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驱动气门系统论文-田光明

电磁驱动气门系统论文-田光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磁驱动气门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车用汽油机,电磁驱动气门,数值模拟,工质运动强度

电磁驱动气门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田光明[1](2011)在《基于电磁驱动气门的发动机进气系统CFD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所在的课题组研制的一种动圈式电磁驱动气门是一种全可变气门配气机构,它取消了节气门,通过采用可变气门技术来控制负荷,从而控制缸内进气量,不需要降低进气压力,减少了泵气损失,实现汽油机的无节气门负荷控制。但取消节气门的电磁驱动气门对缸内工质的运动会有很大的影响,电磁驱动气门控制负荷下,发动机缸内流场及其与传统凸轮驱动下的缸内流场的对比仍是一片空白。发动机缸内流场对发动机性能有重要影响:油气的混合,燃烧的质量,有害气体的排放等都受到缸内流场的影响。而缸内流场是瞬态变化的,它受到发动机的尺寸,速度,负荷,气门正时和升程的影响。所以如何准确的研究缸内流场及评价缸内工质运动强度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为:结合某四气门汽油机进气系统CFD算例及国外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应用涡流比和滚流比作为发动机工质运动强度的度量的不足之处。提出对于稳态CFD分析,可应用流经气门最小流通截面的单位质量工质动能流量与单位质量湍动能流量来评价宏观和微观的工质运动强度;对于进气及压缩过程的瞬态CFD分析,可应用缸内单位质量工质的动能与湍动能来评价宏观和微观的工质运动强度。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五种气门工作模式进行了静态模拟,对比研究了五种气门工作模式下缸内流场和工质运动强度,验证了新的工质运动评价参数的可靠性。得出了利用小气门升程可以提高缸内工质运动强度。在低转速部分负荷工况下,进行了进气过程的叁维瞬态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对比表明:电磁驱动气门响应快,4ms达到最大气门升程,从而提高了充气效率;电磁驱动气门控制负荷进气压力接近大气压力,大大减小了泵气损失;电磁驱动气门缸内工质运动强度优于凸轮驱动。(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1-12-01)

张强[2](2007)在《发动机电磁气门驱动机构及其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节约能源,控制有害排放,已成为内燃机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世界各国的汽车企业和科研院所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清洁高效内燃机的研究。改变发动机气门的开启相位、持续时间和升程是改善发动机性能、提高热效率和减少有害排放的一种重要方法。传统气门驱动系统通常只能保证在某一工况下优化发动机的性能,其凸轮型线在出厂时即已经固定,无法在运行过程中进行调节,因此这种气门驱动系统具有一定局限性,它使得发动机的性能难以在各种工况下都达到优化,实现无凸轮轴驱动的全可变气门技术已迫在眉睫。电磁驱动气门机构以其独特的优势倍受关注,该机构可灵活的控制气门的正时和升程,实现发动机低油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控制目标。国外在电磁驱动气门机构的结构设计和控制方面已做了大量研究,但由于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有关研究工作还在进行之中,要实现产品化尚需一定时间。为了能够在任意工况下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优化,本论文在参阅大量文献和借鉴国内外设计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对EMVA系统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本论文主要工作:(1)通过参阅大量参考文献和借鉴国内外的研究经验,对电磁气门驱动机构用高速强力电磁阀各个部分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磁性材料的确定、弹簧的设计、电磁铁(含静铁芯和动铁芯)的设计和电磁吸力的测试、专用气门的设计、电磁线圈的设计和整体外壳的设计等。(2)对电磁气门驱动机构用高速强力电磁阀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仿真,找出了影响电磁阀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3)对电磁气门驱动机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单片机的选型、I/O的分配、功率驱动电路、程序工作流程和通讯接口等。(4)根据给定实验设计要求,做出了EMVA实物研究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运行调试。经过实验验证,能够实现高速、中速、怠速和停车的功能要求。(5)对如何解决电磁气门系统运行时电磁阀发热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指出了将来的电磁气门机构可能用到的DSP芯片驱动方式。(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7-05-01)

