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排外论文_彭平一,马田

文明排外论文_彭平一,马田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明排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排外,维新运动,湖南,铁路,公堂,权势,动员。

文明排外论文文献综述

彭平一,马田[1](2011)在《论湖南维新运动中的“湖南自保”和“文明排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戊戌年间湖南维新运动中提出的"湖南自立自保"和"文明排外"思想,是维新派针对胶州湾事变后的民族危机和湖南面临的中外关系新局面提出的政治策略。这些政治策略的实施,是湖南维新运动独步一时的重要原因,也是湖南维新运动中维新派人士举办一系列新政的思想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陈丽华[2](2010)在《陈天华“文明排外”思想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天华提出的"文明排外"思想,是一种"不明与争,而暗与之拒"的反帝侵略思想,他既反对盲目排外,也反对妥协投降,同时主张通过自强达到排外的目的,并提出把抵制外国同学习西方有机结合起来。(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16期)

方平[3](2009)在《权势争夺与“文明排外”——1905年哄闹公堂案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05年哄闹公堂案发生后,上海社会各阶层、各团体连日集会抗议,形成了大规模的抗议风潮。风潮固因公堂案而起,但其背后实隐含着中外双方对于租界内警政和司法权力的争夺。在抗御外侮、卫护国权的过程,上海绅商一直主张以和平、文明的手段和体现华人尊严的方式,合力与争,并提出了在公共租界工部局增设华董的要求。这不仅是对此前历次民族主义风潮中"文明排外"的抗争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承袭,实际上也提示了"文明排外"的新趋向。(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方平[4](2009)在《拒俄运动与清末上海“文明排外”的社会动员》一文中研究指出拒俄运动期间,上海的绅商士民以"文明排外"相号召,通过集会演说、组织社团、发行报刊等方式,引导舆论,聚集力量,造成声势,形成了有效的社会动员。由此,在民间社会的对外交涉和斗争中,确立并凸显了一种新的斗争方式和政治取向,提示了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可能发展路向。(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09年04期)

王国军[5](2007)在《论维新时期皮锡瑞“文明排外”思想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午战争后,受近代先贤排外主张影响的皮锡瑞面对着战争的惨败,在外来先进思想的作用下,开始由“盲目排外”逐步转为“文明排外”,从而完成了其政治思想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07年02期)

陈丽华[6](2007)在《从湖湘文化的特征看维新时期湖南“文明排外”思想形成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湘文化是长期以来在现今湖南境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文化。它与其他区域文化比较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注重经世致用,具有一种躬行实践的务实精神;(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传统;(叁)善于兼收并蓄,具有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和创新精神。该文作者认为这些特点成为甲午战后湖南有识之士由“盲目排外”迅速转为“文明排外”思想形成的深层次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陈丽华[7](2005)在《论维新时期湖南“文明排外”思想的历史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午战后,湖南有识之士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提出了“文明排外”的主张,这种思想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历史影响,主要表现为叁个方面:一、“文明排外”是湖南维新运动的指导思想;二、“文明排外”思想对清末民初相关社会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叁、湖南“文明排外”思想是整个“文明排外”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本文来源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2期)

陈丽华[8](2005)在《论维新时期湖南"文明排外"思想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午战后,受近代湖南先贤排外主张影响的湖南有识之士面对着战争的惨败,在外来先进思想的作用 下,开始由"盲目排外"逐步转化为"文明排外",从而为湖南摆脱闭塞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陈丽华[9](2004)在《维新运动时期湖南“文明排外”思想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维新时期,湖南有识之士面对列强的侵略,开始逐步摆脱过去的盲目排外思想,主张"文明排外"。"文明排外"是维新时期湖南的一种重要思想,也是一种新式的反帝武器。从其思想内容上看,主要体现在宗教、对外交涉、经济、思想意识四个层面。(本文来源于《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马陵合[10](2003)在《文明排外与赎路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文明排外是20世纪初中国收回铁路利权的基本口号,它较集中地体现了近代国人的赎路情结。赎路情结虽然使政府和民间一度呈现出激进的排拒外债态势,然而,文明排外却并未形成对铁路外债全面的抵制,主要是通过一些"合法"的手段并付出高昂代价收回部分路权。这种言行之间的差异导致清季的收回利权渐失其光芒,文明排外不能解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维持国权与引进外资的两难抉择。(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3期)

文明排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陈天华提出的"文明排外"思想,是一种"不明与争,而暗与之拒"的反帝侵略思想,他既反对盲目排外,也反对妥协投降,同时主张通过自强达到排外的目的,并提出把抵制外国同学习西方有机结合起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明排外论文参考文献

[1].彭平一,马田.论湖南维新运动中的“湖南自保”和“文明排外”策略[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陈丽华.陈天华“文明排外”思想述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方平.权势争夺与“文明排外”——1905年哄闹公堂案论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4].方平.拒俄运动与清末上海“文明排外”的社会动员[J].历史教学问题.2009

[5].王国军.论维新时期皮锡瑞“文明排外”思想的形成[J].船山学刊.2007

[6].陈丽华.从湖湘文化的特征看维新时期湖南“文明排外”思想形成的原因[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

[7].陈丽华.论维新时期湖南“文明排外”思想的历史地位[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8].陈丽华.论维新时期湖南"文明排外"思想的形成[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9].陈丽华.维新运动时期湖南“文明排外”思想浅析[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10].马陵合.文明排外与赎路情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文明排外论文_彭平一,马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