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复极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早期复极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一、早期复极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艳[1](2019)在《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态心电图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效果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态心电图诊断于早期复极综合征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2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诊断方法分成两组,将100例行常态心电图诊断患者设为对照组,将100例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诊断价值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观察组检出96例,检出率为96.00%;对照组检出80例,检出率为8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种心电图连接下,总共有60例检查出ST-T差异,且差异主要为肢体导联上的差异,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反映ST-T改变更加显着;患者心率为每分钟61~70次时,显示ST段抬高0.20~0.29 mV,患者心率为每分钟51~60次时,显示ST段抬高0.30~0.39 mV。结论于早期复极综合征诊断中应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其检出率,便于尽早确诊,且可反映ST-T段变化特征及患者心率关系,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值得临床应用。

李雪雅[2](2017)在《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对比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观察。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早期复极综合征以及32例急性心包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比其心电图结果,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心包炎组患者在早期表现上主要以P-R段偏移为主,而复极综合征组的患者则无明显特征。此外,两组患者在心电图V6导联ST/T>0.25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电图的对比中,如果患者出现P-R段偏移可考虑为急性心包炎,与此同时,以心电图V6导联ST/T>0.25为依据对两种疾病进行辨别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林玥,周白丽[3](2016)在《J波综合征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心血管恶性事件发生率的迅猛增加,病死率居高不下,J波综合征已成为研究的热点。J波综合征是指以J波为特征合并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如早期复极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心室纤颤等)。这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的出现有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倾向,且其间具有相似的发病机制、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因此,正确识别和认识J波综合征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及干预尤为重要。

但晴[4](2016)在《心电图早复极在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风险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早期复极(Early repolarization, ER)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的标志。直到近年来才被发现与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和特发性室速/室颤(VT/VF)有关系,增高患者死亡率。因此,目前ERP已成为国内外心血管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ERP和心源性猝死、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特别是离子流机制、ERP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预测、ERP的治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早复极联合J波振幅以及ST段抬高的程度等指标可以用于识别猝死高危患者。但早复极预测不同人群中猝死风险方面尚待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风险预测方面,还有很多尚需解决的问题需要研究探索。第一部分:心电图早期复极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风险的回顾性调研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心电图早复极与心脏性猝死和特发性室速/室颤(VT/VF)有关系,增高患者死亡率。但对心电图早期复极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我们通过对2009年至2013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以了解心电图早期复极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特点,为后期前瞻性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3年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433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证实罪犯冠脉为前降支,除外同时有右冠脉及后降支完全闭塞患者。根据临床心电图资料将患者分为阳性组(ER+)和阴性组(ER-),对患者室速/室颤的发生率进行研究。结果:(1)54.88%的患者早期复极图形(ERP)表现为QRS波群终末切迹,39.09%的患者ERP表现为QRS波群终末顿挫,仅各有3%的患者ERP表现为QRS波群终末切迹与顿挫混合及仅为J点抬高的形态;可见ERP形态以切迹与顿挫居多,其中切迹比例占优势。(2)49.62%的患者ERP分布于下壁导联,37.59%的患者ERP分布于下壁及胸前导联;侧壁及侧壁加胸前导联的患者仅占4.51%和8.27%。(3)93.98%的患者ST段抬高形态呈水平型,仅有6%的患者呈上斜型抬高。(4)与无ERP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比较,有ERP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率较慢(67.46±1.72次/分vs.78.36±7.09次/分,p<0.01),QRS时限延长(98.12±6.80ms vs.90.88±8.41ms,p<0.01)。(5)两组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8.27% vs.7%)。结论:(1)合并ERP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ERP形态多表现为切迹,多分布于下壁或下壁加胸前导联,大部分ST段呈水平型抬高。(2)早期复极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心电图特征表现为心率较慢、QRS时限延长。(3)合并ERP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速/室颤的几率并未增加,是否作为预测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二部分:心电图早期复极在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风险中的应用目的:研究早期复极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01-2015.12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证实罪犯冠脉为前降支,除外同时有右冠脉及后降支完全闭塞患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早复极阳性10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早复极阴性患者455例为对照组。结果:(1)两组间对照基础资料如年龄、性别、抽烟、射血分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开通冠脉时间、犯罪血管等均无统计学差异。(2)早期复极组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3)早期复极组死亡率比对照组高(P<0.05)。(4)49%的患者ERP表现为QRS波群终末切迹,42%的患者ERP表现为QRS波群终末顿挫,3%的患者表现为QRS波群顿挫与切迹混合,4%的患者表现为QRS波群仅J点抬高。(5)J点抬高幅度大于0.2mV占18%。(6)ST段抬高形态:水平型抬高占94%,上斜型抬高仅占6%。(7)ERP出现的导联:下壁导联占54%,下壁导联及胸前导联占32%;侧壁占5%,侧壁及胸前导联占7%。(8)ERP组与对照组的心电图特征值比较:心率(HR)较慢QRS时限延长QTc间期较短(P<0.05),PR间期及QT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有早期复极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速/室颤的几率大于无早期复极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有早期复极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高于无早期复极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早期复极患者比非早期复极患者心率较慢、QRS时限延长、QTc间期较短。

