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权初始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配,水量,昌邑市,分析法,层次,权重,湿地。
水权初始分配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微,王景芸,史文霞[1](2019)在《沉湖湿地初始水权分配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武汉市沉湖湿地水权交易试点研究项目,开展了沉湖湿地初始水权分配研究。基于研究区的历史、现状条件,构建了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幂法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较为合理的综合分配权重。并尝试对沉湖湿地的保护区管理局、消泗乡农村集体组织、芦苇管理总站、船沟林场、溜子湖渔场和沉湖渔场各用水单位进行了分配,得出保护区管理局分配水量最高,消泗乡农村集体组织其次,结果较为合理。研究成果对探索适合武汉市及南方丰水城市的初始水权分配方法,完善建立水权制度,推进水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11期)
魏文杰,刘唤民[2](2019)在《昌邑市初始水权分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的水权分配是水权水市场建设的基础,本文依据昌邑市水资源条件、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水权分配原则,确定区域和行业取用水总量和权益的分配方案,进而将水资源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落实到各级各类取用水户,为水权水市场建设提供前提条件。(本文来源于《山东水利》期刊2019年09期)
王鑫鑫[3](2019)在《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行政许可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完成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走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道路,2017年我国开始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全国普及碳排放权交易。本文以完善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行政许可制度为主要论题,首先,对碳排放权初始分配行政许可制度的相关概念、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的选择及该制度存在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由此指出碳排放权初始分配以行政许可的方式进行配置的优越性。其次,通过梳理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行政许可制度的立法及规定现状,从立法层级较低、许可的适用范围不统一、许可条件不具体、许可方式不统一、碳排放核查制度不完善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借鉴欧盟、澳大利亚和日本碳排放权初始分配行政许可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行政许可制度的实际情况,从提升立法层级、统一许可适用范围、细化许可条件、统一许可方式、规范碳排放核查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具体建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5-20)
姜清云[4](2019)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龙湾套水库初始水权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国家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水权制度的建设。水权制度的建设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重要途径。明晰水权,建立水权管理制度和实行水权流转是水权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其中明晰水权,对水权进行初始分配是水权制度建设最基础的一环。龙湾套水库作为泗水县的一座中型水库,有着多个目标的供水任务,对当地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龙湾套水库的初水权分配还是按照简单的以需定供的方法,这种分配方法不能对水资源进行高效利用,不利于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本研究基于当地的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进行初始水权分配的模型。本文介绍了龙湾套水库及其用水地泗水县的概况、用水现状以及水资源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龙湾套水库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龙湾套水库初始水权分配原则。利用确定专家认可度权重与全概率公式对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并建立数学模型对水库初始水权进行分配。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将每一位专家对各行业用水的意见进行权重的确定。在确定各行业权重时,建立的递阶层次结构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目标层为水库初始水权分配,准则层的影响因素包括供水顺序、经济效益、现状用水量、政策倾斜、未来需水量、水资源利用率,方案层则是将水权分配给的各个行业。利用MATLAB软件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专家认可度进行权重的确定,在确定专家认可度的权重时,准则层采用的影响因素为工作年限、工作院校、发表论文数量、科研成果获奖情况、发表着作数量,并利用全概率公式对上述的权重计算结果进行组合计算。最后得到农业、工业、生态、生活的初始水权分配权重为0.1099、0.3367、0.1253、0.4281。依据行业初始水权分配权重得到初始水权分配方案为农业用水368.34万m3、工业用水1128.48万m3、生态用水419.97万m3、生活用水1434.81万m3。本次研究通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得到的龙湾套水库初始水权分配方案,为提升水库的管理能力,进一步发挥水库的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刘红利[5](2019)在《区域初始水权分配与水权交易决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科学领域与水权有关的研究与探讨应运而生。近年来,有关初始水权分配与水权交易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深入,为解决现状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为了丰富县域水权优化管理理论,提升县域水权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水权管理模式与经验的基础上,以产权理论、水资源价值理论、水资源经济学、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从水资源学和经济学着手,对国家水权改革试点县——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的水权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开展汶上县初始水权分配,探索进行水权交易的关键技术模式,探讨交易意愿的决策。