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运动障碍论文_吕梦涵,闫少校

导读:本文包含了迟发性运动障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运动障碍,发性,精神分裂症,丙酮酸,线粒体,锥体,癫痫。

迟发性运动障碍论文文献综述

吕梦涵,闫少校[1](2019)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与BDNF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伴发迟发性运动障碍(TD)患者的药理机制是否通过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有关,进而探讨BDNF基因型对疗效和作用机制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伴发TD住院患者78例,口服EGb-761 (240mg/日,分3次)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评估异常不自主活动量表(AIMS)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前后取空腹血,测定血清BNDF水平及BDNF基因型Val66Met。结果TD患者治疗后AIMS总分、PANSS总分和各分量表分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同时治疗后BDNF水平显着增加,而且BDNF增高与AIMS降低显着正相关(P<0.05),但BDNF增高与PANSS总分和叁个分量表的改善均无显着性相关(P均>0.05)。治疗后,Val/Val型患者的AIMS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Val/Met或Met/Met基因型患者(P均<0.05)。而对BDNF水平,BDNF基因型有显着影响的趋势(P=0.08)。进一步分析表明,只有携带Val/Met杂合子的患者BDNF水平治疗后才显着性增加(p<0.05)。结论(1)银杏叶提取物能改善TD症状;(2)银杏叶提取物能提高血清BDNF水平;(3) BDNF水平提高与TD症状改善相关,说明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神经保护和调节作用来改善TD症状;(4)BDNF基因型参与调控银杏叶提取物治疗TD的疗效,可能与其调节BDNF血清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焦虑症中西医结合论坛、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18次全国年会暨第叁届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5)

胡春辉,孙丹,胡家胜,刘智胜[2](2019)在《早发性癫痫脑病伴运动障碍5例临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发性癫痫脑病伴运动障碍患儿临床特点,提高认识,正确诊治。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早发性癫痫脑病伴运动障碍患儿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5例患儿,男1例,女4例。1例运动障碍表现为手舞足蹈样动作,2例为运动障碍震颤、共济失调混杂,1例为四肢震颤伴有手腕部交替扭曲动作,1例为肌张力不全伴有震颤、言语不清表现。4例基因检测为阳性,1例为SCN1A基因突变,2例为PRRT2基因突变,1例为SLC2A1基因突变。经治疗,2例控制,效果好,3例效果差。结论早发性癫痫脑病伴运动障碍,容易漏诊或误诊为癫痫发作,与遗传有一定关联,致病基因为PRRT2、SLC2A1基因。SCN1A基因突变相关性早发性癫痫脑病伴运动障碍相对少见。部分患儿治疗效果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方佳毅[3](2019)在《精神科医生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认知及临床实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精神科医生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认知以及临床实践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在本次探究中采用本院自制的迟发性运动障碍调查表对随机选取的102名精神科医生进行调查,分析精神科医生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认知以及临床实践程度。结果在探究中通过对于精神科医生的调查发现,我院医生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症状掌握最好,对于其发病机制掌握最差;大部分医生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但是在接受过培训的人员中只有约2/3人员接受过专业培训;95%以上的医生认为在治疗前需将治疗的风险与家属进行沟通并需要在治疗中进行监测,但是只有70%左右的医生会告知家属风险,只有60%左右的医生会严格监测并进行记录。结论目前临床精神科医生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掌握程度整体一般,应该加强医生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临床上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监测。(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1期)

朱桂东,曹江,宋清海,张岩[4](2019)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T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rTMS治疗,连续8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分、β频段脑电功率、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肌酸激酶(CPK)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AIMS评分、β频段脑电功率(C3、P3、C4、P4)、血清BDNF、CP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AIMS评分与CPK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且研究组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β频段脑电功率(C3、P3、C4、P4)、血清BDNF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5),且研究组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rTMS治疗TD患者能显着改善血清BDNF、CPK水平及脑电活动情况,降低AIMS评分。(本文来源于《临床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韩佳睿,张媛,张苹,黄隽超,李艳丽[5](2019)在《MPC基因甲基化在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线粒体丙酮酸载体(MPC)基因差异甲基化在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共纳入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伴发TD患者14例(TD组)、不伴TD患者14例(NTD组)、首发患者14例(FE组)及正常对照组14例(HC组),运用MassArray系统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的MPC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程度。结果:精神分裂症组MPC2基因CpG182∶187∶195位点的甲基化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38±0.21) vs.(-1.58±0.02)];FE组MPC1的CpG87∶90位点[(-1.29±0.25) vs.(-1.61±0.28)]与MPC2的CpG 37位点[(-1.55±0.13) vs.(-1.90±0.14)]的甲基化水平高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组;慢性精神分裂症组MPC1基因CpG276位点的甲基化水平高于FE组[(-0.86±0.21) vs.(-1.34±0.56)];TD组MPC1基因的CpG87∶90位点上的甲基化水平高于NTD组[-1.41±0.18) vs.-1.80±0.23)](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pG CpG87∶90位点与AIMS总分呈正相关(r=0.59,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和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可能影响着MPC基因甲基化的表达。MPC基因甲基化在精神分裂症伴TD患者中存在异常,提示其在T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段宝京,李振兴,邱学佳,田冬冬[6](2019)在《二维叁七桂利嗪胶囊致迟发性运动障碍不良反应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 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双手不自主运动3年余,间断头晕2年余,加重1月余"于2018年9月29日入院。患者3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不自主运动,表现双手腕关节及指关节不自主小幅度扭转,不影响日常生活,主观意识下可基本控制数分钟,不伴头部及大关节不自主运动,未予诊治,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头晕,表现为头憋胀、昏沉不适,伴心悸、大汗、烦躁不安、易激惹,症状持续约半小时后可自行缓解,后就诊于外院考虑脑供血不足,服用二维叁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朱桂东,刘慧慧,宋清海,金国林,张岩[7](2019)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42例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线圈平面与头皮成90°(接受伪刺激),研究组采用双盲对照研究,线圈与头部治疗位点对应[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真刺激],两组均配合物理康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及AIM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DL及AIMS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评分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方面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重复经颅磁刺激及物理康复辅助治疗,改善了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精神状态,减轻了患者不自主运动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9年11期)

