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ene Therapy for Liver Diseases(论文文献综述)
陆伦根,蔡晓波,王建设,曲颖,尤红,马雄,韩英,南月敏,徐小元,段钟平,魏来,贾继东,庄辉[1](2022)在《胆汁淤积性肝病管理指南(2021)》文中指出201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了我国第一个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专家共识。近年来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数据和资料。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学组组织专家组对近年来的文献证据进行了评估,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共有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诊治推荐意见22条。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2021)在《胆汁淤积性肝病管理指南(2021)》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了我国第一个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专家共识。近年来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数据和资料。为此,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学组组织专家组对近年来的文献证据进行了评估, 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共有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诊治推荐意见22条。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马可[3](2021)在《TGR5在胆盐引起的肝内胆管结石病肝内胆管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初探》文中提出目的:明确TGR5对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分子机制。方法:1、收集2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和20例非结石良性肝病患者的肝脏标本。使用HE染色、Masson染色评估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与非结石良性肝病患者的肝脏病理学变化和纤维化差异。2、使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RT-qPCR技术检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与非结石良性肝病患者肝脏TGR5受体的表达。3、构建TGR5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和沉默TGR5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IBEC)构建过表达TGR5的HIBEC稳转细胞株和沉默TGR5的HIBEC稳转细胞株。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验证TGR5过表达和沉默效果。4、分别用含100μM和200μM牛磺脱氧胆酸(TDCA)的完全培养基培养HIBEC 12小时和24小时后提取细胞总蛋白,使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DCA对TGR5的激活效果。5、将HIBEC分为以下几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TDCA)、TGR5过表达组(TDCA+HIBEC-TGR5)、TGR5沉默组(TDCA+HIBEC-sh-TGR5)。TDCA处理时间根据方法4的实验结果选取100μM处理12小时。使用RT-qPCR和WB技术验证纤维化相关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Col-Ⅳ)的表达水平以及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磷酸化的差异。结果:1、HE染色显示:非结石良性肝病患者肝脏组织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排列整齐,可见少量炎性因子浸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肝细胞重度变性、坏死,肝窦扩张伴有胆汁淤积;门管区炎细胞浸润,包含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胆管周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呈轮辐状。2、Masson染色结果:肝内胆管结石组的蓝染胶原面积占比显着高于非结石良性肝病组(P<0.01)。3、免疫荧光检测肝内胆管结石中TGR5表达结果: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肝脏中TGR5的表达量显着高于非结石良性肝病患者(P<0.001)。4、RT-qPCR检测肝内胆管结石中TGR5 mRNA表达结果: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肝脏中TGR5 mRNA的表达显着高于非结石良性肝病患者(P<0.01)。5、WB检测肝内胆管结石中TGR5蛋白水平表达结果: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肝脏中TGR5蛋白水平的表达显着高于非结石良性肝病患者(P<0.01)。6、TDCA处理HIBEC后TGR5表达显着高于未经TDCA处理的对照组(P<0.05,P<0.01)。在浓度为100μM的TDCA处理12小时处,TGR5受体的表达相对较高。7、RT-qPCR和WB检测结果:TDCA处理HIBEC后增加了TGFβ1、FN和Col-Ⅳ的表达(P<0.05,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TGR5后进一步增加了TGFβ1、FN和Col-Ⅳ的表达水平(P<0.05,P<0.01,P<0.001)。沉默TGR5后,TGFβ1、FN和Col-Ⅳ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P<0.01,P<0.001)。8、WB检测CREB的磷酸化水平:TDCA增加了CREB的磷酸化水平(P<0.01)。过表达TGR5使CREB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增加(P<0.01)。沉默TGR5后显着降低了CREB的磷酸化水平(P<0.05,P<0.01)。结论:TGR5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肝脏中高表达。胆盐通过激活TGR5促进了肝内胆管纤维化,这一过程可能与TGR5促进CREB的磷酸化有关。
孔晨帆[4](2021)在《ALD中HSC来源外泌体转运Let-7b-5p促肝细胞凋亡与调肝理脾方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过量摄入酒精所导致的一种病程漫长、且发病机制复杂的肝病。在我国,ALD发病率与死亡率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慢性肝病之一。ALD发病机制未被完全阐明,但肝细胞、肝星状细胞等多种细胞已被证实参与其中,肝细胞的凋亡坏死、肝星状细胞的激活转分化贯穿ALD全程。已有大量研究发现肝内的细胞通讯与多种肝病进展关系密切,其中外泌体通过miRNA传递信息在ADL、肝纤维化等疾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30-150nm的胞外囊泡,可搭载包括微小RNA(miRNA)在内的多种小分子物质,充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媒介,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已有研究证实,肝细胞、肝星状细胞外泌体可以转运至肝内临近细胞,加重肝损伤。前期研究中发现,ALD模型中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来源外泌体可诱导肝细胞凋亡,中药调肝理脾方对ALD具有显着的保护作用,但肝星状细胞来源外泌体诱导肝细胞凋亡以及调肝理脾方保护ALD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ALD中肝星状细胞外泌体转运的miRNA对肝细胞的作用机制,从肝内细胞通讯的角度探究ALD发生发展中与调肝理脾方治疗ALD的分子机制。方法:(1)ALD中肝星状细胞促进肝细胞凋亡。1)HSC的ALD模型构建。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醛刺激HSC48h,利用细胞增殖试剂盒(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WB)测定HSC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胶原1(Col1)与纤连蛋白(FN)的表达水平,以评价模型。2)活化HSC与肝细胞的共培养实验。Transwell共培养(活化/静止)HSC与肝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与WB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Bax与Bcl-2表达水平,验证活化HSC对肝细胞凋亡的作用。(2)活化HSC外泌体miRNA差异表达谱与下游靶基因的筛选。1)用无外泌体培养基/含乙醛的无外泌体培养基分别处理HSC,收集细胞上清液并用超速离心法收集上清液中外泌体。使用电镜、WB、粒径分析的方法对HSC外泌体(HSC-exo)进行鉴定。2)提取静止/活化HSC-exo,利用RNA-seq分析外泌体差异miRNA。|log2(FC)|>2为标准筛选HSC来源外泌体中的差异表达miRNA。TargetScan软件预测HSC来源外泌体差异表达Let-7b-5p的下游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et-7b-5p与靶基因mRNA互补结合。(3)活化HSC外泌体运转Let-7b-5p促进肝细胞凋亡。1)HSC-exo用PKH26染色后,与肝细胞共同孵育4h,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拍摄肝细胞摄取HSC-exo。将肝细胞与活化/静止组HSC-exo共同孵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肝细胞内 Let-7b-5p,EZH2、Bax、Bcl-2 mRNA水平水平,WB的方法测定肝细胞EZH2、Bax、Bcl-2表达水平,验证活化组HSC-exo对肝细胞凋亡的作用。2)肝星状细胞内转染Let-7b-5p mimics、Let-7b-5p mimic-NC。qPCR方法检测肝星状细胞外泌体内Let-7b-5p;将Let-7b-5p mimic修饰的肝星状细胞外泌体与肝细胞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水平,qPCR方法检测肝细胞内Let-7b-5p,EZH2、Bax、Bcl-2 mRNA水平水平,WB方法检测EZH2、Bax、Bcl-2的表达水平。(4)调肝理脾颗粒对Let-7b-5p介导的肝细胞凋亡保护作用研究。1)采用不同浓度的调肝理脾方颗粒水溶液处理肝细胞48h小时,采用CCK-8法确定调肝理脾颗粒处理的最佳浓度。2)设立肝细胞NC组,Let-7b-5p过表达组组与中药保护组。中药保护组首先采用调肝理脾方水溶液预防性给药48h,48h后NC组转染Let-7b-5p mimic-NC,Let-7b-5p过表达组与中药保护组组转染Let-7b-5p mimic。