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河南曲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曲剧,河南,高台,戏曲,现代戏,地方戏,高跷。
河南曲剧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楚小利[1](2019)在《“非遗”视野下河南曲剧的渊源与现状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曲剧,又名河南曲子戏、高台曲,前身是高跷曲子,起源于河南南阳,流行于河南及湖北西北部,是河南第二大剧种。河南曲剧由民间歌舞踩高跷与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相结合,经历了高跷曲——高台曲(曲子戏)——河南曲子的发展历程,逐渐发展为戏曲剧种,是国内最年轻的剧种之一,河南第二大剧种。2006年5月20日,曲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来源于《中国戏剧》期刊2019年06期)
苏景涛[2](2019)在《老瓶装新酒 杨柳翻新枝——河南曲剧《赵氏孤儿》的复排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整个中国戏曲界,高度重视新创剧目的打造,尤其是那些紧跟政治形势、宣传最新政策、颂扬英模人物、讴歌时代风尚的新编现代戏曲作品或者那些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警今且具有当代意识、当代观念、当代价值的新编历史戏曲作品。比如,党和国家加大反腐力度之时,全国戏曲界能够同时推出几千部反腐倡廉的新编现代戏或者新编历史戏;党和国家大力推行精准扶贫政策时,全国戏曲界又能同时推出几(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9年02期)
刘彦君[3](2018)在《异曲同工 花好月圆——谈河南曲剧《信仰》的改编》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一部向先烈和共产党员的信仰致敬的改编作品。其立意选择、视角切入、情节编织和人物设计等,虽然与原作话剧《共产党宣言》毫无二致,但在这出戏曲作品的再加工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它们呈现方式的不同。主创的再创作,证明了他们所拥有的戏曲创作才能。他们是以戏曲家的方式思维的,无论是在结构安排、人物塑造上,还是在二度创作方面,都是如此。(本文来源于《东方艺术》期刊2018年20期)
郑荣健[4](2018)在《虽万千羁绊,尤作飞天舞——评河南曲剧《信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河南豫剧搞得红红火火,各类展演很多,让人多少有点忽略了什么的感觉,而其实除了豫剧,曲剧和越调也是河南非常重要的剧种,近日,一部由黄在敏担任总导演,王明山编剧,李杰导演的河南曲剧现代戏《信仰》,在郑州上演。作为河南曲剧近年不多见的大型剧目,而且是革命历史题材,它的出现让人蓦地产生一种天开云阔、又见群山之感。(本文来源于《东方艺术》期刊2018年20期)
王洪应[5](2018)在《信仰的力量——河南曲剧《信仰》观后》一文中研究指出革命历史题材的戏曲,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它们不仅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艺术美的享受,而且激励他们战胜各种前进中的困难,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歌剧《江姐》《红珊瑚》,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不胜枚举的革命历史题材戏剧可以说深入人心,让一代人至今记忆犹新。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史,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好营养剂。一(本文来源于《东方艺术》期刊2018年20期)
王明山[6](2018)在《借力·接力·尽力——河南曲剧《信仰》创作谈》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曲剧是河南第二大剧种,它从民间高跷演变而来,曲牌体,有韵味,委婉动听,还不失活泼灵动,颇受人民群众喜欢。河南曲剧擅演"叁小戏"(即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角的戏),以表现家长里短的通俗故事见长,如《卷席筒》《风雪配》《陈叁两》《屠夫状元》,小戏《柜中缘》《赶脚》《游(本文来源于《东方艺术》期刊2018年20期)
耿玉卿[7](2018)在《河南曲剧《信仰》音乐唱腔的点滴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1日,由河南省曲剧传承保护中心打造的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大型现代曲剧《信仰》在香玉大舞台进行首演,为建党97周年献礼。在听取意见做了进一步调整修改后,8月24日又在河南艺术中心上演一场,接受北京和省内专家以及广大观众的进一步检验。对于这部才上演不久的新戏,诸多同行专家和广大观众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高度肯定,同时也听到了一些不同意见,音乐上主要是说"曲剧味"不够浓。在此,笔者想简单谈谈自己(本文来源于《东方艺术》期刊2018年20期)
赵红梅[8](2018)在《缅怀与激励——追思河南曲剧作曲家郭健梅老师》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阳曲剧在历经跨世纪的发展中,在一代又一代作曲家的努力创造中,形成了它独特的曲声韵味,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说起南阳曲剧,人们自然会想起在南阳地区颇具影响的老一辈作曲家,如彭宏甸老师、郭健梅老师、高炳林老师等。这一代作曲家是促进南阳曲剧风格形成的先行者,是对南阳曲剧音乐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奠基人。正是他们的辛勤耕耘,才推出了一大批曲剧经典保留剧目和众多曲剧表演名家,南阳曲剧的发展和如今所取得的成就,老一辈作曲家们功(本文来源于《东方艺术》期刊2018年16期)
汪燕冰[9](2018)在《浅谈河南曲剧《老鼠嫁女》的人物造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曲剧《老鼠嫁女》,是由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作、演出的一部小型寓言童话剧。2013年,该剧参加了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小课题大故事"青少年国际汇演,2014年6月,又远赴"美国威尼斯国际戏剧节"进行演出,荣获多项大奖,得到了数十个国家参演团体艺术家的称赞和大赛评委会的高度评价。这是河南戏剧新时期对外交流以来首次在(本文来源于《当代戏剧》期刊2018年03期)
于海涛[10](2018)在《河南曲剧形成的历史动因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源于清末民初"高跷曲"经历了"高台曲"阶段的河南曲剧,其形成有着诸多历史动因,主要体现为"因俗而生""因时而动""因情而变""因戎而播"。其顽强的艺术生命力表现为:积极吸收和借鉴戏曲、说唱等音乐成分、艺人的职业化转变、普通百姓强烈的文化需求和商业化的运作方式,为戏曲艺术的当代转型与对接提供了历史视角。(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期刊2018年02期)
河南曲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前整个中国戏曲界,高度重视新创剧目的打造,尤其是那些紧跟政治形势、宣传最新政策、颂扬英模人物、讴歌时代风尚的新编现代戏曲作品或者那些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警今且具有当代意识、当代观念、当代价值的新编历史戏曲作品。比如,党和国家加大反腐力度之时,全国戏曲界能够同时推出几千部反腐倡廉的新编现代戏或者新编历史戏;党和国家大力推行精准扶贫政策时,全国戏曲界又能同时推出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南曲剧论文参考文献
[1].楚小利.“非遗”视野下河南曲剧的渊源与现状调查[J].中国戏剧.2019
[2].苏景涛.老瓶装新酒杨柳翻新枝——河南曲剧《赵氏孤儿》的复排构想[J].祖国.2019
[3].刘彦君.异曲同工花好月圆——谈河南曲剧《信仰》的改编[J].东方艺术.2018
[4].郑荣健.虽万千羁绊,尤作飞天舞——评河南曲剧《信仰》[J].东方艺术.2018
[5].王洪应.信仰的力量——河南曲剧《信仰》观后[J].东方艺术.2018
[6].王明山.借力·接力·尽力——河南曲剧《信仰》创作谈[J].东方艺术.2018
[7].耿玉卿.河南曲剧《信仰》音乐唱腔的点滴探索[J].东方艺术.2018
[8].赵红梅.缅怀与激励——追思河南曲剧作曲家郭健梅老师[J].东方艺术.2018
[9].汪燕冰.浅谈河南曲剧《老鼠嫁女》的人物造型[J].当代戏剧.2018
[10].于海涛.河南曲剧形成的历史动因新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