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春山东省烟台风能电力学校265309
职高教学与普通高中教学的显著区别在于,职高教学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实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等职业人才。这就意味着他们经过三年的中职教育,将由一个学生转变成一个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劳动者。因此,职高的数学课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注重教学衔接
初中与职高数学教材内容有许多知识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命题,函数的概念;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立体几何中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和垂直,与平面几何中的线线平行和垂直;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与代数中的一次函数……其中有的是高中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初中有关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适时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刚开始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通过联想对比,回顾初中知识,明确概念的内在联系、知识的衔接,使学习逐步深入,适应职高数学教学的节奏。
二、重建教学体系
职高数学教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数学知识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数学知识是介绍性传授的,同时还要与专业课教师建立沟通的渠道,了解数学内容在各专业所需的时间段和侧重点,做到根据专业需要认真选择或编写教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从而重新构建以专业需要为主的新的数学教学体系。调整过程中不必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关键是要突出职业学校数学的实用性和服务性。我通过调查确定了各专业的侧重点:财会专业要以学习函数、概率与统计初步等知识为主;电子电子专业要以学习三角函数及复数等知识为主;机械专业(包括数控专业)要以学习立体几何、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为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等差数列时,不妨引导他们从算法的最优化说起;旅游专业主要侧重点是利润计算和最优化方面的规划。而与学生专业知识联系不大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一般性地了解,教师更不必深入和拓展。实践证明,调整过的职高数学教学,一方面受到学生热烈欢迎,普遍感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不是空洞的;另一方面专业教师也积极反映,普遍认为这样的数学教学能有力地服务于专业知识的传授。
三、采取分层教学
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分层次教学,教师要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既能照顾到优等生,又能带动后进生。备课中要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有难、中、易层次的问题,提问时,基础题鼓励后进生作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对后进生的答案可给予评价;中等题中等生作答,优等生补充完善,教师作出评价后,让后进生再回答;难题让学生思考,再让优等生回答。在布置作业时,设计分层次的题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在教学中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四、培养自学能力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通过作业批阅、课堂提问、学生提问等多种手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给予不同的指点和帮助。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可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有的采取启发式,有的采取指导式,有的个别辅导,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基础知识。如对后进生出现的基础性问题,应帮助其复习学过的旧知识,举浅显易懂的例子,使旧知识能够自然向新知识过渡。对中上层学生出现的一般问题,一般不予直接讲解,而是多进行启发,做到点到为止,尽量让学生自己领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后走入社会,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多是靠自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基础,给予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介绍有效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养成自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因此,在课外辅导时,教师要多启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树立学习自信
走进职高的学生大多较自卑,因此,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首先应解决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求心理策略,合理运用暗示法、激励法、表扬法,因为精神奖励比物质鼓励更重要。教师可通过语言、行动把精神传给他们,让学生自然感受到“我行”、“我能”、“我可以”。教师应采用多层次激励,让学生找回一点感觉,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起学习热情和兴趣。
六、培养合作能力
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交流,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合作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应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为了共同的目标互相帮助,共同分享成功与快乐,同时在矛盾中学会沟通、理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