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C组、Let-7b-5p过表达组与中药保护组的凋亡水平,qPCR检测Let-7b-5p,EZH2、Bax、Bcl-2 mRNA 水平,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 EZH2、Bax、Bcl-2 的表达水平。结果:(1)用300μM乙醛刺激HSC 48小时后,HSC的存活率最高,为正常组的1.15倍。WB结果显示,α-SMA、Col1与FN表达水平较正常HSC显着上调,HSC造模成功。(2)流式结果显示:肝细胞与乙醛活化的HSCTranswell共培养后,肝细胞凋亡率显着提高;qPCR与WB结果显示肝细胞Caspase3、Bax mRNA与蛋白表达上调,Bcl-2 mRNA与蛋白表达量下调。(3)透射电镜、WB与粒径分析结果显示,细胞上清液超速离心提取物为外泌体。RNA-seq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乙醛活化组HSC-exo中Let-7b-5p表达量上调。TargetSacn预测Let-7b-5p可与Zeste增强子同源物2(EZH2)基因的mRNA 3’非编码(UTR)区靶向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Let-7b-5p可与EZH2基因的mRNA 3’UTR区靶向结合并抑制其表达。(4)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肝细胞可内吞以PKH26标记的HSC-exo,荧光标记定位位于肝细胞膜。qPCR与WB结果显示活化组HSC-exo与肝细胞共培养可显着下调肝细胞内靶基因EZH2表达量,并降低肝细胞存活率,使肝细胞凋亡率升高。转染Let-7b-5p mimics后,qPCR结果显示HSC及其外泌体中Let-7b-5p表达量上调,qPCR与WB结果显示与Let-7b-5p修饰的外泌体(mimic-exo,即过表达Let-7b-5p的HSC外泌体)共培养可使肝细胞内EZH2、Bcl-2表达量下调,Bax表达量上调,同时肝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5)与NC组相比,Let-7b-5p过表达组Let-7b-5p、Bax表达量显着上调,EZH2、Bcl-2表达量显着下调,肝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而中药保护组相较于Let-7b-5p过表达组,肝细胞Let-7b-5p、Bax表达量显着下调,EZH2、Bcl-2表达量显着上调,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结论:ALD中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外泌体与肝细胞凋亡有关,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可以通过外泌体运转Let-7b-5p至肝细胞,调控肝细胞内靶基因EZH2表达,促进肝细胞凋亡。中药调肝理脾方可通过下调肝细胞Let-7b-5p从而减少肝细胞凋亡。
周怡驰[5](2021)在《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肝病大国,多种肝病高发,肝纤维化作为肝病研究和治疗的重要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肝纤维化是肝脏修复肝损伤引起的异常结缔组织增生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病理改变。肝纤维化存在于大多数慢性肝病中,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甚至可持续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研究肝纤维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对于阻止肝病的发展、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很大的意义。近年来,肝纤维化的病理分子生物学机制、临床诊疗技术等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西医对于抗纤维化疗效尚不确切,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具有确切的优势,已有多种注册适应证为肝纤维化的中成药上市。柴芪益肝方由导师胡世平教授所创,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经验方,前期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对肝纤维化有较好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胡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获评“南粤最美中医”,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30多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脏疾病,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目的结合临床回顾性研究、网络药理学预测和动物实验探讨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与作用机制,为该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并分析总结导师胡世平教授“推陈致新”的学术思想及其在柴芪益肝方组方思路中的应用。方法1、临床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3日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肝病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筛选出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郁脾虚型患者。根据患者所服药物分为常规治疗组和CQYG组,收集所有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的指标,包括主要指标:肝脏硬度值(LSM)、纤维化-4指数(FIB-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次要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酞酶(GGT),白蛋白(ALB),将所有检测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的组内与组间比较。2、网络药理学:检索 TCMSP、TCMID、Swiss Target Prediction、OMIM、Gene Cards等数据库,筛选CQYG治疗肝纤维化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和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互作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关键药效分子和核心靶点。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基于R语言对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3、动物实验:选取50只6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抽取10只分别纳入空白对照组(CTL)、肝纤维化模型组(Model)、柴芪益肝方低剂量组(CQYG-L)、柴芪益肝方高剂量组(CQYG-H)和水飞蓟素治疗组(Silymarin),共5组。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CCl4)腹腔注射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含15%CCl4的橄榄油5ml·kg-1,每周2次,连续注射8周。从造模第1天起,柴芪益肝方低、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0.37 g·kg-1·d-1、0.74 g·kg-1·d-1的柴芪益肝方,水飞蓟素组给予100 mg·kg-1·d-1灌胃。实验结束,摘取所有小鼠肝脏、收集血清,对各组小鼠肝组织进行HE、天狼星红、Masson染色;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ST和ALT的含量;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MDA、SOD、GSH-Px和Hyp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Collagen I、Vimentin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Ki67+和Lgr5+细胞;提取各组肝组织RNA和蛋白,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NF-κB、TGF-β/Smad、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靶标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203人,其中,常规治疗组纳入101人,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1.34±0.90)岁;CQYG组纳入102人,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27岁,平均年龄(43.13±0.78)岁,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无创肝纤维化指标(LSM、FIB-4、APRI)在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比较,以及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LSM均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2)两组患者自身前后比较,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治疗前和后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CQYG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HBsAg显着性降低(P<0.05),CQYG组治疗后HBV-DNA定量和HBsAg较治疗前均有下降趋势。(3)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ALB)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后组间比较肝功能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网络药理学预测:共获得121种CQYG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活性成分和257个对应的作用靶点,并筛选出14种关键药效分子及28个核心靶点。