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芝杰山东省招远市冯家初中265400
摘要:“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越来越难教了!”我不止一次听到同行们这样抱怨。经历了多年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我更是感同身受,尤其是2004年后面临的教育对象皆为新时期的学生(90后学生)。本文拟从“创新班级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对学生真诚相待,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家长与班主任达到共识”等方面来与同行们交流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但是,因为班主任工作辛苦、繁杂、责任重大、工作难做,特别是在农村初中的孩子往往缺少与家长的交流、沟通,缺乏家长的教育,班主任工作就更困难、责任更大,所以很多教师都不愿当班主任。
本人认为,班主任工作虽然难做,但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也一定能做好。下面就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浅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创新班级管理理念
农村家长对孩子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认为读书和不读书一个样,只要孩子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就算完成了为人父母的使命。因此用以前的方法管理现阶级的学生是行不通的。在新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要求下,班主任应时刻注意外界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还要了解学生的家长及外界环境,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加强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发生转变,并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成自己的班级管理信念。
二、以人为本,人文关怀
现阶段的农村初中生大部分是农村独生子女,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要求偏低。长辈们的“万千宠爱于一人”,大事小事长辈们包办,孩子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任何事情都为他们“安排”得十分周到,不注重孩子自立、自理能力的培养。这些孩子在校通常表现为自私、懒惰、怕苦、怕累、怕脏,有的甚至称王称霸。他们事事以自己为中心,不能接受老师同学的善意批评,有较强的个性、极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易产生敌对情绪、逆反心理。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各项工作中,要摸索适应这些独生子女的教育方法,适应其个性发展。
三、对学生真诚相待
马克思说:“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先尊重他们,善待他们,用心去换心,以真诚去缔造真诚,以友谊去缔造友谊,换回来的才是学生对你的真诚。因此,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应真诚相待,这样才会取得学生的信任。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我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对待,尤其是同有特殊问题的学生谈心时态度更是诚恳和悦,耐心启发,用感情来引发学生的共鸣。
四、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等生更重要。尤其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后进生掉队就显得更为重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也就结束了。”作为班主任首先应正确对待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偏见。一般来说,学困生智力并非都差,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长处总被缺点、短处掩盖,而得不到老师的认可,老师把他们当作是班里的包袱,不闻不问,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采取消极态度,有时甚至与老师唱对台戏。为了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班主任要树立起转化学困生的信心,要真心地去爱护这些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愿意接受教育和管理。其次,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从而坚定信念。再次,对学困生要帮助他们找原因、不断调整学习方法,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有效发挥。
五、让家长与班主任达到共识
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家长的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现在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大部分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他们文化层次相对比较低,对教育的意义认识得比较淡薄,加之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不包分配,因而认为供孩子上学不合算,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放任自流,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更是寥寥无几。有些家长虽然望子成龙,但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如当孩子的学习出现困难时,他们束手无策,而当孩子们的成绩不理想时,他们又打又骂,孩子们难以接受,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有些家长是忙完农活忙打工挣钱,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们生活纪律不严谨,比较散漫。有些家长缺乏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意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形成合力,直接导致学生接受双重教育,甚至产生教育冲突。针对这些现象,班主任不仅要管理班级学生,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班主任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访或借助于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和家长沟通,及时与家长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作为班级工作领导者和组织者的班主任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败。因此,班主任应当积极地寻找和探讨适合新时期学生情感教育的策略和途径,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展开工作,方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