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载体论文_程孝中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相载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载体,多肽,免疫,硅烷,乙肝,树脂,吡咯。

固相载体论文文献综述

程孝中[1](2018)在《酶法催化固相载体负载多肽的原位切割与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来源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分选酶Soraste A(Srt A)是一种转肽酶,负责将蛋白锚定在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层上。它能够识别蛋白质中的保守序列LPXTG(X=半胱氨酸以外的任意氨基酸),并从T与G之间断裂酰胺键,与底物形成硫酯-酶复合物中间体。带有多聚甘氨酸序列上的氨基作为亲核基团进攻硫酯-酶复合物中间体,与底物形成新的酰胺键,最终Srt A酶释放出来,完成底物蛋白与甘氨酸亲核化合物的连接。Srt A介导的连接反应(Srt-mediated ligation,SML)既可以用于分子间的偶联,也适用于分子内的连接,被广泛应用于多肽或蛋白质定点标记、蛋白质-蛋白质偶联、抗体定点修饰、多肽或蛋白质环化、蛋白质(酶)固定化和细胞或病毒颗粒标记。虽然SML作为一种强大的连接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纯化步骤较多,产率下降;(2)反应过程中易生成水解副产物;(3)在液相环化反应中,易产生寡聚体副产物;(4)在合成二硫键环肽时(例如植物环蛋白),二硫键氧化与环化很难兼容;(5)合成富含二硫键环肽时,多对二硫键成键时易形成异构体。因此,在SML基础上发展一种新的连接策略,解决目前SML存在的问题,对提高连接产物的产率和扩大SML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通过在固相载体上负载含有LPXTG序列的多肽,Srt A直接识别载体上的多肽并切割,并能高效地与甘氨酸亲核底物实现原位连接或环化,一锅法生成连接产物。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合成RGD(Arg-Gly-Asp;RGD)多价大环肽。设计并多肽固相合成(Solid Phase Peptide Synthesis;SPPS)了含有1-3个RGD序列的线性肽,N端为多聚甘氨酸序列,C端带有Srt A识别序列LPETGGS,序列分别为NH_2-G_7RGDLPETGGS-COOH、NH_2-G_4(RGD)_2LPETGGS-COOH、NH_2-G(RGD)_3LPETGGS。在液相体系中,Srt A介导的连接反应对线性肽进行环化,得到环肽产物,产率为38%-46%。含有不同RGD的环肽和线性肽用于细胞粘附竞争抑制实验,结果表明线性肽NH_2-G_4(RGD)_2LPETGGS-COO H和环肽cyclo-(G_7RGDLPET)对整合素αvβ3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结合能力。(2)Srt A在固相载体上对LPETG序列进行原位识别、切割并连接甘氨酸亲核底物。首次发现Srt A能够识别含有LPXTG基序的PEGA树脂支持的肽供体,并与含有寡聚甘氨酸的受体连接,一锅法生成连接产物。该方法解决了Srt A液相催化连接反应中易产生水解副产物、纯化步骤多、产率低等问题。并成功用于双功能肽合成(产率为52%-68%),多肽的脂质修饰(产率为61%),生物素化(产率为71%)和PEG化(产率为65%),以及蛋白质N-末端高效标记(产率为71%)。(3)Srt A在PEGA树脂上一锅法高效合成大环多肽和植物环蛋白。Srt A可以有效地识别锚定于PEGA树脂上含有C末端LPXTG基序和N-末端寡聚甘氨酸残基的双功能肽,并进行切割和原位环化产生环肽。该合成策略解决了Srt A液相合成环肽中易形成寡聚体和异构体副产物、纯化步骤多以及二硫键氧化与环化不兼容等问题。利用该策略头尾环化合成了抗菌牛乳铁蛋白肽LFcinB_(20-35),产率为67%。还可以用于合成含有一对和两对二硫键的植物环蛋白。例如,向日葵胰蛋白酶抑制剂-1(SFTI-1)和α-芋螺毒素MΠ(α-conotoxin MΠ)一锅法合成,产率为77%和61%。(4)Srt A在PEGA树脂上一锅法合成RGD环肽库。在PEGA树脂上多肽固相合成NH_2-G_5RGDXVLPETGGS-COOH序列。其中X突变为20种L-型氨基酸和19种D-型氨基酸。经Srt A介导的树脂上一锅法合成环肽,一步纯化得到含有39个RGD环肽的小肽库。这种树脂上介导环肽库合成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合成步骤复杂、不易形成酰胺键环肽骨架等问题。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Technique;SPR)和细胞粘附竞争抑制实验筛选RGD环肽与整合素(αvβ3和αvβ5)的特异性结合能力,获得了对整合素αvβ3选择性结合效果较好的环肽c-K(IC50=3.5μM)。(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12-01)