点度中心性值前10的核心靶点和关键药效分子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GO和KEGG结果主要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内皮细胞增殖、调节脂质代谢活动、血管生成、肝再生等生物学过程及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3、动物实验研究:与模型组相比,CQYG各组和水飞蓟素组小鼠肝组织形态和胶原沉积较模型组改善,水飞蓟素组和CQYG-H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CQYG高剂量组肝组织MDA和Hyp的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SOD和GSH-Px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QYG组和水飞蓟素组α-SMA、CollagenI、Vimentin阳性表达区域较模型组少;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柴芪益肝方组Ki67阳性细胞和Lgr5阳性细胞数量均较模型组有增多趋势;CQYG组肝组织中p-NF-κBp65、TNF-α、IL-6、IL-1β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CQYG-H 肝组织 CollagenI、TGF-β、TNF-α、IL-1βmRNA 的表达水平以及 Collagen I、α-SMA、TIMP-1、TGF-β、磷酸化 Smad2/3、Smad2/3、Smad4、Wnt3a、β-Catenin 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而MMP-9、Smad7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结论1、临床研究:柴芪益肝方加减联合常规治疗有降低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硬度值、HBV-DNA和HBsAg含量的趋势,且在降低HBsAg定量上优于单纯常规治疗。2、网络药理学:柴芪益肝方可能通过槲皮素、白藜芦醇、山奈酚等活性成分作用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1/3/8、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Src、激活子蛋白Jun等靶点,以及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调节肝脏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肝再生等生物学过程发挥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3、动物实验研究:柴芪益肝方能显着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NF-κB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下调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IL-1β的释放,减轻肝脏炎症,并通过调节TGF-β/Smad、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调节MMP-9和TIMP-1活性平衡,减少细胞外基质α-SMA、Collagen I、Hyp的合成,促进ECM降解相关。4、“推陈致新”学术思想:导师胡世平教授“推陈致新”的学术思想核心在于顺应人体本身的正气祛邪之势和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过程,协助人体自然排邪,促进疾病向愈。在肝纤维化治疗上,通过“推陈致新”,加强气化动力、调节气机升降,使病理产物消除的同时,人体气血津液正常化生。
宋远[6](2021)在《穿心莲内酯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酒精性肝损伤是由于酒精所致肝细胞功能受损的动态病理过程,随着其病理变化过程的加重,酒精性肝损伤可逐渐形成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等酒精性肝病,进而导致较为严重的临床结局。目前,酒精性肝损伤发生发展过程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也无明确的治疗靶点。从流行病学角度看,由过量饮酒所致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目前尚无全国性统计数据,如有研究报道辽宁省部分城市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为6.10%,高于浙江省的4.34%。目前临床上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抗氧化剂、营养补充剂、中药以及天然活性成分、抗体类药物等,药物治疗费用不一,且疗效报道也存在争议。目前明确酒精性肝损伤的病理进程和分子机制以及探索有效的治疗药物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穿心莲内酯是临床常用的具有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功效的中药成分,近年来的研究报道,穿心莲内酯还可能具有保肝利胆、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提示药物作用可能存在某些新功效值得开发,可以产生“老药新用”的生物学效应。作者通过前期课题研究基础以及临床观察发现,穿心莲内酯可能对肝脏酶学指标的改善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其具体的作用靶点尚未被明确阐述。因此,本研究首先利用文献计量学描述穿心莲内酯与肝损伤的研究现状,同时收集并分析了某三甲医院应用穿心莲内酯的病例现状,研究探讨穿心莲内酯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其次,本研究构建了酒精性肝损伤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从体外和体内两个层面对酒精性肝损伤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具体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穿心莲内酯进行干预,探讨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为阐明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和探寻新的临床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以及分析某三甲医院应用穿心莲内酯成品药物开展临床治疗的病例情况,明确穿心莲内酯的研究热点和临床适应症以及可能的药理作用机制,为深入探寻穿心莲内酯药物在酒精性肝损伤中的应用提供研究路径。(2)分别构建酒精性肝损伤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应用穿心莲内酯进行干预,探讨穿心莲内酯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以CNKI、GNBR,Drugbank,Hetionet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主题词为“穿心莲内酯”和“肝损伤”或“Andrographolide”和“Liver Injury”,检索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文献类型为期刊文献,提取其中的发表年份、引证关系及关键词等信息,通过自行编制的计算机代码进行可视化分析。(2)回顾性分析吉林省某三甲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且在院期间应用穿心莲内酯注射液的患者,通过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比较分析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血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和血离子水平的变化情况。(3)选择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麻醉后,用75%酒精全身消毒放入超净工作台中,解剖小鼠,取出肝脏,制备小鼠原代肝细胞悬液并进行培养。经酒精染毒,同时应用低、中、高剂量(0.05、0.1、0.2mmol/L)穿心莲内酯进行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炎症相关因子的含量,q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4)选择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体重16-2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穿心莲内酯低、中、高剂量组,共六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小鼠给予市售高度白酒灌胃12w,阳性对照组小鼠给予高度白酒灌胃,同时给予水飞蓟宾灌胃,剂量为0.1g/kg·BW·d-1,穿心莲内酯低、中、高剂量组除给予高度白酒灌胃,同时分别给予穿心莲内酯0.05、0.1、0.2g/kg·BW·d-1灌胃。成模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转氨酶、肝脏组织脂质代谢、抗氧化等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利用q 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穿心莲内酯”和“肝损伤”或“Andrographolide”和“Liver Injury”为主题词,搜集2000年以来,发表在CNKI、GNBR、Drugbank和Hetionet数据库的全部期刊文献,结果表明,在CNKI数据库中穿心莲内酯与肝损伤相关的研究共34篇,年度发文数量逐渐上升,结合外文数据库研究结果发现,穿心莲内酯与肝损伤研究的作用机制与抗炎信号通路有关。(2)本研究纳入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应用过穿心莲内酯注射液患者的病历资料,共207例,通过比较用药前后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及离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发现,穿心莲内酯对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肝功能指标中谷草转氨酶、前白蛋白等的改善具有明显效果,而用药前后患者的肾功能、血脂及离子水平无明显变化,提示穿心莲内酯具有一定的抗炎和保护肝脏的作用。(3)酒精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原代肝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酒精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原代肝细胞24h毒性作用的IC50值约为400 mmol/L,且酒精可导致小鼠原代肝细胞内的炎症反应相关因子IL-1β、IL-4、IL-5、IL-6、NF-κB、TNF-α和CYP2E1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而经不同浓度的穿心莲内酯干预表现对肝脏细胞的保护作用,尤以高剂量(0.2mmol/L)组作用效果最为显着。(4)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给予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4mg/d·kg·BW高度白酒一周后过渡至6mg/d·kg·BW灌胃共12w后,可诱导小鼠出现肝脏重量和肝脏指数增加,血清转氨酶相关指标AST、ALT和γ-GT的水平显着升高(P<0.05);肝脏组织氧化应激指标MDA显着升高、SOD和GSH显着下降(P<0.05);肝组织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ROS蓄积,表明经高度白酒灌胃12w后,小鼠出现明显的肝组织损伤。