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调衰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衰减器,调光,可调,技术发展,密度,光刻,滤光片。
可调衰减论文文献综述
马洁云,林兆培,吕方,吴建成,陈佳林[1](2019)在《温度自适应可调光衰减器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一种温度自适应可调光衰减器控制方法,基于不同温度下可调光衰减器的温度特性曲线,提出一种温度自适应控制方法。提高了温度变化范围大时可调光衰减器的控制精度。测试结果表明,本设计可调光衰减器能够提高控制精度,温度范围-25℃~75℃衰减误差小于0.1 dB。(本文来源于《光电技术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彭家琪[2](2019)在《可调光衰减器专利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调光衰减器是光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无源器件之一,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拟从申请量态势、首次申请国家/地区、全球申请人排名、技术发展特点、技术发展脉络五个方面进行可调光衰减器的专利分析,旨在为行业人员了解相关技术提供参考,为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16期)
郝清,张丽苹[3](2019)在《DC-18GHz、2W按键式可调衰减器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频率DC-18GHz、功率2W、驻波比≤1.20、按键式衰减器组设计过程,衰减量:1d B、2dB、4dB是T形电阻形式和微带线电路,8d B、16dB、20dB,用π形电阻和微带线电路,按照阻值、阻抗、散热顺序设计,设计结果满足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9-05-19)
杨士成,林卓,徐美娟,白浩[4](2018)在《频率和幅度双可调铁氧体LTCC衰减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路小型化需要多频段可调元器件,基于CPW(共面波导)结构采用最新的铁氧体LTCC(低温共烧陶瓷)技术,内埋若干偏置线圈以产生内部偏置磁场,调节线圈内电流大小以控制偏置磁场大小,从而控制衰减器的工作频率,同时,控制通电线圈的个数以改变衰减器的衰减幅度,进而实现频率和衰减幅度双可调的衰减器。首先介绍了基于铁氧体材料的衰减器基本原理,然后展示了基于铁氧体LTCC技术的无内置线圈衰减器的设计、制作和测量,在外加偏置磁场的条件下,验证了铁氧体LTCC衰减器的理论可行性,经实测,该衰减器可以在4~9 GHz之间实现频率可调以及相应的衰减幅度可调。随后提出了有内置线圈的铁氧体LTCC衰减器模型,并展示了线圈静态磁场、衰减器频率可调和幅度可调的仿真结果。最后制作了该衰减器并完成了实测,在铁氧体LTCC特有内部衰减场上实现了频率和幅度双可调衰减器,从而给出了可调衰减器的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徐子奇,孙琪,阚晓婷,刘赟[5](2018)在《一种新型可调光衰减器在光刻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刻曝光形成的成像分辨率是光刻系统的重要指标,而光衰减器的衰减调节能力直接影响系统的曝光效果。为了获得更大的动态调节能力,设计了一种新型可调光衰减器。该可调衰减器通过联动转镜的结构设计得到实现,当联动转镜角度从25°变化到45°时,衰减器的平均透过率从94. 2%变为7. 8%。联动结构的设计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并且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对入射光角度的干扰。在新型光可调衰减器上设计蒸镀了两种深紫外高激光损伤阈值的光学膜。实验采用LZH ML6500 VUV-Spectrometer分光光度计对镀制样品的光谱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8%,90%]范围内光能透过率是连续可调的。应用Ar F准分子激光器,以11. 57 KW/mm2的功率密度照射能够稳定工作,符合设计要求。与传统光可变衰减器相比,该结构衰减动态调节范围宽且更稳定。(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焦林森[6](2018)在《基于SOI的可调光衰减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是光纤通信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复用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传输带宽。在光通信系统特别是在波分复用(WDM)系统中通常需要去动态调节每个信道的光能量,使光传输能量达到需要的水平,所以可调光衰减器成为了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波分复用(WDM)系统中可调光衰减器用于不同信道之间的功率平衡是最常见的应用。基于不同衰减机制、不同的材料来制作的可调光衰减器(VOA)应运而生,如基于MEMS技术的可调光衰减器、基于液晶技术的可调光衰减器、基于聚合物技术的可调光衰减器以及基于绝缘体上硅材料(SOI)的可调光衰减器等,在这些设计方案中,硅光波导有着热光系数和功耗适中、集成度高、材料稳定性高并且与CMOS工艺很好的兼容性等优点。所以基于硅光波导的可调光衰减器引起了大家的广泛的关注。本论文对基于横向PIN结构、微环谐振型结构及马赫-曾德干涉型结构的SOI可调光衰减器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并且制备了微环谐振型及MZI型可调光衰减器,同时测试了它们的调谐特性。对于基于PIN结构的SOI可调光衰减器,通过将TDRC结构引入到小横截面(硅芯层厚度为340nm)PIN可调光衰减器的设计中,在保证器件超低偏振相关性的同时设计了一种更小功耗的可调光衰减器,理论分析并计算了器件的瞬态响应及衰减特性,引入TDRC结构时达到20dB衰减量功耗仅为7.5mW与传统脊形波导设计所需22.67mW功耗下降了2/3,同时器件瞬态响应时间仅35ns左右;同时我们对基于PIN结构的大截面(硅芯层厚度为3μm)SOI可调光衰减器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当掺杂区间距8μm时,掺杂区对于波导中心模式无影响,设计成的器件达到20dB衰减量功耗为203.4mW,同时器件瞬态响应时间为0.298μs左右;另一方面,我们对基于硅材料热光效应的微环谐振型和马赫-曾德干涉(MZI)型可调光衰减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制备。其中制备出的微环谐振型可调光衰减器并在测试中实现了0-21.6dB的衰减量调谐,达到21.6dB衰减时功耗仅为0.15mW;制备出的马赫-曾德干涉(MZI)型可调光衰减器消光比实现了约30dB的衰减,其中达到20dB衰减时所需的功耗约为17mW。(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8)
