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幼苗建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幼苗,种子,生物量,甜瓜,出苗率,赤霉素,生理。
幼苗建成论文文献综述
高铃铃[1](2019)在《外源ABA和6-KT对甜瓜幼苗建成与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薄皮甜瓜“金妃”为试材,用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和6-糠氨基嘌呤(6-KT)对甜瓜进行浸种与叶面喷施处理。浸种试验采用盆栽方式,处理共设置7个,ABA浸种浓度为A1(0.2mg.L~(-1))、A2(0.6mg.L~(-1))、A3(1.8mg.L~(-1)),6-KT浸种浓度为B1(0.3mg.L~(-1))、B2(0.6mg.L~(-1))、B3(1.2mg.L~(-1));以清水浸种为对照(CK)。叶面喷施试验采用大棚垄栽方式,ABA叶面喷施浓度为C1(2mg.L~(-1))、C2(4mg.L~(-1))、C3(8mg.L~(-1)),6-KT叶面喷施浓度为D1(2mg.L~(-1))、D2(4mg.L~(-1))、D3(8mg.L~(-1)),以清水喷施为对照(CK)。于甜瓜各生长发育时期,测定其形态、物质积累量、生理、产量构成与品质指标,以研究ABA和6-KT对甜瓜形态建成、生理代谢、产量、品质形成的作用效应,旨在为甜瓜生理代谢、产量与品质调控提供理论参考。结果如下:1.ABA浸种处理抑制了甜瓜的株高和主根长度,同CK比较,其中A2(0.6mg.L~(-1))处理浓度的抑制作用最低,但ABA浸种处理可增加甜瓜的茎粗、叶面积,同CK比较,A2(0.6mg.L~(-1))处理浓度对甜瓜茎粗和叶面积的促进效果最明显;6-KT浸种处理能使甜瓜植株的株高、茎粗以及主根长度与叶面积增加,同CK比较,其中B2(0.6mg.L~(-1))处理浓度对甜瓜幼苗形态建成有最显着的促进作用。2.ABA和6-KT浸种处理,均能使甜瓜地上与地下部鲜重、干重增加;同CK比较,ABA浸种处理中,A2(0.6mg.L~(-1))对甜瓜物质积累量有最显着的作用效果;同CK比较,6-KT浸种处理中,B2(0.6mg.L~(-1))对甜瓜物质积累量有最显着的作用效果;A2与B2相比,B2有更好的促进作用。3.ABA和6-KT浸种处理,均能使甜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叶与根中的硝态氮含量、NR、POD、CAT活性增加;同CK比较,ABA浸种处理中,A2(0.6mg.L~(-1))处理浓度对甜瓜生理代谢有最显着的作用效果;同CK比较,6-KT浸种处理中,B2(0.6mg.L~(-1))处理浓度对甜瓜生理代谢有最显着的作用效果;A2与B2相比,B2有更好的促进作用。4.ABA和6-KT叶面喷施处理,均能使甜瓜叶片叶绿素、硝态氮含量增加,NR、POD和CAT活性增加,同CK比较,ABA叶面喷施处理中C2(4mg.L~(-1))处理浓度对甜瓜生理代谢有最显着的作用效果;同CK比较,6-KT叶面喷施处理中D2(4mg.L~(-1))处理浓度对甜瓜生理代谢有最显着的作用效果;C2与D2相比,D2有更好的促进作用。5.ABA和6-KT叶面喷施处理,均能使果实的横径、纵径以及单果重增加;同CK比较,ABA叶面喷施处理中,C2(4mg.L~(-1))处理浓度对甜瓜产量构成指标有最显着的作用效果;同CK比较,6-KT叶面喷施处理中D2(4mg.L~(-1))处理浓度对甜瓜产量构成指标有最显着的促进效果;C2与D2相比,D2对甜瓜产量构成指标的促进作用更显着。6.ABA和6-KT叶面喷施处理,均能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使总酸含量减少;同CK比较,ABA叶面喷施处理中C2(4mg.L~(-1))处理浓度对甜瓜果实品质有最显着的作用效果;同CK比较,6-KT叶面喷施处理中D2(4mg.L~(-1))处理浓度对甜瓜果实品质有最显着的作用效果;C2与D2相比,D2有更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9-06-01)
吴小琪,杨圣贺,黄力,李笑寒,杨超[2](2019)在《常绿阔叶林林冠环境对栲幼苗建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幼苗建成阶段是决定种群自然更新的关键生活史阶段。研究林冠环境对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幼苗建成阶段的影响对该类森林的恢复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2014–2016年,该研究在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的不同林冠环境(大林窗:>150 m~2,中林窗:100–150 m~2,小林窗:50–100 m~2,对照:林下)下进行栲(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野外播种实验,并对栲幼苗命运和生长情况进行了3年的持续监测。