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捕获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标,微分,能量,目标,粒子,永磁,传感器。
捕获策略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健,陈丽兵,周浩[1](2019)在《基于增益调度比例积分的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捕获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风力发电系统所捕获的风能随风速的改变而变化。实现最大风能捕获是现代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在最优转矩控制策略的基础上,设计了增益调度比例积分控制来实现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的最大风能捕获。通过控制永磁同步发电机的定子电流跟踪其参考值,从而实现最大风能捕获。所采用的的控制策略不需要知道风速,可以省去风速仪装置。本文将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测试来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3期)
王翔,周依阳[2](2019)在《白糖期权如何进行波动率套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了波动率交易策略在白糖期权上的表现,进而提出一种可以实现盈利的交易模型。首先,探讨了在不进行波动率择时情形下,波动率交易策略在白糖期权上的表现,同时讨论了这种策略的优势及不足;其次,讨论了只在剩余30个日历日时开始进行波动率交易的策略表现;最后,(本文来源于《期货日报》期刊2019-09-25)
刘博,王云财,张松涛,韩柠[3](2019)在《火星探测器制动捕获多目标优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加权算法的火星探测器制动捕获多目标优化策略,该策略在火星探测器制动捕获过程中同时考虑制动目标轨道精度和燃料消耗,相对于传统的捕获策略,具有同等运算量下更易收敛到最优解的优势.本文以制动推力方向沿火星探测器速度反向的制动捕获方法为例,首先,描述了有限推力下火星探测器的制动捕获问题,然后,针对优化模型的非线性动态耦合特性,研究了基于自适应参数调整的动态PSO算法,最后,应用动态PSO算法和动态加权算法,设计了火星探测器制动捕获多目标优化策略.仿真分析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单目标优化策略,本文设计的火星探测器制动捕获多目标优化策略,不仅能够满足精度要求,而且更容易得到燃料相对最优值,减少燃料消耗.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动力学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夏川江[4](2019)在《基于博弈论的多机械臂系统非合作目标捕获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非合作目标具备了自主运动能力,依赖传统单机械臂系统难以可靠地完成捕获任务。得益于多机械臂系统的机械臂数量优势,多条机械臂可以形成对目标的围捕,降低目标逃逸概率。然而,具备自主运动能力的目标与多机械臂系统存在追逃关系,其博弈行为使得诸如直接将机械臂末端规划至预定抓捕点进行捕获的传统捕获方法,存在适应性差、捕获成功率低等问题。因此,开展多机械臂系统对非合作目标捕获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的研究内容来源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项目“空间XXX捕获控制系统研制”,以多机械臂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博弈论方法,针对多智能体、固定基座多机械臂系统以及基座受控运动的多机械臂系统下的博弈捕获策略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考虑追捕者为多智能体,研究了多智能体下非合作目标博弈捕获策略。利用离散化方法,建立博弈场景,确定博弈终止条件,基于最小二乘法实现目标运动预测,为多智能体下博弈捕获策略研究奠定基础。通过构建包含局中人、策略集和收益评价函数的对策模型,提出博弈实时策略选择算法,实现多智能体基于全局最优的捕获策略求解。针对局中人运动性能约束,改进对策模型,进一步提高了博弈求解效率。其次,将追捕者拓展为多机械臂系统末端,研究了基于固定基座的多机械臂系统博弈捕获策略。针对多机械臂系统,建立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构建包含工作空间约束、关节性能约束以及避障约束的约束集。在多智能体博弈捕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多机械臂系统的对策模型,实现博弈策略求解。考虑关节力矩优化,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单步博弈策略轨迹优化,进一步优化机械臂关节的执行策略。