张靓,王智泉[5](2015)在《中老年患者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4年9月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60例患者的一般特征、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n=36)的相邻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超过50ms的百分比(PNN50)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n=24)(P<0.05),两组患者的ST段幅度和平均QTD积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J波多见于V2-V5导联。ST抬高、降低与心率密切相关。结论通过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更有利于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黄少娜[6](2015)在《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对揭示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的有效性》文中提出目的:探究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在揭示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征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伴有猝死家族史(心电图胸前导联呈ST段抬高)的3个家系(9个成员)为试验组,另择取同期来本院体查的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行常规与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心电图检查,探究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对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征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9个成员均行体格、超声心动图检查,家系1常规与高位右侧胸前导联未显现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特征;家系2先证者常规心电图J波呈现增高,V1’V3’导联J波呈增高趋势,维持0.150.5 m V;家系3中的例1、例3心电图提示为Brugada综合征,V1"V3"导联J波明显增高,维持0.20.7 m V。32例健康体检者中,20例常规心电图呈早期复极,1例V1’V3’导联J波明显增高,11例V1"V3"导联J波显着增高,所有健康体检者均不吻合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诊断标准。结论:相较于常规心电图而言,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心电图能有效提升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诊断阳性率,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郑泉[7](2015)在《早期复极综合征误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2005—2013年公开发表符合要求的ERS误诊文献,对纳入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纳入ERS误诊文献12篇,误诊病例139例,误诊率为72.0%。139例临床症状均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前区疼痛及心悸等。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64例;ST段凹面向上抬高95例,可见明显J点78例,ST-T融合65例,T波高耸60例,伴偶发室性早搏8例,伴偶发房性早搏2例。132例行血清心肌酶检查均正常。误诊为变异型心绞痛61例,急性心肌梗死33例,急性心包炎13例,心脏神经症11例,高钾血症7例,病毒性心肌炎6例,室壁瘤、Brugada综合征和脑心综合征各2例,急性肺栓塞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各1例。6篇文献记载误诊时间为2 h14 d。51例行平板运动试验、87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1例行蹲起运动后确诊。均予对症及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ERS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本病认识,动态心电图和运动试验可帮助确诊。

刘秀云,刘圣丰[8](2015)在《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对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及动态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2例常规心电图ST段呈早期复极改变者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所有受检者在运动后ST段均回落,并于休息后恢复至运动前状态,动态心电图也反应出随心率的快慢变化而呈现的ST-T的改变,符合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特征。结论:运动平板试验和动态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征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二者的可靠性无明显差异,故可针对不同的人群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

