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向通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连杆机构,包括输入轴、设于输入轴上的曲柄组、连杆组,曲柄组包括主曲柄、固定在主曲柄的第二曲柄,连杆组包括与主曲柄相铰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二曲柄相铰接的第二连杆,第一连杆远离主曲柄的一端为第一输出端,第二连杆远离第二曲柄的一端为第二输出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输入轴转动通过曲柄组带动连杆组运动,连杆组内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分别带动三个副门做直线往复运动,驱动第一副门、第二副门、第三副门靠近或远离主门,以将单向门内外两侧阻隔,通过输入轴带动多个副门往复运动,结构设计巧妙,使用灵活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多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1)、设于所述输入轴(1)上的曲柄组(2)、与所述曲柄组(2)相对应的连杆组(3),所述曲柄组(2)包括主曲柄(21)、设于主曲柄(21)的第二曲柄(22),所述连杆组(3)包括与所述主曲柄(21)相铰接的第一连杆(31)、与所述第二曲柄(22)相铰接的第二连杆(32),所述第一连杆(31)远离主曲柄(21)的一端为第一输出端(311),所述第二连杆(32)远离所述第二曲柄(22)的一端为第二输出端(321),所述第一输出端(311)、第二输出端(321)的运动均为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第一输出端(311)运动行程大于或小于第二输出端(321)运动行程。
设计方案
1.一种多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1)、设于所述输入轴(1)上的曲柄组(2)、与所述曲柄组(2)相对应的连杆组(3),所述曲柄组(2)包括主曲柄(21)、设于主曲柄(21)的第二曲柄(22),所述连杆组(3)包括与所述主曲柄(21)相铰接的第一连杆(31)、与所述第二曲柄(22)相铰接的第二连杆(32),所述第一连杆(31)远离主曲柄(21)的一端为第一输出端(311),所述第二连杆(32)远离所述第二曲柄(22)的一端为第二输出端(321),所述第一输出端(311)、第二输出端(321)的运动均为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第一输出端(311)运动行程大于或小于第二输出端(321)运动行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曲柄(21)固定有铰接轴一(211),所述第二曲柄(22)固定于所述铰接轴一(211)上;所述第一连杆(31)开设有供所述铰接轴一(211)穿过的铰接孔一,所述第二曲柄(22)固定有铰接轴二(221),所述第二连杆(32)开设有供所述铰接轴二(221)穿过的铰接孔二,所述铰接轴一(211)到所述输入轴(1)的距离大于或小于所述铰接轴二(221)到所述输入轴(1)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31)或高于或低于所述第二连杆(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柄(22)设有第三曲柄(23),所述连杆组(3)包括与所述第三曲柄(23)相铰接的第三连杆(33),所述第三连杆(33)远离所述第三曲柄(23)的一端为第三输出端(3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32)或高于或低于所述第三连杆(3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曲柄(23)固定于所述铰接轴二(221)上,所述第三曲柄(23)固定有铰接轴三(231),所述第三连杆(33)开设有供所述铰接轴三(231)穿过的铰接孔三,所述铰接轴一(211)到所述输入轴(1)的距离、所述铰接轴二(221)到所述输入轴的距离、所述铰接轴三(231)到所述输入轴(1)的距离不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轨一(4)、平行于所述滑轨一(4)的滑轨二(5),所述滑轨一(4)上滑动连接有滑块一(41),所述滑块一(41)与所述第一输出端(311)相铰接;所述滑轨二(5)上滑动连接有滑块二(51),所述滑块二(51)与所述第二输出端(321)相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轨三(6),所述滑轨三(6)滑动连接有滑块三(61),所述滑块三(61)与所述第三输出端(331)相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1)固定有从动齿轮(1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向通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连杆机构。
背景技术
单向门即单向通道门,通常设置于车站出口处,便于站内旅客单向通过。现有的单向门中,梳状单向门是最常见的一种单向门,其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单向门内外两侧的人员可相互传递物品,存在安全隐患;二是梳状单向门使用时将车站内外连通,在夏季和冬季车站空调开启时,降低空调制热或制冷效果,造成能耗的大量浪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在旋转门的结构基础上,实用新型了一种新型单向门,即旋转门的主门在旋转过程中,副门或靠近或远离主门中部,以阻隔单向门内外两侧,防止旅客逆向通过单向门。