然后,考虑任务复杂度,研究了基座受控运动下多机械臂系统博弈捕获策略。针对基座运动的目标追捕问题,建立基座与目标运动描述关系,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同时提出一种运动阶段拆分方法,将捕获过程拆分为追赶阶段和捕获阶段。追赶阶段,提出基座与目标的一对一微分博弈方法,利用分解法求解了最优追赶策略;捕获阶段,提出惯性系下基座运动的博弈捕获问题向固定基座博弈捕获问题转换方法,降低问题复杂度。最后,开展了多机械臂系统非合作博弈捕获策略实验研究。改造空间机械臂地面实验平台,设计多机械臂系统非合作博弈捕获策略验证实验。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本文所提出博弈捕获算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1)
贾晨[5](2019)在《在轨捕获后复合体的多级阻尼镇定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空间任务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发展趋势,为避免宇航员舱外操作的高风险,基于空间机器人的在轨服务技术是人类开展太空探索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拓展。在轨捕获后,空间机器人与目标航天器组成的复合体系统的质量特性参数和角动量分布发生突变,对于传统的硬抓捕方法,目标航天器的角动量将直接传递至基座处,若传递至基座处的角动量超过其内部动量交换装置的调节上限,可能会引起复合体系统失稳。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研究了面向在轨服务任务的空间复合体多级阻尼镇定控制策略,研究内容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5046),具体工作如下:首先,基于Kane方法建立具有多级可控阻尼结构的漂浮复合体动力学方程。在空间机械臂关节处引入由缓冲器和阻尼器构成的可控阻尼单元,将自由漂浮基座看作一节具有6自由度的拓展臂杆,并将目标航天器视为最后一节臂杆的一部分。针对由柔性关节和刚性臂杆组成的刚柔耦合复合体系统,将其离散为由弹簧和阻尼器连接的多刚体段模型,采用Kane方法分析复合体的动力学机理并建立动力学方程。基于ADAMS和MATLAB软件平台的联合仿真验证了动力学方程的有效性。其次,分别从能量消耗和动量传递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关节处引入多级可控阻尼装置对维持复合体系统稳定的有效性。基于动能定理分析了软抓捕模型的缓冲吸能原理,多级可控阻尼单元将目标航天器传递过来的能量转化为热能来实现能量耗散。基于角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复合体系统动量方程,并分析了复合体系统中角动量传递机理。通过ADAMS虚拟样机仿真,对比分析刚性状态下和柔性状态下的空间机器人捕获目标后复合体系统角动量的迁移情况,得到了降低关节处可控阻尼装置的阻尼系数可以降低角动量传递速率的结论。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进化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复合体多级阻尼镇定控制策略。考虑复合体系统的耦合特性,以各关节和基座的角速度最小为优化目标设计目标函数,基于差分进化混合粒子群算法对复合体多级阻尼全局寻优,通过联合求解动力学方程和控制算法得到期望阻尼值,以降低系统角动量传递速率,使飞轮可以实时吸收传递到基座的全部角动量。基于MATLAB软件平台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1)
程粟粟[6](2019)在《干中学下碳捕获与封存技术跨界污染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控制跨界扩散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度积聚成为了事关人类命运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通过碳捕获与封存(简称CCS)途径的跨界碳污染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以两个邻近国家的瞬时CSS数量为控制变量,二氧化碳存量为状态变量,建立了CSS机制下跨界污染控制微分博弈模型。运用动态最优化理论求解出开环战略、马尔科夫战略和合作战略叁种博弈模式下的纳什均衡解,并对叁种战略下的纳什均衡解进行比较分析。其次,考虑国家对碳捕获技术进行投资以提升自己的碳捕获水平,建立了碳捕获技术内生的跨界污染控制微分博弈模型,分别求解了开环战略、马尔科夫战略和合作战略叁种博弈模式下的纳什均衡解,并对叁种战略下的纳什均衡解进行比较分析。再次,考虑国家对碳封存技术进行投资以提升自己的碳封存水平,建立了碳封存技术内生的跨界污染控制微分博弈模型。