(5)穿心莲内酯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分别给予酒精模型组小鼠不同浓度(0.05、0.1、0.2g/kg·BW)的穿心莲内酯,结果发现,高剂量穿心莲内酯(0.2g/kg·BW)组可显着降低小鼠的肝脏重量和肝脏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穿心莲内酯组小鼠血清转氨酶AST、ALT和γ-GT水平显着低于酒精模型组,而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穿心莲内酯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指标MDA水平显着低于酒精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氧化指标SOD和GSH水平在高剂量穿心莲内酯组显着高于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穿心莲内酯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酒精诱导的肝组织脂质紊乱,且以高剂量组,即0.2g/kg·BW穿心莲内酯的保护效果最为明显,高剂量组穿心莲内酯组小鼠肝组织中TC和TG水平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穿心莲内酯各剂量组小鼠肝脏ROS均明显下降,特别是中、高剂量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且高剂量穿心莲内酯组小鼠肝组织ROS水平与阳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6)从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HE染色)结果可以看出,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肝细胞大小一致,肝细胞索以小叶中央动脉为中心呈辐射状排列;胞核大呈圆形,胞浆均匀红染;胆小管细胞结构完整,未见病变。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结构紊乱,肝小叶和肝索结构消失,其中有大量脂肪空泡和炎细胞浸润,肝细胞胞浆稀疏,呈纤维化状态。与模型组相比,穿心莲内酯各剂量组小鼠肝组织形态有所改善,尤以高剂量(0.2g/kg·BW)组小鼠表现最为明显,肝组织接近阳性对照组结构,其脂肪空泡、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状态均有明显改善。(7)穿心莲内酯对各组小鼠肝组织NF-κB、TNF-α和CYP2E1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有明显影响,从免疫组化结果看,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有大量NF-κB和TNF-α的原位表达。与模型组相比,随着干预剂量的增高,穿心莲内酯各剂量组NF-κB和TNF-α的蓄积逐渐减少,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穿心莲内酯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NF-κB和TNF-α的表达量已接近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水平。从Western Blot结果看,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NF-κB、TNF-α和CYP2E1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而经穿心莲内酯干预后,NF-κB、TNF-α和CYP2E1的表达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心莲内酯各剂量组NF-κB、TNF-α和CYP2E1的表达水平与阳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得出,穿心莲内酯与肝损伤相关研究可能的信号通路主要是炎症信号分子,如NF-κB p100、NF-κB p105、TNF-α等。(2)通过对穿心莲内酯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得出,穿心莲内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炎药物,对改善肝脏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3)酒精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原代肝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穿心莲内酯高剂量组(0.2 mmol/L)对酒精所致原代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4)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即给予4mg/d·kg·BW高度白酒一周后过渡至6mg/d·kg·BW灌胃共12w,可诱导小鼠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肝脏脂质过氧化、ROS生成等肝脏功能受损及组织病理改变。(5)穿心莲内酯高剂量组(0.2g/kg·BW)可有效降低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时的血清转氨酶水平、氧化应激水平、肝脏脂质水平以及ROS生成。(6)穿心莲内酯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YP2E1/ROS/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徐俊[7](2021)在《基于肠道菌群探讨抗纤软肝颗粒防治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观察抗纤软肝颗粒(KXRG)对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为KXRG抗肝纤维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观察KXRG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及肝组织炎症免疫相关通路的影响。随后建立伪无菌小鼠模型,将KXRG组小鼠粪菌移植到伪无菌小鼠体内,观察KXRG是否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影响肝内免疫及炎症相关因子,进一步探讨KXRG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以期能为KXRG防治肝纤维化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作用靶点。方法:1.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KXRG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肠道菌群的影响。80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使用恩替卡韦(ETV)治疗,治疗组(44例)使用ETV联合使用中药KXRG治疗,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肝脏硬度值(LSM),并用16S r RNA技术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2.采用40%CCl4橄榄油溶液间断性皮下注射8周,建立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予以KXRG水溶液(3.9g/kg)灌胃治疗。8周后,观察正常组、模型组、KXRG组小鼠体重,肝脏指数,肝功能及肠道、肝脏病理学变化;运用16S r RNA测序检测各组小鼠肠道菌群变化;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LPS、IL-1β、IL-6、TNF-α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q PCR检测各组小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蛋白及基因表达;运用免疫印迹法和RT-q PCR检测肝组织TLR4、My D88、NF-κB蛋白及基因表达。3.予以肝纤维化小鼠混合抗生素(氨苄西林1g/L、万古霉素0.5g/L、硫酸锌霉素1g/L、甲硝唑1g/L)灌胃7天,构建伪无菌小鼠模型,运用FMT将正常组、模型组、KXRG组的小鼠粪菌混悬液以200μl/只进行灌胃移植至正常组小鼠粪菌移植组(FMT-control)、模型组小鼠粪菌移植组(FMT-model)、KXRG组小鼠粪菌移植组(FMT-KXRG),以未处理的C57BL/6小鼠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观察各组小鼠体重、肝脏指数、肝功能及肠道、肝脏病理学变化;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LPS、IL-1β、IL-6、TNF-α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q PCR检测各组小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蛋白及基因表达;运用免疫印迹法和RT-q PCR检测肝组织TLR4、My D88、NF-κB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结果:KXRG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临床研究共收集病例80例,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18-65岁,治疗组44例,对照组36例。(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时间差异及治疗前肝功能肝脏硬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KXRG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影响的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治疗,两组患者ALT、AST、GGT、TBIL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后的两组患者ALT、AST、TBIL、GGT行组间比较,治疗组肝功能指标下降情况较对照组显着(P<0.05)。(3)KXRG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LSM影响的结果显示: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组内比较,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LS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LSM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KXRG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肠道菌群影响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OTU数量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相比,治疗组Chao1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以及Simpson指数显着增高(P<0.05);PCo A及UPGMA样本间层次聚类分析显示两组样本界限明显。菌群结构及丰度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拟杆菌门丰度明显升高,变形菌门、梭杆菌门丰度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科水平上,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毛螺菌科、拟杆菌科丰度明显升高,肠杆菌科、梭杆菌科、韦荣氏菌科、链球菌科丰度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毛螺菌属丰度明显升高,埃希菌属、韦荣球菌属、梭杆菌属丰度显着降低(P<0.05)。