王小旭[2](2017)在《基于数字微流控芯片的交叉配血及磁珠免疫固相载体操控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输血现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输血工作的最重要原则为保证每一例输血的安全性。在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方法中,交叉配血试验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手段,它是将供血者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受血者血清和红细胞交叉混合,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当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液间没有可测的不相配的抗原、抗体成分时,即试验结果无溶血无凝集时,方可将供者血液成分输注给受血者。临床中通常采用的配血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依赖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低、试剂和样品的消耗较多;另一方面,自动配血仪的仪器成本和运行费用高,对疑难案例仍然需要人工判断,降低了筛测效率和准确性。在近年的免疫诊断的技术发展中,床边诊断因其人工参与度低、可自动化运行和记录试验结果、试剂与样品消耗小、检测时间缩短而受到关注,而免疫检测平台的缩微化有利于床边诊断的实现。其中,微流控芯片是一种新型的分离分析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分析化学和生化检测的重要平台技术。引入微流控等缩微化的新方法,将有利于交叉配血实验的自动化,这也成为免疫检测中的新思路。超磁磁珠因其比表面积大、可以被外加磁场操控,已经成为免疫检测,如酶联免疫吸收检测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等方法中的重要固相样品载体,但检测过程中需要反应、封闭、分离和洗涤等多步复杂操作,且自动化程度低。因此,建立一种能够自动实现免疫检测样品处理步骤中多步复杂操作的平台和载体,将对提高免疫检测诊断的效率,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目的:本课题拟构建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免疫检测和样品处理平台,首先通过将传统配血实验中采用的各种血液样品和免疫试剂装载于单个微液滴中,利用数字液滴芯片对液滴的自动操控功能,在芯片上实现血红细胞和血清间的交叉反应实验,在概念上验证数字液滴芯片作为免疫床边检测平台的可行性。以超磁磁珠作为免疫样品的固相载体装载于液滴中,结合数字液滴的操控功能与磁珠的载体功能,并辅以磁珠固定模块,探索建立免疫检测样品处理步骤中自动实现多步复杂操作体系的可能性。方法:1.构建基于数字液滴微流控微反应器平台,取得适合配血试验中实际样品液滴输运的芯片绝缘工艺和液滴改性方案。2.选取2016年4~5月间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需要输注红细胞治疗的住院患者,排除输血前检测抗体筛查阳性者,共32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28~78岁;A型8份,B型12份,O型10份,AB型2份,Rh D均为阳性。与献血员血液同型进行盐水法交叉配血,同时利用数字液滴芯片对液滴的自动操控功能,在芯片上实现交叉配血,观察融合液滴中是否出现抗原-抗体的凝集反应与盐水法结果比较。3.构建固相免疫载体磁珠的固定模块,探索在数字液滴芯片上进行磁珠反应、封闭、分离和洗涤的条件。结果:1.构建了包括数字微流控芯片内的数字微流控微反应器。得到了适合实际样品的芯片制作配方和液滴改性配方,消除了含蛋白质液滴对芯片表面发生生物污损的机会。2.在数字微流控芯片表面上尝试了交叉配血实验,实验结果与传统方法完全一致。而芯片法实验呈现阳性时,第8秒就可以观察到红细胞凝集的发生,而且样品消耗量仅为1.2微升,为传统方法的1/20-1/40。3.通过将磁珠置于液滴中,并构建强磁体和磁导构成的磁珠钳制模块,将此模块与数字液滴操控平台结合,实现了对液滴中磁珠样品的有效分离、与反应物结合、利用缓冲液对磁珠进行洗涤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样品和试剂的多步反应、分离与清洗的自动化操作,初步满足了床边免疫诊断中样品操控的需求。这些步骤均为磁珠酶联免疫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的基础操作单元。结论:1.成功构建了以数字微流控芯片为核心的数字微流控微反应器,实现了液滴的移动、融合、分离与等份分裂等基本操控功能。2.在数字微流控芯片上进行的交叉配血实验,其实验结果与传统方法完全一致,反应时间和样品消耗得到大幅度减少,芯片法中反应时间和样品消耗的减少得益于液滴体系的缩微化,在概念上验证了数字液滴芯片作为免疫凝集反应实验平台的可行性。3.将免疫反应的重要样品固相载体-磁珠装载与液滴中,实现了将磁珠钳制模块与数字液滴操控平台结合,初步进行了芯片上的多步反应、分离与清洗的自动化操作,建立了一种能够自动实现免疫检测样品处理步骤中多步复杂操作的体系。(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7-02-01)

