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锚杆桩结构,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架,两个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顶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通孔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柱,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底端延伸至通孔外并固定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块,所述第一转动柱位于两个安装块之间,所述安装块的底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调节横梁的高度,同时便于调节千斤顶的高度,方便接下一个桩,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锚杆桩结构,包括支撑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架(2),两个支架(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板(3),所述顶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4),所述顶板(3)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5),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延伸至通孔(15)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柱(5),所述第一转动柱(5)的底端延伸至通孔(15)外并固定套设有第一皮带轮(6),所述顶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块(7),所述第一转动柱(5)位于两个安装块(7)之间,所述安装块(7)的底部开设有转动槽(8),所述转动槽(8)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柱(9),所述第二转动柱(9)的底端延伸至对应的转动槽(8)外并固定套设有第二皮带轮(10),所述第一皮带轮(6)与两个第二皮带轮(10)之间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皮带(11),所述第二转动柱(9)上螺纹安装有螺纹杆(12),两个螺纹杆(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横梁(13),所述横梁(13)滑动安装在两个支架(2)上。
设计方案
1.一种锚杆桩结构,包括支撑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架(2),两个支架(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板(3),所述顶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4),所述顶板(3)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5),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延伸至通孔(15)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柱(5),所述第一转动柱(5)的底端延伸至通孔(15)外并固定套设有第一皮带轮(6),所述顶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块(7),所述第一转动柱(5)位于两个安装块(7)之间,所述安装块(7)的底部开设有转动槽(8),所述转动槽(8)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柱(9),所述第二转动柱(9)的底端延伸至对应的转动槽(8)外并固定套设有第二皮带轮(10),所述第一皮带轮(6)与两个第二皮带轮(10)之间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皮带(11),所述第二转动柱(9)上螺纹安装有螺纹杆(12),两个螺纹杆(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横梁(13),所述横梁(13)滑动安装在两个支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杆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架(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4),所述限位块(14)的底部均设有橡胶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杆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柱(9)上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对应的转动槽(8)的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杆桩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安装块(7)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柱(5)贯穿转动孔并与通孔的内壁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杆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柱(5)上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转动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杆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上固定安装有锚杆,所述横梁的底部挂有铁链。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锚杆桩结构。
背景技术
锚杆静压桩是指利用锚固于原有基础中的锚杆提供的反力实施压桩,压入桩一般为小截面桩,主要用于基础的加固处理,其优点是所用机具简单,易于操作,施工不影响工期,可在狭小的空间内作业,传荷过程和受力性能明确,施工简便,质量可靠,缺点是承台留孔,锚杆预埋复杂,经检索公开号为CN203393732U公开了一种锚杆桩结构,锚杆桩结构由桩身和锚杆桩承台组成,锚杆桩承台上设置有钢支架并通过锚杆固定在锚杆桩承台上,钢支架中部水平设置有反力梁,反力梁底安装有千斤顶,千斤顶连接桩身,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较合理,施工成本较低,能耗较低、震动较弱、噪音较小、污染较小等特点,虽然其设计较合理,施工成本较低,能耗较低、震动较弱、噪音较小、污染较小。
但是,上述技术中,横梁的位置为固定的,不能根据桩进入地下后的长度进行调节千斤顶的高度,导致不便于接下一个桩,为此,提出一种锚杆桩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锚杆桩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锚杆桩结构,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架,两个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顶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通孔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柱,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底端延伸至通孔外并固定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块,所述第一转动柱位于两个安装块之间,所述安装块的底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柱,所述第二转动柱的底端延伸至对应的转动槽外并固定套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两个第二皮带轮之间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皮带,所述第二转动柱上螺纹安装有螺纹杆,两个螺纹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横梁,所述横梁滑动安装在两个支架上。
