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沉积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沉积物,矿物,黄河口,环境,碎屑,粒度,云贵高原。
现代沉积物论文文献综述
黄学勇,张戈[1](2019)在《碎屑沉积物分类方法在现代黄河口南侧的应用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现代黄河口南侧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运用四种沉积物结构分类方法,对沉积类型和沉积环境进行划分并进行比较。Shepard分类是叁端元等价纯描述性分类,未反映沉积物粒度组成的水动力学属性。Folk叁个端元并不等价,首先按砂/泥比划分基本类型,然后再进一步分类,砂/泥比反映水动力强度的大小,粉砂(黏土)比反映介质的混浊度,具有明显的动力学意义。Pejrup和Flemming分类将粒度组分中砂质含量多少与外部沉积动力相结合,对沉积环境进行划分。根据研究区域大小和沉积分区划分需要的详细程度来决定选择哪一种分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Folk和Flemming两种分类方法相结合能够详细地反映现代黄河水下叁角洲侧缘沉积物类型、外部沉积动力、物质来源等信息。(本文来源于《河北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孟瑶[2](2019)在《淮河洪泽湖段现代沉积物主要碎屑矿物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淮河地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是中国东部暖温带半湿润区与亚热带湿润区的自然界线。淮河虽为中型河流,但也向海输送了大量的陆源碎屑物质,其沉积物携带着源岩成因、流域状况、气候条件、沉积环境等众多信息,对长江乃至我国东部海区的物质贡献应受到关注。对淮河碎屑矿物特征进行研究,可建立有效的淮河源沉积物判别指标,解析长江叁角洲形成过程,为我国东部陆架物质来源分析及入海沉积物的扩散输运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淮河沉积物特征研究较少,对碎屑矿物研究更是匮乏,未针对淮河与长江沉积物特征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本文通过野外采样获取淮河洪泽湖段(9件)、长江口(9件)具有代表性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分别运用筛析-沉降法、重液分离法、多粒级碎屑矿物鉴定法、电子探针法、ICP-OES和ICP-MS等方法,全面分析淮河现代沉积物粒度特征、碎屑矿物特征以及角闪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建立较为可靠的淮河源沉积物判别指标。通过与长江沉积物特征相比较,初步探索淮河对长江的贡献特征与两河端元指标。结果显示:(1)淮河沉积物平均粒径在1.54~6.37Φ之间,从中砂到细粉砂均有分布,以粉砂为主,大多样品分选性中等,呈正偏分布,跃移质特征明显;长江沉积物平均粒级介于3.14~6.25Φ,多为粉砂质沉积物,分选性也多为中等,以正偏为主。(2)矿物成分随粒度变化而变化,不同粒级分样中碎屑矿物种类及含量等特征不同,尤其体现在重矿物上,在<2.5Φ的粗粒级端,矿物种类少,密度小且片状、板状矿物富集,重矿物组合为云母+角闪石,特征矿物是褐铁矿;随着粒级变细,重矿物种类数增加,密度大、粒状或者自形性且稳定性较高的矿物富集,重矿物组合是角闪石+绿帘石+褐铁矿,特征矿物为石榴子石。因整体沉积物粗细不同导致淮河中不同粒级轻矿物颗粒含量及种类差异,整体粒级粗的一类沉积物中,云母含量少,石英含量高,长石含量次之;另一种整体粒级较细的沉积物中在<3Φ粒级云母含量达到接近100%,随粒级变细,云母含量呈断崖式下跌,石英含量随之急剧增高,占据主位,长石变化趋势与石英类似,含量较石英次之。(3)淮河鉴定出重矿物种类30余种,轻矿物9种。淮河重矿物含量为2.59%,相较长江(2.76%)略低。与长江相比,淮河闪石族和稳定类矿物含量较高,帘石族、云母族、辉石族及碳酸盐类矿物较低;淮河多粒级重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褐铁矿+石榴子石。淮河重矿物SM/UM值在0.1左右,轻矿物成熟度指数M>1,稳定性及风化程度比较弱。(4)通过淮河(136个)与长江(95个)单体角闪石地球化学元素对比分析,两河角闪石均属于钙质角闪石亚族,以镁角闪石为主。与长江相比,淮河的镁角闪石含量相对较低,浅闪石和镁钙闪石含量高是淮河特征,淮河中有较多含K、Na较高的韭闪石、铁韭闪石和镁绿钙闪石。