在上述设计思路中,申请人实用新型了一种多连杆机构,能带动多扇副门做往复直线运动以靠近或远离主门,因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连杆机构,具有带动副门往复运动以靠近或远离主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连杆机构,包括输入轴、设于所述输入轴上的曲柄组、与所述曲柄组相对应的连杆组,所述曲柄组包括主曲柄、设于主曲柄的第二曲柄,所述连杆组包括与所述主曲柄相铰接的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曲柄相铰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主曲柄的一端为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二曲柄的一端为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的运动均为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第一输出端运动行程大于或小于第二输出端运动行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连杆机构使用时,第一连杆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连杆的第二输出端用于带动副门运动,输入轴转动带动主曲柄及第二曲柄运动,主曲柄带动第一连杆运动,第二曲柄带动第二连杆运动,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分别带动两个副门做往复运动,且两者行程不同,使两个副门在靠近主门运动时位置相对错开,共同对单向门内外两侧进行阻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曲柄固定有铰接轴一,所述第二曲柄固定于所述铰接轴一上;所述第一连杆开设有供所述铰接轴一穿过的铰接孔一,所述第二曲柄固定有铰接轴二,所述第二连杆开设有供所述铰接轴二穿过的铰接孔二,所述铰接轴一到所述输入轴的距离大于或小于所述铰接轴二到所述输入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杆或高于或低于所述第二连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杆高于或低于第二连杆,不处于同一高度,以避免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运动时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曲柄设有第三曲柄,所述连杆组包括与所述第三曲柄相铰接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远离所述第三曲柄的一端为第三输出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连杆的第三输出端可与第三个副门相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杆或高于或低于所述第三连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曲柄固定于所述铰接轴二上,所述第三曲柄固定有铰接轴三,所述第三连杆开设有供所述铰接轴三穿过的铰接孔三,所述铰接轴一到所述输入轴的距离、所述铰接轴二到所述输入轴的距离、所述铰接轴三到所述输入轴的距离不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滑轨一、平行于所述滑轨一的滑轨二,所述滑轨一上滑动连接有滑块一,所述滑块一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相铰接;所述滑轨二上滑动连接有滑块二,所述滑块二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输出端与滑块一相铰接,以带动滑块一沿滑轨一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第一扇副门可与滑块二相固定。第二输出端与滑块二相铰接,以带动滑块二沿滑轨二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第二扇副门可与滑块二相固定。
多连杆机构在安装使用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可分别与第一副门、第二副门、第三副门相铰接,以带动三个副门往复运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也可分别与滑块一、滑块二、滑块三相铰接,通过滑块一、滑块二、滑块三分别与三个副门相固定,以带动三个副门往复运动,安装时可灵活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滑轨三,所述滑轨三滑动连接有滑块三,所述滑块三与所述第三输出端相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输出端与滑块三相铰接,以带动滑块三沿滑轨三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第三扇副门可与滑块三相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入轴固定有从动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向门的主门可设置驱动齿轮,输入轴的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相啮合,以将主门转动的动力传递至输入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输入轴转动通过曲柄组带动连杆组运动,连杆组内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分别带动三个副门做直线往复运动,驱动第一副门、第二副门、第三副门靠近或远离主门,以将单向门内外两侧阻隔。