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采油用加热设备论文和设计-陈艳春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油田采油用加热设备,属于油田采油技术领域,油田采油用加热设备,包括输油管,所述输油管外端固定连接有加热设备本体,输油管右端固定连接有出油管,出油管外端固定连接有开口环,出油管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位于开口环的左侧,支撑杆远离出油管的一端与加热设备本体右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轮,出油管管口处转动连接有压板,压板远离出油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塑料软管,塑料软管与滑轮相接触,加热设备本体上端开凿有滑槽,滑槽位于滑轮的左侧,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与塑料软管固定连接,可以实现当管道加热设备损坏时能够被及时发现,使得原油不易凝固在输油管内壁,提高输油效率。

主设计要求

1.油田采油用加热设备,包括输油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管(2)外端固定连接有加热设备本体(1),所述输油管(2)右端固定连接有出油管(10),所述出油管(10)外端固定连接有开口环(11),所述出油管(10)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位于开口环(11)的左侧,所述支撑杆(7)远离出油管(10)的一端与加热设备本体(1)右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轮(8),所述出油管(10)管口处转动连接有压板(9),所述压板(9)远离出油管(1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塑料软管(6),所述塑料软管(6)与滑轮(8)相接触,所述加热设备本体(1)上端开凿有滑槽(3),所述滑槽(3)位于滑轮(8)的左侧,所述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滑块(4),所述滑块(4)与塑料软管(6)固定连接,所述滑块(4)外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片(5),所述弧形片(5)与加热设备本体(1)相接触,所述滑块(4)表面标有刻度线(12)。

设计方案

1.油田采油用加热设备,包括输油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管(2)外端固定连接有加热设备本体(1),所述输油管(2)右端固定连接有出油管(10),所述出油管(10)外端固定连接有开口环(11),所述出油管(10)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位于开口环(11)的左侧,所述支撑杆(7)远离出油管(10)的一端与加热设备本体(1)右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轮(8),所述出油管(10)管口处转动连接有压板(9),所述压板(9)远离出油管(1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塑料软管(6),所述塑料软管(6)与滑轮(8)相接触,所述加热设备本体(1)上端开凿有滑槽(3),所述滑槽(3)位于滑轮(8)的左侧,所述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滑块(4),所述滑块(4)与塑料软管(6)固定连接,所述滑块(4)外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片(5),所述弧形片(5)与加热设备本体(1)相接触,所述滑块(4)表面标有刻度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采油用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4)、弧形片(5)和塑料软管(6)的重量之和小于压板(9)的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采油用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8)与塑料软管(6)相互接触的表面均设有抛光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采油用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管(2)的内壁开凿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由保温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采油用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3)内底端开凿有矩形槽(13),所述矩形槽(13)的槽口宽度小于滑块(4)的宽度,所述矩形槽(13)内滑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远离矩形槽(13)的一端与滑块(4)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采油用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刻度线(12)之间的距离均等于弧形片(5)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采油用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环(11)的开口端距离开口环(11)底端的垂直高度大于出油管(10)的顶端距离开口环(11)底端的垂直高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油田采油用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油田指原油生产的特定区域,有时为特定地域地下集聚的油层的总称。广义上把几个油区合在一起称为油田,油田采油输送管道中,由于原油粘稠度不同,加上有些地区温度较低,使得原油从井口输出时遇冷,提高了原油粘稠度,原油在管道中流动不畅,有时甚至出现凝固现象,造成管道堵塞,因此,为了避免输油管流动不畅和堵死现象,需要在井口的输油管上安装加热设备,提高原油的温度,降低原油的粘稠度,保证原油在管体内流动顺畅。

但是现有的管道加热设备损坏时不易被人发现,使得流经输油管的原油易凝结在输油管内壁上,进而造成管道堵塞,原油流通不畅,影响输油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油田采油用加热设备,它可以实现当管道加热设备损坏时能够被及时发现,使得原油不易凝固在输油管内壁,提高输油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油田采油用加热设备,包括输油管,所述输油管外端固定连接有加热设备本体,所述输油管右端固定连接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外端固定连接有开口环,所述出油管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开口环的左侧,所述支撑杆远离出油管的一端与加热设备本体右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出油管管口处转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远离出油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塑料软管,所述塑料软管与滑轮相接触,所述加热设备本体上端开凿有滑槽,所述滑槽位于滑轮的左侧,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塑料软管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外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片,所述弧形片与加热设备本体相接触,所述滑块表面标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位于滑槽的下侧,可以实现当管道加热设备损坏时能够被及时发现,使得原油不易凝固在输油管内壁,提高输油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弧形片和塑料软管的重量之和小于压板的重量,出油时,使得压板在原油的冲击下逆时针转动时能够带动塑料软管和滑块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与塑料软管相互接触的表面均设有抛光层,减小塑料软管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塑料软管在滑轮上移动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输油管的内壁开凿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由保温材料制成,当加热设备本体停止加热时,安装板能够使输油管内壁的保温时间延长,使得原油不易凝结在输油管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内底端开凿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滑块的宽度,所述矩形槽内滑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远离矩形槽的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使得压板转动带动滑块在滑槽上移动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均等于弧形片的宽度,对比弧形片在刻度线上的位置可以推测压板转动的幅度,进而了解出油管管口处的出油量,推测输油管的内壁是否凝结有原油。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环的开口端距离开口环底端的垂直高度大于出油管的顶端距离开口环底端的垂直高度,使得原油经出油管出来后,不易从开口环开口处溢出。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当管道加热设备损坏时能够被及时发现,使得原油不易凝固在输油管内壁,提高输油效率。