任志奇[3](2016)在《基于磁珠固相载体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平台的建立及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标记免疫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将标记技术和免疫分析技术相结合进行生化物质的分析测定。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核心在于结合标记示踪技术的高敏感性和医学免疫学抗原抗体反应的高特异性。标记免疫分析作为一大类超灵敏、高特异性检测技术的总称,因其具有众多独特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痕量物质的检测、基础医学研究、临床疾病的治疗及监测等领域。现代标记免疫分析技术最早始于1959年由美国学者Berson和Yallow等人首次以放射性同位素为标记物并成功应用于血浆胰岛素测定的放射免疫分析技术。自60年代开始得益于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免疫学指标的检测灵敏度得到了极大提高。这种传统的分析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但是由于标记的放射性同位素存在衰减周期和对生物及实验室环境的潜在危害等因素,大大限制了该试剂的使用寿命,使得该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到了70年代,瑞典科学家首先采用酶取代同位素建立了酶标记免疫分析技术,酶标记物避免了对环境污染和人身危害,同时试剂有效期较长,使得标记免疫分析在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道路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至今为止,随着标记物的不断拓展和标记技术的进步,又研发出以胶体金为标记物的胶体金免疫分析技术,以荧光素为标记物的荧光免疫分析技术,以酶学、化学发光底物为基础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以电化学为基础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以镧系稀土元素为标记物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等等。它们检测的反应模式基本相同,依据标记物的不同而采用的测量模式及所收集的信号有所差别。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革新离不开新标记物的不断发现,同时得益于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免疫放大技术的发展,显着提高了免疫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正是有赖于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标记免疫分析至今已成为一类检测微量和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和外环境无机物的生物化学免疫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领域的细菌、病毒、真菌、毒素、寄生虫、药物及农药残留的检测,更是在临床医学诊断领域的肿瘤标记物、传染病、糖尿病、激素、产前筛查、药物及药物代谢物的辅助诊断和治疗过程的监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最具发展前途的非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是继放射免疫分析之后标记物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超微量生化检验中最有发展前景的分析手段。TRFIA采用叁价稀土离子铕(Eu3+)、钐(Sm3+)、铽(Tb3+)和镝 (Dy3+)及其鳌合剂作为示踪物,替代传统的酶、同位素、荧光素、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等物质来标记蛋白质、多肽、激素、抗体、核酸探针或生物活性细胞,待反应体系包括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生物素亲和素的亲和反应、核酸探针杂交反应等发生后,利用时间分辨荧光测量法和光谱分离技术排除样品中非特异性干扰,测定最后产物中的荧光强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它的检测限可超过10-8mol。TRFIA以稀土元素作为标记物,具有激发光谱带宽、发射光谱带窄、Stokes位移大、荧光衰变时间长、荧光强度高、标记物制备简便及理化性质稳定、储存时间长、无放射性污染、不受样品自然荧光干扰和可重复激发测量等优越性,并可实现多标记对同一样品的多个待测物的同时检测和自动化,因而倍受生物医学工作者的青睐。我国是稀土元素大国,对TRFIA开展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其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生物医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和竞争力。至今为止微孔板仍是国内外免疫分析技术中免疫分析发生反应和信号检测的主要载体。抗原、抗体和其它生化物质通过多种机制吸附至载体表面,包括依靠疏水键、流水/离子键的被动吸附和引入其它活性基团如氨基和碳基的共价结合,以及通过表面改性后的亲水键结合。随着临床诊断对免疫分析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以聚苯乙烯板为固相载体的缺点日益显着:(1)抗原抗体通过物理吸附包被在微孔板上,结合效率低且浪费原料;(2)微孔板表面积一定,抗原抗体包被量有限,从而限制检测灵敏度和检测上限;(3)微孔板内固液相反应接触面积小,反应时间长;(4)对于整条的微孔板,临床样品检测不能随到随做,须积累到一定的样本量后统一测量。