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

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13

摘要:目的主要是评价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合理分析15例经动脉溶栓(观察组)和22例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治疗组)的病例资料,分析2组的临床术后出血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采用动脉溶栓观察组和采用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的治疗组对比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后循环脑梗死全部病例中,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对于病人的远期恢复效果优于单纯动脉溶栓。

关键词:支架取栓动脉溶栓急性后循环梗死

是我省的常见多发病,多数发病患者有着极高的致残率,病情大多极为严重,术后的恢复也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此种后循环脑梗在临床的早期治疗中主要采用恢复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梗阻面积,改善临床结果。动脉溶栓与支架取栓合并手术是一种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本文对全部的37例患者资料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对比分析发现:首先,治疗患者时间窗较短,仅约1%~2%的急性卒中患者能接受这种治疗。其次,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治疗组进行血管再通率相对较低,只有28%~35%。再次,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治疗组治疗过程缺乏血管影像的依据。

1治疗组与观察组患者资料与方法

1.1治疗组与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共收治后循环脑梗死患者37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54.41±9.11)岁,合并糖尿病9例,高血压病8例,房颤1例。女性患者19例;平均年龄(58.32±7.25)岁,合并有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9例,房颤6例。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随机按比例分成2组,一组采用采用动脉溶栓为观察组共15例,二组采用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为治疗组共22例。

1.2治疗组与观察组患者入选标准

患者及本人同意进行分组治疗,并签署知情书;年龄小于78岁;大脑功能性损害的体征在1个小时以上。

1.3治疗组与观察组患者排除标准

血小板计数小于58×108/L者不符合治疗组与观察组标准;在进行治疗前,经过临床给药,症状已得到明显改善或有明显好转者不符合治疗组与观察组标准;在最近8个月内有过大型手术或者有脑部疾病入院治疗者不符合治疗组与观察组标准;心肺功能不全者不符全治疗组与观察组标准;近期使用抗凝类药物进行治疗过相关病症的患者不符合治疗组与观察组标准;

1.4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方法

动脉溶栓组:以单位体重标准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经过影像学证明无明显出血者加口服肠溶阿斯匹林。

动脉溶栓组合并支架取栓:首先对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明确的栓塞性血管闭塞,将取栓器通过直的微导管送到闭塞的血管内,将取栓器伸出微导管时就恢复了原来记忆的形状,捕获血栓。阻断近端前向血流,小心将血栓移进导引导管后,移出体外。在整个过程中重新进行必要的血管造影,直至闭塞血管形成开通状态为止,期间不间断观察患者有无心律不齐、四肢活动受到明显阻滞现象、瞳孔有无明显其它变化、意识及语言功能进行现场检查有无损伤性障碍,一经发现上述状况及时停止支架取栓。支架取栓后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给药,以单位体重标准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经过影像学证明无明显出血者加口服肠溶阿斯匹林。

2治疗组与观察组患者对比结果

对比治疗组与观察组成部分组患者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发现:采用动脉溶栓观察组和采用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的治疗组对比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后循环脑梗死全部病例中,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对于病人的远期恢复效果优于单纯动脉溶栓。后循环脑梗在临床的早期治疗中主要采用恢复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梗阻面积,改善临床结果。动脉溶栓与支架取栓合并手术是一种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在采用动脉溶栓观察组患者与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治疗组二组进行对比发现:首先,治疗患者时间窗较短,仅约1%~2%的急性卒中患者能接受这种治疗,同时观察组则无此种情况的发生。其次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治疗组进行血管再通率相对较低(28%~35%),动脉溶栓则无需考量此现象。再次,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治疗组治疗过程缺乏血管影像的依据。

3讨论

是我省的常见多发病,多数发病患者有着极高的致残率,病情大多极为严重,术后的恢复也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后循环脑梗在临床的早期治疗中主要采用恢复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梗阻面积,改善临床结果。此种后循环脑梗在临床的早期治疗中主要采用恢复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梗阻面积,改善临床结果。动脉溶栓与支架取栓合并手术是一种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在后循环脑梗死全部病例中,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对于病人的远期恢复效果优于单纯动脉溶栓。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治疗有着如下特点:首先,治疗患者时间窗较短,仅约1%~2%的急性卒中患者能接受这种治疗。其次,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治疗组进行血管再通率相对较低,只有28%~35%。再次,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治疗组治疗过程缺乏血管影像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庆海,李树林.动脉给药治疗急性梗死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见解与发展,2014,(08):211-213.

[2]周志强,付伟.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术后护理与医疗效果[J].中国见习医生论坛,2012,(02):97-99.

[3]吴峰,郑志明.合并动脉溶栓在临床上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见解与发展,2015,(11):256-258.

[4]王玉峰,范志明.急性后循环梗死的治疗效果分析与研究[J].中国医药理论与发展,2014,(08):111-114.

[5]曾明军,孔凡明.急性后循环梗死病症临床急救措施的主要内容及意义[J].黑龙江省中医药发展,2016,(02):145-147.

作者简介:郭海涛,男,研究方向: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标签:;  ;  ;  

支架取栓合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