结果表明:(1)栲幼苗出土时间从7月持续到12月,出苗时间较长,大林窗对幼苗出土具有延迟作用;(2)栲种子野外平均萌发率为(62.8±2.0)%,第3个生长季(2016年)末幼苗平均存活率为(65.1±2.2)%,枯萎是栲幼苗死亡的主要原因;(3)林冠环境对栲种子萌发率及第1个生长季(2014年)末的幼苗存活率无显着影响,对第2个(2015年)和第3个生长季末的幼苗存活率具有显着影响;(4)林冠环境在第1个生长季对幼苗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在第2个和第3个生长季具有显着影响,大、中林窗中幼苗总生物量、株高、基径、根长和叶片数显着高于林下,比叶面积显着低于林下;(5) 3个生长季内, 4类林冠条件下栲幼苗的叶质量比和茎质量比升高,根质量比和根冠比降低,并且从第2个生长季开始大林窗中栲幼苗的叶质量比显着高于林下,根质量比和根冠比显着低于林下。栲幼苗早期的存活和生长依赖种子储存的能量,受林冠条件影响较弱,后期则依赖光合作用,受林冠条件影响较强,从整个幼苗建成过程看,大、中林窗更有利于栲幼苗定居。(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贺一鸣,李青丰,贺晓,樊如月,段茹晖[3](2018)在《环境因子对蒙古莸种子萌发及幼苗建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olica)是珍稀濒危的资源性植物,具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其分布范围正日渐缩小。通过对内蒙古中西部干旱草原区蒙古莸天然种群实生苗的调查,以及在室内模拟不同环境条件,对蒙古莸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进行研究,旨在探究这一物种珍稀、濒危的原因。结果显示:1)自然条件下蒙古莸种子在5—7月大量萌发,但在幼苗生长初期死亡率较高,使得自然种群更新强度仅为0.11株/m~2。2)蒙古莸种子不存在休眠现象,成熟采收后很快即可萌发。萌发对水分要求较宽范,但适宜其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较窄,为25—30℃。3)蒙古莸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能耐受每日短暂的高温胁迫(50℃)。持续的高温、低温和频繁的降水显着增大幼苗死亡率。研究认为,蒙古莸种子萌发的条件与幼苗存活的条件差异较大,同时满足其萌发和幼苗存活和生长的窗口条件比较严苛。其野生生长地的生境条件往往难以满足要求,这是限制蒙古莸通过有性繁殖进行自然种群扩散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3期)
施园[4](2017)在《外源赤霉素对甜瓜幼苗建成与产量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连作障碍一直是困扰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关键问题之一,生产上解决连作障碍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赤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种子萌发、茎的伸长、叶片的生长、花器官的诱导和发育、种子与果实的形成等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试验以薄皮甜瓜‘金妃’为试材,利用轮作和连作两种栽培制度,赤霉素采用浸种和叶面喷施两种处理方法。试验中赤霉素设置为四个水平处理浓度,分别为0mg·L-1、20mg·L-1、40mg·L-1、80mg·L-1。在甜瓜不同生长时期,通过测定其形态指标、物质积累量指标、生理指标及产量构成指标,在不同栽培制度下,研究GA3对甜瓜幼苗形态建成、生理代谢和产量的作用效果,为甜瓜生理代谢及产量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为指导甜瓜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撑。试验结果如下:1.幼苗期,在连作条件下,经过赤霉素浸种处理,增加了甜瓜的株高、茎粗、主根长度、叶面积;其中S2即40mg·L-1赤霉素处理对连作下甜瓜幼苗形态建成的促进作用最强。在轮作条件下,经过赤霉素浸种处理,增加了甜瓜的株高、茎粗、主根长度、叶面积,其中R2即40mg·L-1赤霉素处理对轮作下甜瓜幼苗形态建成的促进作用最强,且在相同赤霉素处理条件下,轮作条件下甜瓜幼苗的形态指标高于连作条件下的甜瓜幼苗的对应指标。综上所述,G2即40mg·L-1赤霉素处理对不同栽培制度下甜瓜幼苗形态建成促进作用最为显着。2.幼苗期,在连作条件下,经过赤霉素浸种处理,增加了甜瓜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干重、鲜重;其中S2即40mg·L-1赤霉素处理对连作下甜瓜幼苗物质积累量的促进作用最强。在轮作条件下,经过赤霉素浸种处理,增加了甜瓜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干重、鲜重,其中R2即40mg·L-1赤霉素处理对轮作下甜瓜幼苗物质积累量的促进作用最强。且在相同赤霉素处理条件下,轮作条件下甜瓜幼苗的物质积累量高于连作条件下的甜瓜幼苗的物质积累量。综上所述,G2即40mg·L-1赤霉素处理对不同栽培制度下甜瓜幼苗物质积累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显着。3.