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论文和设计-张海锋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包括:安装板、第一上料机构、翻转机构、运输机构、点胶机构、第二上料机构、下料机构以及组装机构;第一上料机构设置于安装板上;翻转机构设置于第一上料机构的一侧;运输机构跨设于第一上料机构以及翻转机构;点胶机构设置于翻转机构的一侧;第二上料机构设置于点胶机构的一侧;下料机构设置于第二上料机构的一侧;组装机构跨设于翻转机构、点胶机构、第二上料机构以及下料机构。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上料机构、翻转机构、运输机构、点胶机构、第二上料机构、下料机构以及组装机构,通过上述机构实现摄像头的自动上料、翻转、点胶以及镜片组装,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第一上料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其用于对摄像头外壳进行上料;翻转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料机构的一侧,其用于对摄像头外壳进行翻转;运输机构,其跨设于所述第一上料机构以及翻转机构,其用于将第一上料机构上的摄像头外壳运输至翻转机构上;点胶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翻转机构的一侧,其用于对摄像头外壳进行点胶;第二上料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点胶机构的一侧,其用于对IR镜片进行上料;下料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料机构的一侧,其用于对完成点胶及IR镜片组装的摄像头外壳进行下料;以及组装机构,其跨设于所述翻转机构、点胶机构、第二上料机构以及下料机构,其用于将翻转后的摄像头外壳运输至点胶机构上并将IR镜片组装至摄像头外壳上。

设计方案

1.一种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板;

第一上料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其用于对摄像头外壳进行上料;

翻转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料机构的一侧,其用于对摄像头外壳进行翻转;

运输机构,其跨设于所述第一上料机构以及翻转机构,其用于将第一上料机构上的摄像头外壳运输至翻转机构上;

点胶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翻转机构的一侧,其用于对摄像头外壳进行点胶;

第二上料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点胶机构的一侧,其用于对IR镜片进行上料;

下料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料机构的一侧,其用于对完成点胶及IR镜片组装的摄像头外壳进行下料;以及

