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白酒酸度的蒸馏方法探讨

提高白酒酸度的蒸馏方法探讨

一、提高液态法白酒中酸含量的蒸馏方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谢苏燕[1](2020)在《东北地区主栽山葡萄品种酿造烈酒的品质评价》文中认为酿造一款品质较好的葡萄烈酒,对葡萄原料的要求是:葡萄浆果生理成熟时,应有酸高、香气不明显、抗病害等特点,而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山葡萄不但具有此特性,而且野生资源极为丰富,遍布长白山、小兴安岭一带和松花江流域的山区和半山区。为了改善我国葡萄烈酒酿造品种少、产品结构单一且缺乏中国特色的现状,本研究以东北地区主栽的山葡萄为原料酿造烈酒,主要研究酿酒酵母、酿酒条件、采收期、山葡萄品种等对烈酒品质的影响,探索出适合酿造烈酒的优化条件及酿造烈酒的山葡萄品种。研究结果表明:(1)发酵条件对山葡萄烈酒品质的影响由单因素发酵试验的结果,可以得出:酵母菌CEC01、ADT起发最快,发酵速率快,酵母发酵能力强,产酒率高,且烈酒的酒香浓郁、品质较好,适合酿造山葡萄烈酒。17±2℃的发酵温度,香气成分总量最高,为18491.699μg/L,更有利于烈酒香气物质的保留,使得酒香更加浓郁、品质更佳。发酵15天,烈酒香气总量最高,为16775.569μg/L,酒体中的酯类物质达到最高值,建议发酵1317天。(2)采收期对山葡萄烈酒品质的影响霜后采收对山葡萄的果实、干红葡萄酒、烈酒的香气种类和含量都有影响。霜后的山葡萄干红酒总糖、单宁、总酚含量,尤其是香气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采收的,品质更佳,香气也更加浓郁。正常采收的山葡萄所酿造烈酒香气物质含量更高,果香更浓郁,品质优于霜后采收的。(3)不同山葡萄品种酿造烈酒的比较研究据前人的研究调查可知,本试验选的8个山葡萄品种(分别为‘北冰红’、‘北国蓝’、‘北国红’、‘左优红’、‘双红’、‘双优’、‘左山一’、‘公酿1号’)都有生长势强、植株生长健壮、抗寒性强的特点,除‘公酿1号’易感霜霉病、‘双优’抗霜霉病较弱以外,其他几个品种均抗霜霉病。正常成熟期采收时,8个品种果实糖酸比最高的是‘北冰红’(18.25)、‘左优红’(11.86),最低的是‘北国蓝’(6.09)、‘左山一’(5.05)。烈酒出酒率最高的是‘北冰红’(17.80%)、‘左优红’(16.25%),‘双优’(10.93%)、‘左山一’(11.36%)最低。8个品种的烈酒中,香气物质总含量较高的是‘北国红’、‘公酿1号’、‘北冰红’。主成分分析香气综合得分越高香气越浓郁,综合得分较高的是‘北冰红’、‘公酿1号’、‘北国蓝’、‘北国红’。综上可得,东北地区的‘北冰红’、‘公酿1号’、‘北国红’、‘北国蓝’基本符合酿造烈酒对原料的要求,‘左优红’、‘双优’、‘双红’、‘左山一’是否适合酿造烈酒有待进一步研究。

田莉[2](2019)在《特种风味酒类发酵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酒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因此研究出更多受人们欢迎的酒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论文提出一种以大米和豌豆为原料的白酒发酵工艺方法。将豌豆经过粉碎、糊化、液化、糖化、和蛋白酶处理后的水解物在30°C,120 rpm条件下培养Myroides sp.ZB3512 h,然后将发酵液与蒸熟后的大米混合后用安琪酒曲发酵,发酵结束后蒸馏得到白酒。本实验优化了豌豆的水解条件:以中性蛋白酶按照4000 U/g水解豌豆时,酶作用5 h水解液中的氨基酸含量可达2.5 g/L,水解度最高,水解效果优于碱性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水解液中的氨基酸含量丰富,达16种。所得白酒气味清香浓郁,酯类含量较丰富。通过对已报道的酯酶序列与Myroides sp.ZB35基因组的对比分析,基因组中找到七个相似度较高的基因。通过对这七个基因的克隆表达,有五个基因正确表达。对这五个基因诱导表达的粗酶液进行酯合成方向和酯分解方向的酶活测定,结果Est2有酯分解方向的活性。本实验筛选得到一株酵母菌并利用其研制出过滤型莲子酒。在苹果中筛选得到一株酵母菌,经测序该菌株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sp.PT-1已于2018年10月15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8683。发酵过程:莲子经预处理后得到莲子水解物,将Hanseniaspora sp.PT-1种子按照5%(v/v)加入发酵,30°C先经10 h振荡好氧发酵,再经24 h静置发酵,最后经离心、硅藻土过滤后得到过滤型的莲子酒。经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莲子酒中含有苯乙醇、3-甲硫基丙醇乙酸酯和苯乙醇乙酸酯等风味物质,含量分别为25.0 mg/L、6.5 mg/L和6.5 mg/L。乙醇含量测得3.5%,比较适合女士和老人等消费者。莲子酒,色泽诱人,呈金黄色,十分清亮;色泽、香味和口感怡人。