淮河角闪石多来源于中酸性火成岩,其岩浆来源多数属于壳幔型,其变质成因的角闪石大部分属于中低压型变质成因。(5)通过淮河与长江群体角闪石地球化学元素对比分析,两河常量元素差异小,多数微量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含量差异大。长江两粒级中Sr、Mo、Cs、Th、U元素,淮河两粒级中Ba、Sr、Li、Ni、Cs、Pb、Th、U元素,极细砂粒级中长江与淮河Ba、Sr、Zr、Li、Mo、Hf、Tl、Th及U元素,粗粉砂粒级中长江与淮河的Ba、Sr、Zr、Li、Rb、Mo、Cs、Tl、Pb及U等元素相对标准偏差值很大。淮河极细砂粒级中角闪石稀土元素中LREE含量相对较高,淮河粗粉砂粒级轻稀土元素含量次之,淮河两粒级重稀土元素相似,且都高于长江。两河Eu元素出现负异常,其亏损程度由淮河极细砂粒级-淮河粗粉砂粒级-长江极细砂-长江粗粉砂依次加重。极细砂粒级中(La/Lu)_N、(La/Yb)_N、(La/Sm)_N、La/Y比值可作为长江与淮河端元判别指标。(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9-06-01)
严东娜,徐海,侯卫国[3](2019)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湖泊沉积物古DNA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湖泊生态系统演化提供了一个新窗口。依据湖泊沉积物中古DNA研究,从古微生物、动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及数量变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可进一步反演湖泊及周边的气候环境变化,探讨生物与气候、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湖泊沉积物中古DNA来源、保存特点以及提取方法,其次比较分析了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湖泊沉积物古DNA中的应用特点,并阐述了湖泊沉积物古DNA在重建古气候、古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对古环境影响方面的应用,最后对目前湖泊沉积物古DNA研究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王琬璋,周良勇,段宗奇,姜兆霞,刘建兴[4](2019)在《现代黄河叁角洲沉积物磁性地层年代框架及环境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黄河叁角洲Z07孔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磁性地层学和环境磁学研究.通过结合沉积速率和古地磁长期变化数据,我们为该孔建立了较为精确可信的年代框架(1999-03—2006-06A.D.).环境磁学结果表明黄河叁角洲沉积物与中国黄土的磁学特征相似,主要载磁矿物为单畴(SD)磁铁矿,超顺磁颗粒(SP)含量也较高.整体上,该孔沉积物磁学参数的变化主要受粒度和含量控制.岩芯磁性参数在2003年前后发生了系统变化.我们认为,黄河自2002年起进行调水调沙工程,黄河下游河道冲刷加剧,形成新的物质来源,河流输入的沉积物粒度变粗,输沙量增加,这一新的物质来源是造成Z07钻孔磁性参数发生显着变化的主因.(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狄会哲,邓宾,赵高平,叶玥豪,邱嘉文[5](2018)在《云贵高原河流水系演化与高原形成过程——基于现代河流沉积物示踪》一文中研究指出云贵高原是进行现代河流沉积物分析示踪的天然实验室,研究其现代河流沉积物的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南缘隆升与新生代地形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云贵高原长江和珠江支流7件河流砂样重矿物分析、聚类分析和ATi与GZi等研究,揭示出长江流域河流沉积物呈现出搬运距离远,物源种类多,经历复杂次生作用等特点,明显区别于珠江流域河流沉积物搬运距离近、物源种类单一和近源等特点。珠江流域上游红水河物源与长江具有一定继承性,新生代晚期,由于青藏高原东向扩展生长与大型走滑断裂活动导致和河流水系特征,同时南盘江流域发生反转、袭夺,最终形成现今云贵高原"西高东低"地貌及其河流水系。