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怡然:阳明后学周海门及其学派论文

刘怡然:阳明后学周海门及其学派论文

周海门(1547—1629年)是晚明浙中士林的领袖,致力于阳明学的讲授与推广,影响颇大。他曾讲学于鹿山书院、苍岩石壁草堂、海门书院(宗传书院)、绍兴阳明祠、金华霞院书院等地,他与弟子围绕书院研学而逐渐形成学派——海门学派。海门学者众多,尤以山阴、会稽、剡城为盛。这些海门学者的活动构成了晚明浙中阳明心学发展的重要环节。

海门学者的思想来源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体认中传承。海门学者的思想直接或间接地来自阳明、龙溪、王艮、近溪。二是互阐中吸收。海门学者在与许敬庵、杨复所等人的交游与辩论中吸收不同的思想元素,并绽放出自己的思想光芒。海门学派的宗旨即体现在“圣学宗传”四字,具体展开为传承圣贤宗旨、提升人生境界、追寻理想社会的不同层面。承续王阳明的学术旨趣,海门学派圣学思想亦是根源于解决宋儒遗留下来的“天人合一”如何与“变化气质”相契合的理论难题。

晚明社会文化变迁是阳明后学流变的外在因素,“宋儒难题”则是其内在原因。海门学者因遭遇宋儒的理论难题及社会的现实困境导致了佛教化的倾向。正如《明儒学案》卷三十六《泰州学案五》言:“近溪偿以《法苑珠林》示先生(周海门)。”的确,周海门与湛然圆澄、紫柏真可、憨山德清等丛林尊宿交游,曾撰《佛法正轮》。此种倾向体现了明末学术“儒佛互阐”的理论旨趣,亦是阳明心学流变的极端形式。

(文|鲁海军)

责任编辑:刘怡然

标签:;  ;  ;  ;  ;  ;  ;  ;  ;  ;  

刘怡然:阳明后学周海门及其学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