺烧比之间的数学模型,为尾气热量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尾气热量随负荷、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随掺烧比的增大而减小。本文介绍了内燃机工程中传热的热负荷研究的发展和现状,进而对内燃机缸内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进行了定义和说明,接着阐述了求解内燃机燃气流场温度分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了热传导的偏微分方程、热边界层的基本方程和确定流场边界条件的方法以及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通过热电偶和硬度塞来测量尾气流场中一系列特征点的温度值。以测量所得温度值作为基本数据,经过计算处理获得尾气流场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作为数值仿真的工具,对2135柴油/CNG双燃料发动机尾气流场进行了温度场、压力场、速度场的数值仿真。得到了在额定工况下双燃料发动机排气管内的温度分布,对柴油/CNG双燃料发动机尾气热量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7-11-01)

李爱平,任宪忠[2](2001)在《4115T柴油机尾气热量排放规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常规内燃机的热效率一般为20%~40%(汽油机为20%~30%,柴油机为30%~40%)。燃料燃烧的大部分热量通过尾气、冷却介质和机体的热辐射,以余热的形式散失在大气中。这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成为内燃机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内燃机废气余热的回收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若能合理的回收利用这些余热,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尾气热量排放规律是内燃机尾气热量回收利用的前提。采用“叁因素五水平”的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试验方法,按国标要求,对4115T柴油机进行了台架试验。指出了4115T柴油机尾气热量排放规律,且对尾气热量随各因素变化而变化的程度、趋势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01年03期)

任宪忠[3](2000)在《柴油机尾气热量排放规律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4115T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对其尾气热量排放规律及其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 通过进行柴油机尾气热量排放规律的试验,得出了各工况下尾气热量与柴油机转速、负荷、轴距(测试点到排气歧管汇集处的轴向距离,以下简称轴距)之间的数学模型,为尾气热量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尾气热量随负荷、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随轴距的增大而减小。总的来说,对尾气热量影响最大的是轴距、其次是转速、再次是负荷。试验结果表明4115T尾气热量的最大值为36.48kJ/s。说明柴油机尾气热量的利用潜力很大。 设计一台热管式换热器以便从柴油机尾气中提取一部分热量。对影响单根热管传热功率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安装热管面积为0.0550m~2时以换热器总体传热功率最大为目标函数,对影响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换热器具有最大传热功率时各结构参数的优化值。 在有无换热器两种状态下进行了4115T柴油机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换热器达到设计要求,换热效率可达38%,可提取热量11.72kw。安装换热器前后柴油机耗油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安装换热器对柴油机耗油率基本无影响。烟度值略有下降,噪音略有升高。安装换热器对柴油机性能影响不大。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对柴油机尾气热量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00-05-01)

尾气热量排放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常规内燃机的热效率一般为20%~40%(汽油机为20%~30%,柴油机为30%~40%)。燃料燃烧的大部分热量通过尾气、冷却介质和机体的热辐射,以余热的形式散失在大气中。这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成为内燃机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内燃机废气余热的回收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若能合理的回收利用这些余热,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尾气热量排放规律是内燃机尾气热量回收利用的前提。采用“叁因素五水平”的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试验方法,按国标要求,对4115T柴油机进行了台架试验。指出了4115T柴油机尾气热量排放规律,且对尾气热量随各因素变化而变化的程度、趋势进行了讨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尾气热量排放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杨柳.柴油/CNG发动机尾气热量排放规律研究及其流场数值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07

[2].李爱平,任宪忠.4115T柴油机尾气热量排放规律的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1

[3].任宪忠.柴油机尾气热量排放规律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

论文知识图

%负荷下尾气热f随转速的变化曲线一9负荷100%,转速1500,尾气热量随掺烧...一3额定工况下实验值与计算值对比图一8掺烧CNG额定工况尾气速度场一2额定工况下纯柴油、双燃料缸内压力对...一6掺烧CNG额定工况尾气温度场

标签:;  ;  ;  ;  ;  ;  ;  

尾气热量排放规律论文_杨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