磁性纳米颗粒是纳米粒子的一种,是20世纪50年代研制出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磁性纳米颗粒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能够快速地与底液相分离,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较大的比表面积及良好的物理稳定性等优点,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磁性分离载体。目前,将磁性纳米颗粒高效的分离和富集作用与免疫学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相结合,成为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新的免疫学技术——免疫磁珠,在细胞分选、免疫检测和疾病诊断、癌症治疗、食品及环境中微生物检测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磁珠表面通过外部修饰的功能基团,可结合活性蛋白质而作为抗原抗体反应的载体。当偶联在磁珠上的抗体与特异性抗原物质结合后,则形成“磁珠-抗体-抗原免疫复合物”,该复合物具有强磁响应性,在磁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使复合物与液体中其他物质分离,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特异性蛋白物质的目的。作为整个免疫反应和信号收集的载体,磁珠相比传统的微孔板具有显着优越性:(1)纳米磁珠比表面积大,能结合更多的蛋白分子,依据磁珠用量可大大提高检测范围;(2)通过磁珠表面的化学基团与蛋白形成共价偶联,相对以聚苯乙烯为材料的微孔板的物理吸附作用更牢固,稳定性更高,同时节省试剂原料;(3)免疫磁珠均匀悬浮于反应溶液中,大大增加与样本中的待测物反应接触面积,可减少反应所需的样本量,同时能更快达到反应动态平衡,从而加快反应速度和节省反应时间;(4)将连有多种捕获蛋白的磁珠与镧系元素示踪物的多标记技术联合应用,实现同一样本中多个待测物的同时检测,并且易实现全自动个体化检测,实验样本随到随做。近年来在免疫检测行业内开发出的磁珠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分析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相结合形成的磁珠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磁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该技术已广泛开展并应用至临床疾病检测。据文献报道和市场调研,目前市面上基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的试剂依旧基于传统的微孔板式免疫分析,并且在结合免疫磁珠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应用于临床疾病标志物分子检测方面缺少全面而准确的系统性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对基于磁珠新型载体的免疫分析平台进行全面而准确的临床应用评估。对血清中不同类型的蛋白分子(包括大分子抗原抗体、半抗原及小分子单价抗原)而采用不同的反应模式进行研究,根据待测物的性状及检测的具体条件而设计不同的检测模式,包括双抗体夹心法、双抗原夹心法、竞争法等。本实验采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及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 HBe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anti-HBs)、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 FT4)叁种在方法学上具有代表性的血清标志物,分别对双抗体夹心法、双抗原夹心法以及竞争法叁种不同的反应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本课题实验内容主要分为叁大部分:(1)采用双抗体夹心反应模式,研制HBsAg和HBeAg磁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剂;(2)采用双抗原夹心反应模式,研制抗-HBs磁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剂;(3)采用直接竞争反应模式,研制FT4磁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剂。实验设计上涵盖:(1)摸索不同粒径、不同化学基团修饰的磁珠连接蛋白,选取合适的磁珠作为固相载体并且优化连接工艺和镧系稀土元素螯合物标记蛋白;(2)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并通过优化的反应体系对试剂的各项性能指标作出全面而整体的评价,包括准确度、分析灵敏度、检测范围、剂量-反应曲线、特异性、精密度、抗干扰性和稳定性分析;(3)用自制试剂与国外同类进口诊断试剂进行平行比对,评价其初步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可行性。利用磁珠作为固相载体建立的时间分辨反应体系所具有的快速、小样品量、检测范围宽、高灵敏度、小型化等特点极大满足临床随诊检测的需要,将使其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实验一研究结果:(1)自制HBsAg磁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剂在最优条件下,分析灵敏度为0.02 IU/mL,线性范围达0.2~700 IU/mL。检测国家参考品的实测浓度与期望浓度的比值在0.925~1.067之间,分析内和分析间变异系数分别在为4.7%~8.7%和3.8%~7.5%之间,符合试剂鉴定要求。将高浓度的HBeAg、 HBcAg、HCV、HIV、TP、RF阳性样品用本试剂测定,无明显交叉反应。检测质控样本时不受血红蛋白、甘油叁酯、胆红素的干扰。将自制HBsAg试剂与雅培公司化学发光试剂对399份血清样本进行平行比对实验,临床特异性和敏感性符合率均100%,经配对计数资料卡方检验:McNemar检验结果P=1(双侧);K系数检验结果,K=1,P=0.000,说明两种方法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且较强。