幼苗期,在连作条件下,经过赤霉素浸种处理,提高了甜瓜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和硝态氮的含量,增加了硝酸还原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其中S2即40mg·L-1赤霉素处理对连作下甜瓜幼苗生理代谢的促进作用最强。在轮作条件下,经过赤霉素浸种处理,提高了甜瓜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和硝态氮的含量,增加了硝酸还原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其中R2即40mg·L-1赤霉素处理对轮作下甜瓜幼苗生理代谢的促进作用最强。且在相同赤霉素处理条件下,轮作条件下甜瓜幼苗的生理代谢高于连作条件下的甜瓜幼苗的对应指标。综上所述,G2即40mg·L-1赤霉素处理对不同栽培制度下甜瓜幼苗生理代谢的促进作用最为显着。4.在开花结果期,连作条件下,经过赤霉素叶面喷施处理,增加了甜瓜叶片叶绿素的含量,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降低了硝态氮的含量,其中S2即40mg·L-1的赤霉素处理对连作甜瓜生理代谢的促进作用最强。轮作条件下,经过赤霉素叶面喷施处理,增加了甜瓜叶片叶绿素的含量,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降低了硝态氮的含量,其中R2即40mg·L-1的赤霉素处理对轮作甜瓜生理代谢的促进作用最强,且在相同赤霉素处理条件下,轮作条件下甜瓜的生理代谢显着的高于连作的甜瓜。综上所述,T2即40mg·L-1赤霉素处理对不同栽培制度下甜瓜生理代谢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5.在开花结果期,连作条件下,经过赤霉素叶面喷施处理,增加了果实的横径、纵径、单果重,从而提高了甜瓜的产量,其中S2即40mg·L-1的赤霉素处理对连作甜瓜产量的促进作用最强。轮作条件下,经过赤霉素叶面喷施处理增加了果实的横径、纵径、单果重,从而提高了甜瓜的产量,其中R2即40mg·L-1的赤霉素处理对轮作甜瓜产量的促进作用最强,且在相同赤霉素处理条件下,轮作条件下甜瓜的产量显着的高于连作的甜瓜。综上所述,T2即40mg·L-1赤霉素处理对不同栽培制度下甜瓜产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7-06-01)
杨圣贺[5](2017)在《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栲树幼苗建成实验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栲树作为我国常绿阔叶林中的主要建群种之一,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能否顺利的进行自然更新,直接影响着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的组成与稳定。而栲树幼苗建成阶段是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最大的阶段,也是种群更新与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探究栲树幼苗的建成机制,对栲树种群动态的理解,常绿阔叶林的管理和受损植被的恢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了深入揭示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栲树幼苗的建成机制,本研究采用野外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其由种子萌发到幼苗建成过程进行了3年的跟踪调查研究。探讨了不同微生境中栲树种子的萌发特性和萌发格局、幼苗的生长特性和生物量分配格局以及早期的建成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栲树种子3月播种,在7月开始萌发,具有延迟萌发的特性。在林下、小林窗、中林窗和大林窗4种林冠环境中,栲树种子的萌发率分别为64.4±4.6%、61.3±4.5%、63.2±3.8%和63.2±3.5%,无显着差异,但种子的萌发格局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栲树种子在林窗中达到萌发高峰的时间晚于林下。在山脊、沟谷和坡面3种微地形中,栲树种子的萌发率分别为71.8±4.1%、64.4±4.6%和51.0±5.0%,沟谷中的萌发率显着低于山脊和坡面,而种子的萌发格局无明显的差异。(2)栲树幼苗早期的死亡类型主要是以枯萎为主,其次是物理损伤。在林下、小林窗、中林窗和大林窗4种林冠环境中,栲树幼苗的死亡率分别为40.2±4.1%、38.9±4.5%、19.8±3.0%和20.3±2.7%,林下和小林窗中的死亡率显着高于中林窗和大林窗。在山脊、坡面和沟谷等3种微地形中,栲树幼苗的死亡率分别为23.5±3.7%、40.2±4.1%和21.8±3.9%,坡面的死亡率显着高于山脊和沟谷。(3)在林下、小林窗、中林窗和大林窗4种林冠环境中,栲树幼苗的建成率分别为33.8±3.4%、34.4±3.6%、45.6±3.7%和47.0±3.1%,中林窗和大林窗中的建成率显着高于林下和小林窗。在山脊、坡面和沟谷3种微地形中,栲树幼苗的建成率分别为49.8±3.2%、33.8±3.4%和35.7±3.6%,山脊中的建成率显着高于坡面和沟谷。(4)林冠环境对栲树幼苗的生长有明显影响,其基径、株高、叶片数、根长等生长指标均以大林窗最大,林下最小。