基于KEGG数据库和COG数据库,对两组差异菌群进行功能预测,发现与肠道感染、细胞凋亡、上皮细胞的细菌入侵、脂多糖的生物合成、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m TOR信号通路、脂肪酸代谢、紧密连接、胆汁分泌、转录相关因子、VEGF信号通路、抗原的处理与提呈、内质网的蛋白加工、细菌毒素、ECM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昼夜节律、p53信号通路等301种生物功能相关。2.实验研究第一节结果显示:(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肝脏指数上升,ALT、AST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KXRG组小鼠体重明显上调、肝脏指数下调,肝功能指标ALT、AST表达下调(P<0.05)。(2)KXRG可以改善CCl4导致的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模型组与KXRG组在OTU指数、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存在差异。体现菌群差异的LEf Se分析显示,与模型组相比,KXRG组脱铁杆菌门、GCA_900066575、脱铁杆菌科、Coriobacteriia、Coriobacteriaceae_UCG_002、脱铁杆菌目、红蝽菌目、Atopobiaceae、Mucispirillum、Faecalibaculum的丰度明显降低,芽孢杆菌目、葡萄球菌科、葡萄球菌属、凸腹真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红游动菌属、Paenalcaligenes、产液阿德勒克罗伊茨菌丰度明显增加。(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无明显改变,但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表达水平下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KXRG组小鼠肠道Claudin-1、Occludin、ZO-1表达上调(P<0.05)。(4)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损害和胶原纤维化沉积明显,血清内毒素LPS、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上调(P<0.05),肝组织TLR4、My D88、NF-κB蛋白和基因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KXRG组小鼠肝组织损伤及胶原沉积减轻,LPS、IL-1β、IL-6、TNF-α表达下调(P<0.05),肝组织TLR4、My D88、NF-κB蛋白和基因表达下调(P<0.05)。3.实验研究第二节结果显示:(1)与Control组相比,FMT-model组AST、ALT、HA、LN、PC-Ⅲ、C-Ⅳ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FMT-model组相比,FMT-control组、FMT-KXRG组小鼠AST、ALT及HA、LN、PC-Ⅲ、C-Ⅳ表达明显下调(P<0.05)。(2)与Control组相比,FMT-model组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FMT-model组相比,FMT-control组、FMT-KXRG组小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3)与Control组相比,FMT-model组小鼠炎症及胶原纤维增生明显,LPS、IL-1β、IL-6、TNF-α表达明显上调(P<0.05),肝组织TLR4、My D88、NF-κB蛋白与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FMT-model组相比,FMT-control组、FMT-KXRG组小鼠肝组织炎症及胶原沉积有所改善,内毒素LPS及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下调(P<0.05),肝组织TLR4、My D88、NF-κB蛋白及基因表达也显着下降(P<0.05)。结论:1.KXRG可以改善乙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及肝脏硬度值,同时可以调节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与丰度。2.KXRG可以通过调节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下调肝TLR4/My D88/NF-κB通路,改善肝内炎症及胶原沉积,影响肝纤维化进程。
刘云[8](2021)在《NAFLD中医组方规律分析和中医证候特征调查及葱白提取物治疗NAFLD大鼠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本篇文章通过文献分析研究、临床调查研究、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四部分探讨了中医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认知。1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方规律分析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近十年文献报道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药组方规律。方法:通过收集CNKI及万方中运用中医药方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利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辨证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结果:共纳入病例处方320份,涉及中药216味,主要证型6种,常见治法9种,总结出药物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药物的关联及配伍。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方剂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组方以祛痰散结、活血化瘀为主,并进一步总结组方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候特征调查目的:通过收集临床数据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医证型、症状分布规律与特征。方法:以98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中医辨证及相关指南意见为基础将纳入患者辨证分型,并采集每位患者症状表现、一般情况、临床检查指标、量表评分等,从而总结探讨各中医证型与客观化指标的关系。结果:在98例NAFLD患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均趋于年轻化;血脂异常升高(40.8%)、高血压(41.8%)、糖耐量异常(31.6%)是最常见危险因素;肝郁脾虚证31例、湿热内蕴证28例、痰湿内阻证19例、痰瘀互结证13例、脾肾两虚证7例。出现次数最多的10种症状为四肢乏力(66)、胁肋胀满(61)、食欲不振(54)、脘腹痞闷(48)、大便不爽(36)、口干(31)、入睡困难(31)、恶心欲呕(30)、口腻(29)、胁痛(28);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与其他证型相比ALT升高;痰瘀互结证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最高;湿热内蕴证空腹血糖水高于其他证型;在PRO量表评分方面,痰瘀互结证在生理领域评分最高,肝郁脾虚证在心理领域评分最高,痰瘀互结证总得分最高。结论:NAFLD男性发病率高,且趋于年轻化;血脂异常升高、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是最常见危险因素;肝郁脾虚证是各证型中最常见证型;四肢乏力、胁肋胀满、食欲不振、脘腹痞闷等为常见症状;不同证型的ALT、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和PRO量表评分具有差异,但这些差异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进行验证。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葱白提取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机制研究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葱白提取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潜在作用靶点。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检索葱白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再利用Gene Cards网络数据库搜索NAFLD关键靶点,运用Perl语言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再通过R语言软件、Cytoscape软件以及String网络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及作图。结果:葱白提取物的β-谷甾醇和NAFLD共同基因靶点有17个;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共同基因靶点的功能涉及核受体活性、转录因子活性;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共同基因靶点涉及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信号通路、脂肪因子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根据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及查阅相关文献,预测PPARγ可作为葱白提取物治疗NAFLD的重要作用靶点。4基于PPARγ探讨葱白提取物改善NAFLD大鼠胰岛素抵抗及巨噬细胞极化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葱白提取物改善NAFLD大鼠胰岛素抵抗及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葱白组、葱白加抑制剂组、吡格列酮组、抑制剂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高脂饮食造模12周,实验结束称取大鼠体重及肝脏湿重;采集血清标本检测TC、TG、AST、ALT、FBG、FINS、HOMA-IR水平;采集骨骼肌标本,进行HE染色,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lut4、CD68蛋白表达;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RS-1、PI3K、Glut4蛋白表达;运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基因F4/80、i NOS、TNFα、Arg-1、IL-10表达。采集大鼠肝脏组织,用以HE和油红O染色;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68、CD163、TNFα、IL-10、TLR4、My D88蛋白表达;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CD68、TLR4、NFκB、My D88蛋白表达;运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基因IRS-1、IRS-2、SREBP-1c、PEPCK、G6Pase、F4/80、MCP-1、i NOS、Arg-1、TNFα、IL-10表达。结果:葱白提取物和吡格列酮能控制NAFLD体重,降低TC、TG、AST、ALT、FBG、FINS、HOMA-IR水平;增加骨骼肌Glut4、CD68免疫荧光强度;上调骨骼肌IRS-1、PI3K、Glut4蛋白表达;上调骨骼肌基因Arg-1、IL-10表达,下调基因F4/80、i NOS、TNFα表达;减弱肝组织中CD68、TNFα、TLR4、My D88蛋白荧光强度,并增加CD163、IL-10蛋白荧光强度;上调肝组织PPARγ蛋白表达,下调CD68、TLR4、NFκB、My D88蛋白表达;上调肝组织基因Arg-1、IL-10、IRS-2表达,下调基因IRS-1、SREBP-1c、PEPCK、G6Pase、F4/80、MCP-1、i NOS、TNFα表达。葱白加抑制剂组和模型组在上述各指标检测结果上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葱白提取物可改善NAFLD胰岛素抵抗,诱导巨噬细胞由M1型向M2型转化,从而减轻免疫炎性反应。同时PPARγ是葱白提取物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分子靶点之一。