再将231份双阳性血样测定结果分别设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做线性相关分析,相关方程为:Y=1.182X-0.017,相关系数r=0.989,P<0.001。经上述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血样测值均具有显着相关性。(2)自制HBeAg磁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剂在最优条件下,分析灵敏度为0.021PEI U/mL,线性范围达0.4-160 PEI U/mL。检测国际参考品不同稀释比例样品的实测浓度与期望浓度的比值在0.942~0.978之间,分析内和分析间变异系数分别在为2.8%~4.3%和4.2%~6.0%之间,符合试剂鉴定要求。将高浓度的HBsAg、HBcAg当作样品用本试剂测定,无明显交叉反应。检测质控样本时不受血红蛋白、甘油叁酯、胆红素的干扰。将自制试剂与雅培公司的化学发光试剂对257份血清样本进行平行比对实验,临床特异性和敏感性符合率均分别为95.8%和98.9%,经配对计数资料卡方检验:McNemar检验结果P=1(双侧);K系数检验结果,K=0.951,P=0.000,说明两种方法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且较强。再将184份双阳性血样测定结果分别设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做线性相关分析,相关方程为:Y=1.002X-0.333,相关系数r=0.974,P<0.001。经上述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血样测值均具有显着相关性。实验二研究结果:自制抗-HBs磁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剂在最优条件下,分析灵敏度为0.45 mIU/mL,线性范围达2~600 mIU/mL。检测自制参考品的实测浓度与期望浓度的比值在0.964~1.018之间,分析内和分析间变异系数分别在为2.4%~4.3%和3.5%~5.0%之间,符合试剂鉴定要求。将高浓度的HBeAb、 HBcAb当作样品用本试剂测定,无明显交叉反应。检测质控样本时不受血红蛋白、甘油叁酯、胆红素的干扰。将自制试剂与雅培公司的化学发光试剂对269份血清样本进行平行比对实验,临床特异性和敏感性符合率均分别为96.3%和98.1%,经配对计数资料卡方检验:McNemar检验结果P=0.687(双侧);K系数检验结果,K=0.932,P=0.000,说明两种方法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且较强。再将210份双阳性血样测定结果分别设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做线性相关分析,相关方程为:Y=0.934X+2.511,相关系数r=0.988,P<0.001。经上述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血样测值均具有显着相关性。实验叁研究结果:自制FT4磁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剂在最优条件下,分析灵敏度为0.47 pmol/L,线性范围达2~200 pmol/L。检测自制参考品的实测浓度与期望浓度的比值在0.934~0.973之间,分析内和分析间变异系数分别在为2.7%~4.3%和4.0%~7.0%之间,符合试剂鉴定要求。将高浓度的T3、FT3、rT3当作样品用本试剂测定,无明显交叉反应。检测质控样本时不受血红蛋白、甘油叁酯、胆红素的干扰。自制试剂通过对240份健康查体者血清FT4进行分析,确定正常人参考值范围为11.0~25.0ng/mL。将自制试剂与雅培公司的化学发光试剂对202份血清样本进行平行比对实验,经配对卡方检验,符合率达到99.0%,血样测定结果分别设为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做线性相关分析,相关方程为:Y=0.986X+0.037,相关系数r=0.980,P<0.001。经上述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血样测值均具有显着相关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磁珠作为固相载体结合时间分辨免疫分析技术,成功研发出基于双抗体夹心、双抗原夹心及竞争法反应模式的试剂,用于检测人血清中HBsAg、HBeAg、抗-HBs及FT4四种不同血清分析物。经评价,磁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剂的各项指标(准确度、灵敏度、精密度、特异性、抗干扰性等)均满足临床检测试剂要求,与同类进口试剂比较,其临床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无显着差异,线性相关分析具有显着相关性。本文全面而准确地系统性阐述了磁珠作为固相载体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扩大线性范围,缩短分析时间,提高检测效率等优点,表明了基于磁珠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平台应用于临床疾病标志物检测的可行性,有望通过进一步优化应用于生产,开发出符合临床分子诊断和食品环境微量物质检测等需求的免疫分析试剂,对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开拓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孙锋,张学农[4](2016)在《多肽的固相合成及载体蛋白修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经典的Fmoc固相合成策略合成多肽HF-13的线性片段,通过反相HPLC纯化,冷冻干燥机冻干出精肽中间体,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通过MBS与KLH进行偶联,通过G-25凝胶过滤后冷冻干燥得到修饰后的多肽衍生物;采用Kaiser test和分析型HPLC定位进行反应终点的控制,得出了较理想的合成路线和蛋白偶联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6年11期)

