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王晋星一夏杰朱锡敏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安全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5-CR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开展ADR监测工作有助于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为进一步了解我院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现对我院2018年1-12月上报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12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的ADR报告27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运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7办公软件对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别、ADR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新编药物学》(第17版)对引发ADR的药物进行分类[2]。
2结果
2.1发生ADR的患者性别及年龄
27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133例(占47.84%),女性患者145例(占52.16%),男女之比为1:1.09;患者年龄3岁至82岁,其中≤18岁的患者38例,19~45岁的患者54例,46~65岁的患者119例,≥66岁的患者67例。
2.2ADR报告的科室分布及类型
278例ADR报告涉及我院30个临床科室,上报ADR病例数前5位的科室为精神科(35例)、内分泌科(24例)、神经内科(20例)、消化内科(20例)、肿瘤科(20例)。278例ADR报告中,新的ADR37例,严重的ADR13例,一般的ADR228例。
2.3引发ADR的药物类型分布
278例ADR涉及13类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例次数最多,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及内分泌代谢系统药物,见表2。
表1引发ADR的药物类型分布
药物类别例次数构成比(%)抗感染药物7225.90中枢神经系统药物3813.67内分泌代谢系统药物3612.95抗肿瘤药物2910.43心血管系统药物2810.07中药制剂207.19
维生素类及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药物165.76呼吸系统药物113.96血液系统药物72.52其他药物72.52消化系统药物51.80激素及其有关药物51.80泌尿和生殖系统药物41.44
2.4引发ADR排序前10位的药品引发ADR例次数排序前10位的药品中,4种为抗菌药物,2种为抗精神病药物;10种药品共引发ADR85例次(占总例次数的30.47%),见表3。
表2引发ADR排序前10位的药品
药物名称例次数占ADR总例次数的比例(%)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45.04盐酸齐拉西酮胶囊145.04利培酮片134.68硫酸镁注射液93.24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2.88注射用红花黄色素62.16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62.16氯化钾注射液51.80热毒宁注射液51.80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51.80合计8530.47
2.5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278例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斑疹、丘疹、皮肤潮红等;其次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主要临床表现分别为锥体外系病和恶心、呕吐、腹胀等。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发生ADR的女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男性患者,与国家ADR监测报告中的结果一致[3-4]。278例ADR报告中,46岁及以上患者较多,原因可能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偿适应能力逐渐衰退,机体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降低[5];此外,老年患者常伴发多种基础疾病,存在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情况,从而增加了ADR发生的风险[6]。故应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年龄因素,遵循个体化给药原则,合理选择药物。
278例ADR涉及13类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例次数最多,主要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这可能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分子中的β-内酰胺环以及与β-内酰胺环合并的杂环及环上侧链的取代基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ADR有关[7]。我院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引发的ADR例次数最多,可能是由于该药在各科室用量大,使用人群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高。有文献报告,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与日剂量、年龄等密切相关[8];因此,临床使用该药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278例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可能是由于这些器官和(或)系统的损害较容易观察到并作出判断,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而对于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等,须通过实验室检查作对比后才能发现,所以往往因不易察觉而被忽略。因此,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AD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遵循个体化给药原则,合理选择药物及给药途径。用药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加强用药监护,发现疑似ADR后要及时处理。医疗机构应加强ADR的相关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ADR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第81号.2011-05-04.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ADR监测年度报告:2016年[J].中国药物评价,2017,34(3):234-240.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ADR监测年度报告:2017年[J].中国药物评价,2018,5(2):154-160.
[5]江佳,刘俊.老年患者发生ADR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1):70-72.
[6]林珍,蒋娟,吴小枫,等.2013-2016年我院2621例ADR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8,15(1):40-45.
[7]柳立新,杨冬梅,刘俊,等.安微省县级医院ADR1944例原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7):943-946.
[8]单爱莲,赵桂元,钱思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国内外文献个案调查与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3):212-217.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