代维娜[9](2021)在《基于网络医学分析方法研究复方茵丹汤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针对目前胆汁淤积性肝病仍缺少特效药物,中药复方如复方茵丹汤有一定效果,然而中药的物质基础和具体药物作用机制模糊,本课题拟结合疾病遗传学和药物基因组学,构建网络医学分析方法来诠释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病理机制,评价和探索复方茵丹汤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药物作用机制,为复方茵丹汤的机制研究和新药物靶标提供假设和思路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人类蛋白互作组构建胆汁淤积性肝病疾病模块,再对疾病模块进行基因富集,依据富集结果中重要的相关疾病本体论和通路对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生发展机制进行分析。首先,利用MeSH检索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的疾病关键词,在OMIM和DisGeNET中以疾病关键词收集相关风险基因,并定位到人类蛋白互作组网络中,构建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疾病模块。采用1000次随机化验证疾病模块,同时计算该模块的网络拓扑参数以验证疾病模块的聚集性,最后以疾病模块中的基因富集结果阐述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疾病机理。由此,我们共收集到532个胆汁淤积风险基因,其中465个风险基因显着定位在人类蛋白互作组网络中(p<0.001),构成了胆汁淤积性肝病疾病模块。其次,将疾病模块中所有风险基因、相互连接基因、核心风险基因三部分分别进行基因富集,依据不同部分基因富集后重要性结果阐述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疾病机理,发现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涉及胆汁分泌、炎症、代谢等途径。我们基于人类蛋白互作组构建的胆汁淤积性肝病疾病模块,能实现在现有大数据条件下,阐述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生发展机理,证实了胆汁淤积性肝病各表型涉及的多靶标和多途径,而不是单一靶标或单一途径,为进一步的针对疾病用药可行的假设和具体的机理分析提供了可能。基于疾病模块,借助现有临床应用的抗胆汁淤积的西药为例,将“药物-靶标”和胆汁淤积性肝病疾病模块进行网络重叠,构建网络医学分析方法。从Drugbank和DGIdb数据库中,收集熊去氧胆酸(UDCA)、腺苷蛋氨酸、考来烯胺的药物靶标,构建“药物-靶标”网络,再将西药“药物-靶标”和胆汁淤积性肝病疾病模块定位到人类蛋白互作组网络中,进行网络重叠,分析重叠网络节点相关性后对重叠网络中重要靶点进行富集(p<0.01)。共收集到UDCA、腺苷蛋氨酸和考来烯胺三种药物的17个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药物靶标,构建了重叠网络并分析后,发现三种药物主要通过调节类固醇激素、代谢和葡萄糖醛酸化促进胆汁酸分泌发挥治疗作用,与早期报道的这三种药物在抗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机理报道一致。由此本文构建的网络医学分析方法可用于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机理分析,为进一步应用于中药等复杂成分的药物机制研究中提供了可能。将网络医学分析方法应用于中药复方茵丹汤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分析。从TCMSP、TCMID、DrugBank数据库中,收集复方茵丹汤的成分及其靶标,构建复方茵丹汤小分子数据库及“药材-成分-靶标”网络,再将复方茵丹汤“药材-成分-靶标”网络和胆汁淤积性肝病疾病模块进行网络重叠,基于重叠网络中重要节点作富集分析(p<0.01)探索复方茵丹汤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作用机制。我们筛选到复方茵丹汤中八味药材共57个活性成分,作用于215个靶标,从“药材-成分-靶标”网络发现处方中活性成分间功效互补。此外,复方茵丹汤在重叠网络中与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核心风险基因显着相关(p=5.8×10-12),其有效成分通过直接关联靶标和间接调控基因等多途径调控多通路来实现疾病治疗,如炎症反应、胆汁酸稳态、代谢、类固醇激素和葡萄糖醛酸化等途径和通路的调控。同时,对比中西药的作用机制,发现中西药重叠网路中重叠的基因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而不重叠的基因可能是进一步考虑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新药物靶标,如介导核受体活性、炎症和胆汁酸分泌相关的NR1H3、NR1I3、TLR2、PPARA、ESR2、ABCB1、PPARG、SULT2A1、SLCO1A2等。综上所述,我们基于人类蛋白互作组构建胆汁淤积性肝病疾病模块,借助临床现有的抗胆汁淤积性肝病西药和中药复方,将药物靶标网络和胆汁淤积性肝病疾病模块两个网络进行重叠分析,建立起的网络医学分析方法,阐明了药物作用机制,不仅为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共同引发的复杂性疾病提供机理分析的新思路,还为评价和探索中药或组合药物治疗复杂疾病的药物作用机制及新药物靶筛选提供了参考。
侯敏[10](2021)在《降糖消脂片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是指在排除酒精和其他明确原因的情况下,由代谢紊乱诱发肝脏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堆积的一类慢性肝脏疾病。目前,MAFLD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肝脏疾病,成人患病率高达25%,该病不仅能进一步转化成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还与代谢综合征及相关肝外疾病关系密切。MAFLD发病率高、病程长且易转化,给社会的公共健康安全带来了威胁。降糖消脂片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分泌科名家魏子孝的临床经验方,后经工艺改进成院内制剂,由女贞子、黄芪、黄连、姜黄、荔枝核和昆布六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化痰祛瘀的功效,能显着降低血糖、血脂,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临床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等糖脂代谢疾病。为此,基于前期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降糖消脂片对MAFLD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降糖消脂片治疗MAFLD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通过动物实验明确降糖消脂片对MAFLD的有效性,并从生物钟相关基因的角度研究降糖消脂片的作用机制。方法:1.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降糖消脂片改善MAFLD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检索降糖消脂片中女贞子、黄芪、黄连、姜黄、荔枝核和昆布所含的化合物。将收集到的化合物于PubChem数据库确证,进行化合物名称的标准化、下载Canonical SMILES序列与化合物的2D结构。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和STITCH数据库预测降糖消脂片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并对靶点进行筛选。将活性成分的靶点包括其名称、基因ID和生物体,使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确认及标准化。将降糖消脂片活性成分及其靶点上传到Cytoscape3.8.0平台,构建“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并运用NetworkAnalyzer功能对网络进行拓扑参数分析。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靶标数据库(TTD)、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通过检索关键词“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或“MAFLD”或“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或“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或“NAFLD”或“fatty liver,nonalcoholic”或“liver,nonalcoholic fatty”或“livers,nonalcoholic fatty”或“nonalcoholic fatty liver”或“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或“steatohepatitis,nonalcoholic”或“simple fatty liver“收集疾病相关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将疾病靶点的名称和基因ID进行确认及标准化。通过在线网站jvenn构建维恩图,以获得降糖消脂片化合物靶点与MAFLD靶点的重叠部分,即为降糖消脂片治疗MAFLD的靶点。将降糖消脂片和MAFLD重叠的靶点导入STRING,构建降糖消脂片治疗MAFLD的PPI互作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对降糖消脂片治疗MAFLD的共同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模拟软件AutoDockVina,对关键药效成分、阳性药与核心靶点进行受体-配体对接模拟计算。2.降糖消脂片对高脂饮食诱导的MAFLD小鼠的影响2.1降糖消脂片对高脂饮食诱导的MAFLD小鼠的药效学研究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降糖消脂片高剂量组(JTXZT-H)剂量为10 g生药/kg,降糖消脂片低剂量组(JTXZT-L)剂量为5 g生药/kg,奥利司他组(Orlistat)、剂量为70mg/kg,除Control组饲喂SPF大小鼠维持饲料外,其余4组饲喂高脂饲料,复制MAFLD模型。饲喂4周后,各组开始持续灌胃给予相应药物8周,Control组和Model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灭菌水。