微地形对栲树幼苗的生长无明显影响。(5)栲树幼苗的根生物量比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茎生物量比无明显变化,而叶生物量比则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林冠环境对栲树幼苗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有明显影响,林窗中的幼苗根冠比明显低于林下。微地形对栲树幼苗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吕朝燕,张希明,高智席,韩畅,张宝成[6](2017)在《梭梭幼苗建成对积雪厚度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幼苗建成过程是植物自然更新能否成功的关键阶段。对于干旱区而言,水分是幼苗建成过程的关键限制性环境影响因子。该研究选择梭梭典型自然生境、模拟不同年份积雪厚度状况,共设置16、28、48、72mm 4种供水量梯度,研究了梭梭幼苗生长尤其是根系生长与土壤水分变化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受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梭梭幼苗生长过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生长季早期(4—6月),幼苗的根冠比处于整个生长季的最高水平,垂直根长是幼苗高度的8~10倍,垂直根生长速率是高生长速率的7~11倍。生长季早期(4—6月)和后期(9—10月),72mm供水处理梭梭幼苗根冠比均大于28mm和48mm处理。72mm供水处理,其根系深度在不同时期均达到了相应表层土壤水分下降后相对较好的较深层次,保证了梭梭幼苗的正常生长。而28mm和48mm处理,其根系生长未能在干旱到来时达到相应土壤水分较好的层次,不利于幼苗的生长。综上,积雪厚度所引起的土壤水分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梭梭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积雪厚度的增大将有利于梭梭幼苗尤其是根系的早期快速生长,进而利用更深层次的土壤水分,以此度过严酷的干旱时期,实现幼苗的建成。(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7年08期)
李明,王伟,张文慧,杜吉到[7](2017)在《NaCl胁迫对菜豆种子萌发及幼苗建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选用2个菜豆品种,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60天还家的耐盐性好于叙利亚白芸豆。叙利亚白和60天还家在0.4%的NaCl处理浓度时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CK相比差异显着,因此,确定0.4%的NaCl为菜豆耐盐种质资源筛选时的浓度,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下胚轴长作为耐盐种质资源筛选中的主要鉴定指标。(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黄霞,马欢乐,李皖豫,李富伟,李金钱[8](2016)在《产ALA光合细菌对陈化大豆种子幼苗建成若干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ALA的生产和应用成本,在实验室条件下评估了产ALA光合细菌的培养物与低浓度商品ALA的溶液对陈化1年的大豆种子出苗和幼苗建成的若干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产ALA光合细菌的培养液的上清液(ALA含量约为0.1~0.2 mg·L~(-1))、菌体悬浮液处理对陈化大豆种子萌发后幼苗株高和根系生长有显着促进作用,但对陈大豆种子的出苗率和幼苗下胚轴粗、鲜重、干重没有显着促进作用,而5 mg·L~(-1)的ALA溶液可显着提高陈大豆种子的出苗率、下胚轴粗、幼苗鲜重,1 mg·L~(-1)ALA可显着提高幼苗株高、下胚轴粗和干重。光合细菌的分泌物和胞外代谢产物对陈大豆种子萌发后幼苗的株高和根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李谦盛,陈杰,邓敏,周纯亮,沈娟[9](2016)在《濒危植物越南青冈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壳斗科濒危种越南青冈种子贮存特性、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南青冈种子易萌发但难出苗,壳斗脱落的种子4℃贮藏60d后有85.6%发芽,壳斗完整的则有50%可贮藏至翌年春。播种时坚果侧立放置有利于出苗,出苗时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以上,否则幼茎很快枯死,难以成苗,直至幼苗真叶完全展开转绿才可逐步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6年06期)