李莉,王希珍,严兆大,居钰生,董尧清[3](2004)在《电磁驱动气门机构系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驱动气门机构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前沿课题之一。本文针对电磁驱动气门机构的特点建立了包括电磁铁及其机械部分的系统模型,考虑到磁性材料的特性,采用通过测量数据来确定模型参数的策略,并利用该模型对自行设计的电磁驱动气门机构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驱动电流和气门升程随时间变化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04年04期)

张德惠[4](2004)在《现代发动机可变配气系统及电磁气门驱动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车用发动机的转速变化范围较宽.传统配气机构不能满足各种转速的充量要求.采用新型可变凸轮机构和可变气门定时机构可使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得到改善.但仍未达到理论上的理想状态.一种双弹簧、双线圈式电磁气门驱动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该系统在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叁方面的因素:气门实现软着陆;具有足够高的响应速度;较小的能耗.(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3期)

汪波,赵雨东,吴亚楠,付雨民[5](2002)在《发动机电磁气门驱动开环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电磁气门驱动的控制系统有3方面要求:使励磁线圈中电流快速变化、实现气门软着陆和减少能耗。从电磁气门驱动工作原理出发,针对对控制系统的要求,为用于探索性试验研究的电磁气门驱动装置研制了开环控制系统,并通过电磁气门开环系统的驱动试验检验了该控制系统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02年11期)

电磁驱动气门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节约能源,控制有害排放,已成为内燃机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世界各国的汽车企业和科研院所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清洁高效内燃机的研究。改变发动机气门的开启相位、持续时间和升程是改善发动机性能、提高热效率和减少有害排放的一种重要方法。传统气门驱动系统通常只能保证在某一工况下优化发动机的性能,其凸轮型线在出厂时即已经固定,无法在运行过程中进行调节,因此这种气门驱动系统具有一定局限性,它使得发动机的性能难以在各种工况下都达到优化,实现无凸轮轴驱动的全可变气门技术已迫在眉睫。电磁驱动气门机构以其独特的优势倍受关注,该机构可灵活的控制气门的正时和升程,实现发动机低油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控制目标。国外在电磁驱动气门机构的结构设计和控制方面已做了大量研究,但由于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有关研究工作还在进行之中,要实现产品化尚需一定时间。为了能够在任意工况下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优化,本论文在参阅大量文献和借鉴国内外设计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对EMVA系统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本论文主要工作:(1)通过参阅大量参考文献和借鉴国内外的研究经验,对电磁气门驱动机构用高速强力电磁阀各个部分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磁性材料的确定、弹簧的设计、电磁铁(含静铁芯和动铁芯)的设计和电磁吸力的测试、专用气门的设计、电磁线圈的设计和整体外壳的设计等。(2)对电磁气门驱动机构用高速强力电磁阀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仿真,找出了影响电磁阀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3)对电磁气门驱动机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单片机的选型、I/O的分配、功率驱动电路、程序工作流程和通讯接口等。(4)根据给定实验设计要求,做出了EMVA实物研究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运行调试。经过实验验证,能够实现高速、中速、怠速和停车的功能要求。(5)对如何解决电磁气门系统运行时电磁阀发热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指出了将来的电磁气门机构可能用到的DSP芯片驱动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磁驱动气门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田光明.基于电磁驱动气门的发动机进气系统CFD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1

[2].张强.发动机电磁气门驱动机构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

[3].李莉,王希珍,严兆大,居钰生,董尧清.电磁驱动气门机构系统模型[J].内燃机工程.2004

[4].张德惠.现代发动机可变配气系统及电磁气门驱动机构[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5].汪波,赵雨东,吴亚楠,付雨民.发动机电磁气门驱动开环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J].汽车技术.2002

标签:;  ;  ;  ;  

电磁驱动气门系统论文-田光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