王星凯[3](2018)在《米酒液态发酵原料预处理及发酵条件优化》文中提出米酒的液态发酵技术是实现米酒大罐快速发酵的基础。通过研究米酒的液态发酵工艺,实现米酒的快速液态发酵,并保证酸和酯的相对平衡,对提高米酒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产量和利润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通过影响米酒发酵的原料预处理方案的探究,得到最佳熟料预处理方案和生料预处理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对米酒液态发酵的基本工艺进行研究,选择米酒酿造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组合实验,优化了米酒的快速液态发酵工艺。在此基础上,对米酒的发酵工艺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通过常规方法和色谱方法对米酒的发酵过程进行检测,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发酵工艺优化方向,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指导。通过研究,找到了熟料和生料液态发酵的原料预处理方案。在熟料常规发酵的基础上添加糖化酶进行预糖化,可将酒精度提升10.62%。将米碎制成米浆后再进行蒸煮糖化发酵,提升了醪液的分散程度和液化水平,酒精度进一步提升9.31%。采用生料粉碎糖化的发酵方法,促进发酵过程传质,使得酒精度比制浆熟料发酵再提升了8.61%。生料粉碎糖化发酵可以节约能源,粉碎后米碎在分散系中比较均匀,流动性好,适合于大罐搅拌发酵,为酒厂大罐发酵、提升产量和缩短周期提供思路和方法。探究了对米酒酿造工艺有较大影响的发酵条件组合,进行单因素实验并设计合适梯度的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得出生料粉碎发酵在摇床转速160rpm、料水比1:2.5、发酵前培养液p H 3.3、加酶量3倍于熟料发酵的条件下,在产品品质、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三方面综合考虑下为最佳的发酵条件,可得到较好的酒精积累和较佳的酸酯平衡的液态发酵米酒。从溶氧、还原糖含量、搅拌条件等方面对发酵工艺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优化。发酵前期进行适当通氧,提高原料内溶氧量,可以促进发酵前期微生物生长,促进相关酶的生成和原料的前期转化;而补料发酵提升了发酵过程中原料内的还原糖含量,但是不仅提升了生产成本,还导致发酵结果中总酸过高,影响酒的整体风味;以搅拌-静置-搅拌的方案进行发酵,不仅促进了发酵前期相关酶的活力,提升糖化酶活力和发酵能力,促进原料前期转化,同时提升产酒量5.04%,缩短发酵周期约2-3天,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搅拌时间,相对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实际工业生产上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安宁,张建华[4](2018)在《白酒的组成成分》文中指出白酒中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约占总量的98%以上。但决定白酒香型风味和质量的却是许多呈香呈味的有机化合物。自1960年色谱技术应用到白酒香气成分分析以来,根据各有关科研单位报道的研究成果,在各种香型白酒中至今已发现香气成分有342种之多,根据其化学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