(本文来源于《四川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吴夏[6](2018)在《桂林洞穴滴水和现代沉积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如何有效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越来越受重视。由于器测记录时间较短,因此需要通过精确连续记录古气候变化的石笋来解译古环境和古气候的演变规律。而洞穴系统监测是解译石笋记录环境气候信息和搭建器测记录与环境替代指标之间重要桥梁。本次研究以桂林凉风洞为研究对象,系统监测大气降水、洞穴环境、滴水和现代沉积物,解译其对外界环境信息的响应规律以及解读其蕴含的环境信息。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洞穴温度受大气温影响呈现出季节性变化规律,受到洞穴结构的阻隔作用洞穴由外向里的温度变化幅度逐渐变小。在季节尺度上洞穴温度升温阶段滞后时间长,降温阶段滞后时间短,与不同季节洞穴内部结构的“缓冲作用”强弱有关。该洞穴pCO_2夏季高、冬季低,并且由于外界环境季节性变化,使得洞穴pCO_2主控因素存在差异;(2)洞穴滴水电导率、Ca~(2+)、HCO_3~-呈现季节性变化趋势相同。由于夏季土壤CO_2升高,入渗水侵蚀能力增强,使得电导率、Ca~(2+)、HCO_3~-呈现峰值,而冬季则相反;洞穴滴水Mg/Ca、Sr/Ca和SO_4~(2-)均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其中Mg/Ca和SO_4~(2-)能够明确指示大气降水量的变化特征。不同滴水的径流路径的差异导致Mg/Ca、Sr/Ca和SO_4~(2-)的对环境和气候响应时间存在差异。(3)桂林地区大气降水δD、δ~(18)O呈现明显季节性变化,由于水汽源差异导致δD、δ~(18)O值夏季偏负,冬季偏正。该地区大气降水线为:δD=8.12δ~(18)O+12.9。洞穴滴水δD、δ~(18)O受到大气降水补给也呈现季节性变化。在洞穴顶部“新水”和“老水”的混合作用下滴水δ~(18)O值的变化幅度远小于大气降水的δ~(18)O值,并且对降水的δD、δ~(18)O响应时间存在季节性差异。洞穴滴水δ~(13)C_(DIC)在雨季主要是受到土壤CO_2中δ~(13)C影响负漂移,在旱季降水量是控制其值变化的主要因素;(4)现代沉积物的沉积量呈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特征。现代沉积物δ~(18)O值偏负指示夏季风强、降水量大;其值偏正指示夏季风弱、降水量小。现代沉积物δ~(13)C在季节性尺度上可以用于反映洞穴土壤覆盖层CO_2的δ~(13)C变化特征,在年际尺度上可以明确指示降水量减少引起干旱事件;(5)洞穴滴水能够快速(<24h)响应极端降水事件,现代沉积物的同位素组成对ENSO事件也有着较明显的变化。对于不同尺度的气候事件均能够记录在洞穴滴水和现代沉积物中。但是由于洞穴顶部表层岩溶带的调蓄能力和径流路径存在差异,导致对极端气候事件响应的持续时间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12-01)
刘琳,毕乃双,王厚杰,范勇勇,张勇[7](2018)在《现代废黄河口表层沉积物的年代际空间分布与主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现代废黄河口的不同年代表层沉积物粒度资料,研究了废河口区表层沉积物的年代际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合水动力、地形地貌资料,探讨了影响表层沉积物空间格局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废黄河口表层沉积物空间分布存在限制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不同年代空间分布总体表现出近岸较粗、离岸变细的趋势。1992年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粒度总体较细;1992—2000年研究区表层沉积物显着粗化;2000—2007年大部分区域表层沉积物进一步粗化;2007—2015年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空间分布无明显变化。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年代际空间分布特征受沉积动力环境及其导致的年代际冲—淤演变格局影响,随着研究区的抗侵蚀能力增强,其表层沉积物的空间分布基本无较大变化。(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8年10期)