(2)滑块、弧形片和塑料软管的重量之和小于压板的重量,出油时,使得压板在原油的冲击下逆时针转动时能够带动塑料软管和滑块移动。

(3)滑轮与塑料软管相互接触的表面均设有抛光层,减小塑料软管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塑料软管在滑轮上移动更加顺畅。

(4)输油管的内壁开凿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由保温材料制成,当加热设备本体停止加热时,安装板能够使输油管内壁的保温时间延长,使得原油不易凝结在输油管内壁。

(5)滑槽内底端开凿有矩形槽,矩形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滑块的宽度,矩形槽内滑动连接有滚珠,滚珠远离矩形槽的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使得压板转动带动滑块在滑槽上移动更加顺畅。

(6)每相邻的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均等于弧形片的宽度,对比弧形片在刻度线上的位置可以推测压板转动的幅度,进而了解出油管管口处的出油量,推测输油管的内壁是否凝结有原油。

(7)开口环的开口端距离开口环底端的垂直高度大于出油管的顶端距离开口环底端的垂直高度,使得原油经出油管出来后,不易从开口环开口处溢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板转动90°时滑块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的右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油管和开口环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加热设备本体、2输油管、3滑槽、4滑块、5弧形片、6塑料软管、7支撑杆、8滑轮、9压板、10出油管、11开口环、12刻度线、13矩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油田采油用加热设备,包括输油管2,输油管2的内壁开凿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由保温材料制成,当加热设备本体1停止加热时,安装板能够使输油管2内壁的保温时间延长,使得原油不易凝结在输油管2内壁,输油管2外端固定连接有加热设备本体1,输油管2右端固定连接有出油管10,出油管10外端固定连接有开口环11,开口环11的开口端距离开口环11底端的垂直高度大于出油管10的顶端距离开口环11底端的垂直高度,使得原油经出油管10出来后,不易从开口环11开口处溢出。

出油管10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支撑杆7位于开口环11的左侧,支撑杆7远离出油管10的一端与加热设备本体1右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轮8,出油管10管口处转动连接有压板9,压板9远离出油管1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塑料软管6,塑料软管6与滑轮8相接触,滑轮8与塑料软管6相互接触的表面均设有抛光层,减小塑料软管6与滑轮8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塑料软管6在滑轮8上移动更加顺畅,加热设备本体1上端开凿有滑槽3,滑槽3位于滑轮8的左侧,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滑块4,滑块4与塑料软管6固定连接,滑槽3内底端开凿有矩形槽13,矩形槽13的槽口宽度小于滑块4的宽度,矩形槽13内滑动连接有滚珠,滚珠远离矩形槽13的一端与滑块4固定连接,使得压板9转动带动滑块4在滑槽3上移动更加顺畅。

请参阅图3,滑块4外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片5,弧形片5与加热设备本体1相接触,滑块4、弧形片5和塑料软管6的重量之和小于压板9的重量,出油时,使得压板9在原油的冲击下逆时针转动时能够带动塑料软管6和滑块4移动,滑块4表面标有刻度线12,刻度线12位于滑槽3的下侧,每相邻的两个刻度线12之间的距离均等于弧形片5的宽度,对比弧形片5在刻度线12上的位置可以推测压板9转动的幅度,进而了解出油管10管口处的出油量,推测输油管2的内壁是否凝结有原油。

当原油经出油管10出来后,经开口环11流入集油设备,出油过程中,请参阅图2,压板9在原油的冲击下顺时针转动至水平位置,转动过程中压板9带动塑料软管6移动,进而带动滑块4在滑槽3上向左移动,滑块4停止移动时,请参阅图3,弧形片5所处的位置刚好在最左边的两个刻度线12之间,当加热设备损坏时,原油会凝固在输油管2内壁,此时从出油管10内的出油量减少,压板9将无法再保持在水平位置,操作人员可根据弧形片5与刻度线12的位置对比来判断加热设备是否损坏,可以实现当管道加热设备损坏时能够被及时发现,使得原油不易凝固在输油管2内壁,提高输油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油田采油用加热设备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6529.6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469415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E21B 36/00

专利分类号:E21B36/00

范畴分类:22A;

申请人:邓仕友

第一申请人:邓仕友

申请人地址: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供电服务中心一厂项目部

发明人:陈艳春;雷宏;王飞;扈希美;蒲海龙;于辉;李金涛

第一发明人:陈艳春

当前权利人:邓仕友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油田采油用加热设备论文和设计-陈艳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