杨君义,张立菊[8](2019)在《治疗亨廷顿舞蹈症和迟发性运动障碍新药:deutetrabenazine》一文中研究指出deutetrabenazine为丁苯那嗪的氘取代物,通过抑制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 (VMAT2)发挥药理作用,由梯瓦(Teva)公司开发,用于治疗亨廷顿病舞蹈症和迟发性运动障碍。本文从药效学、药动学、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介绍了该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晏晨阳,厉青[9](2019)在《临床药师参与1例迟发性运动障碍病例的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方式,以及在临床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迟发性运动障碍病例的治疗过程,实施全程药学监护,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查阅文献资料,与医师探讨拟定治疗方案。结果医师采纳意见后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提供药学服务,可避免延误患者的有效药物治疗,切实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刘婷,黄毅岚[10](2019)在《valbenazine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分析valbenazine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 EBSCO、 Embas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查找有关valbenazine治疗TD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6月。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文献发表偏倚评估。结果纳入4篇RCT,文献质量评估均属高质量。纳入患者603例,其中valbenazine 40 mg·d~(-1)组192例,valbenazine 80 mg·d~(-1)组210例,安慰剂组201例。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疗效评价指标方面,valbenazine 40、 80 mg·d~(-1)组各症状量表评分变化及反应值均有显着改善(P <0.05);安全性指标方面,valbenazine 40、 80 mg·d~(-1)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比均无显着差异(P> 0.05)。结论 valbenazine治疗TD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高,但仍需严格设计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予以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迟发性运动障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早发性癫痫脑病伴运动障碍患儿临床特点,提高认识,正确诊治。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早发性癫痫脑病伴运动障碍患儿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5例患儿,男1例,女4例。1例运动障碍表现为手舞足蹈样动作,2例为运动障碍震颤、共济失调混杂,1例为四肢震颤伴有手腕部交替扭曲动作,1例为肌张力不全伴有震颤、言语不清表现。4例基因检测为阳性,1例为SCN1A基因突变,2例为PRRT2基因突变,1例为SLC2A1基因突变。经治疗,2例控制,效果好,3例效果差。结论早发性癫痫脑病伴运动障碍,容易漏诊或误诊为癫痫发作,与遗传有一定关联,致病基因为PRRT2、SLC2A1基因。SCN1A基因突变相关性早发性癫痫脑病伴运动障碍相对少见。部分患儿治疗效果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迟发性运动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1].吕梦涵,闫少校.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与BDNF关系的研究[C].第二届全国焦虑症中西医结合论坛、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18次全国年会暨第叁届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年会论文集.2019

[2].胡春辉,孙丹,胡家胜,刘智胜.早发性癫痫脑病伴运动障碍5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

[3].方佳毅.精神科医生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认知及临床实践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4].朱桂东,曹江,宋清海,张岩.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9

[5].韩佳睿,张媛,张苹,黄隽超,李艳丽.MPC基因甲基化在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

[6].段宝京,李振兴,邱学佳,田冬冬.二维叁七桂利嗪胶囊致迟发性运动障碍不良反应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

[7].朱桂东,刘慧慧,宋清海,金国林,张岩.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9

[8].杨君义,张立菊.治疗亨廷顿舞蹈症和迟发性运动障碍新药:deutetrabenazine[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9

[9].晏晨阳,厉青.临床药师参与1例迟发性运动障碍病例的治疗[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9

[10].刘婷,黄毅岚.valbenazine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d-1组与安慰剂组临床...·d-1组与安慰剂组临床...患者进行tDCS治疗.rs9722位点PCR产物抗精神病药的疗效评价-图19-1 以幻觉妄想为...抗精神病药的疗效评价-图19-2 以兴奋激越为...

标签:;  ;  ;  ;  ;  ;  ;  

迟发性运动障碍论文_吕梦涵,闫少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