本实用新型的多连杆机构,通过输入轴带动多个副门往复运动,结构设计巧妙,使用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曲柄组、连杆组运动状态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曲柄组、连杆组运动状态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多连杆机构安装在单向门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入轴;11、从动齿轮;2、曲柄组;21、主曲柄;211、铰接轴一;22、第二曲柄;221、铰接轴二;23、第三曲柄;231、铰接轴三;3、连杆组;31、第一连杆;311、第一输出端;32、第二连杆;321、第二输出端;33、第三连杆;331、第三输出端;4、滑轨一;41、滑块一;5、滑轨二;51、滑块二;6、滑轨三;61、滑块三;7、机架;71、第一副门;72、第二副门;73、第三副门;74、通道;8、主门;81、主轴;811、驱动齿轮;82、门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多连杆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输入轴1、设于输入轴1上的曲柄组2、与曲柄组2相对应的连杆组3,曲柄组2包括固定在输入轴1的主曲柄21、设于主曲柄21上的第二曲柄22、设于第二曲柄22上的第三曲柄23,连杆组3包括与主曲柄21相铰接的第一连杆31、与第二曲柄22相铰接的第二连杆32、与第三曲柄23相铰接的第三连杆33。主曲柄21上固定有铰接轴一211,第一连杆31开设有供铰接轴一211穿过的铰接孔一(图中未示出),以将第一连杆31与主曲柄21相铰接。第二曲柄22固定于铰接轴一211上,第二曲柄22上固定有铰接轴二221,第二连杆32开设有供铰接轴二221穿过的铰接孔二(图中未示出),以将第二连杆32与第二曲柄22相铰接。第三曲柄23固定在铰接轴二221上,第三曲柄23上固定有铰接轴三231,第三连杆33开设有供铰接轴三231穿过的铰接孔三(图中未示出),以将第三连杆33与第三曲柄23相铰接。铰接轴一211到输入轴1的距离、铰接轴二221到输入轴1的距离、铰接轴三231到输入轴的距离均不相等。
如图2、图3所示,第一连杆31或高于或低于第二连杆32,第二连杆32或高于或低于第三连杆33,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第三连杆33均位于不同的高度,使得三者运动时不相互接触。第一连杆31远离主曲柄21的一端为第一输出端311,第二连杆32远离第二曲柄22的一端为第二输出端321,第三连杆33远离第三曲柄23的一端为第三输出端331。多连杆机构还包括相互平行的滑轨一4、滑轨二5、滑轨三6,滑轨一4上滑动连接有滑块一41,第一输出端311与滑块一41相铰接。滑轨二5上滑动连接有滑块二51,第二输出端321与滑块二51相铰接。滑轨三6上滑动连接有滑块三61,第三输出端331与滑块三61相铰接。
输入轴1转动时带动曲柄组2运动,主曲柄21带动第一连杆31运动,第二曲柄22带动第二连杆32运动,第三曲柄23带动第三连杆33运动,第一输出端311、第二输出端321、第三输出端331均做往复直线运动,且第一输出端311、第二输出端321、第三输出端331的运动行程均不相同。
如图4所示,多连杆机构使用时,安装在单向门上,单向门包括机架7,机架7内形成有通道74,机架7内转动设置有位于通道74内的主门8,主门8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7的主轴81、固定在主轴81的三个门扇82。机架7上设有用于限定主门8单向转动的单向装置,单向装置包括固定在机架7的固定轴、安装在固定轴的单向轴承、安装在单向轴承外圈的单向齿轮,单向齿轮与驱动齿轮811相啮合,因单向轴承可单向转动,限定单向齿轮单向转动,进而限定主门8单向转动,避免旅客推动主门8反向转动以逆向通过单向门。
如图2、图3所示,机架7上滑动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三个副门,三个副门分别是第一副门71、第二副门72、第三副门73。机架7上设有位于第一副门71下方的滑槽一(图中未示出)、位于第二副门72下方的滑槽二(图中未示出)、位于第三副门73下方的滑槽三(图中未示出),第一副门71底部嵌入滑槽一(图中未示出)内,第二副门72底部嵌入滑槽二(图中未示出)内,第三副门73底部嵌入滑槽三(图中未示出)内。
如图2、图3所示,多连杆机构的输入轴1转动设置于单向门的机架7上,输入轴1上固定有从动齿轮11,主门8的主轴81上固定有驱动齿轮811,驱动齿轮811与从动齿轮11相啮合。滑轨一4、滑轨二5、滑轨三6均固定在机架7上。滑轨一4位于第一副门71上方,滑块一41与第一副门71相固定。滑轨二5位于第二副门72上方,滑块二51与第二副门72相固定。滑轨三6位于第三副门73上方,滑块三61与第三副门73相固定。
旅客进入通道74内,推动主门8转动,旅客随主门8转动而通过单向门。主轴81上的驱动齿轮811驱动从动齿轮11及输入轴1转动,输入轴1带动曲柄组2运动,曲柄组2通过连杆组3带动第一副门71、第二副门72、第三副门73往复运动,当第一副门71、第二副门72、第三副门73位于两扇相邻的门扇82之间时,第一副门71、第二副门72、第三副门73靠近主门8的主轴81,三个副门位置错开,将单向门内外两侧阻隔。当主门8继续转动时,第一副门71、第二副门72、第三副门73远离主门8的主轴81运动,直至第一副门71、第二副门72、第三副门73均位于门扇82的运动轨迹之外,在门扇82通过第一副门71、第二副门72、第三副门73处后,第一副门71、第二副门72、第三副门73再次靠近主门8的主轴81,以防止旅客随主门8运动反向通过单向门,并将单向门内外两侧阻隔。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201953.9
申请日:2019-07-2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2(湖北)
授权编号:CN209761226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E06B3/90
专利分类号:E06B3/90;F16H21/18
范畴分类:36F;
申请人:襄阳市思想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襄阳市思想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41000 湖北省襄阳市高新区佳海工业园A17-1号(住所申报)
发明人:薛原;薛荣森
第一发明人:薛原
当前权利人:襄阳市思想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邱雨家
代理机构:42254
代理机构编号:武汉经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