通过查阅与水权分配、水权交易相关的文献与专业书籍,依据收集的资料展开定量分析,本文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依据汶上县当地水资源条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结合社会经济建设结构与发展情况,合理计算并分配汶上县的区域水权、行业水权、农业用水户水权等指标。特别是在分配农业水权时,考虑到地下水超采区的存在,对农业灌溉用水的亩均用水量进行了适当的压减,从而保证了地下水压采目标的完成。结果表明,分配给汶上县总初始水权量19296.9万m~3,占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90.2%,符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各行业初始水权分配水量中,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水权分配分别占总分配水量的12.4%、86.0%、1.6%,其中生产用水分配的初始水权水量中,一产、二产、叁产用水的比例为93.3:6.3:0.6,体现汶上县作为农业县的特点。(2)本文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omplex Adaptive System)和经济学主体方程,搭建决策模型,通过比较节水成本与节水收益二者的相关关系,分析具体水权交易中交易主体双方的交易意愿和可交易水量。结果表明,汶上县可交易水量包含了节水潜力与预留水权水量,为3663.0万m~3,将满足取水许可证有效期限内的交易需求。(3)同时,运用SPSS模型拟合柯布-道格拉斯(Cobb-Dauglas)生产函数表达式,求得工业用水的弹性系数,确定交易水价的范围。结果表明,水权购买方的水权交易水价可承受范围为[2.11~2.64,6.3]元/m~3,略高于济宁市的综合工业水价,符合实际情况,结果合理可靠,可为交易决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刘佩贵,冯源,尚熳廷,刘宏伟[6](2019)在《个考虑水量和排污量的城市二维初始水权分配优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具有量与质的双重属性,这也就要求从水量与水质二维角度出发开展初始水权分配方面的研究。为此,以合肥市为例,构建了城市二维初始水权分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城市二维初始水权优化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水量与排污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优化得到市区分配的水量较不考虑排污时减少了1.223亿m~3,减少了18%的水量;而优化后巢湖市分配的排污量较优化前下降了约20%,其他区县分配的水量和排污量均略有不同幅度的增加或减少,且优化后分配的水量和排污量能更好地反映该地区的经济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表明基于水量和排污量对城市二维初始水权进行优化是可行的,其结果可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制定科学排污水量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3期)
张雷,仕玉治,刘海娇,李福林[7](2019)在《基于物元可拓理论的水库初始水权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水库周围区域供需水矛盾越来越严重,给水库的水权分配带来较大困难。为促进区域水资源公平和高效利用,迫切需要探讨合适的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水库初始水权分配方法。本文以我国北方某水库为例,首先从流域水文条件、区域水资源供需状况、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影响水库初始水权分配的敏感性因素;然后,从影响因素中选取重要的影响因子,构建水库初始水权分配的指标评价体系;再者,引入物元可拓理论,建立水库初始水权分配物元可拓模型,通过指标熵权关联度的计算确定水库水权的分配权重;其后,根据水库的来水量,采用长系列变动用水时历法,计算水库的可供水量;最后,根据水库的可供水量,利用物元可拓模型对水库的行业和区域的水权进行分配。结果表明,该水库的农业水权为424万m~3、工业和生活水权为1 040万m~3、生态水权为600万m~3,水库分配给A县、B县和C县的水权分别为967万m~3、163万m~3和334万m~3,水库所在河流因涉及跨区域河流生态流量管理,将生态水权归于更高一级行政管理层,不再进行县区分配。该水库的水权分配方案得到了多方利益相关者的认可,该项研究有利于促进市场条件下水库的水权分配,提升水资源决策管理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3期)
杨倩[8](2019)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是水资源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变革和机制转换的基础性工作,更是国家水权制度建设的开端。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和美国的初始水权分配现状,研究表明国外的水权制度分配以市场为导向,更具公平和效率,而我国由政府主导行政分水,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的政治体制形成的物权公有与私有之分。通过借鉴国外经验,为我国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优化提出有利建议,为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铺垫基石。(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03期)
蒋惠琴[9](2019)在《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积极行动,承担起相应的减排责任。2015年7月,中国公布了《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INDC),明确了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这为《巴黎协定》的达成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底,我国在试点的基础上,正式启动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国明确指出要引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叁种灵活机制之一,对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平均减排成本,传导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开展的前提,从排放量化指标的行政化分配,转向以总量控制为目标,使市场机制在碳排放权配置上发挥决定性作用,进而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配额分配对中国减排目标的顺利完成和中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科学、公平、有效地分配我国碳排放权初始配额,既是我国绿色低碳发展中的重大制度性安排,又是构建国内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客观要求。