季生象,保罗·尼利,贾凯凯[5](2015)在《多肽/核苷酸合成用固相载体材料纤维素小球的制备及其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多肽/核苷酸合成用固相载体材料纤维素小球的制备及其表征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研究证明:在纤维素小球制备过程中,加入成孔剂淀粉可使纤维素小球,内部呈蜂窝状,空隙较多,为多孔结构。并且纤维素与DMAC/Li Cl配成溶液时浓度要适中,溶液浓度较低时,无法得到完整的纤维素小球。(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5年35期)

章蕾,袁东星,方锴,刘宝敏[6](2015)在《海水中铁载体的固相萃取预处理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载体是一种由海洋菌类合成并分泌、能特异性络合海水中铁的有机配体。本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预处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海水中铁载体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海水样品经0.22μm滤膜过滤,其中铁载体由ENVI-18萃取柱萃取、甲醇洗脱后得到富集净化后的试样;采用SB-C18反向色谱柱以0.1%(V/V)甲酸溶液和甲醇溶液梯度洗脱分离,在质谱的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下检测。3种铁载体化合物标准物质Pyoverdines-Fe,Ferrichrome,Ferrioxamine E的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0.001~3.0μg/m L,0.005~15.0μg/m L,0.001~3.0μg/m L,相关系数R2>0.99;仪器检出限分别为0.08,1.76和1.36 ng/m L;定量限分别0.27,5.87和4.53 ng/m L。在海水样品中添加铁载体化合物混合标准溶液,3种目标物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12%,方法回收率分别为Pyoverdines-Fe 12.1%~18.6%,Ferrichrome 82.0%~97.7%,Ferrioxamine E 70.0%~98.3%。(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5年09期)