陈心怡,黄奇瑜,邵磊[8](2018)在《福建闽江和九龙江现代沉积物重矿物特征及其物源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闽江和九龙江沿岸沉积物中重矿物的分析,发现重矿物组合与源区岩石具有极好的相关性。两条河流流域重矿物组合为不透明铁矿类—绿帘石—锆石—电气石—角闪石,特征矿物为绿帘石,含量高达原生透明重矿物比重的70%,其成因除与高级变质岩有关外,还与中酸性岩浆岩及其与围岩接触蚀变发生的绿帘石化有关。从重矿物组合、重矿物特征指数以及与锆石年龄谱系的比对分析发现,闽江流域重矿物源自闽西北武夷山前寒武纪的变质岩、闽东广泛出露的燕山期岩浆岩和接触变质岩,而九龙江流域重矿物源自闽西南的印支—燕山期花岗岩。闽江上游沉积物重矿物以源自高级变质岩的重矿物为特征,中下游由上游来源的重矿物和下游酸性岩浆岩及接触变质岩形成的重矿物共同构成;九龙江以印支—燕山期花岗岩中的副矿物组合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中小流域面积的河流,由于搬运距离有限,重矿物组合保存的源岩信息量大,可作为研究流域内构造演化和源汇对比的重要手段。(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赵丽君[9](2018)在《多核素示踪的河口海岸现代沉积物年代学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沉积速率是表征沉积地貌环境演化特征的重要指标,可用于重塑研究区域的沉积地球化学过程。在众多沉积速率的测量方法中,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因其计算定量化、精确化和多种同位素方法间相互印证而得到了快速发展。黄海是一个典型的半封闭的陆架浅海,南北黄海之间地形、气候、泥沙来源及其沉积过程都不尽相同;而克罗地亚Krka河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具有特殊的石灰华屏障,沉积环境相对稳定。本文利用天然放射性核素过剩~(210)Pb(~(210)Pb_(ex))测年法(恒比活度模型(Constant Initial Concentration,CIC模型)和核素恒通量模型(Constant Rate of Supply,CRS模型),以及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239+240)Pu绝对定年法(两核素最早于1952年被记录于沉积物中,且1963年和1986年峰值在部分区域也有所被记录)研究分析了以上不同沉积环境沉积物柱状样的现代沉积速率,比较不同核素的定年模型之间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有以下几点:(1)首先,本文就测年中大气沉降核素~(210)Pb和~(137)Cs在东海近岸的沉降通量及其影响因素加以研究。结果表明:东海近岸(上海)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来自内陆的气团和海洋气团都影响着该区域,其~(210)Pb月沉降通量变化较大(0.09-0.82 kBq m~(-2) y~(-1)),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出冬春高,夏秋低。在降雨量较低的春季和冬季,~(210)Pb沉降通量与降雨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在这些季节,降雨量是影响~(210)Pb沉降通量的主要因素。同时通过对干沉降的样品进行分析,发现在降雨量较低的季节,干沉降对总沉降通量的贡献也不可忽视。~(137)Cs只在5个月份中被检测到,沉积通量变化范围为0.33-1.72 Bq m~(-2) y~(-1),随着时间的推移,~(137)Cs大气沉降通量将逐渐减小,加之已沉降至地表的~(137)Cs的不断衰变,将对利用沉积物中~(137)Cs年代学的相关研究提出新的挑战。(2)四根黄海沉积物柱样(B25、B07、H07和H25)中~(210)Pb_(ex)活度的剖面分布基本符合核素的衰变规律,表现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137)Cs活度的剖面分布只在两根柱状物(B25和H07)中清晰出现,另外两根柱状样(B07和H25)中~(137)Cs活度均低于检测限。由于沉积物中粒度从上到下较为均匀,在不考虑粒度影响之下,利用CIC模型和CRS模型计算得到的柱样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结果基本一致。