组装机构,其跨设于所述翻转机构、点胶机构、第二上料机构以及下料机构,其用于将翻转后的摄像头外壳运输至点胶机构上并将IR镜片组装至摄像头外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包括:升降单元以及托运单元;所述升降单元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其用于驱动装载摄像头外壳的上料治具进行升降;所述托运单元设置于升降单元与运输机构之间,用于将摄像头外壳运输至运输机构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包括:第一直线模组以及升降架;所述第一直线模组垂直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升降架设置于第一直线模组上;所述第一直线模组驱动升降架升降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运单元包括:第二直线模组以及托运架;所述第二直线模组设置于所述升降架的一侧,其一端位于所述运输机构的下方;所述托运架设置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上;所述托运架上设置有钩板电磁铁;所述第二直线模组驱动托运架于升降架以及运输机构之间线性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机构包括:运输支架、第三直线模组、第四直线模组以及第一机械夹;所述运输支架跨设于所述第一上料机构以及翻转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三直线模组设置于所述运输支架上;所述第四直线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三直线模组上;所述第一机械夹设置于所述第四直线模组上;所述第三直线模组驱动第四直线模组于第一上料机构以及翻转机构之间线性移动;所述第四直线模组驱动第一机械夹升降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机构包括:第五直线模组、点胶平台、点胶支架以及点胶单元;所述第五直线模组设置于所述翻转机构的一侧,并且其一端位于所述组装机构的下方;所述点胶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五直线模组上,其用于固定摄像头外壳并驱动摄像头外壳旋转;所述点胶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五直线模组的一侧;所述点胶单元设置于所述点胶支架上;所述第五直线模组驱动点胶平台于点胶单元以及组装机构之间线性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第六直线模组以及上料托盘;所述第六直线模组设置于所述点胶机构的一侧,并且其一端位于所述组装机构的下方;所述上料托盘设置于所述第六直线模组上;所述上料托盘用于放置IR镜片;所述第六直线模组驱动上料托盘朝向组装机构线性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机构包括:组装支架、第七直线模组、第八直线模组、组装升降板、第一组装单元以及第二组装单元;所述组装支架跨设于所述翻转机构、点胶机构、第二上料机构以及下料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七直线模组设置于所述组装支架上;所述第八直线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七直线模组上;所述组装升降板设置于所述第八直线模组上;所述第一组装单元以及第二组装单元平行设置于组装升降板上;所述第七直线模组驱动第八直线模组于所述翻转机构、点胶机构、第二上料机构以及下料机构的上方线性移动;所述第八直线模组驱动组装升降板进行升降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装单元包括:第一组装驱动元件以及第二机械夹;所述第一组装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组装升降板上;所述第二机械夹与第一组装驱动元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组装驱动元件驱动第二机械夹进行升降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装单元包括:第二组装驱动元件以及组装吸嘴;所述第二组装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组装升降板上;所述组装吸嘴与第二组装驱动元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组装驱动元件驱动组装吸嘴进行升降移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摄像头被应用于很多航特,如计算机、汽车、多媒体等等。而随着摄像头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摄像头的尺寸也要求越来越小,使得摄像头的生产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中,摄像头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点胶以及组装IR镜片,而现有技术中点胶和IR镜片组装是用过不同设备分开作业的,使得企业生产效率慢,并且现有的点胶和IR镜片组装设备体积大,占用生产现场空间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简单、生产效率高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及镜片组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包括:安装板、第一上料机构、翻转机构、运输机构、点胶机构、第二上料机构、下料机构以及组装机构;第一上料机构设置于安装板上,其用于对摄像头外壳进行上料;翻转机构设置于第一上料机构的一侧,其用于对摄像头外壳进行翻转;运输机构跨设于第一上料机构以及翻转机构,其用于将第一上料机构上的摄像头外壳运输至翻转机构上;点胶机构设置于翻转机构的一侧,其用于对摄像头外壳进行点胶;第二上料机构设置于点胶机构的一侧,其用于对IR镜片进行上料;下料机构设置于第二上料机构的一侧,其用于对完成点胶及IR镜片组装的摄像头外壳进行下料;组装机构跨设于翻转机构、点胶机构、第二上料机构以及下料机构,其用于将翻转后的摄像头外壳运输至点胶机构上并将IR镜片组装至摄像头外壳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上料机构包括:升降单元以及托运单元;升降单元设置于安装板上,其用于驱动装载摄像头外壳的上料治具进行升降;托运单元设置于升降单元与运输机构之间,用于将摄像头外壳运输至运输机构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升降单元包括:第一直线模组以及升降架;第一直线模组垂直设置于安装板上;升降架设置于第一直线模组上;第一直线模组驱动升降架升降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托运单元包括:第二直线模组以及托运架;第二直线模组设置于升降架的一侧,其一端位于运输机构的下方;托运架设置于第二直线模组上;托运架上设置有钩板电磁铁;第二直线模组驱动托运架于升降架以及运输机构之间线性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运输机构包括:运输支架、第三直线模组、第四直线模组以及第一机械夹;运输支架跨设于第一上料机构以及翻转机构的上方;第三直线模组设置于运输支架上;第四直线模组设置于第三直线模组上;第一机械夹设置于第四直线模组上;第三直线模组驱动第四直线模组于第一上料机构以及翻转机构之间线性移动;第四直线模组驱动第一机械夹升降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点胶机构包括:第五直线模组、点胶平台、点胶支架以及点胶单元;第五直线模组设置于翻转机构的一侧,并且其一端位于组装机构的下方;点胶平台设置于第五直线模组上,其用于固定摄像头外壳并驱动摄像头外壳旋转;点胶支架设置于第五直线模组的一侧;点胶单元设置于点胶支架上;第五直线模组驱动点胶平台于点胶单元以及组装机构之间线性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上料机构包括:第六直线模组以及上料托盘;第六直线模组设置于点胶机构的一侧,并且其一端位于组装机构的下方;上料托盘设置于第六直线模组上;上料托盘用于放置IR镜片;第六直线模组驱动上料托盘朝向组装机构线性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组装机构包括:组装支架、第七直线模组、第八直线模组、组装升降板、第一组装单元以及第二组装单元;组装支架跨设于翻转机构、点胶机构、第二上料机构以及下料机构的上方;第七直线模组设置于组装支架上;第八直线模组设置于第七直线模组上;组装升降板设置于第八直线模组上;第一组装单元以及第二组装单元平行设置于组装升降板上;第七直线模组驱动第八直线模组于翻转机构、点胶机构、第二上料机构以及下料机构的上方线性移动;第八直线模组驱动组装升降板进行升降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组装单元包括:第一组装驱动元件以及第二机械夹;第一组装驱动元件设置于组装升降板上;第二机械夹与第一组装驱动元件的一端连接;第一组装驱动元件驱动第二机械夹进行升降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组装单元包括:第二组装驱动元件以及组装吸嘴;第二组装驱动元件设置于组装升降板上;组装吸嘴与第二组装驱动元件的一端连接;第二组装驱动元件驱动组装吸嘴进行升降移动。

本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设置有第一上料机构、翻转机构、运输机构、点胶机构、第二上料机构、下料机构以及组装机构,通过上述机构实现摄像头的自动上料、翻转、点胶以及镜片组装,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节省生产空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一种上料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一种摄像头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第一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运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点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考图1所示,其为本申请中一种上料治具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上料治具1,上料治具1用于装载多个料盘2,其中每一料盘用于放置多个摄像头外壳3,多个摄像头外壳3为均匀排列,例如,矩阵排列,上料治具1上垂直分布有多个放置槽11,每一放置槽11用于放置一料盘2。