于静[5](2018)在《葡萄酒和白酒质量识别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葡萄酒是我国近20年市场快速成长的酒类,而白酒是我国最重要的烈酒消费种类,它们都具有广泛的消费人群。葡萄酒和白酒的质量一直以来都是消费者、生产者以及监管部门最关心的问题。国家标准对酒质量有相应规定,遗憾的是缺乏相应完善的配套检测鉴别方法。本研究围绕我国葡萄酒和白酒生产质量监测和市场监管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采用现代仪器方法检测了我国市场主要葡萄酒、白酒中的特征成分,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对应的质量数据分析,研究探讨了基于二极管阵列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葡萄酒质量鉴别方法,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整串葡萄品质识别方法,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葡萄酒产地识别方法,基于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不同类别白酒品质识别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葡萄酒和白酒质量识别方法,为葡萄酒和白酒生产的质量调控和市场监管提供技术手段,讨论了完善相应国家标准中品质检测方法及质量指标的建议。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我国葡萄酒生产品质监测和市场监管中产地、品种和年份识别的难点以及我国葡萄酒市场监测部门的特点和实际状况,结合国家监管部门对检测方法要求,在本实验室多年有机酸研究的基础上,挑选了7种葡萄酒中常见的有机酸作为研究对象,完善了一种可以应用于我国监管部门的稳定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很好的分离7种有机酸,各有机酸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59~0.9999),检测限低(0.025~0.05 mg/mL),准确度较高(回收率,95%~102%)。使用该方法对年份葡萄酒和品种葡萄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份和品种均对(红/白)葡萄酒中有机酸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品种的影响较大,相对来讲年份的影响较小。同时,年份对于白葡萄酒的影响远大于红葡萄酒。此外,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有机酸组成也明显不同,红葡萄酒中主要为酒石酸和乳酸,而白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为苹果酸和酒石酸;进一步用该方法分析北京市售葡萄酒有机酸及有机酸总量含量状况,发现北京市售葡萄酒中有机酸质量状况整体较好。所测103款葡萄酒样品中,柠檬酸超标仅有5例,超标检出率为4.9%。使用有机酸可以有效区分葡萄酒与假葡萄酒,尤其是“三精一水”勾兑的低劣葡萄酒。此外,供试进口葡萄酒与国产葡萄酒、不同产区葡萄酒、不同酒庄葡萄酒有机酸特征均不同,显示该方法在市场监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葡萄原酒与市购葡萄酒各有机酸及总量的对比分析,初步得出葡萄酒质量状况,为我国葡萄酒产品标准中有机酸指标的设立提供依据。2.葡萄原料成熟度状况的及时准确快速判断是酿造优质葡萄酒的重要基础工作。本研究根据目前利用单粒破碎葡萄检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方法来确定葡萄采摘时间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整串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检测方法,通过自制光谱采集装置采集整串葡萄光谱数据,重点优化三个相关参数,即光源功率(P)、探头外径(D)和光源到探头距离(L)。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的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模型,其中,采用漫透射光谱采集葡萄SSC光谱。试验中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选择最佳参数。根据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各样本相关系数(rc),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以及偏差(Δ)综合评估各影响因子在不同模型下的表现。在P,D和L分别为70W,70mm和85 mm的条件下,PLS模型获得最好结果,其中rc为0.83,RMSEP为0.76° Brix,Δ为0.84° Brix。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近红外光谱仪检测整串葡萄SSC是可行的,其中参数L对预测模型的性能影响比其他两个参数更大。采用适合的参数组合可以获得更好的葡萄SSC预测模型。该方法的确立,为快速无破损整串葡萄SSC检测移动设备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和思路。3.优质产地葡萄酒深受市场欢迎,但是,假冒优质原产地葡萄酒的事件时有发生。本研究依据市场监管的需求,建立一种新的基于近红外光谱产地葡萄酒无损分类方法。研究表明,针对产地葡萄酒近红外光谱存在的差异,采用合适的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RBFNN)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LS-SVM)相结合,具有对非常相似特性物质的鉴别能力。结果显示,采用最佳RBFNN参数对标准正态变量(SNV)光谱预处理数据分析,获得非常高的准确分类率,达到98.36%。采用基于RBF核的LS-SVM方法对多元散射校正(MSC)光谱预处理数据分析,对于两种产地葡萄酒的判别准确率最高,分别为96.67%和100%。结果表明,NIR光谱与化学计量学结合具有良好的葡萄酒类别判别能力,能够以非破坏性方法判别产地葡萄酒,为今后葡萄酒市场的有效监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5.由于我国白酒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家建立了不同白酒的生产标准,但是,也给市场监管增加了难度。如何鉴别国家标准中固态法白酒和液态法白酒是目前一直没有破解的难题。本研究基于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白酒品质和种类识别的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方法。在最优色谱条件下,8通道采集固态法分离了固态法白酒中102个信息峰,各物质得到了很好的分离,方法精密度(RSD<2.40%)和稳定性高(RSD<2.01%)。该方法能够检测到白酒中多种活性物质,指纹图谱信息丰富,且固态法白酒与液态法白酒谱图差异明显。同时,运用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对检测数据处理,能准确区分固态法与液态法白酒。运用该方法同时检测不同企业提供的白酒样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区分相同香型的固态法与液态法白酒。进一步分析不同勾兑比例的白酒,统计分析结果与实际相符,白酒样品被准确分为四类:固态法白酒含量比例分为10%、15%、75%和100%。为今后白酒品质和种类的识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王旭亮,陈耀,李红,王德良,王异静,张五九[6](2016)在《多种微生物共存下的空间位阻效应——固态法白酒风味丰富性及其与液态法白酒风味差异的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解析固态法白酒风味丰富性产生的原因对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的创新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固态法白酒风味丰富性、固态法白酒与液态法白酒风味差异性以及风味丰富性对中国白酒重要性进行了总结;其次对白酒发酵过程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综述;再次从传统固态法白酒的特征方面,论述了固态法白酒发酵过程中存在的空间位阻效应,并分析了其对白酒微生物多样性、发酵体系复杂性及白酒风味丰富性的作用;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种微生物共存下的空间位阻效应理论,以为固态发酵法白酒风味丰富性及其与液态发酵法白酒风味差异性的原因提供理论支持。

