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论文和设计-不公告发明人

全文摘要

一种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包括加强件本体,加强件本体为弧形,加强件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前段加强件和后段加强件;前段加强件和后段加强件均为U型槽体,且在前段加强件和后段加强件两侧均设有搭接边;前段加强件和后段加强件的外侧面沿长度方向均设有多个减重漏液孔;前段加强件上相邻的减重漏液孔之间以及后段加强件下部的两个减重漏液孔之间均设有加强筋Ⅰ;前段加强件与后加强件之间的弧形区域设有加强筋Ⅱ;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减重漏液孔,降低了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的重量,同时提高了涂装电泳效果,通过设置加强筋,保证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满足汽车碰撞性能及门框变形量等性能要求。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包括加强件本体,加强件本体为弧形,其特征在于,加强件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前段加强件(1)和后段加强件(2);前段加强件(1)和后段加强件(2)均为U型槽体,且在前段加强件(1)和后段加强件(2)两侧均设有搭接边(3);前段加强件(1)和后段加强件(2)的外侧面沿长度方向均设有多个减重漏液孔(4);前段加强件(1)上相邻的减重漏液孔(4)之间以及后段加强件(2)下部的两个减重漏液孔(4)之间均设有加强筋Ⅰ(5);前段加强件(1)与后段加强件(2)之间的弧形区域设有加强筋Ⅱ(6)。

设计方案

1.一种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包括加强件本体,加强件本体为弧形,其特征在于,加强件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前段加强件(1)和后段加强件(2);前段加强件(1)和后段加强件(2)均为U型槽体,且在前段加强件(1)和后段加强件(2)两侧均设有搭接边(3);前段加强件(1)和后段加强件(2)的外侧面沿长度方向均设有多个减重漏液孔(4);前段加强件(1)上相邻的减重漏液孔(4)之间以及后段加强件(2)下部的两个减重漏液孔(4)之间均设有加强筋Ⅰ(5);前段加强件(1)与后段加强件(2)之间的弧形区域设有加强筋Ⅱ(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其特征在于,后段加强件(2)上侧搭接边(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8);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8)上分别设有第一天窗安装过孔(9)和第二天窗安装过孔(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板(8)下部的搭接边(3)上设有顶盖焊接过孔(11)。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其特征在于,前段加强件(1)下部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工艺定位孔(12),后段加强件(2)上部的外侧面的边缘设有第二工艺定位孔(13)。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其特征在于,前段加强件(1)的外侧面还设有阻隔胶安装孔(14)。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其特征在于,前段加强件(1)的外侧面还设有阻隔胶安装孔(14)。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

背景技术

汽车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位于汽车前立柱与中立柱之间,是用于连接前立柱、中立柱及顶盖前横梁的钣金加强件;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偏置碰以及追尾大货车的事故时,汽车前立柱上加强件能够保证乘员舱结构的稳固,顺利打开车门逃生;此外,在侧碰时,还能够起到传递分散中立柱传来的力的作用。

现有的汽车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钣金件一般为普通高强度板冷冲压成型,为了保证加强件强度以提高正面碰撞及偏置碰性能,不得不将车身钣金件的厚度提高到1.8mm 以上,这就会增加整车重量,影响燃油利用率或者电池能量,同时厚度增加直接影响焊接可行性,不符合汽车车身轻量化趋势下的要求;另外,现有的汽车前立柱上加强件较少考虑涂装因素,开孔数量、位置排布等都缺乏科学合理性,例如电泳孔位置排布不合理、电泳孔数量的设置偏少,在电泳涂装时电场屏蔽现象严重,导致腔体内部无法形成电泳漆膜或电泳漆膜薄,从而引发锈蚀;因此,需要对现有汽车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它重量轻、强度高,且能够保证汽车防碰撞性能符合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包括加强件本体,加强件本体为弧形,加强件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前段加强件和后段加强件;前段加强件和后段加强件均为U型槽体,且在前段加强件和后段加强件两侧均设有搭接边;前段加强件和后段加强件的外侧面沿长度方向均设有多个减重漏液孔;前段加强件上相邻的减重漏液孔之间以及后段加强件下部的两个减重漏液孔之间均设有加强筋Ⅰ;前段加强件与后段加强件之间的弧形区域设有加强筋Ⅱ。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和使用原理在于:前段加强件上相邻的减重漏液孔之间以及后段加强件下部的两个减重漏液孔之间均设有加强筋Ⅰ;前段加强件与后段加强件交接处设有加强筋Ⅱ,在相同材料和料厚条件下,有效提高了加强件本体强度及刚度;由于在前段加强件与后段加强件之间的弧形区域以及弧形区域的两侧分别设置了加强筋Ⅱ和加强筋Ⅰ,且位于弧形区域的加强筋Ⅱ比加强筋Ⅰ长,能够提升前段加强件与后段加强件之间的弧形区域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提高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安装结构的碰撞性能,降低车辆受碰撞后前段加强件与后段加强件之间的弧形区域出现弯折的概率;通过设置在前段加强件和后段加强件的外侧面沿长度方向的多个减重漏液孔,既有利于减轻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的重量,也有利于保证电泳漆膜厚度的均匀性,提高车身腔体内部的电泳成膜性,解决了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与车身侧围外蒙皮之间电泳不充分而锈蚀的问题;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采用B1500HS,运用热成型新工艺制成;在保证防碰撞性能前提下可使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厚度从原有1.8mm降低到1.4mm,减少了22%的重量,有利于汽车轻量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减重漏液孔,降低了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的重量,同时提高了涂装电泳效果,通过设置加强筋,保证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满足汽车碰撞性能及门框变形量等性能要求,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采用B1500HS,运用热成型新工艺制成;在保证防碰撞性能前提下可使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厚度从原有1.8mm降低到1.4mm,减少了22%的重量,有利于汽车轻量化。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中A处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3为图1中B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前段加强件1、后段加强件2、搭接边3、减重漏液孔4、加强筋Ⅰ5、加强筋Ⅱ6、第一连接板7、第二连接板8、第一天窗安装过孔9、第二天窗安装过孔10、顶盖焊接过孔11、第一工艺定位孔12、第二工艺定位孔13、阻隔胶安装孔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相关术语“上”、“下”、“前”、“后”、“外”、“内”等方位指示位置仅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而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不是所述的零部件必须具有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整体呈弧形,包括一体成型的前段加强件1和后段加强件2;前段加强件1和后段加强件2均为U型槽体,且在前段加强件1和后段加强件2两侧均设有搭接边3;前段加强件1和后段加强件2的外侧面沿长度方向均设有多个减重漏液孔4;前段加强件1上相邻的减重漏液孔4之间以及后段加强件2下部的两个减重漏液孔4之间均设有加强筋Ⅰ5;前段加强件1与后段加强件2之间的弧形区域设有加强筋Ⅱ6。

