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附着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椎管,脊髓,韧带,关节炎,雷电,颈椎病,前叶。
附着点论文文献综述
江波,严力军[1](2019)在《微创纽扣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后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3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创纽扣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后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的技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患者32例,平均年龄38.1岁,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在全麻下进行,行微创纽扣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后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术后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骨折均得到愈合,无明显并发症。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3例,良6例,优良率90.6%.术后1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优24例,良6例,优良率91%.结论:微创纽扣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后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疗效确切,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利于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张婧,彭伟国,张海霞,王洋,刘红霞[2](2019)在《胎儿心脏二尖瓣前叶附着点与叁尖瓣隔叶附着点间距离Z值曲线建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研究分析胎儿心脏二尖瓣前叶附着点与叁尖瓣隔叶附着点间距离(MTD)与胎儿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探讨Z值曲线建立的临床价值。方法孕中期至晚期胎儿453例,据孕周20~23+6周,24~27+6周,28~31+6周,32~35+6周,36~40周分为5组,应用超声技术分别测量胎儿MTD及双项径(BPD)、头围(HC)、腹围(AC)、股骨长度(FL)、体质量等生物学参数,分析MTD与生物学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胎儿MTD与其生物学参数间呈显着线性相关(P<0.01),其中FL与MTD相关性最高(R2=0.933),并建立MTD与FL相关Z值曲线图。结论建立孕中期至晚期胎儿MTD与FL相关Z值曲线图,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判断胎儿心脏叁尖瓣下移畸形和心内膜垫发育情况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徐蕾[3](2019)在《经皮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后的护理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经皮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后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2例行经皮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对研究组干预,采用常规护理对对照组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96.8%)显着高于对照组(83.9%),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后对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降低其穿刺部位皮肤感染发生率,还能改善其全身软组织应力。(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5期)
车子刚,嵇洪波,邹彩云,徐柏林,于振坤[4](2019)在《MSCT评估钩突上附着点分型及引流途径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MSCT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钩突上附着点(Superior attachment of uncinate process,SAUP)的解剖变异及其引流路径改变,并探讨其对额窦炎引流的影响。方法:收集拟行鼻内镜手术并行MSCT扫描的鼻窦炎患者111例222侧。通过MSCT观察确定SAUP各型的发生率,及其与钩突内、外引流的相关性;比较内、外引流组发生额窦炎的差异。结果:222侧SAUP分型中,最常见的分别是Ⅰ型(55%)、Ⅳ型(19.8%)、Ⅴ型(12.6%)。在额窦炎的评估方面,88侧(39.6%)有额窦炎,钩突内引流中57侧(46.7%)有额窦炎,外引流中31侧(31.0%)有额窦炎。慢性鼻窦炎患者中,与外引流相比,额窦炎更常见于SAUP的内引流中(46.7% vs 31.0%,P<0.05)。结论:鼻内镜术前需明确SAUP的解剖变异,SAUP分型所致额窦流出道的位置改变影响额窦炎的发生。慢性鼻窦炎患者中,当额窦引流的区域在内侧时,明显比外侧引流更容易发生额窦炎。(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田金辉,李志远,刘法敬,刘炳智,李晓东[5](2019)在《颈后伸肌附着点重建椎管成形术对累及C_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联合伸肌附着点重建在治疗累及C_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接受手术的累及C_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21)采用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术,观察组(n=25)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损害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颈后肌群截面积和轴性症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显着性差异(t <0.863, P> 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显着升高(F> 24.961,P <0.001),组间无显着性差异(t <0.282, P> 0.05)。两组术后颈椎总活动度无明显变化(F <0.931, P>0.05)。对照组术后颈椎中立位曲度明显减小(F=8.241, P <0.01),观察组则无明显改变(F=2.705, P>0.05)。对照组术后颈后肌群截面积减小(t=2.678, P <0.05),观察组术后无明显改变(t=0.854, P> 0.05)。观察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Z=-2.192, P <0.05)。结论椎管成形术可解除C_2节段脊髓压迫,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结合伸肌附着点重建可更好维持颈椎曲度,减轻颈后肌群萎缩,降低轴性症状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2期)
焦永杰,鲁茂森,王陇,张延平,杜敏[6](2019)在《腘窝横向小切口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1月~2016年9月,我科采用腘窝横纹下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30例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患者,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1病例资料本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19~45岁。均为单侧。1例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断裂。受伤至手术时间3~7 d。1. 2治疗方法腰麻。患者俯卧位。腘窝横纹下2 cm横向切开3~4 cm,经腓肠肌内外侧头间隙入路,逐层钝性分离达关节囊。