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博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重庆400010)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治疗和改善睡眠降低血压变异性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患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给药的基础上,通过心理治疗及改善睡眠的方式联合治疗疾病。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平均SBP(115.48±8.41)mmHg、SBPSD(9.10±0.36)、SBPCV(7.01±0.54)、SAS(23.51±0.58)分、SDS(25.60±0.49)分、睡眠质量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心理治疗以及睡眠干预联合应用到高血压的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变异性,提高血压控制水平。
【关键词】心理治疗;改善睡眠;血压变异性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066-02
引言
一定时间内血压的波动程度,称为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流行病学研究成果显示,血压变异性是导致靶器官损害、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单独给予患者降压药物治疗,收效甚微。在给药的基础上,将心理治疗和改善睡眠联合应用到疾病的治疗中,可进一步改善临床疗效。本文于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作为样本,阐述了心理治疗和改善睡眠的方法,并观察了疾病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性别:男/女=22/20,年龄(68.82±24.37)岁,病程(4.84±1.70)年。对照组性别:男/女=24/18,年龄(68.95±24.46)岁,病程(4.92±1.68)年。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氨氯地平治疗,5~10mgpoqd,药物剂量随病情的严重程度加减,治疗期间需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指标。
1.2.2干预方法对照组单独给予患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给药的基础上,通过心理治疗及改善睡眠的方式联合治疗疾病,方法如下:(1)心理治疗:为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治疗,降低血压变异性。此外,还可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使患者掌握自我调节的技巧,提高心理治疗的有效率。为提高心理治疗的针对性,可采用SAS与SDS量表,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评价,针对伴有抑郁者,可给予西酞普兰(20mgpoqd)治疗。针对焦虑者,可给予抗焦虑药物口服。(2)改善睡眠:睡眠质量差,易增加血压变异性。对此,应通过改善环境的方式,为患者睡眠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针对失眠者,可给予其佐匹克隆(7.5mgpoqn)治疗。睡前,应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导致入睡时间延长。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收缩压指标的对比情况,包括平均SBP、SBPSD(变异标准差)、SBPCV(变异系数)3项指标。(2)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3)观察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PSQI量表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处理数据,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以(%)与(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收缩压指标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平均SBP(115.48±8.41)mmHg、SBPSD(9.10±0.36)、SBPCV(7.01±0.5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
3.讨论
受生理及精神因素的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可不断发生变动,睡眠质量差者,交感神经张力往往较高,儿茶氨酚及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血压变异性显著提升。保持良好的睡眠,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1]。例如:夜晚,需及时帮助患者关灯,病房温度与湿度应适宜,环境应保持安静。如患者同意,可将精油置于患者的枕下,通过芳香疗法促进睡眠,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就心理因素而言,情绪波动过大,易致中枢神经兴奋度增加,致使内分泌失调,导致血压变异性上升[2]。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可带领患者进入温暖、舒适的房间,嘱其以舒适的姿态平躺,并为患者播放轻音乐。播放音乐的过程中,应以温和、舒缓的语言,引导患者逐渐放松,鼓励患者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以改善。本文研究发现,将心理治疗与睡眠干预共同应用到患者疾病的治疗中后,患者平均SBP(115.48±8.41)mmHg、SBPSD(9.10±0.36)、SBPCV(7.01±0.54)。与单独给药治疗相比,血压变异性显著下降。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SAS(23.51±0.58)分、SDS(25.60±0.49)分、睡眠质量得分明显降低,与单独给药治疗相比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将心理治疗以及睡眠干预联合应用到高血压的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变异性,提高血压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丛丛,杨洁.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失眠病人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03):271-274.
[2]潘雨利,李修英,王桂贤.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血压变异性、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4733-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