饲喂实验的第10周,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饲喂实验的第12周,用EchoMRI清醒动物身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小鼠体脂成分。给药8周后,各组小鼠于末次给药结束当日隔夜禁食12h,进行取材。HE染色、Masson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的变化;采用HE染色观察附睾脂肪组织形态的变化。计算口服糖耐量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游离脂肪酸、瘦素和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肝脏TG、TC、AST、ALT和胆汁酸含量。2.2降糖消脂片对MAFLD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取Control组、Model组、JTXZT-H组连续干预12周后的盲肠内容物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分析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3.降糖消脂片改善MAFLD的作用机制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合的方法检测Control组、Model组、JTXZT-H组、JTXZT-L组和Orlistat组小鼠肝脏生物钟相关基因CLOCK、BMAL1、REV-ERB α、REV-ERBβ、CRY1和PER1,小鼠脂质相关基因SREBP1、PPARγ、PPARα及小鼠胆汁酸合成相关基因CYP7A1、FXR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获得了 75个降糖消脂片活性成分,174个降糖消脂片治疗MAFLD靶点;降糖消脂片治疗MAFLD的关键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小檗碱、异鼠李素、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芒柄花黄素和山梨糖醇,通过核心靶点MAPK1、JUN、MAPK3、AKT1、TP53、EP300、FOS、TNF、APP、CYP2E1 及 PI3K-AKT 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AFLD及胰岛素信号通路调节肝脏胆固醇代谢、脂肪代谢、昼夜节律等生物学过程,从而治疗MAFLD。2.降糖消脂片可以减轻高脂喂养MAFLD小鼠体重,减少小鼠体内脂肪堆积,降低血清 TC、TG、HDL-C、LDL-C、AST、ALT、LEP 和 FFA 水平和肝脏 TC、TG、AST和ALT水平,能增加肝细胞的胆汁酸分泌,减少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分泌,降低HOMA-IR和口服糖耐量的曲线下面积。此外,降糖消脂片可降低MAFLD小鼠肝脏组织NAS评分,减轻MAFLD小鼠肝组织结构紊乱程度、气球样变性程度及炎细胞浸润程度,减少肝脏脂滴,减轻纤维化程度。3.α多样性结果显示,降糖消脂片能恢复MAFLD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Beta多样性的PCA、PCOA和NMDS分析显示JTXZT组和Control组的菌群组成更接近,且与Model组的菌群组成显着区分开;在门水平上,JTXZT组厚壁菌门丰度具有减少趋势,而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增多;在种水平上,JTXZT组Muribaculaceae丰度具有增多趋势,毛螺菌科丰度显着减少,而Akkermansiamuciniphila丰度显着增多。LEfSe丰度差异分析显示降糖消脂片可以一定程度上使MAFLD小鼠菌群趋于正常菌群结构。4.降糖消脂片可上调肝脏生物钟相关基因CLOCK、BMAL1、REV-ERB α和REV-ERBβ蛋白的表达,下调 CRY1、PER1 蛋白的表达;降糖消脂片能上调胆汁酸合成相关蛋白CYP7A1,下调FXR的表达;降糖消脂片可以下调脂质相关蛋白SREBP1、PPARγ蛋白的表达,上调PPARα蛋白的表达。结论:1.降糖消脂片具有明显改善高脂喂养诱导的小鼠MAFLD的作用。2.降糖消脂片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改善MAFLD。3.降糖消脂片可能通过调控BMAL1和REV-ERB α调节脂质代谢相关蛋白SREBP1、PPARs,减少肝脏TC、TG和FFA的堆积。4.降糖消脂片可能通过调控生物钟相关基因BMAL1和REV-ERBα调节胆汁酸代谢相关蛋白CYP7A1和FXR,促进BA合成与转运,减轻肝脏TC的堆积。
二、Gene Therapy for Liver Disease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ene Therapy for Liver Diseases(论文提纲范文)
(1)胆汁淤积性肝病管理指南(2021)(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和分类 |
2 流行病学 |
3 临床表现 |
4 生物标志物 |
4.1 ALP和GGT |
4.2 胆汁酸 |
4.3 胆红素 |
4.4 分子标志物 |
5 病理学 |
6 诊断 |
6.1 诊断标准 |
6.2 诊断步骤 |
6.3 与黄疸区别和联系 |
7 治疗 |
7.1 治疗原则 |
7.2 药物治疗 |
7.2.1 UDCA |
7.2.2 SAMe |
7.2.3考来烯胺 |
7.2.4奥贝胆酸 |
7.2.5贝特类药物 |
7.2.6其他治疗 |
8 遗传性胆汁淤积性肝病 |
8.1囊性纤维化相关的肝病(cystic fibrosis-associated liver disease,CFLD) |
8.2 FIC |
8.3 Alagille综合征 |
9 ICP |
9.1 诊断 |
9.2 治疗 |
10 肝外表现及处理 |
10.1 瘙痒 |
10.2 疲劳 |
10.3 黄色瘤 |
10.4 脂代谢紊乱 |
10.5 脂肪泻 |
10.6 肝性骨营养不良 |
10.7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
11 待解决的问题 |
(3)TGR5在胆盐引起的肝内胆管结石病肝内胆管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TGR5受体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ALD中HSC来源外泌体转运Let-7b-5p促肝细胞凋亡与调肝理脾方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酒精性肝病、外泌体与miNA |
1. 酒精代谢与酒精性肝病分子机制 |
2. 外泌体与酒精性肝病 |
3. miRNA与酒精性肝病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学对酒精性肝病的认识 |
参考文败 |
前言 |
第一章 ALD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对肝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第二章 活化HSC外泌体miRNA差异表达谱与下游靶基因的筛选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第三章 ALD中HSC外泌体转移Let-7b-5p促进肝细胞凋亡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第四章 调肝理脾颗粒对Let-7b-5p介导的肝细胞凋亡保护作用研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中西医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第一节 西医诊断和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第二节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柴芪益肝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第二节 分组与治疗 |
第三节 结果分析 |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
前言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第二节 结果 |
第三节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柴芪益肝方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二节 指标检测 |
第三节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
结语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穿心莲内酯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肝脏疾病 |
1.2 酒精性肝损伤 |
1.2.1 酒精消费的现状 |
1.2.2 长期饮酒的危害 |
1.2.3 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诊断 |
1.2.4 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
1.2.5 酒精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 |
1.2.6 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 |
1.2.7 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物治疗 |
1.3 穿心莲内酯 |
1.3.1 穿心莲内酯的生物学活性 |
1.3.2 穿心莲内酯的临床应用研究 |
1.4 选题内容、目的及创新点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 |
1.4.3 本论文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2章 穿心莲内酯的文献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分析 |
2.1 引言 |
2.2 穿心莲内酯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结果 |
2.3 穿心莲内酯临床应用的病例分析 |
2.3.1 对象与方法 |
2.3.2 结果 |
2.4 讨论 |
第3章 穿心莲内酯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3.1 引言 |
3.2 细胞学实验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2 结果 |
3.3 动物实验 |
3.3.1 材料与方法 |
3.3.2 结果 |
3.4 讨论 |
3.4.1 酒精性肝损伤的模型 |
3.4.2 酒精性肝损伤的判定指标 |
3.4.3 酒精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 |
3.4.4 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药物 |
3.5 不足与展望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基于肠道菌群探讨抗纤软肝颗粒防治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肝纤维化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
2 中医“从脾治肝”历史沿革 |
3 粪菌移植研究进展 |
4 肠道菌群在肝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及治疗新策略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抗纤软肝颗粒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肠道菌群的作用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抗纤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影响 |