根据CIC模型估算得到黄海柱样B25、B07、H07和H25的平均现代沉积速率分别为0.25 cm y~(-1)、1.31 cm y~(-1)、0.37 cm y~(-1)和0.41 cm y~(-1),平均沉积通量分别为0.19 g cm~(-2) y~(-1)、0.97 g cm~(-2) y~(-1)、0.19 g cm~(-2) y~(-1)和0.26 g cm~(-2) y~(-1)。(3)~(137)Cs在黄海区域沉积物柱样中没有出现明显的蓄积峰,或者峰形被拓宽,以致峰位置难以辨别。但利用H07沉积物柱状样中开始出现~(137)Cs的层次(21-25 cm)定位1952年则获得该柱样沉积速率为0.37 cm y~(-1),与前述~(210)Pb_(ex)得到的沉积速率基本一致。与~(210)Pb年代学获得结果比较可以发现,B25沉积物中的~(137)Cs存在明显的向下迁移或扩散,导致~(137)Cs的年代学结果较~(210)Pb_(ex)年代学结果更“年轻”,或沉积速率更大(0.37 cm y~(-1))。(4)采集于克罗地亚Krka河口区域的3根柱状沉积物中,其中采集于河口的2根沉积物CC-019和CC-020中的~(210)Pb_(ex)剖面分布基本符合核素衰变规律,且都出现了明显的~(137)Cs和~(239+240)Pu蓄积峰。两个沉积物柱样中粒度从上到下较为均匀,故在不考虑粒度影响之下,利用~(210)Pb的CIC和CRS模型在柱样中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利用CIC模型计算得到CC-019柱样和CC-020柱样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72 cm y~(-1)和0.40 cm y~(-1),其沉积通量分别为0.45 g cm~(-2) y~(-1)和0.22 g cm~(-2) y~(-1)。同时~(210)Pb测年法得到的1963年层次与~(137)Cs和~(239+240)Pu绝对定年法中峰位置基本吻合,但由于~(137)Cs和~(239+240)Pu在沉积物柱状样中存在扩散或迁移过程,使得最初出现核素的沉积物深度(1952年)和1986年的峰位置分别向下和向上移动,导致利用1986年时标得到的沉积物年代学结果比~(210)Pb年代学结果更老(沉积速率偏小),而利用1952年时标得到的结果较~(210)Pb年代学结果更年轻(沉积速率偏大)。(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3)
毛庆亚,王建力,王家录,李文[10](2018)在《贵州纳朵洞洞穴滴水、现代沉积物δ~(18)O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洞穴滴水及其对应的现代沉积物氧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和对外界气候环境的指示意义,文章对贵州纳朵洞洞外大气降水、洞穴池水、6处滴水点及其对应的现代沉积物氧同位素进行了近2年的监测。结果显示纳朵洞外大气降水和洞穴池水δ~(18)O值均呈现旱季偏重,雨季偏轻的季节特征,基本能反映洞穴所在区域的气候变化。而滴水沉积物δ~(18)O值和滴水δ~(18)O值自身存在协调同步的季节特征,但二者δ~(18)O值与大气降水δ~(18)O值却呈现反向的季节变化,这可能是区域地形、岩溶表层带的调节和大气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18年02期)
现代沉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淮河地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是中国东部暖温带半湿润区与亚热带湿润区的自然界线。淮河虽为中型河流,但也向海输送了大量的陆源碎屑物质,其沉积物携带着源岩成因、流域状况、气候条件、沉积环境等众多信息,对长江乃至我国东部海区的物质贡献应受到关注。对淮河碎屑矿物特征进行研究,可建立有效的淮河源沉积物判别指标,解析长江叁角洲形成过程,为我国东部陆架物质来源分析及入海沉积物的扩散输运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淮河沉积物特征研究较少,对碎屑矿物研究更是匮乏,未针对淮河与长江沉积物特征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本文通过野外采样获取淮河洪泽湖段(9件)、长江口(9件)具有代表性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分别运用筛析-沉降法、重液分离法、多粒级碎屑矿物鉴定法、电子探针法、ICP-OES和ICP-MS等方法,全面分析淮河现代沉积物粒度特征、碎屑矿物特征以及角闪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建立较为可靠的淮河源沉积物判别指标。