田璐,张沛东,牛淑娜,张秀梅,张凌宇[10](2014)在《不同处理对大叶藻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针刺种皮、酸蚀、药物、激素、低盐、变温和低温层积等不同处理对大叶藻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经30 d萌发实验,低盐处理对大叶藻种子萌发产生了显着影响(P<0.05),其中盐度25处理组的种子萌发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对照组(0.67%和0.07)的36.3倍和58.9倍,平均萌发历期降至9.3 d,且随着处理盐度的降低,种子萌发率与发芽指数逐渐增高,平均萌发历期则逐渐缩短;针刺种皮也显着促进大叶藻种子萌发,其种子萌发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对照组的26.9倍和42.7倍,平均萌发历期降至12.6 d;而酸蚀、药物、激素、变温与低温层积等处理并未明显促进大叶藻种子的萌发。对萌发幼苗的培养显示,经30 d实验,低盐处理组幼苗建成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低盐10~25处理组较高,但生长状况与对照组差异不大,而针刺种皮处理组无幼苗存活。综合分析可知,低盐处理可显着促进大叶藻种子的快速萌发,适宜盐度为10~25。(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幼苗建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幼苗建成阶段是决定种群自然更新的关键生活史阶段。研究林冠环境对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幼苗建成阶段的影响对该类森林的恢复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2014–2016年,该研究在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的不同林冠环境(大林窗:>150 m~2,中林窗:100–150 m~2,小林窗:50–100 m~2,对照:林下)下进行栲(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野外播种实验,并对栲幼苗命运和生长情况进行了3年的持续监测。结果表明:(1)栲幼苗出土时间从7月持续到12月,出苗时间较长,大林窗对幼苗出土具有延迟作用;(2)栲种子野外平均萌发率为(62.8±2.0)%,第3个生长季(2016年)末幼苗平均存活率为(65.1±2.2)%,枯萎是栲幼苗死亡的主要原因;(3)林冠环境对栲种子萌发率及第1个生长季(2014年)末的幼苗存活率无显着影响,对第2个(2015年)和第3个生长季末的幼苗存活率具有显着影响;(4)林冠环境在第1个生长季对幼苗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在第2个和第3个生长季具有显着影响,大、中林窗中幼苗总生物量、株高、基径、根长和叶片数显着高于林下,比叶面积显着低于林下;(5) 3个生长季内, 4类林冠条件下栲幼苗的叶质量比和茎质量比升高,根质量比和根冠比降低,并且从第2个生长季开始大林窗中栲幼苗的叶质量比显着高于林下,根质量比和根冠比显着低于林下。栲幼苗早期的存活和生长依赖种子储存的能量,受林冠条件影响较弱,后期则依赖光合作用,受林冠条件影响较强,从整个幼苗建成过程看,大、中林窗更有利于栲幼苗定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幼苗建成论文参考文献
[1].高铃铃.外源ABA和6-KT对甜瓜幼苗建成与产量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
[2].吴小琪,杨圣贺,黄力,李笑寒,杨超.常绿阔叶林林冠环境对栲幼苗建成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9
[3].贺一鸣,李青丰,贺晓,樊如月,段茹晖.环境因子对蒙古莸种子萌发及幼苗建成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8
[4].施园.外源赤霉素对甜瓜幼苗建成与产量形成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7
[5].杨圣贺.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栲树幼苗建成实验生态学研究[D].重庆大学.2017
[6].吕朝燕,张希明,高智席,韩畅,张宝成.梭梭幼苗建成对积雪厚度的响应[J].北方园艺.2017
[7].李明,王伟,张文慧,杜吉到.NaCl胁迫对菜豆种子萌发及幼苗建成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7
[8].黄霞,马欢乐,李皖豫,李富伟,李金钱.产ALA光合细菌对陈化大豆种子幼苗建成若干指标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6
[9].李谦盛,陈杰,邓敏,周纯亮,沈娟.濒危植物越南青冈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J].种子.2016
[10].田璐,张沛东,牛淑娜,张秀梅,张凌宇.不同处理对大叶藻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