1 对象、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粪菌移植对伪无菌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作用 |
1 对象、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二:综述 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三:部分实验结果 |
致谢 |
(8)NAFLD中医组方规律分析和中医证候特征调查及葱白提取物治疗NAFLD大鼠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中医“通阳理论”的研究进展 |
1 “通阳理论”的起源 |
2 “通阳理论”的发展 |
3 “通阳理论”的完善 |
4 “通阳法”在NAFLD中的运用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方规律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候特征调查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样本量计算 |
6 质量控制 |
7 调查内容 |
8 统计分析 |
9 结果 |
10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葱白提取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机制研究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基于PPARγ探讨葱白提取物改善NAFLD大鼠胰岛素抵抗及巨噬细胞极化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一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巨噬细胞、炎性反应与胰岛素抵抗 |
1 肝脏中的巨噬细胞 |
2 NAFLD中的巨噬细胞 |
3 巨噬细胞极化 |
4 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 |
5 巨噬细胞极化激活机制 |
6 脂肪组织与脂肪肝之间的联系 |
7 巨噬细胞与胰岛素抵抗 |
8 巨噬细胞的临床意义 |
9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NAFLD中医PRO量表 |
附录三 博士期间文章发表与科研 |
致谢 |
(9)基于网络医学分析方法研究复方茵丹汤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胆汁淤积性肝病疾病模块构建及其机理研究 |
1 引言 |
2 方法 |
2.1 数据库 |
2.2 网络术语 |
2.3 数据收集 |
2.4 网络定位 |
2.5 疾病模块构建 |
2.6 基因富集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胆汁淤积性肝病风险基因 |
3.2 胆汁淤积性肝病疾病模块 |
3.3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机理探索 |
4 结论 |
第二章 网络医学分析方法构建与应用 |
1 引言 |
2 方法 |
2.1 数据收集 |
2.2 “药物-靶标”网络构建 |
2.3 重叠网络构建 |
2.4 富集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西药“药物-靶标”网络 |
3.2 西药药物靶标与胆汁淤积性肝病风险基因间的作用关系 |
3.3 西药抗胆汁淤积的机理分析 |
4 结论 |
第三章 网络医学方法分析复方茵丹汤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
1 引言 |
2 方法 |
2.1 数据收集 |
2.2 数据标准化 |
2.3 “药材-成分-靶标”网络构建 |
2.4 重叠网络构建 |
2.5 基因富集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复方茵丹汤小分子数据库构建 |
3.2 复方茵丹汤“药材-活效成分-靶标”网络 |
3.3 复方茵丹汤药物靶标与胆汁淤积疾病基因间的作用关系 |
3.4 复方茵丹汤抗胆汁淤积的机理分析 |
3.5 中西药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机制对比分析 |
4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胆汁淤积性肝病药物作用机制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降糖消脂片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生物钟相关基因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降糖消脂片治疗MAFLD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相关数据资源 |
1.2 降糖消脂片相关活性成分收集及药物靶点预测 |
1.3 降糖消脂片“活性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 |
1.4 MAFLD相关基因的收集 |
1.5 蛋白互相作用(PPI)网络的构建 |
1.6 富集分析 |
1.7 分子对接验证 |
2 结果 |
2.1 降糖消脂片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 |
2.2 降糖消脂片活性成分-靶点作用网络 |
2.3 降糖消脂片治疗MAFLD的靶点 |
2.4 降糖消脂片治疗MAFLD靶点的PPI网络构建 |
2.5 降糖消脂片治疗MAFLD的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 |
2.6 分子对接 |
3 讨论 |
第二章 降糖消脂片对高脂饮食诱导的MAFLD小鼠的影响 |
第一节 降糖消脂片对高脂饮食诱导的MAFLD小鼠的药效学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
2.2 一般情况观察 |
2.3 动物样本收集 |
2.4 口服葡萄糖耐受量实验 |
2.5 体脂成分分析 |
2.6 血清指标检测 |
2.7 肝脏指标检测 |
2.8 组织病理学分析及评分 |
2.9 数据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降糖消脂片减轻高脂喂养小鼠的体重 |
3.2 降糖消脂片降低高脂喂养小鼠的体脂成分和脂肪细胞肥大 |
3.3 降糖消脂片减轻高脂喂养小鼠的血清和肝脏脂质水平 |
3.4 降糖消脂片促进高脂喂养小鼠肝脏胆汁酸的分泌 |
3.5 降糖消脂片改善高脂喂养小鼠的肝功能 |
3.6 降糖消脂片改善高脂喂养小鼠的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 |
3.7 降糖消脂片减轻高脂喂养小鼠的炎症和肝脏脂肪变性 |
4 分析与讨论 |
第二节 降糖消脂片对MAFLD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
2.2 动物样本收集 |
2.3 动物盲肠内容物DNA抽提 |
2.4 细菌16S rDNA测序分析 |
2.5 数据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MAFLD小鼠的肠道菌群物种注释与评估 |
3.2 MAFLD小鼠的肠道菌群样本比较分析 |
3.3 MAFLD小鼠的肠道菌群群落组成分析 |
3.4 MAFLD小鼠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的差异 |
4 分析与讨论 |
第三章 降糖消脂片改善MAFLD的作用机制 |
第一节 降糖消脂片对MAFLD小鼠生物钟相关基因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
2.2 动物样本收集 |
2.3 Western Blot检测 |
2.4 免疫组化检测 |
2.5 数据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Western Blot检测MAFLD小鼠生物钟相关基因的表达 |
3.2 免疫组化检测MAFLD小鼠生物钟相关基因的表达 |
4 分析与讨论 |
第二节 降糖消脂片对MAFLD小鼠脂质代谢基因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
2.2 动物样本收集 |
2.3 Western Blot检测 |
2.4 免疫组化检测 |
2.5 数据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Western Blot检测MAFLD小鼠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 |
3.2 免疫组化检测MAFLD小鼠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 |
4 分析与讨论 |
第三节 降糖消脂片对MAFLD小鼠胆汁酸合成基因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
2.2 动物样本收集 |
2.3 Western Blot检测 |
2.4 动物组织免疫组化分析 |
2.5 数据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Western Blot检测MAFLD小鼠胆汁酸合成基因的表达 |
3.2 免疫组化检测MAFLD小鼠胆汁酸合成基因的表达 |
4 分析与讨论 |
结语 |
主要研究结果 |
创新点 |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简历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Gene Therapy for Liver Diseases(论文参考文献)
- [1]胆汁淤积性肝病管理指南(2021)[J]. 陆伦根,蔡晓波,王建设,曲颖,尤红,马雄,韩英,南月敏,徐小元,段钟平,魏来,贾继东,庄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01)
- [2]胆汁淤积性肝病管理指南(2021)[J].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内科杂志, 2021(12)
- [3]TGR5在胆盐引起的肝内胆管结石病肝内胆管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初探[D]. 马可.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4]ALD中HSC来源外泌体转运Let-7b-5p促肝细胞凋亡与调肝理脾方的保护作用研究[D]. 孔晨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周怡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穿心莲内酯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 宋远. 吉林大学, 2021(01)
- [7]基于肠道菌群探讨抗纤软肝颗粒防治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D]. 徐俊.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NAFLD中医组方规律分析和中医证候特征调查及葱白提取物治疗NAFLD大鼠的机制研究[D]. 刘云.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基于网络医学分析方法研究复方茵丹汤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作用机制[D]. 代维娜.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10]降糖消脂片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D]. 侯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