陈兴来[7](2013)在《吡咯-咪唑聚酰胺固相合成载体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吡咯-咪唑聚酰胺是一类人工合成的能够在B-DNA小沟特异性识别碱基序列的有机小分子;并且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调控基因的表达。固相合成吡咯-咪唑聚酰胺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且对较难合成的聚酰胺比较适用。本文主要阐述树脂在聚酰胺固相合成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3年10期)

胡小夫,张敏,李国良,殷长龙,崔瑞利[8](2013)在《γ-Al_2O_3载体的固相法合成及Ni-Mo-P/γ-Al_2O_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铝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出γ-Al2O3的前驱体碳酸铝铵(AACH),然后挤条、焙烧,成功制备出高比表面积和大孔体积的γ-Al2O3载体。考察了原料配比、陈化温度等参数对碳酸铝铵合成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BET物理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固体核磁共振、高分辨透射电镜等手段对AACH和γ-Al2O3载体进行了表征。以柴油中较难脱除的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在高压微反装置上评价了由上述γ-Al2O3载体制备的Ni-Mo-P/γ-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原料配比下,较高的陈化温度和添加PEG有利于得到结晶度较好的纯相碳酸铝铵;以其焙烧后的γ-Al2O3为载体的Ni-Mo-P/γ-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明显高于以传统γ-Al2O3作载体制备的催化剂。(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3年02期)

王洁颖,张首国,温晓雪,彭涛,颜海燕[9](2013)在《玻璃珠表面修饰氨基的新型固相合成载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玻璃珠为基质,通过NH3/H2O2/H2O处理,完成表面羟基化修饰;再采用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的甲苯溶液处理,完成硅烷氨基化修饰羟基制得表面功能基团为氨基的新型固相合成载体(1),其氨基含量为8.9×10-3mmol·g-1。1与连接分子4-[4-(羟甲基)苯氧基]-甲基苯甲酸经过氨基与羧基缩合反应制得带连接臂的固相载体;再与Fmoc保护的甘氨酸反应和脱保护,成功地键合甘氨酸,充分证明1作为新型载体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3年01期)

薛国平,李启鑫,贾樟林,周昆红,查长森[10](2012)在《表面微粒化酶联免疫固相载体的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表面微粒化酶联免疫固相载体与平整光滑聚苯乙烯固相载体对HCV实验的影响。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在采用华大吉比爱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原理的前提下,运用表面微粒化酶联免疫固相载体包被酶标板,与华大吉比爱试剂盒对照检测企业内部质控血清。结果:用表面微粒化酶标板包被的酶标板试验灵敏度、特异性及精密度明显好于华大吉比爱聚苯乙烯酶标板。结论:表面微粒化酶联免疫固相载体包被酶标板的开发研究应用将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2年08期)