李大和,李国红[7](2009)在《贯彻“固液法白酒”国标的思考》文中认为回顾了固液法白酒的发展历程,通过学习固液法白酒的国标,了解内容实质,阐述了提高固液法白酒质量的技术关键。

李大和,李国红[8](2009)在《贯彻“固液法白酒”国标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回顾了固液法白酒的发展历程;通过学习固液法白酒的国标,了解内容实质;阐述了提高固液法白酒质量的技术关键。

袁永俊[9](2003)在《提高液态法白酒中酸含量的蒸馏方法探讨》文中提出液态法白酒的质量缺陷主要表现为酸低、酯低、高级醇含量高。酸低这一缺陷尤为突出,也是蒸馏最难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针对这一缺陷,研究了微分蒸馏、二次蒸馏对酸的蒸馏效果,结果表明:二次蒸馏对酸的蒸馏效果较好,采用该法,完全可以解决液态法白酒中酸低的质量缺陷。

袁永俊[10](2000)在《提高液态法白酒中酸含量的蒸馏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液态法白酒的质量缺陷主要表现为酸低、酯低、高级醇含量高。酸低这一缺陷尤为突出 ,也是蒸馏最难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缺陷 ,研究了微分蒸馏、二次蒸馏对酸的蒸馏效果 ,结果表明 ,二次蒸馏对酸的蒸馏效果较好 ,采用该法 ,可以解决液态法白酒中酸低的质量缺陷。