向内侧牵开腓肠肌内侧头,向外侧轻柔牵开腘窝神经血管束,纵(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徐钦华,王涛,魏凯,尚平福,刘法敬[7](2019)在《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伸肌附着点重建椎管成形术治疗累及C_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伸肌附着点重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累及C_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2—2016-11诊治的21例累及C_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观察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曲度改变、颈后肌群萎缩及轴性症状发生的情况。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8(13~18)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_2矢状径长度由术前(9.1±2.3)mm增至(14.6±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颈后肌群横截面积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轴性症状评定结果:优11例,良7例,可2例,差1例,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4.3%。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累及C_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能够显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钛板内固定可增强颈椎稳定性,重建伸肌附着点可以减轻颈后肌群的萎缩程度,从而降低后凸畸形及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王淑敏,陈晓宁,张海涛[8](2019)在《基于先导发展模型的直升机雷电附着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飞机的雷电附着点研究是飞机防雷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雷电分区以及雷击试验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雷电先导发展模型,分析了下行先导主通道和分支通道的电荷分布情况,研究了下行先导待发展点角度约束条件以及概率选择方法,提出了上行先导模型的起始判据和发展规律,使模型在具备雷电物理意义的同时符合了雷电发展的随机性,并结合先导模型的分形维数,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另外,依据SAE-ARP5416标准中关于附着点试验的布局要求,运用模型计算了37个先导起始位置下某型直升机关键位置处的雷电附着情况,研究结果为飞机雷电附着点判断提供了一种快速的数值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期刊2019年01期)
徐琳,钟玉敏,胡立伟,潘慧红[9](2018)在《DWI诊断儿童附着点炎症相关关节炎的早期骶髂关节炎性病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DWI检测儿童附着点炎症相关关节炎(ERA)早期骶髂关节炎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确诊的ERA患儿(ERA组)及20例非骶髂关节炎儿童(对照组)的资料,年龄均为6~16岁。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双侧骶髂关节MR检查,主要为精确频率反转恢复(SPAIR)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及DWI(b值为0、400s/mm~2),观察骶髂关节骶骨缘及髂骨缘骨质,测量并比较2组骶髂关节ADC值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ADC值对ERA的诊断效能。结果 ERA组中,17例SPAIR序列可见骶髂关节面缘片状高信号或斑片状稍高信号,3例SPAIR序列图像未见异常;16例DWI可见骶髂关节面缘片状高信号或斑片状稍高信号,4例DWI未见异常。对照组中,12例SPAIR序列图像骶髂关节面缘未见异常,8例SPAIR序列图像可见斑片状稍高信号;15例DWI骶髂关节面缘未见异常,5例DWI可见斑片状稍高信号。ERA组骶髂关节ADC值为(1.24±0.32)×10~(-3 )mm~2/s,对照组为(0.69±0.24)×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66,P=0.001)。以ADC=0.87×10~(-3 )mm~2/s为阈值,诊断ERA的ROC曲线AUC为0.834(P=0.023),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77.50%,诊断准确率为82.50%。结论 DWI是显示儿童ERA骶髂关节炎性病变的敏感方法,ADC值定量分析对诊断早期骶髂关节炎性病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温秋月,唐雪梅[10](2018)在《与附着点炎症相关关节炎诊治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与附着点炎症相关关节炎(enthesitis-related arthritis,ERA)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的亚型之一,16岁以前发病,6岁以上男孩多见,非对称性,累及下肢关节和骶髂关节,可伴急性前葡萄膜炎、腰背痛,以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HLA-B27阳性,具有家族聚集倾向等特点。由于本病病因不明,起病隐匿,呈慢性、进行性、侵蚀性,预后差异较大,重者可致关节破坏、残疾,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因此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对ERA的诊治及预后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儿科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附着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研究分析胎儿心脏二尖瓣前叶附着点与叁尖瓣隔叶附着点间距离(MTD)与胎儿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探讨Z值曲线建立的临床价值。方法孕中期至晚期胎儿453例,据孕周20~23+6周,24~27+6周,28~31+6周,32~35+6周,36~40周分为5组,应用超声技术分别测量胎儿MTD及双项径(BPD)、头围(HC)、腹围(AC)、股骨长度(FL)、体质量等生物学参数,分析MTD与生物学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胎儿MTD与其生物学参数间呈显着线性相关(P<0.01),其中FL与MTD相关性最高(R2=0.933),并建立MTD与FL相关Z值曲线图。结论建立孕中期至晚期胎儿MTD与FL相关Z值曲线图,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判断胎儿心脏叁尖瓣下移畸形和心内膜垫发育情况的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附着点论文参考文献
[1].江波,严力军.微创纽扣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后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32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
[2].张婧,彭伟国,张海霞,王洋,刘红霞.胎儿心脏二尖瓣前叶附着点与叁尖瓣隔叶附着点间距离Z值曲线建立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
[3].徐蕾.经皮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后的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4].车子刚,嵇洪波,邹彩云,徐柏林,于振坤.MSCT评估钩突上附着点分型及引流途径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
[5].田金辉,李志远,刘法敬,刘炳智,李晓东.颈后伸肌附着点重建椎管成形术对累及C_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
[6].焦永杰,鲁茂森,王陇,张延平,杜敏.腘窝横向小切口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9
[7].徐钦华,王涛,魏凯,尚平福,刘法敬.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伸肌附着点重建椎管成形术治疗累及C_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8].王淑敏,陈晓宁,张海涛.基于先导发展模型的直升机雷电附着点研究[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9
[9].徐琳,钟玉敏,胡立伟,潘慧红.DWI诊断儿童附着点炎症相关关节炎的早期骶髂关节炎性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
[10].温秋月,唐雪梅.与附着点炎症相关关节炎诊治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