固相载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输血现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输血工作的最重要原则为保证每一例输血的安全性。在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方法中,交叉配血试验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手段,它是将供血者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受血者血清和红细胞交叉混合,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当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液间没有可测的不相配的抗原、抗体成分时,即试验结果无溶血无凝集时,方可将供者血液成分输注给受血者。临床中通常采用的配血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依赖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低、试剂和样品的消耗较多;另一方面,自动配血仪的仪器成本和运行费用高,对疑难案例仍然需要人工判断,降低了筛测效率和准确性。在近年的免疫诊断的技术发展中,床边诊断因其人工参与度低、可自动化运行和记录试验结果、试剂与样品消耗小、检测时间缩短而受到关注,而免疫检测平台的缩微化有利于床边诊断的实现。其中,微流控芯片是一种新型的分离分析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分析化学和生化检测的重要平台技术。引入微流控等缩微化的新方法,将有利于交叉配血实验的自动化,这也成为免疫检测中的新思路。超磁磁珠因其比表面积大、可以被外加磁场操控,已经成为免疫检测,如酶联免疫吸收检测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等方法中的重要固相样品载体,但检测过程中需要反应、封闭、分离和洗涤等多步复杂操作,且自动化程度低。因此,建立一种能够自动实现免疫检测样品处理步骤中多步复杂操作的平台和载体,将对提高免疫检测诊断的效率,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目的:本课题拟构建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免疫检测和样品处理平台,首先通过将传统配血实验中采用的各种血液样品和免疫试剂装载于单个微液滴中,利用数字液滴芯片对液滴的自动操控功能,在芯片上实现血红细胞和血清间的交叉反应实验,在概念上验证数字液滴芯片作为免疫床边检测平台的可行性。以超磁磁珠作为免疫样品的固相载体装载于液滴中,结合数字液滴的操控功能与磁珠的载体功能,并辅以磁珠固定模块,探索建立免疫检测样品处理步骤中自动实现多步复杂操作体系的可能性。方法:1.构建基于数字液滴微流控微反应器平台,取得适合配血试验中实际样品液滴输运的芯片绝缘工艺和液滴改性方案。2.选取2016年4~5月间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需要输注红细胞治疗的住院患者,排除输血前检测抗体筛查阳性者,共32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28~78岁;A型8份,B型12份,O型10份,AB型2份,Rh D均为阳性。与献血员血液同型进行盐水法交叉配血,同时利用数字液滴芯片对液滴的自动操控功能,在芯片上实现交叉配血,观察融合液滴中是否出现抗原-抗体的凝集反应与盐水法结果比较。3.构建固相免疫载体磁珠的固定模块,探索在数字液滴芯片上进行磁珠反应、封闭、分离和洗涤的条件。结果:1.构建了包括数字微流控芯片内的数字微流控微反应器。得到了适合实际样品的芯片制作配方和液滴改性配方,消除了含蛋白质液滴对芯片表面发生生物污损的机会。2.在数字微流控芯片表面上尝试了交叉配血实验,实验结果与传统方法完全一致。而芯片法实验呈现阳性时,第8秒就可以观察到红细胞凝集的发生,而且样品消耗量仅为1.2微升,为传统方法的1/20-1/40。3.通过将磁珠置于液滴中,并构建强磁体和磁导构成的磁珠钳制模块,将此模块与数字液滴操控平台结合,实现了对液滴中磁珠样品的有效分离、与反应物结合、利用缓冲液对磁珠进行洗涤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样品和试剂的多步反应、分离与清洗的自动化操作,初步满足了床边免疫诊断中样品操控的需求。这些步骤均为磁珠酶联免疫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的基础操作单元。结论:1.成功构建了以数字微流控芯片为核心的数字微流控微反应器,实现了液滴的移动、融合、分离与等份分裂等基本操控功能。2.在数字微流控芯片上进行的交叉配血实验,其实验结果与传统方法完全一致,反应时间和样品消耗得到大幅度减少,芯片法中反应时间和样品消耗的减少得益于液滴体系的缩微化,在概念上验证了数字液滴芯片作为免疫凝集反应实验平台的可行性。3.将免疫反应的重要样品固相载体-磁珠装载与液滴中,实现了将磁珠钳制模块与数字液滴操控平台结合,初步进行了芯片上的多步反应、分离与清洗的自动化操作,建立了一种能够自动实现免疫检测样品处理步骤中多步复杂操作的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相载体论文参考文献

[1].程孝中.酶法催化固相载体负载多肽的原位切割与环化[D].江南大学.2018

[2].王小旭.基于数字微流控芯片的交叉配血及磁珠免疫固相载体操控的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17

[3].任志奇.基于磁珠固相载体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平台的建立及临床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6

[4].孙锋,张学农.多肽的固相合成及载体蛋白修饰[J].化工管理.2016

[5].季生象,保罗·尼利,贾凯凯.多肽/核苷酸合成用固相载体材料纤维素小球的制备及其表征[J].化工管理.2015

[6].章蕾,袁东星,方锴,刘宝敏.海水中铁载体的固相萃取预处理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J].分析化学.2015

[7].陈兴来.吡咯-咪唑聚酰胺固相合成载体应用研究进展[J].浙江化工.2013

[8].胡小夫,张敏,李国良,殷长龙,崔瑞利.γ-Al_2O_3载体的固相法合成及Ni-Mo-P/γ-Al_2O_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3

[9].王洁颖,张首国,温晓雪,彭涛,颜海燕.玻璃珠表面修饰氨基的新型固相合成载体的制备[J].合成化学.2013

[10].薛国平,李启鑫,贾樟林,周昆红,查长森.表面微粒化酶联免疫固相载体的开发研究[J].河北医学.2012

论文知识图

固相载体表面的连接与扩增研究...液相连接与固相载体表面扩增研...通过氢膦酸酯合成寡聚核苷酸和磷硫酰...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两种扩增产物荧光...(TGFBR1.SMAD7.SMAD2.SP1)在芯片...辅酶的固相载体连接

标签:;  ;  ;  ;  ;  ;  ;  

固相载体论文_程孝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