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学文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本,文学,斯皮瓦克,惊心,形成层,安娜,机器翻译。
文学文本论文文献综述
许永[1](2019)在《回到文本最初的地方——浅议外国文学阅读教学的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教材中的外国文学往往文质兼美,体现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学追求和文化审美,在外国文学教材的阅读教学中,需要在教学中回归文本的基本情感,在主要内容、核心人物、悲悯情怀等多方面进行多角度地感受与解读。一、回归文本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外国文学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都应该在文本具体内容之内,架空文本的理解、政治标签的定义、主题思想的先行,这些(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23期)
张隆溪[2](2019)在《神秘之镜与魔法之镜:以文本证据建立东西比较文学之基础(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西方在语言、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巨大差异,如何奠定比较之基础在东西比较研究中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就中西比较文学而言,重要的不在空谈理论,而在展示具体例子作为文本证据,揭示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契合,并以此来建立起比较的合理性。缺乏文本证据,比较就会显得空洞而牵强,一味在抽象的概念之间打转,用一些晦涩的概念术语来故弄玄虚,更只会令人怀疑比较文学的价值,甚至对之冷眼相看。此文将通过讨论镜子这样一个具体意象的可比性,来说明对于东西比较研究而言,文本证据具有方法学上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期刊2019年04期)
黎欢[3](2019)在《现代文学文本细读教学模式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文本细读是通过对语义、意象、文本结构、写作手法等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的深度阐释和创造性理解的一种方法。学术界日益肯定与推广这种阅读手法和研究方法,同时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课和中学语文的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有效运用文本细读教学模式。以现代文学为例,探讨基于中文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文学课程面临的多重教学困境,可见,文本细读教学模式的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文本细读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创新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法,建立文本细读教学模式的长效机制。(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12期)
周铭英[4](2019)在《文学文本与历史的商讨——从《朵帕蒂》看斯皮瓦克与新历史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斯皮瓦克给自己贴上"解构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后殖民主义"等标签,然而,对于新历史主义她却持保留意见,认为"历史"到了新历史主义那里成了一种修辞误用。但是,在威瑟编着的《新历史主义读本》中收录了一篇斯皮瓦克的访谈录,在编者循循善诱、层层逼问之下,斯皮瓦克躲闪不及,最后承认自己无意中与新历史主义牵扯上了关系。本文试图从新历史主义批评和斯皮瓦克对文学文本与历史之间的商讨这一角度来切入,具体探究两者之间存在的诸多和而不同之处。(本文来源于《国外文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慧伦[5](2019)在《伴随文本:透视网络文学发展的重要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下的网络文学研究中,文本的阅读考察非常重要,同时,原文本之外的诸多伴随文本也可以系统地纳入到研究视野中,并与文本研究互为参照。“伴随文本”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任何符号文本,都在文本之外携带着未进入文本自身的因素。但这些“伴随文本”深入影响着符号的生产(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11-25)
王丽丽[6](2019)在《高中文学类文本的多层次结构与教学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高中生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还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1]。文学类文本在高中语文文本中占有重要地位,充分重视多层次结构的认识与教学探索,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文学类文本的多层次结构,并积极探索多层次教学策略。一、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的多层级结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中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过去,高中语文教材采用说(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曹逸梅[7](2019)在《师范生古代文学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师范生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文本分析能力与教学能力训练欠缺,但单纯提高文学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并不意味着对作品"文学性"的真正关怀。文本细读,应从文学传统(题材传统、体裁传统)、文体、结构、语言(语义、语音、意脉、字眼)、修辞(典故、象征、隐喻、反讽、悖论)等具体角度着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成系统的问题设置,以细读为导向的课后阅读与练习指导,可以强化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形成学生对语言要素和文本本体的敏感。对师范生来说,他们还可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习得语文教学法。(本文来源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么畅,张梦迪,王瑞兵,侯纪淳,申文廷[8](2019)在《机器翻译应用在文学性文本的表现——以高级英语第一课《中东集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器翻译"这个概念起源于上世纪,最早的机器翻译采用基于语法规则的方法来进行翻译。但随着大数据以及深度学习技术的出现,机器翻译在当今社会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以高级英语第一课《中东集市》为测试材料,选择了目前翻译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叁个免费在线机器翻译软件,总结了机器翻译在翻译文学性较强的文本时出现的几个问题。(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33期)
李正镇,孙凯[9](2019)在《爱玛和安娜文学接受存在差异的原因——基于《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主人公均背叛婚姻,发生婚外情并自杀。虽二人经历相似,但读者更同情安娜。本文试从作品文本出发,对比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其丈夫形象的反衬作用,比较作者的创作态度,进而分析读者对爱玛和安娜存在文学接受差异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2期)
孙自见[10](2019)在《现代文阅读的“思维素养”考查——以近叁年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素养的核心是思维素养,在近叁年现代文阅读试题中思维的几大特性是如何考查的?一、深刻性好的文章,通常有它的思想意义和灵魂,读者要读出作者的思想,就要走进文章深处。如"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2019年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该题答案为: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羊羔生长期的春天;萨丽娃事业的春天;以萨(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31期)
文学文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西方在语言、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巨大差异,如何奠定比较之基础在东西比较研究中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就中西比较文学而言,重要的不在空谈理论,而在展示具体例子作为文本证据,揭示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契合,并以此来建立起比较的合理性。缺乏文本证据,比较就会显得空洞而牵强,一味在抽象的概念之间打转,用一些晦涩的概念术语来故弄玄虚,更只会令人怀疑比较文学的价值,甚至对之冷眼相看。此文将通过讨论镜子这样一个具体意象的可比性,来说明对于东西比较研究而言,文本证据具有方法学上的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学文本论文参考文献
[1].许永.回到文本最初的地方——浅议外国文学阅读教学的回归[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2].张隆溪.神秘之镜与魔法之镜:以文本证据建立东西比较文学之基础(英文)[J].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19
[3].黎欢.现代文学文本细读教学模式探索[J].文学教育(上).2019
[4].周铭英.文学文本与历史的商讨——从《朵帕蒂》看斯皮瓦克与新历史主义[J].国外文学.2019
[5].张慧伦.伴随文本:透视网络文学发展的重要路径[N].文艺报.2019
[6].王丽丽.高中文学类文本的多层次结构与教学探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7].曹逸梅.师范生古代文学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理论与实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9
[8].么畅,张梦迪,王瑞兵,侯纪淳,申文廷.机器翻译应用在文学性文本的表现——以高级英语第一课《中东集市》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
[9].李正镇,孙凯.爱玛和安娜文学接受存在差异的原因——基于《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文本分析[J].北方文学.2019
[10].孙自见.现代文阅读的“思维素养”考查——以近叁年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