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剪切特性论文-周丹,黄英,杨恒,唐森涛,李剑寒

循环剪切特性论文-周丹,黄英,杨恒,唐森涛,李剑寒

导读:本文包含了循环剪切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湿循环,饱和重塑红土,影响因素,固结不排水条件

循环剪切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周丹,黄英,杨恒,唐森涛,李剑寒[1](2019)在《干湿循环对云南饱和重塑红土固结不排水剪切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红土为研究对象,以反复的低温脱湿、浸泡增湿为干湿循环控制条件,考虑干湿循环次数、干密度和围压等影响因素,利用TSZ-2型全自动叁轴仪,开展干湿循环作用下饱和重塑红土的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干湿循环饱和重塑红土叁轴剪切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结不排水条件下,饱和重塑红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表现出应变软化的特征,孔压曲线呈S形变化。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多,饱和重塑红土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峰值孔压均出现减小,固结排水量、残余应力变化量、残余应变变化量均出现增大;随着干密度的增大,峰值应力、残余应力增大,饱和重塑红土的固结排水量、峰值应变、残余应变、峰值孔压减小;随围压的增大,饱和重塑红土的固结排水量、峰值应力、峰值应变、残余应力、残余应变、峰值孔压均出现增大。饱和重塑红土的总应力强度指标和有效应力强度指标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多呈波动减小的变化趋势。反复的干湿循环对饱和重塑红土的微结构产生了损伤,影响了固结过程中的排水情况和试样的密实状态,相应地改变了剪切过程中的受力特性。(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赖远超,李朋伟,邓辉,刘东,苏航[2](2019)在《饱水-失水循环下泥岩的剪切蠕变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滇中红层泥岩在饱水-失水循环作用下的剪切蠕变特性,采用YBL-300剪切流变仪开展了剪切流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滇中红层泥岩在法向正应力较低时,饱水-失水循环下的泥岩蠕变剪应力相较于饱和状态与天然状态下的分别减少了74%与79%;(2)饱水-失水循环引起了剪切蠕变曲线中出现"台阶"现象,而在同一级蠕变曲线中,饱水-失水循环次数的增多,"台阶"现象逐渐消失;(3)法向正应力较小时,饱水-失水循环对泥岩的剪切蠕变特性影响较大,随正应力增大,影响逐渐减小;(4)通过五元件粘弹性剪切蠕变模型和幂函数型经验模型构建了饱水-失水循环泥岩剪切蠕变应变-时间线方程,并得出与试验相符的应变-时间模拟线。(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刘新荣,邓志云,刘永权,刘树林,路雨明[3](2018)在《峰前循环剪切作用下岩石节理损伤特征与剪切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刀切割加工原岩试样,开展含二阶起伏体的均质砂岩试样的峰前循环加载直剪试验,研究不同破坏模式下岩石节理的累积损伤特征,并分析循环加载次数、加载速率与幅值等因素对岩石节理剪切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发生爬坡破坏模式的节理,其损伤特征主要表现为二阶起伏体的磨损;而啃断破坏模式下主要表现为一阶起伏体上的损伤裂纹开展和贯通;在爬坡–啃断破坏模式下,岩石节理的损伤特征则兼有爬坡破坏与啃断破坏的损伤特征。(2)岩石节理的峰值抗剪强度随着循环加载次数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但残余抗剪强度受加载次数的影响不大;随着循环加载速率增大、幅值增加,节理的峰值抗剪强度劣化速度加快,峰值抗剪强度降低。(3)峰前循环加载对岩石节理造成的影响可归结为接触效应和损伤效应,在节理经历峰前循环剪切过程中,上述2种效应的演变是造成其峰值抗剪强度先增后减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冯大阔,张建民[4](2018)在《剪切路径对土与结构接触面叁维循环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80t大型叁维接触面试验机,通过改变往返圆弧剪切路径的半径和旋转角度幅值研究不同剪切路径下接触面叁维循环力学特性,重点分析了剪切路径的影响规律。剪切路径由于影响两正交切向位移大小、方向转变及结构面附近土颗粒运动形态,从而导致接触面剪切体变及可逆性剪切体变-x或y向位移关系、切向应力位移关系及切向应力间关系形式差异显着。随旋转角度幅值的增大,接触面x向应力位移关系形式由双曲线向椭圆形转变;残余摩擦角由35°逐渐减小到33°,而后趋于稳定;峰值摩擦角则保持35°不变。不同剪切路径下接触面力学特性亦有诸多相同之处:抗剪强度具有各向同性;往返型路径下均产生明显的不可逆性和可逆性剪切体变,随循环剪切的进行,前者单调增长,后者峰值逐渐减小而后趋于稳定;不同剪切路径下接触面可逆性剪切体变-主切向位移关系及主剪应力-主切向位移关系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后者曲线形式随循环剪切的进行由双曲线形式逐渐向理想弹塑性模式转变。(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许江,瞿佳美,刘义鑫,彭守建,王威[5](2019)在《循环剪切荷载作用下充填物对结构面剪切特性影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相似材料复制劈裂结构面,进行常法向应力下循环剪切试验,研究无充填、充填黄泥3mm、充填石膏3mm和充填岩屑3 mm条件下结构面循环剪切强度、变形和形貌演化特性。结果表明:(1)循环剪切中占主导地位的破坏模式会发生改变,无充填时由剪断破坏向磨损破坏转化,充填黄泥时主要为滑移破坏,充填石膏时由剪断破坏向滑移破坏再向磨损破坏转化,充填岩屑时由剪断破坏向磨损破坏转化。(2)随着循环剪切次数增加,无充填和充填黄泥时峰值剪应力以减速率减小,充填石膏和岩屑时峰值剪应力先减小再以减速率增大,充填物会弱化结构面循环剪切强度,其中以黄泥的弱化影响最大。(3)不同充填材料条件下,结构面循环剪切中平均剪胀角均以减速率减小,有充填时循环剪切中剪缩现象更明显,其中充填黄泥时剪缩幅度最小,充填石膏时剪缩幅度最大。(4)有充填物条件下,循环剪切后结构面磨损程度比无充填条件下要小,其中以充填黄泥时磨损程度最小,充填石膏时磨损程度相对最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会琼,黄维辉[6](2018)在《干湿循环对砂岩剪切特性影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干湿循环作用对岩石剪切特性的影响规律,以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YZW50型微机控制电动应力式直剪仪对其开展干湿循环次数分别为1、5、10、15、20及30次共6种不同状态下的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砂岩抗剪参数具有明显的干湿循环效应,当干湿次数为30次时,黏聚力下降到7.31 MPa,内摩擦角减小为34.82°,与干湿循环1次相比,下降幅度分别高达37.31%和20.59%。同时,砂岩的剪切破坏特征也会随着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产生较为显着的变化,即呈现出从脆性到塑性逐渐转化的趋势。研究成果为岩土工程的设计和稳定性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矿冶》期刊2018年04期)

