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地关系综合评价的理论模型与实证

中国人地关系综合评价的理论模型与实证

论文摘要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经典问题,也是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国际地理学研究中具有突出贡献的命题。人地关系在动态演变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时代内涵,如何科学表征中国现代人地关系的状态,是精准认知现代人地关系进而寻求协调人地矛盾路径的基础。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在梳理中国现代人地关系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人地关系综合评价的理论框架,从人类活动的施压强度、核心资源要素的承压能力、生态环境系统的约束力度以及人—地系统的开放程度4个层面选取表征指标,秉承分级评价、逐级修正的思想,以县级单元为基础对全国层面的人地关系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中国的人类活动强度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异性及依托核心城市群布局的特征,而核心资源要素的综合支撑能力空间布局较为分散,且土地、水、核心能矿资源以及人类活动强度四者之间的空间错配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人地关系的紧张状态。生态环境系统的约束紧密区多集中在胡焕庸线两侧及青藏高原西南部,全国层面上人—地系统的开放程度不高,开放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全国大约85.56%的区域人地关系状态以宽松为主,但是局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地矛盾突出,西部地区人地关系相对宽松,但人地系统演进的等级也相对较低。

论文目录

  • 1 引言
  • 2 研究方法
  •   2.1 理论框架
  •   2.2 指标选择与集成
  •     2.2.1 人类活动的施压强度
  •     2.2.2 资源要素的承压能力
  •     2.2.3 生态环境的约束力度
  •     2.2.4 人—地系统的开放程度
  •   2.3 数据来源
  • 3 研究结果
  •   3.1 人类活动的施压强度
  •   3.2 资源要素的承压能力
  •   3.3 生态环境系统的约束力度
  •   3.4 人—地系统的开放程度
  •   3.5 人地关系的综合状态
  • 4 结论与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杨宇,李小云,董雯,洪辉,何则,金凤君,刘毅

    关键词: 人地关系,综合评价,理论模型,人类活动压力,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约束,系统开放度,中国

    来源: 地理学报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地理

    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30636,41571159),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FZD-SW-314)~~

    分类号: K901

    页码: 1063-1078

    总页数: 16

    文件大小: 2270K

    下载量: 2595

    相关论文文献

    • [1].现代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科学[J]. 地理科学 2020(08)
    • [2].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J]. 地理研究 2018(08)
    • [3].用建模思想建构“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内容模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5(21)
    • [4].巧用符号字母 理解人地关系[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7(02)
    • [5].“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0(S1)
    • [6].“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湘教版)[J]. 地理教育 2010(06)
    • [7].地理学思想史中的人地关系演变探析[J]. 新课程(下) 2016(10)
    • [8].论中国人地关系演进的新时代特征——“中国人地关系研究”专辑序言[J]. 地理研究 2018(08)
    • [9].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建与运行——基于人地关系协调的视角[J]. 社会科学家 2014(07)
    • [10].人地关系认知路线图[J]. 经济地理 2013(08)
    • [11].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及其调控[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1(03)
    • [12].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与结果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S2)
    • [13].社会生产力变迁的人地关系透视——兼论生态生产力的发展[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 [14].地理学视角下村镇区域人地关系矛盾及治理研究[J]. 中国物价 2019(11)
    • [15].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J]. 地理教育 2010(06)
    • [16].基于人地关系要点的高中地理课标内容标准分析——以地理1内容标准分析为例[J]. 地理教学 2011(17)
    • [17].“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活动教学建议(湘教版)[J]. 地理教育 2015(06)
    • [18].“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人教版)[J]. 地理教育 2015(06)
    • [19].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关系探析[J]. 今日中国论坛 2013(04)
    • [20].区域开发人地关系时空演进研究——以近现代海南岛为例[J]. 生产力研究 2012(09)
    • [21].人地关系研究·开栏寄语[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 [22].人地关系思想对地理教学中“正确阐明人地关系”的指向性要求[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2(12)
    • [23].春天的呐喊——试论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J]. 地理教育 2011(06)
    • [2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教学设计(湘教版)[J]. 地理教育 2011(06)
    • [25].楚雄州人地关系演进状态探析[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09)
    • [26].云南省区域人地关系及其空间差异实证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0(04)
    • [27].新时代典型区域人地关系理论与实践的新思考——兼评《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型人地系统研究》[J]. 地理研究 2020(08)
    • [28].近15年山东省人地关系演变过程与驱动因素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9(02)
    • [29].中国人地关系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方法述评[J]. 地理研究 2018(08)
    • [30].“人地关系研究”特色栏目稿约[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标签:;  ;  ;  ;  ;  ;  ;  ;  

    中国人地关系综合评价的理论模型与实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