二、提高液态法白酒中酸含量的蒸馏方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液态法白酒中酸含量的蒸馏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东北地区主栽山葡萄品种酿造烈酒的品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葡萄烈酒简介
    1.2 葡萄烈酒的产业现状及市场前景
        1.2.1 国外葡萄烈酒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葡萄烈酒的生产现状
    1.3 葡萄烈酒酿造工艺的研究
        1.3.1 原料
        1.3.2 发酵工艺的研究
        1.3.3 蒸馏工艺的研究
        1.3.4 陈酿工艺的研究
    1.4 葡萄烈酒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
        1.4.1 葡萄烈酒中非酒精挥发物的研究
        1.4.2 葡萄烈酒中铜元素含量的确定
        1.4.3 葡萄烈酒的酒龄
        1.4.4 紫外光谱的“红移”现象在葡萄烈酒质量等级评价中的应用
    1.5 东北地区主栽山葡萄的研究现状
        1.5.1 资源分布与研究历史
        1.5.2 资源保存与利用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目的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酿酒酵母对山葡萄烈酒品质的影响
    2.1 前言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试剂及设备
        2.2.3 采样方法
        2.2.4 试验方法
        2.2.5 测定方法
        2.2.6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酿酒酵母对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2.3.2 不同酿酒酵母对山葡萄发酵原酒理化指标的影响
        2.3.3 不同酿酒酵母对葡萄烈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酵条件对山葡萄烈酒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
    3.1 前言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试剂与设备
        3.2.3 采样方法
        3.2.4 试验方法
        3.2.5 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发酵温度对发酵醪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3.3.2 不同发酵温度下山葡萄烈酒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比较
        3.3.3 不同发酵时间山葡萄烈酒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采收期对山葡萄烈酒品质的影响
    4.1 前言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及设备
        4.2.3 采样方法
        4.2.4 试验方法
        4.2.5 测定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采收期对山葡萄果实理化指标的影响
        4.3.2 不同采收期山葡萄果实、葡萄酒及烈酒的香气成分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山葡萄品种酿造烈酒的比较研究
    5.1 前言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试剂及设备
        5.2.3 采样方法
        5.2.4 试验方法
        5.2.5 测定方法
        5.2.6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山葡萄果实的理化指标
        5.3.2 不同山葡萄品种发酵原酒的理化指标
        5.3.3 不同品种山葡萄烈酒的挥发性香气物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特种风味酒类发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酒
        1.1.1 酒文化
        1.1.2 酒的分类
        1.1.3 原料
        1.1.4 发酵工艺
    1.2 白酒的香型
        1.2.1 主要香型
        1.2.2 香味成分
    1.3 药食同源
        1.3.1 理论来源
        1.3.2 中药与食物的关系
        1.3.3 莲子的应用
    1.4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Myroides类香味菌发酵白酒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主要试剂
    2.3 试验方法
        2.3.1 菌株
        2.3.2 豌豆原料处理
        2.3.3 豌豆酶解条件的优化
        2.3.4 白酒发酵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原料处理
        2.4.2 氨基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2.4.3 酶解条件的优化
        2.4.4 豌豆水解液培养Myroides sp. ZB35
        2.4.5 灭菌过程对豌豆水解液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2.4.6 白酒发酵
    2.5 小结
第三章 Myroides sp. ZB35产香机理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菌株、质粒以及培养基
        3.2.2 引物与主要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2.4 常用溶液的配置
    3.3 实验方法与步骤
        3.3.1 质粒构建
        3.3.2 工程菌诱导表达
        3.3.3 蛋白纯化
        3.3.4 酶活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表达质粒的构建
        3.4.2 蛋白的表达纯化
    3.5 小结
第四章 菌株筛选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主要试剂
    4.3 试验方法
        4.3.1 环境样品采集
        4.3.2 酵母菌鉴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菌株初筛
        4.4.2 菌株复筛
        4.4.3 酵母菌鉴定
    4.5 小结
第五章 莲子酒发酵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仪器
        5.2.2 主要试剂
    5.3 试验方法
        5.3.1 原料预处理
        5.3.2 活化菌株
        5.3.3 制备液体种子
        5.3.4 莲子发酵
        5.3.5 莲子酒的检测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莲子水解优化
        5.4.2 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
        5.4.3 莲子中总黄酮测定
        5.4.4 莲子酒检测
        5.4.5 莲子酒的感官品评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米酒液态发酵原料预处理及发酵条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米酒酿造工艺
        1.2.1 固态发酵
        1.2.2 液态发酵
        1.2.3 其他发酵方法
    1.3 米酒酿造相关研究
        1.3.1 原料预处理
        1.3.2 发酵条件研究
        1.3.3 白酒发酵产物变化研究
        1.3.4 杂醇油研究
第二章 原料预处理对米酒液态发酵乙醇及酸酯产率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主要原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发酵方法
        2.3.2 熟料常规发酵
        2.3.3 熟料预糖化发酵
        2.3.4 熟料制浆预糖化发酵
        2.3.5 粉碎生料预糖化发酵
        2.3.6 蒸馏方法
        2.3.7 检测方法
        2.3.8 统计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熟料预糖化发酵
        2.4.2 熟料制浆预糖化发酵
        2.4.3 粉碎生料预糖化发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米酒液态发酵的主要工艺参数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主要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发酵方法
        3.3.2 正交实验的设计
        3.3.3 蒸馏方法
        3.3.4 检测方法
        3.3.5 统计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米酒液态发酵工艺参数的单因素优化
        3.4.2 正交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酵通气搅拌方式与补料的优化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主要原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发酵方法
        4.3.2 通气方案
        4.3.3 补糖方案
        4.3.4 搅拌方式
        4.3.5 蒸馏方法
        4.3.6 检测方法
        4.3.7 统计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通气方式对发酵产酒及酸酯代谢的影响
        4.4.2 补糖对发酵产酒及酸酯代谢的影响
        4.4.3 搅拌方式对发酵产酒及酸酯代谢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白酒的组成成分(论文提纲范文)