分别求解了短期(假定二氧化碳瞬时排放量固定不变)与长期(假定二氧化碳瞬时排放量平稳变化)内开环战略与马尔科夫战略两种博弈模式下的纳什均衡解,并对两种战略下的纳什均衡解进行比较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干中学效应对国家跨界污染控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随z着知识积累量的增加,碳捕获与封存的成本下降,此外,知识积累效率的提高促使博弈参与国进行更多的碳捕获与封存投资,因而有更好的生态环境。第二,干中学效应可以抵补部分技术投资,因为随着知识积累学习率的提高,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投资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第叁,如果博弈参与国分别进行开环战略、马尔科夫战略以及合作战略的叁种博弈模式,在合作战略下捕获与封存的二氧化碳数量最多,马尔科夫战略次之,开环战略下捕获与封存的二氧化碳数量最少。因而,合作战略下的环境质量最高,马尔科夫战略下的环境质量次之,开环战略导致的环境质量最差。(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敏,佟首峰,滕云杰[7](2019)在《激光通信系统中的捕获技术及扫描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捕获过程是激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通信链路建立基础。介绍了典型的捕获技术和扫描覆盖不确定区域的方法,经典激光通信系统通常采用信标捕获的方式,主要选择大束散角的信标光进行扫描和捕获。为了适应通信终端小型化和轻量化的发展与应用需求,出现了新型无信标捕获方法,在保证激光通信链路性能的情况下,去除了大束散角的捕获用信标光,选用小束散角的信号光来完成捕获和通信链路的建立。并给出叁种较为典型的扫描策略,包括螺旋扫描、光栅扫描以及光栅螺旋扫描。(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田贤忠,祝驿楠,何佳存,郭敏,刘高[8](2018)在《一种射频能量捕获网络移动能量源均衡化充电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传统电池供电传感器网络存在的电池不易更换、节点能量容易耗尽等问题,射频能量捕获技术已逐步应用于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中.由于不同位置传感器节点的工作负荷不同,捕获能量也有差异,实现节点能量的均衡化分布可以有效地提高节点的存活率.考虑射频能量源移动充电的场景,在已知节点位置信息的条件下,设计合理均衡的路由方案和充电算法.首先将区域基于蜂窝六边形网格划分,分别对网格和节点分层,提出逐层传输的均衡式路由策略,然后给出无线充电小车的移动路径,对相邻两层内节点剩余能量的方差最小化问题建模,由内层向外层依次确定能量源在各停留点的充电时间.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已有的均衡化充电方法,该策略可以明显提高节点剩余能量的均衡性,从而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周诚[9](2018)在《空间机器人目标捕获的自主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40年中,空间机器人在太空探索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空间机器人在轨服务技术有助于故障卫星在轨生命维持以及废弃卫星安全脱轨,且基于空间机器人的目标捕获是在轨服务的重要环节。依此为研究背景,本文对目标捕获任务不同阶段的空间机器人自主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机械臂在环的空间机器人地面验证系统,开展目标捕获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了目标卫星观测阶段空间机器人的基座姿态保持和末端姿态调整控制问题。空间机器人利用机械臂与基座的动力学耦合主动保持或者调整基座姿态。此阶段的运动规划任务包括基座姿态保持/调整、末端姿态调整、末端位置保持优化任务以及约束任务。本文基于关节空间任务补偿方法构建混合任务优先级运动规划算法,算法旨在完成多任务下的空间机械臂末端手眼相机视角调整,且关节空间任务补偿策略可以保证所提算法中无算法奇异。在高优先级基座姿态保持/调整任务的加权伪逆零空间内实现其他任务,可以保证在多约束任务下基座姿态保持/调整控制任务的精度,提高了空间机器人安全操作能力。通过建立空间机器人数值仿真平台,验证空间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的有效性。针对目标卫星接近阶段空间机械臂的运动引起的卫星基座扰动问题,本文对基于关节角速度伺服的卫星基座反作用力矩优化控制进行研究。此阶段需精确地控制空间机械臂末端的位置和姿态。首先基于牛顿-欧拉法建立空间机器人的反作用力矩解析式,由于空间机器人处于不同模式下反作用力矩可以表示为同样的解析形式,因此采用相同的离散化求解策略得到基于关节角速度伺服跟踪的控制律以实现反作用力矩优化;针对自由漂浮空间机械臂,采用六维空间矢量建立反作用力矩的无关节角加速度的解析式,据此,采用零空间法得到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基座姿态最小扰动控制算法。