纪文栋,张宇亭,王洋,裴文斌[7](2018)在《循环单剪下珊瑚钙质砂和普通硅质砂剪切特性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普通硅质砂和西沙群岛珊瑚钙质砂开展多级正应力下循环单剪试验,对比多循环周期下两种砂土剪切性质和颗粒破碎的差异。研究发现,两种砂样在循环剪切下体积变化都比较微弱,剪切过程中存在阶段性剪胀,使得试样的轴向位移呈波动变化;循环单剪下剪应力峰值包络线可以用联合型指数函数表达;剪应力随循环周期变化分为同步阶段和差异阶段,两个阶段转变节点对应的循环周期数随着正应力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同步增长阶段珊瑚钙质砂和普通硅质砂的剪应力变化一致,在差异阶段普通硅质砂的剪应力要高出珊瑚钙质砂。两种砂剪应力差异程度随试验正应力不同而变化,普通硅质砂剪应力最大可高出珊瑚钙质砂14.7%;珊瑚钙质砂和普通硅质砂的颗粒破碎存在明显差异,珊瑚钙质砂全粒径范围内颗粒破碎分布更均衡,普通硅质砂在特定粒径区间内出现了剧烈的颗粒破碎,颗粒级配曲线存在明显拐点。普通硅质砂和珊瑚钙质砂滞回曲线的形状及随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有显着差异,是两种砂样剪切性质不同的重要体现。(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S1期)