1、酸类
2、酯类
第二, 在浓香型酒中, 乳酸乙酯必须小于己酸乙酯, 否则会影响风格, 这是造成浓香型酒不能爽口回甜的主要原因;在酱香型中, 乳酸乙酯必须大于己酸乙酯, 却小于乙酸乙酯;在清香型酒中, 乳酸乙酯虽然远远地大于己酸乙酯, 但也小于乙酸乙酯, 其间的差距较大者为好;米香型的三花酒, 乳酸乙酯含量与一般香型差不多, 约100mg/100ml, 但此酒含酯品种甚少, 乳酸乙酯竟占总酯百分比82.64%, 这是米香型酒突出之处;董香型的董酒, 乳酸乙酯小于己酸乙酯, 而大于乙酸乙酯, 这是与其他香型不同之处。
3、醇类
4、醛酮类
5、酚类
6、α-联酮类

(5)葡萄酒和白酒质量识别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葡萄酒和白酒产业概况和质量及类别鉴别研究进展
        1.1.1 我国葡萄酒产业概况
        1.1.2 我国白酒产业概况
        1.1.3 葡萄酒质量和类别识别研究进展
        1.1.4 白酒质量和类别识别研究进展
        1.1.5 化学计量学在白酒及葡萄酒质量和类别识别上的研究进展
    1.2 与本课题有关的葡萄酒和白酒质量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1.2.1 葡萄酒有机酸的检测方法
        1.2.2 近红外光谱法(NIR)
        1.2.3 HPLC-ECD检测方法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葡萄酒分类及质量识别的研究内容
        1.4.2 白酒质量识别的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有机酸HPLC的葡萄酒质量识别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样品
        2.1.2 药品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1.4 试验方法
    2.2 试验结果
        2.2.1 一种经过完善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葡萄酒中有机酸方法的建立
        2.2.2 年份葡萄酒中有机酸特征分析
        2.2.3 品种葡萄酒中有机酸特征分析
        2.2.4 市场葡萄酒中有机酸特征分析
        2.2.5 我国葡萄原酒与市场葡萄酒中有机酸含量对比分析
    2.3 讨论
        2.3.1 葡萄酒中有机酸检测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2.3.2 基于有机酸的检测进行葡萄酒质量识别的可靠性
第三章 基于NIR技术和化学计量学快速无损检测整串葡萄SSC的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葡萄样品采样
        3.1.2 近红外光谱采集
        3.1.3 样本标准数据分析
        3.1.4 数据处理
    3.2 试验结果
        3.2.1 样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3.2.2 样品的近红外漫透射光谱
        3.2.3 正交试验结果及相关分析
        3.2.4 最佳方案预测结果分析
    3.3 讨论
        3.3.1 整串葡萄无损检测的重要性
        3.3.2 基于近红外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的整串葡萄无损SSC检测的可靠性
第四章 基于NIR和化学计量学的葡萄酒产地识别方法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样品
        4.1.2 仪器和软件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试验结果
        4.2.1 葡萄酒的透射光谱
        4.2.2 主成分分析(PCA)
        4.2.3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分类(RBFNN)
        4.2.4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分类(LS-SVM)
    4.3 讨论
        4.3.1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葡萄酒原产地识别的可靠性
        4.3.2 NIR光谱与化学计量学结合具有良好的判别效果
第五章 HPLC-ECD法和化学计量学在白酒品质和类别识别新方法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样品
        5.1.2 药品试剂
        5.1.3 仪器设备
        5.1.4 试验方法
        5.1.5 数据分析
    5.2 试验结果
        5.2.1 GC法与HPLC-ECD法检测白酒的对比试验结果
        5.2.2 HPLC-ECD检测白酒新方法的建立
        5.2.3 固态法白酒与液态法白酒HPLC-ECD指纹图谱数据化学计量学分析
    5.3 讨论
        5.3.1 HPLC-ECD鉴定白酒品质和识别白酒种类的可靠性
        5.3.2 固态法白酒与新工艺白酒品质识别分析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6)多种微生物共存下的空间位阻效应——固态法白酒风味丰富性及其与液态法白酒风味差异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固态法白酒风味丰富性
    1.1 传统固态法白酒风味丰富性
    1.2 固态法与液态法白酒风味差异性
    1.3 丰富的微量风味成分是中国白酒的重要基础
2 传统固态法白酒酿造微生物多样性
    2.1 微生物多样性的广度
    2.2 微生物多样性的复杂度
    2.3 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存在低估问题
3 传统固态法白酒发酵过程中的空间位阻效应
    3.1 中国白酒生产中的空间位阻效应
    3.2 空间位阻效应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3 空间位阻效应对发酵过程环境复杂性的影响
    3.4 空间位阻效应对固态白酒风味丰富性的影响
    3.5 中国白酒风味丰富性的“多种微生物共存下的空间位阻效应理论”
4 结果与讨论