通过仿真验证,本文所述的反作用力矩控制算法可以实现空间机器人基座最小扰动控制。针对目标卫星捕获阶段的柔顺控制问题,本文对面向目标捕获的任务优先级阻抗控制进行了研究。针对卫星发动机喷管捕获任务,定义位置方向上阻抗控制为高优先级主任务,姿态方向上阻抗控制为低优先级主任务,主任务的零空间内实现关节阻抗控制以缓冲机械臂对卫星基座的扰动力/力矩,以此建立基于任务优先级的柔顺捕获控制框架。此外,在锁紧机构锁紧前,捕获装置需要在跟踪目标轨迹的同时保证柔顺接触,机械臂处于笛卡尔阻抗控制模式;在锁紧机构锁紧过程中,锁紧机构顺应目标运动,机械臂处于笛卡尔零力控制模式,并通过自适应柔顺控制器提高捕获过程中由于视觉提供参考位置不准确情况下的力控制性能。通过对空间机器人捕获目标的实际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为了验证本文所提出的空间机器人运动控制与柔顺控制算法,本文搭建了基于九自由度转台和七自由度机械臂的空间机器人地面实验系统。该地面试验系统的特点是:系统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经过适当的修改可以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的目标捕获控制实验研究;系统中包括真实的机械臂硬件系统,可以真实地模拟空间机器人的数据通信;此外空间机械臂在环的实验系统可以有效地验证目标卫星接触捕获阶段的柔顺控制策略。空间机器人目标捕获地面实验结果表明:空间机器人混合优先级运动控制算法可以实现基座姿态保持控制的同时末端相机视角的调整;空间机器人反作用力矩的在线优化控制律可以减小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对基座姿态的干扰;任务优先级柔顺控制策略可以保证目标捕获任务的自主安全捕获。(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12-01)
赵冉,潘根梅[10](2018)在《能量捕获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高可靠数据收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能量捕获无线传感器网络(EH-WSN)具有从环境中捕获能量的能力,可以无限期持续工作,因此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的大多数EH-WSN路由方案往往侧重于如何提高能效性,而可靠性作为EH-WSN中的重要性能指标却很少被考虑到。文中利用能量捕获网络特性,对节点的链路成功收包率和节点重传次数期望进行推导,建模网络可靠性最大化问题,基于能量捕获速率、链路质量、节点间距离,提出了一种生成高可靠性数据收集树的方案。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数据收集方案,该路由方案能显着提高网络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8年S2期)
捕获策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探讨了波动率交易策略在白糖期权上的表现,进而提出一种可以实现盈利的交易模型。首先,探讨了在不进行波动率择时情形下,波动率交易策略在白糖期权上的表现,同时讨论了这种策略的优势及不足;其次,讨论了只在剩余30个日历日时开始进行波动率交易的策略表现;最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捕获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陈健,陈丽兵,周浩.基于增益调度比例积分的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捕获控制策略[J].科技视界.2019
[2].王翔,周依阳.白糖期权如何进行波动率套利[N].期货日报.2019
[3].刘博,王云财,张松涛,韩柠.火星探测器制动捕获多目标优化策略[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9
[4].夏川江.基于博弈论的多机械臂系统非合作目标捕获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5].贾晨.在轨捕获后复合体的多级阻尼镇定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6].程粟粟.干中学下碳捕获与封存技术跨界污染控制策略研究[D].南华大学.2019
[7].张敏,佟首峰,滕云杰.激光通信系统中的捕获技术及扫描策略研究[J].激光杂志.2019
[8].田贤忠,祝驿楠,何佳存,郭敏,刘高.一种射频能量捕获网络移动能量源均衡化充电策略[J].电子学报.2018
[9].周诚.空间机器人目标捕获的自主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10].赵冉,潘根梅.能量捕获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高可靠数据收集策略[J].计算机科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