成浩,王晅,张家生,王启云[8](2018)在《粗糙度对红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循环剪切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结构表面粗糙度对土与结构接触面循环剪切特性的影响,采用大型直剪仪进行了不同粗糙度与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红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循环剪切试验,分析粗糙度对接触面循环剪切应力与剪切体变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接触面都呈现出循环剪切软化特征,同一循环周次接触面剪切强度随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循环剪切过程中接触面表现出明显的剪缩特征,接触面最终剪缩量随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接触面剪切刚度和阻尼比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结构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能提高接触面剪切刚度,但对接触面阻尼比的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瞿佳美[9](2018)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结构面剪切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面是岩体不连续性、不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的主控因素,地震和爆破所产生的循环荷载及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结构面闭合或滑移伴随的变形和强度变化是地面及地下工程失稳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含结构面岩体在循环剪切荷载作用下的剪切性质能为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和加固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由于结构面的抗剪试验是破坏性试验,本文利用相似材料批量复制劈裂结构面和剪切结构面,利用自主研发的煤岩剪切渗流耦合装置对含结构面岩体进行常法向应力下循环剪切试验和叁维扫描,分析了不同法向应力、不同结构面类型、不同充填材料和不同充填厚度条件下含结构面岩体在循环剪切中强度、变形和叁维形貌演化规律,主要研究成果有:(1)通过对循环剪切中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形态进行分析,将其划分为峰值型、屈服型和滑动型叁种,对比发现曲线形态受法向应力影响最小,其次为结构面类型,受充填材料和充填厚度影响较大;随循环剪切次数增加,不同法向应力和不同结构面类型条件下最大剪应力均呈减速率下降,但其下降速率存在差异;充填黄泥3mm和充填石膏1mm时结构面最大剪应力呈减速率下降,充填岩屑3mm和充填石膏2mm和3mm时最大剪应力均为先减小后呈减速率增大,充填材料会弱化结构面剪切强度,不同充填条件弱化程度存在差异。(2)对循环剪切中法向位移-剪切位移曲线形态进行分析,并计算平均剪胀角来衡量不同剪切循环中结构面剪胀(剪缩)程度;随着循环剪切次数增加,不同试验条件下结构面平均剪胀角均呈减速率下降;法向应力越大、充填厚度越大,平均剪胀角下降速率越快,同一循环中平均剪胀角越小;同一法向应力下剪切结构面平均剪胀角下降速率比劈裂结构面快,同一循环中平均剪胀角更小;不同充填材料条件下,充填黄泥时平均剪胀角下降速率最小,充填石膏和岩屑时相当。(3)通过对比循环剪切前后结构面实物图和叁维扫描图,观察其在循环剪切中的直观磨损程度,并计算叁维粗糙度参数轮廓最大高差S_h、轮廓面积比S_A、相对起伏高度均方根Z_2和吻合度系数JMC来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结构面破坏模式受法向应力影响较小,受结构面类型、充填材料和充填厚度影响较大;法向应力越大,结构面磨损越严重,同一法向应力下剪切结构面磨损比劈裂结构面严重,不同充填材料间以充填黄泥时磨损程度最小,充填石膏和岩屑时磨损程度相当,充填不同厚度石膏时结构面磨损程度差异较小。(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4-01)

范文臣,曹平,龙龙[10](2018)在《循环剪切下节理表面形貌及节理力学特性劣化规律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岩石节理循环剪切破坏机理,对岩石节理进行3种不同的常法向荷载下的直剪试验,并对节理表面初始形貌以及剪切后的形貌采用高精度叁维激光形貌扫描仪进行形貌测测试,分析节理表面形貌的劣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剪切次数的增加,节理表面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迅速减小,节理表面峰点被剪断,使得上、下节理面出现较多空隙。在节理剪切过程中,剪切荷载对节理表面形貌的劣化起主要作用,而对试件所施加的法向荷载越大则会增加节理表面形貌的劣化程度,通过对比循环剪切过程中形貌高度参数和混合参数可知,节理表面的劣化主要发生在第一次剪切过程。在循环剪切过程中,节理峰值剪切强度与残余强度均随剪切次数增加而减小,随着形貌特征的劣化,节理剪胀随着剪切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节理的闭合变形远大于完整岩石的在同等法向荷载下的变形值,而节理的法向闭合位移也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及节理表面形貌特征的劣化而逐步减小。(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8年03期)

循环剪切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滇中红层泥岩在饱水-失水循环作用下的剪切蠕变特性,采用YBL-300剪切流变仪开展了剪切流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滇中红层泥岩在法向正应力较低时,饱水-失水循环下的泥岩蠕变剪应力相较于饱和状态与天然状态下的分别减少了74%与79%;(2)饱水-失水循环引起了剪切蠕变曲线中出现"台阶"现象,而在同一级蠕变曲线中,饱水-失水循环次数的增多,"台阶"现象逐渐消失;(3)法向正应力较小时,饱水-失水循环对泥岩的剪切蠕变特性影响较大,随正应力增大,影响逐渐减小;(4)通过五元件粘弹性剪切蠕变模型和幂函数型经验模型构建了饱水-失水循环泥岩剪切蠕变应变-时间线方程,并得出与试验相符的应变-时间模拟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循环剪切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周丹,黄英,杨恒,唐森涛,李剑寒.干湿循环对云南饱和重塑红土固结不排水剪切特性的影响[J].工业建筑.2019

[2].赖远超,李朋伟,邓辉,刘东,苏航.饱水-失水循环下泥岩的剪切蠕变特性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9

[3].刘新荣,邓志云,刘永权,刘树林,路雨明.峰前循环剪切作用下岩石节理损伤特征与剪切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

[4].冯大阔,张建民.剪切路径对土与结构接触面叁维循环特性影响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8

[5].许江,瞿佳美,刘义鑫,彭守建,王威.循环剪切荷载作用下充填物对结构面剪切特性影响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9

[6].王会琼,黄维辉.干湿循环对砂岩剪切特性影响试验研究[J].矿冶.2018

[7].纪文栋,张宇亭,王洋,裴文斌.循环单剪下珊瑚钙质砂和普通硅质砂剪切特性对比研究[J].岩土力学.2018

[8].成浩,王晅,张家生,王启云.粗糙度对红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循环剪切特性的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瞿佳美.循环荷载作用下结构面剪切特性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8

[10].范文臣,曹平,龙龙.循环剪切下节理表面形貌及节理力学特性劣化规律研究(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8

标签:;  ;  ;  ;  

循环剪切特性论文-周丹,黄英,杨恒,唐森涛,李剑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