(7)贯彻“固液法白酒”国标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固液法白酒发展的回顾[1]
2固液结合白酒的质量特色和生产条件
    2.1固液法白酒质量特色
    2.2生产固液法白酒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3国标的要求[2]
    3.1术语和定义
    3.2 产品分类
    3.3要求
4学习GB/T20822-2007的体会
    4.1固液法白酒定义
    4.2感官指标
    4.3理化指标
    4.4卫生要求
    4.5标签标识
5提高固液法白酒质量的技术关键[3~4]
    5.1原材料质量
    5.2酒体设计
    5.3勾调技术
    5.4勾兑调味的计量
    5.5酸的功能与作用
    5.6合理贮存

(8)贯彻“固液法白酒”国标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固液法白酒发展的回顾[1]
2 固液结合白酒的质量特色和生产条件
    2.1 固液法白酒质量特色
    2.2 生产固液法白酒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3 国标的要求[2]
    3.1 术语和定义
    3.2 产品分类
    3.3 要求
        3.3.1 感官要求
        3.3.2 理化要求
        3.3.3 卫生要求
4 学习GB/T20822-2007的体会
    4.1 固液法白酒定义的理解
    4.2 感官指标
    4.3 理化指标
    4.4 卫生要求
    4.5 标签标识
5 提高固液法白酒质量的技术关键[3, 4]
    5.1 原材料质量
        5.1.1 酒精
        5.1.2 基酒和调味酒
        5.1.3 食品添加剂
        5.1.4 加浆用水
    5.2 酒体设计
    5.3 勾调技术
        5.3.1 气相分子勾兑法
        5.3.2 浓醇勾兑法
        5.3.3 吸附勾兑法
        5.3.4 高频电磁勾兑法
    5.4 勾兑调味的计量
        5.4.1 勾兑罐计量
        5.4.2 小样勾调时计量
    5.5 注意酸的功能与作用
        5.5.1 酸的功能
        5.5.1. 1 减轻酒的苦味
        5.5.1. 2 酸是新酒老熟的催化剂
        5.5.1. 3 酸是白酒最好的呈味剂
        5.5.1. 4 对白酒香气有抑制和掩蔽作用
        5.5.2 酸的使用
    5.6 合理贮存

(9)提高液态法白酒中酸含量的蒸馏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微分蒸馏
        1.2.2 二次蒸馏
        1.2.3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微分蒸馏
    2.2 二次蒸馏
3 结论

四、提高液态法白酒中酸含量的蒸馏方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北地区主栽山葡萄品种酿造烈酒的品质评价[D]. 谢苏燕.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2]特种风味酒类发酵研究[D]. 田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3]米酒液态发酵原料预处理及发酵条件优化[D]. 王星凯.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2)
  • [4]白酒的组成成分[J]. 张安宁,张建华. 休闲读品, 2018(03)
  • [5]葡萄酒和白酒质量识别方法的研究[D]. 于静.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6]多种微生物共存下的空间位阻效应——固态法白酒风味丰富性及其与液态法白酒风味差异的原因分析[J]. 王旭亮,陈耀,李红,王德良,王异静,张五九. 酿酒科技, 2016(01)
  • [7]贯彻“固液法白酒”国标的思考[J]. 李大和,李国红. 酿酒科技, 2009(08)
  • [8]贯彻“固液法白酒”国标的思考[J]. 李大和,李国红. 酿酒, 2009(04)
  • [9]提高液态法白酒中酸含量的蒸馏方法探讨[J]. 袁永俊.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3(S2)
  • [10]提高液态法白酒中酸含量的蒸馏方法探讨[J]. 袁永俊.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0(02)

标签:;  ;  ;  ;  ;  

提高白酒酸度的蒸馏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