因此,本文以“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为研究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模型为工具,从实际出发,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了欧盟和我国碳排放配额交易试点市场的发展和实践经验,比较研究了配额总量设定的路径、配额分配的层次和配额分配方法,构建了基于五大影响因素的区域间配额分配公平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省域间的配额分配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行业的层面,提出了影响工业部门行业配额分配的五个指标,并通过应用信息熵模型,分析了我国工业行业的配额分配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配额分配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和政策建议。第一,欧盟碳市场配额分配和我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实践研究。首先从历史演变、总量设定、分配范围、分配方法、成员国之间的分配、稳定机制和灵活机制等方面详细论述欧盟碳排放初始配额分配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其次探讨了我国碳市场的发展历程、建设和运行情况,分析了试点市场的配额分配方法。最后,通过ARMA-GARCH模型对我国碳市场价格波动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碳市场价格呈现出尖峰厚尾、波动聚集等特征,提出需构建统一的碳市场交易准则、提高碳市场流动性及保持碳交易市场政策的连贯性。第二,碳排放权配额总量设定和分配方法研究。在分析配额总量设定的理论模型、总量设定路径和总量分配层次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自上而下为主,上下结合”的配额设定路径以及“国家-省域-行业-企业”的多层分配模式。详细分析基于滚动基准年的历史法、基于产出的基准法、基于多主体的配额拍卖法及其理论模型,并对祖父法、基准法、拍卖法和固定价格法等四种基本配额分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经济效应展开比较研究,提出配额分配方法组合和优化的重要性。第叁,省域间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研究。在分析人际公平因素、发展阶段因素、历史责任因素、减排成本因素和当期责任因素等五大省域间配额公平分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省域间配额分配多因素模型,并计算公平优先的省域间配额分配结果。在此基础上,选择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对分配结果进行效率优化,进一步探索碳配额的区域分配特征,提出要充分发挥碳配额的区域资本分配效应,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第四,基于信息熵模型的工业部门碳排放初始配额分配研究。通过选取历史累计碳排放量、行业产值、行业碳强度、技术投入与出口程度等五个指标,构建了行业配额分配的信息熵模型,计算指标矩阵的权重及分配系数。研究结果显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五个工业行业是碳排放权分配系数最高的,也是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最多的行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些行业的减排压力并提出发展建议。第五,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及建议。综合上述定性和定量研究,提出我国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要强化配额总量顶层设计,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要优化配额分配方法组合,降低社会减排成本;要均衡区域间配额分配,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协调行业间配额分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完善碳排放核算体系,为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9-01-01)
刘志,陈菁,杨育文,雷亚龙[10](2018)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背景下我国南方平原灌区农业初始水权精准分配模式与附属计量设施安装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初始水权分配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同时也要求完善农业供水计量设施、建设农业水权制度以及加强农业用水许可管理等。在改革实践中,农业水权确权与分配大多按照往年状况对水量指标进行了粗放的分配,并未按照改革的初衷进行综合、合理考量,并未考虑不同水平年、不同降水量以及作物生长期不同的灌溉需求,随之附带的计量设施安装也造价过高、效益过低。据此,笔者结合国外内研究基础,以高邮灌区等南方平原灌区为例,总结了集水期灌的高效农业初始水权分配与利用模式,以期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进程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另外,文中也对改革过程中灌溉计量设施的安装情况进行了类型与造价评析。(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12-21)
水权初始分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合理的水权分配是水权水市场建设的基础,本文依据昌邑市水资源条件、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水权分配原则,确定区域和行业取用水总量和权益的分配方案,进而将水资源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落实到各级各类取用水户,为水权水市场建设提供前提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权初始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微,王景芸,史文霞.沉湖湿地初始水权分配研究初探[J].广东水利水电.2019
[2].魏文杰,刘唤民.昌邑市初始水权分配初探[J].山东水利.2019
[3].王鑫鑫.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行政许可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4].姜清云.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龙湾套水库初始水权分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
[5].刘红利.区域初始水权分配与水权交易决策模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
[6].刘佩贵,冯源,尚熳廷,刘宏伟.个考虑水量和排污量的城市二维初始水权分配优化模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7].张雷,仕玉治,刘海娇,李福林.基于物元可拓理论的水库初始水权分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
[8].杨倩.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研究[J].当代旅游.2019
[9].蒋惠琴.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9
[10].刘志,陈菁,杨育文,雷亚龙.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背景下我国南方平原灌区农业初始水权精准分配模式与附属计量设施安装效益研究[C].2018中国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技术论坛论文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