通过与长江沉积物特征相比较,初步探索淮河对长江的贡献特征与两河端元指标。结果显示:(1)淮河沉积物平均粒径在1.54~6.37Φ之间,从中砂到细粉砂均有分布,以粉砂为主,大多样品分选性中等,呈正偏分布,跃移质特征明显;长江沉积物平均粒级介于3.14~6.25Φ,多为粉砂质沉积物,分选性也多为中等,以正偏为主。(2)矿物成分随粒度变化而变化,不同粒级分样中碎屑矿物种类及含量等特征不同,尤其体现在重矿物上,在<2.5Φ的粗粒级端,矿物种类少,密度小且片状、板状矿物富集,重矿物组合为云母+角闪石,特征矿物是褐铁矿;随着粒级变细,重矿物种类数增加,密度大、粒状或者自形性且稳定性较高的矿物富集,重矿物组合是角闪石+绿帘石+褐铁矿,特征矿物为石榴子石。因整体沉积物粗细不同导致淮河中不同粒级轻矿物颗粒含量及种类差异,整体粒级粗的一类沉积物中,云母含量少,石英含量高,长石含量次之;另一种整体粒级较细的沉积物中在<3Φ粒级云母含量达到接近100%,随粒级变细,云母含量呈断崖式下跌,石英含量随之急剧增高,占据主位,长石变化趋势与石英类似,含量较石英次之。(3)淮河鉴定出重矿物种类30余种,轻矿物9种。淮河重矿物含量为2.59%,相较长江(2.76%)略低。与长江相比,淮河闪石族和稳定类矿物含量较高,帘石族、云母族、辉石族及碳酸盐类矿物较低;淮河多粒级重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褐铁矿+石榴子石。淮河重矿物SM/UM值在0.1左右,轻矿物成熟度指数M>1,稳定性及风化程度比较弱。(4)通过淮河(136个)与长江(95个)单体角闪石地球化学元素对比分析,两河角闪石均属于钙质角闪石亚族,以镁角闪石为主。与长江相比,淮河的镁角闪石含量相对较低,浅闪石和镁钙闪石含量高是淮河特征,淮河中有较多含K、Na较高的韭闪石、铁韭闪石和镁绿钙闪石。淮河角闪石多来源于中酸性火成岩,其岩浆来源多数属于壳幔型,其变质成因的角闪石大部分属于中低压型变质成因。(5)通过淮河与长江群体角闪石地球化学元素对比分析,两河常量元素差异小,多数微量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含量差异大。长江两粒级中Sr、Mo、Cs、Th、U元素,淮河两粒级中Ba、Sr、Li、Ni、Cs、Pb、Th、U元素,极细砂粒级中长江与淮河Ba、Sr、Zr、Li、Mo、Hf、Tl、Th及U元素,粗粉砂粒级中长江与淮河的Ba、Sr、Zr、Li、Rb、Mo、Cs、Tl、Pb及U等元素相对标准偏差值很大。淮河极细砂粒级中角闪石稀土元素中LREE含量相对较高,淮河粗粉砂粒级轻稀土元素含量次之,淮河两粒级重稀土元素相似,且都高于长江。两河Eu元素出现负异常,其亏损程度由淮河极细砂粒级-淮河粗粉砂粒级-长江极细砂-长江粗粉砂依次加重。极细砂粒级中(La/Lu)_N、(La/Yb)_N、(La/Sm)_N、La/Y比值可作为长江与淮河端元判别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沉积物论文参考文献
[1].黄学勇,张戈.碎屑沉积物分类方法在现代黄河口南侧的应用与比较[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9
[2].王孟瑶.淮河洪泽湖段现代沉积物主要碎屑矿物特征研究[D].鲁东大学.2019
[3].严东娜,徐海,侯卫国.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湖泊沉积物古DNA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19
[4].王琬璋,周良勇,段宗奇,姜兆霞,刘建兴.现代黄河叁角洲沉积物磁性地层年代框架及环境磁学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9
[5].狄会哲,邓宾,赵高平,叶玥豪,邱嘉文.云贵高原河流水系演化与高原形成过程——基于现代河流沉积物示踪[J].四川地质学报.2018
[6].吴夏.桂林洞穴滴水和现代沉积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7].刘琳,毕乃双,王厚杰,范勇勇,张勇.现代废黄河口表层沉积物的年代际空间分布与主控因素[J].海洋地质前沿.2018
[8].陈心怡,黄奇瑜,邵磊.福建闽江和九龙江现代沉积物重矿物特征及其物源意义[J].古地理学报.2018
[9].赵丽君.多核素示踪的河口海岸现代沉积物年代学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10].毛庆亚,王建力,王家录,李文.贵州纳朵洞洞穴滴水、现代沉积物δ~(18)O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中国岩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