徐玉华,韩顺利,张爱国,王广彪,郭洪龙[7](2018)在《一种基于中性密度滤光片的可调光衰减器实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纤通信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可调光衰减器的性能指标要求越来越高,而国产可调光衰减器普遍存在着衰减准确度低、重复性差及衰减过程中会出现功率跳变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条形中性密度滤光片的可调光衰减器设计方案,利用电机的转动带动条形中性密度滤光片在两准直器之间移动,配以精确的定位系统,实现了光功率的大动态范围、连续可调、精确衰减。衰减范围达到65dB,衰减准确度达到±0.1dB,重复性达到±0.01dB。解决了国产可调光衰减器衰减准确度低、重复性差及衰减过程中会出现功率跳变等问题。(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徐玉华,闫继送,张爱国,李宝瑞,鞠军委[8](2018)在《一种近红外多通道可调光衰减器校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性密度滤光片(以下简称滤光片)型近红外多通道光衰减器,提出了一种校准系统设计方案,并通过搭建校准系统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校准方案相比,本方案不仅能够缩短多通道可调衰减器的校准时间,而且还能够提高仪器的校准精度。(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8年04期)
李向正,王飞,张金良[9](2017)在《色散系数可调的球KdV方程精确衰减孤波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简化齐次平衡原则,导出了一个由齐次方程的解到一个可变色散系数的球KdV方程解的非线性变换。该齐次方程容许有指数函数形式的解,通过非线性变换,获得了可变色散系数的球KdV方程的精确衰减单孤波解和双孤波解。(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宋晓佳[10](2017)在《光子脉冲神经元权重器件—可调光衰减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网络以神经元作为基本的信息处理单元,从生理结构层面模拟人类大脑的运作方式,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信号处理、机器学习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基于硬件实现的神经网络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光学因其高带宽、高度并行、能快速处理大量信息、能耗低等优点,是实现神经网络的理想方式。光子脉冲神经网络是由大量互连的光子脉冲神经元组成,互连的光子脉冲神经元是通过权重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为了实现神经网络的大规模计算,权重的硬件实现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利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可调光衰减器(Variable Optical attenuator,VOA)研制了一种可以自动调节的光子脉冲神经元权重器件。光子脉冲神经元权重器件包括MEMS VOA、光电探测器、单片机、模数(AD)转换、数模(DA)转换、放大等模块,它可以根据接收的光信号快速计算查表,对VOA衰减值进行实时在线调整。该权重器件具有高效率、易实现的优点。配合脉冲时间依赖的可塑性(spike-timing-dependent plasticity,STDP)光路使用,可以实现光子脉冲神经网络的STDP学习机制。本文在STDP曲线窗口高度为1和0.2的情况下,对权重器件进行了测量,在STDP曲线窗口高度为0.2的情况下,实现了四种STDP学习曲线,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6-01)
可调衰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可调光衰减器是光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无源器件之一,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拟从申请量态势、首次申请国家/地区、全球申请人排名、技术发展特点、技术发展脉络五个方面进行可调光衰减器的专利分析,旨在为行业人员了解相关技术提供参考,为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调衰减论文参考文献
[1].马洁云,林兆培,吕方,吴建成,陈佳林.温度自适应可调光衰减器控制设计[J].光电技术应用.2019
[2].彭家琪.可调光衰减器专利技术综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3].郝清,张丽苹.DC-18GHz、2W按键式可调衰减器组设计[C].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19
[4].杨士成,林卓,徐美娟,白浩.频率和幅度双可调铁氧体LTCC衰减器[J].微波学报.2018
[5].徐子奇,孙琪,阚晓婷,刘赟.一种新型可调光衰减器在光刻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J].激光杂志.2018
[6].焦林森.基于SOI的可调光衰减器研究[D].东南大学.2018
[7].徐玉华,韩顺利,张爱国,王广彪,郭洪龙.一种基于中性密度滤光片的可调光衰减器实现方法[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8
[8].徐玉华,闫继送,张爱国,李宝瑞,鞠军委.一种近红外多通道可调光衰减器校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红外.2018
[9].李向正,王飞,张金良.色散系数可调的球KdV方程精确衰减孤波解[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10].宋晓佳.光子脉冲神经元权重器件—可调光衰减器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