黄蓉,袁青,屈克义[9](2014)在《35岁以上农村居民早期复极综合征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35岁以上农村居民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取两阶段整群抽样的方式,2013年812月夷陵医院医护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后,对夷陵区7个乡镇14个村组中年龄>35岁,且居住时间≥5年的3393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临床体检、心电图检查。将符合早期复极综合征诊断标准的病例分为35<44岁、44<54岁、54<64岁和≥64岁4个年龄组,对其进行危险因素探讨。结果夷陵区35岁以上农村居民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0.17%,其中男性的患病率为12.94%,女性的患病率为8.19%。年龄段在44<54岁的患病率最高,达总数的10.96%,其次为35<44、54<64岁年龄组,患病率分别为10.29%、1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每周体育锻炼频率、吸烟情况、每月饮茶量等为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论 35岁以上农村居民早期复极综合征在夷陵区患病率较高,其中男性、每周体育锻炼频率、吸烟情况、每月饮茶量等为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王荣军,王艳英,赵大宇[10](2014)在《早期复极综合征伴急性心肌梗死1例》文中提出1病历资料患者男性,46岁,主因"持续性胸痛33小时"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病史,无吸烟及饮酒等不良嗜好,否认有家族冠心病及猝死病史。患者于入院33小时前在睡眠中突感胸痛而醒,为胸骨中下段后呈闷胀样痛,伴有气短、出汗、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少许胃内容物。因症状持续不缓解,先到某医院急诊,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甘油"等治疗,18小时后胸痛缓解。入本院前3小时无诱因再次出现胸痛,持续

二、早期复极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期复极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态心电图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方案: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检出情况:
    2.2 ST-T改变情况:
    2.3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特点:
3 讨论

(2)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J波综合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J波的概念
2 J波的发生机制
3 J波综合征
    3.1 遗传性J波综合征
        3.1.1 Brugada综合征
        3.1.2 早期复极综合征
        3.1.3 特发性心室纤颤
    3.2 获得性J波
        3.2.1 缺血性J波
        3.2.2 低温性J波
4 小结

(4)心电图早复极在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风险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心电图早期复极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风险的回顾性调研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心电图早期复极在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风险中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中老年患者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及其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诊断标准[2]
    1.3观察指标
    1.4检测方法
    1.5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2.2两组患者HRV各指标积分比较
    2.3动态心电图J波出现的导联情况
    2.4心率与ST抬高的关系
    2.5 Q-T离散度
3 讨论

(6)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对揭示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的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心电图评判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试验组12导联及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心电图比较
    2.2 对照组12导联及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心电图比较
3 讨论

(7)早期复极综合征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8)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对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9)35岁以上农村居民早期复极综合征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统计
    2.2 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3 讨论

(10)早期复极综合征伴急性心肌梗死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资料
2 讨论

四、早期复极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态心电图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效果比较[J]. 徐艳. 临床医学, 2019(03)
  • [2]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对比观察[J]. 李雪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31)
  • [3]J波综合征研究进展[J]. 林玥,周白丽. 医学综述, 2016(16)
  • [4]心电图早复极在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风险中的应用[D]. 但晴.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6(03)
  • [5]中老年患者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及其临床价值[J]. 张靓,王智泉. 安徽医药, 2015(12)
  • [6]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对揭示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的有效性[J]. 黄少娜. 中国医学创新, 2015(20)
  • [7]早期复极综合征误诊分析[J]. 郑泉. 临床误诊误治, 2015(05)
  • [8]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对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对比分析[J]. 刘秀云,刘圣丰.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5(01)
  • [9]35岁以上农村居民早期复极综合征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 黄蓉,袁青,屈克义. 中国医药导报, 2014(35)
  • [10]早期复极综合征伴急性心肌梗死1例[J]. 王荣军,王艳英,赵大宇. 中国乡村医药, 2014(09)

标签:;  ;  ;  ;  

早期复极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