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采用B1500HS,运用热成型新工艺制成;在保证防碰撞性能前提下可使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厚度从原有1.8mm降低到1.4mm,减少了22%的重量,有利于汽车轻量化。

前段加强件1比后段加强件2窄,避免前段加强件1过宽,影响到汽车驾驶员的视野,尤其在汽车转向时,能够避免前段加强件1遮蔽驾驶员的视线带来的安全隐患。

前段加强件1与前挡风玻璃、前立柱加强件相匹配,后段加强件2与中立柱上边梁加强件、顶盖前横梁连接板相匹配;前段加强件1和后段加强件2均为U型槽体,前段加强件1底部通过U型槽体的内侧面以及两侧的搭接边3与前立柱加强件上的搭接面搭接;后段加强件2顶部通过U型槽体的内侧面以及两侧的搭接边3与中立柱上边梁加强件搭接。

前段加强件1上相邻的减重漏液孔4之间以及后段加强件2底部相邻的减重漏液孔4之间均设有加强筋Ⅰ5;前段加强件1与后段加强件2交接处设有加强筋Ⅱ6,在相同材料和料厚条件下,有效提高加强件本体强度及刚度,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加强筋Ⅰ5和加强筋Ⅱ6均采用冲压制成。

由于在前段加强件1与后段加强件2之间的弧形区域以及弧形区域的两侧分别设置了加强筋Ⅱ6和加强筋Ⅰ5,且位于弧形区域的加强筋Ⅱ6比加强筋Ⅰ5长,能够提升前段加强件1与后段加强件2之间的弧形区域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提高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结构的碰撞性能,降低车辆受碰撞后前段加强件1与后段加强件2之间的弧形区域出现弯折的概率。

电泳涂装是将具有导电性的被涂物浸渍在装满电泳涂料工作液中作为阴极, 在电泳槽中另设置与其相对应的阳极,在两极间通直流电,在被涂物表面上析出均一、水不溶的涂膜的一种涂装方法,是提高车身内腔和焊缝的防腐性的主要手段;通过设置在前段加强件1和后段加强件2的外侧面沿长度方向的多个减重漏液孔4,解决了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与车身侧围外蒙皮之间电泳不充分而锈蚀的问题,能够使电泳涂料充分进入车身腔体内部,形成电泳漆膜并保证电泳漆膜的厚度,从而避免锈蚀,同时,有利于减轻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的重量;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减重漏液孔4有8个,布局合理,有利于保证电泳漆膜厚度的均匀性,提高车身腔体内部的电泳成膜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后段加强件2上侧搭接边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8;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8上分别设有第一天窗安装过孔9和第二天窗安装过孔10;满足天窗相应布置要求。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板8下部的搭接边3上设有顶盖焊接过孔11;顶盖焊接过孔11采用冲压而成;由于汽车侧围与顶盖衔接的处的焊接部件较多,通常包括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侧围外蒙皮、顶盖外蒙皮和前立柱上边梁内板,共四层部件,厚度较厚,在焊接时不易焊透,影响焊接质量,通过设置顶盖焊接过孔11,可减少一层焊接,规避四层焊焊接质量不佳的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前段加强件1下部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工艺定位孔12,后段加强件2上部的外侧面的边缘设有第二工艺定位孔13;第一工艺定位孔12和第二工艺定位孔13均为冲压成孔,方便对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进行定位焊接,提高焊接精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前段加强件1的外侧面还设有阻隔胶安装孔14;由于汽车的车身结构中存在一些腔体构件,在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腔体内形成高速气流,产生风噪,并进而传递到车内,引起乘坐不适;在前段加强件1的侧面留置阻隔胶安装孔14,满足布置阻隔胶的要求,使阻隔胶在阻断腔体构件内气流的同时又能吸收削弱噪声声波。

设计图

一种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4052.3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505860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B62D 25/04

专利分类号:B62D25/04;B62D25/00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重庆菲斯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重庆菲斯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01121 重庆市北部新区栖霞路18号19幢1单元5-3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第一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当前权利人:重庆菲斯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立荣

代理机构:50214

代理机构编号: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前立柱上边梁加强件论文和设计-不公告发明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