优选的,所述两个支架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部均设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柱上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对应的转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安装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柱贯穿转动孔并与通孔的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柱上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转动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上固定安装有锚杆,所述横梁的底部挂有铁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通过该装置的支撑台、支架、顶板、电机、第一转动柱、第一皮带轮、安装块、转动槽、第二转动柱、第二皮带轮、皮带、螺纹杆、横梁和限位块相配合,需要升高时横梁的高度时,打开倒顺开关,电机被启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转动柱转动,第一转动柱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带动两个第二转动柱在两个安装块上转动,由于螺纹杆与横梁固定连接,螺纹杆不能随第二转动柱一起转动,只能上下移动,两个第二转动柱带动两个螺纹杆向上移动,两个螺纹杆带动横梁在两个支架上向上运动,直到运动到合适位置时关闭倒顺开关,电机停止转动,此时横梁的位置被固定,需要降低横梁的高度时,反向操作上述步骤,便可以实现横梁的降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调节横梁的高度,同时便于调节千斤顶的高度,方便接下一个桩,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台;2、支架;3、顶板;4、电机;5、第一转动柱;6、第一皮带轮;7、安装块;8、转动槽;9、第二转动柱;10、第二皮带轮;11、皮带;12、螺纹杆;13、横梁;14、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锚杆桩结构,包括支撑台1,支撑台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架2,两个支架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板3,顶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4,顶板3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5,电机4的输出轴延伸至通孔15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柱5,第一转动柱5的底端延伸至通孔15外并固定套设有第一皮带轮6,顶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块7,第一转动柱5位于两个安装块7之间,安装块7的底部开设有转动槽8,转动槽8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柱9,第二转动柱9的底端延伸至对应的转动槽8外并固定套设有第二皮带轮10,第一皮带轮6与两个第二皮带轮10之间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皮带11,第二转动柱9上螺纹安装有螺纹杆12,两个螺纹杆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横梁13,横梁13滑动安装在两个支架2上;
两个支架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4,限位块14的底部均设有橡胶垫,第二转动柱9上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外圈与对应的转动槽8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安装块7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转动孔,第一转动柱5贯穿转动孔并与通孔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柱5上套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外圈与转动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台1上固定安装有锚杆,横梁的底部挂有铁链,通过该装置的支撑台1、支架2、顶板3、电机4、第一转动柱5、第一皮带轮6、安装块7、转动槽8、第二转动柱9、第二皮带轮10、皮带;11、螺纹杆12、横梁13和限位块14相配合,需要升高时横梁13的高度时,打开倒顺开关,电机4被启动,电机4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转动柱5转动,第一转动柱5带动第一皮带轮6转动,第一皮带轮6带动两个第二转动柱9在两个安装块7上转动,由于螺纹杆12与横梁13固定连接,螺纹杆12不能随第二转动柱9一起转动,只能上下移动,两个第二转动柱9带动两个螺纹杆12向上移动,两个螺纹杆12带动横梁13在两个支架2上向上运动,直到运动到合适位置时关闭倒顺开关,电机停止转动,此时横梁13的位置被固定,需要降低横梁13的高度时,反向操作上述步骤,便可以实现横梁13的降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调节横梁13的高度,同时便于调节千斤顶的高度,方便接下一个桩,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工作原理:铁链连接有反力梁,反力梁底部安装有千斤顶,千斤顶连接有桩,支架2的一侧设有倒顺开关,倒顺开关型号为HY2-60,倒顺开关、电机4和外部电源通过导线依次电性连接构成闭合回路,需要升高时横梁13的高度时,打开倒顺开关,电机4被启动,电机4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转动柱5转动,第一转动柱5带动第一皮带轮6转动,第一皮带轮6带动两个第二转动柱9在两个安装块7上转动,由于螺纹杆12与横梁13固定连接,螺纹杆12不能随第二转动柱9一起转动,只能上下移动,两个第二转动柱9带动两个螺纹杆12向上移动,两个螺纹杆12带动横梁13在两个支架2上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千金顶上升,直到运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关闭倒顺开关,电机停止转动,此时横梁13的位置被固定,需要降低横梁13的高度时,反向操作上述步骤,便可以实现横梁13的降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2321.6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429156U
授权时间:20190924
主分类号:E02D 27/14
专利分类号:E02D27/14
范畴分类:36C;
申请人:重庆大学
第一申请人:重庆大学
申请人地址:400045 重庆市沙坪坝区正街174号
发明人:曹明洋;柳超凡
第一发明人:曹明洋
当前权利人:重庆大学
代理人:吴肖敏
代理机构:44248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