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亮(内蒙古通辽市精神卫生中心内蒙古通辽028000)
【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双侧与右单侧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选用MECT对93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进行HAMD评分,治疗中不合并抗抑郁药及抗精神病药。结果右单侧MECT的刺激强度刚超过发作阈值时,疗效较低,只有明显高于刺激阈值时,它的疗效才与双侧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双侧明显减少。结论明显高于刺激阈值的无抽搐电休克右单侧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双侧相当,但副反应少,特别适合老年人、儿童、孕妇及体质虚弱者。
【关键词】MECT右单侧双侧抑郁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060-02
MECT现已为精神科临床广泛使用。为确定MECT双侧、单侧在治疗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及耐受性,本人进行了为期3周的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为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我中心住院及门诊的抑郁症病人,争得本人及家属同意,年龄16-65岁,平均34±13.52岁,其中男性40人,女性53人。均符合CCMD-3的诊断标准,抑郁严重程度经HAMD评分(前17项)>16分,治疗前停用抗抑郁药7天,治疗过程中不合并抗抑郁药及抗精神病药物。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93例抑郁症患者的一般资料
三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总病程、本次病期、诊断分类及发病次数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评定方法
1.2.1.1临床评估:于治疗结束后采用痊愈、显好、好转和无效等四级评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总体评定。
1.2.1.2量表评定:采用17项HAMD量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7、14、21天进行评分。并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和临床耐受性总体印象量表(CGAT)于治疗第7、14、21天对总体印象及耐受性评分。
1.2.2治疗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按顺序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双侧MECT和右单侧MECT低刺激强度和高刺激强度治疗。所用MECT治疗仪为美国MECTASPECTRum5000Q型。在双侧MECT中,刺激电极安放在两颞的位置,每个电极的中点位于耳屏到眼外眦连线中点上2.54cm。在右单侧MECT中,刺激电极一个安放在右颞部,一个放在头顶部(即两个耳屏连线和鼻根与枕骨隆突连线的交点)。采用试验滴定法确定发作阈值,找出初始电刺激剂量。确定发作阈值后,A组为超出起始发作阈值的50-150%(即初始发作阈值的1.5-2.5倍)。右单侧B组MECT为超出起始发作阈值的150%(即初始发作阈值的2.5倍)。右单侧C组MECT为超出起始发作阈值的500%(即初始发作阈值的6倍)。每周治疗3次,周一、三、五上午进行治疗。三组总疗程均为三周。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睡前给予小剂量的佐匹克隆药物改善睡眠。
脱落:治疗中因疗效不佳、不良反应严重或治疗费用过高提前终止治疗者视为脱落病例,其资料统计在内。与治疗无关的脱落者不计在内。
本研究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与治疗无关的脱落病例未纳入数据的统计分析。
2结果
2.1脱落情况:三组共脱落5例,其中A组2例,B组2例,C组1例。脱落原因A组是因为记忆损害加重,B组是因为疗效不佳,C组是因为费用过高。脱落病例资料按脱落时的评价结果记录。
2.2临床疗效评价
2.2.1总体临床疗效评定:经过三周治疗后,近期疗效为痊愈、显效、好转和无效,分别为:A组15、12、1、2,显效率为90%;B组(右单侧低剂量)6、12、8、6,显效率为56、25%;C组(右单侧高剂量)15、13、1、2,显效率为90%。
2.2.2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第三周末时右单侧B组的病情严重程度明显重于双侧组A组与右单侧C组(p<0.05);B组的总体进步明显的低于C组(p<0.05)与A组(p<0.05)。
2.2.3HAMD评分变化(见表2)
表2治疗前后HAMD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A、C两组治疗前后HAMD分值有显著性变化(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2.2.4耐受性评价
各时点临床耐受性总体印象量表(CGAT)评定:应用CGAT于治疗后第7、14、21天作耐受性评价。结果评价为“极好”的例数在观察组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出现头痛24例,经对症治疗均缓解。出现暂时的记忆力损害40例,停止治疗后记忆即可恢复。出现头痛和记忆损害以A组为多。
3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病人自觉痛苦,具有高自杀风险的精神疾病[1]。抗抑郁类药物使得症状得以完全缓解的时间应在4-6周,对于老年病人时间会更长。电休克治疗则起效快,疗程短,通常8-9次,如果每周3次的治疗程序,那么电休克缓解症状的时间要比药物治疗起效快得多[2]。大量临床数据表明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成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有立竿见影、起死回生的效果[3]。
无抽搐电休克(MEC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大脑内的发作和引起发作的技术因素。发作时的生物学变化对效果至关重要。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MECT所引起的大脑内的特殊化学变化是恢复正常功能的关键。双侧MECT的最大电流量只能是适度的超阈值(50-150%)。双侧MECT和右单侧高刺激剂量能使人体内发生适宜的生物化学变化。本研究显示,单侧的电休克刺激强度明显高于刺激阈值时(>500%或6倍初始阈值),疗效最佳。它与双侧一样,起效迅速,疗效相当。国外大量双盲对照研究均表明,治疗抑郁症病人时,当刺激强度非常低或刚超过发作阈值时,右侧MECT的疗效非常低,只有比阈值更大的刺激强度(>500%或6倍初始阈值),才可以发挥更大的疗效,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不大[4]。本人主张右单侧治疗抑郁症(儿童、老年人和孕妇及对双侧MECT不能耐受者)时推荐使用高刺激阈值(初始阈值的500%或6倍初始阈值)。
在耐受性方面,本研究显示,右单侧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双侧,尤其是认知功能障碍方面,停止治疗后很快恢复。研究表明双侧MECT比右单侧MECT更易发生短期和长期认知功能障碍[5]。接受双侧MECT的患者比右单侧MECT患者在自理生活方面的健忘程度要大的多[6]。
参考文献
[1]舒良.抑郁症的评定与治疗.中华医学杂志,1999,79(5):398-400.
[2]NoblerMS,SackeimHA,MoellerJR,etal:Quantifyingthespeedofsymptomaticimprovementwithelectroconvulsivetherapy:Comparisonofalternativestatisticalmethods.ConvulsTher13:208-221,1997.
[3]王祖新.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中华内科杂志,1998,37(11)783-84.
[4]SackeimHA,PrudicJ,DevanandDP,etal:Aprospective,randomized,double-blindcomparisonofbilateralandrightunilateralECTatdifferentstimulusintensities.ArchGenPsychiatry57:425-434,2000.
[5]MCElhineyMC,MoodyBJ,SteifBL,etal:Autobiographicalmemoryandmood:effectsofelectroconvulsivetherapy.Neuropsychology9:501-517,1995.
[6]LisanbySH,MaddoxJH,PrudicJ,etal:Theeffectsofelectroconvulsivetherapyonmemoryofautobiographicalandpublicevents.ArchGenpsychiatry57:581-59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