请参考图2所示,其为本申请中一种摄像头外壳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头外壳3,摄像头外壳3开设有镜片安装槽31。

请参考图3所示,其为本申请中应用于摄像头的本申请中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其主要用于摄像头组装过程中的点胶工序以及IR镜片组装工序,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通过对摄像头外壳3的镜片安装槽31进行自动点胶后,然后再将IR镜片压合至镜片安装槽31上,从而实现摄像头外壳3的自动点胶以及IR镜片组装。

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包括安装板100、第一上料机构200、翻转机构300、运输机构400、点胶机构500、第二上料机构600、下料机构700以及组装机构800。其中第一上料机构200设置于安装板100上,第一上料机构200用于对摄像头外壳3进行上料,具体的,第一上料机构200用于对料盘2进行上料,实现对位于料盘2内多个摄像头外壳3进行上料。翻转机构300设置于第一上料机构200的一侧,因摄像头外壳3来料时其前端朝下,而翻转机构300用于对摄像头外壳3进行夹紧并进行翻转,如此,使得摄像头外壳3的前端朝上,保证摄像头外壳3的点胶以及IR镜片的组装工序正常进行。运输机构400跨设于第一上料机构200以及翻转机构300,运输机构400用于将第一上料机构200上的摄像头外壳3运输至翻转机构300上。点胶机构500设置于翻转机构300的一侧,点胶机构500用于对摄像头外壳3的前端进行点胶。第二上料机构600设置于点胶机构500的一侧,第二上料机构600用于对IR镜片进行上料。下料机构700设置于第二上料机构600的一侧,其中下料机构700用于对完成点胶及IR镜片组装的摄像头外壳3进行下料,具体的,将装载完成点胶及IR镜片组装的摄像头外壳3的料盘2重新装入上料治具1中,以便后续组装工序的进行。组装机构800同时跨设于翻转机构300、点胶机构500、第二上料机构600以及下料机构700,组装机构800用于将翻转后的摄像头外壳3运输至点胶机构500上并将IR镜片组装至摄像头外壳3上。

优选的,请一并参考图4所示,其为本申请中第一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第一上料机构200包括升降单元以及托运单元。升降单元设置于安装板100上,升降单元用于驱动装载摄像头外壳3的上料治具1进行升降。托运单元设置于升降单元与运输机构400之间,托运单元用于将摄像头外壳3运输至运输机构400的下方。具体的,升降单元包括第一直线模组210以及升降架220。第一直线模组210垂直设置于安装板100上。升降架220设置于第一直线模组上210。其中升降架220与上料治具1形状匹配,并且上料治具1可拆卸放置于升降架220的顶端。第一直线模组210驱动升降架220进行升降移动,从而控制上料治具1内的料盘2相对于托运单元进行升降移动。其中托运单元包括第二直线模组230以及托运架240。第二直线模组230设置于升降架230的一侧,并且第二直线模组230的一端位于运输机构400的下方。托运架240设置于第二直线模组230上。托运架240上设置有钩板电磁铁241。第二直线模组230驱动托运架240于升降架220以及运输机构400之间线性移动。当托运板240运输至上料治具1内并位于一料盘2下方时,第一直线模组210驱动升降架220下降直至料盘2承载于托运板322上,然后托运板240通过钩板电磁铁241吸住料盘2,接着第二直线模组230驱动托运板240移动至运输机构400的下方,带动料盘2移动至运输机构400的下方,等待运输机构400将料盘2上的摄像头外壳3运输至翻转机构300上。具体应用时,下料机构700与第一上料机构200的结构相同并且运作原理相同,以下不再对下料机构700的结构以及运作原理进行赘述。

优选的,请一并参考图5所示,其为本申请中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翻转机构300包括翻转支架310、翻转驱动元件320以及翻转机械夹330。翻转支架310设置于第一上料机构200的一侧,具体的,翻转支架310设置于第一直线模组210的一侧。翻转驱动元件320固定于翻转支架310上。翻转机械夹330与翻转驱动元件320的一端连接。运输机构400将摄像头外壳3运输至翻转机械夹330处,翻转机械夹330夹紧摄像头外壳3,然后翻转驱动元件320驱动翻转机械夹330旋转180度后,等待组装机构800将翻转后的摄像头外壳3运输至点胶机构500上。

优选的,请一并参考图6所示,其为本申请中运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运输机构400包括运输支架410、第三直线模组420、第四直线模组430以及第一机械夹440。运输支架410跨设于第一上料机构200以及翻转机构300的上方。第三直线模组420设置于运输支架410上,具体的,第三直线模组的420垂直于第二直线模组230。第四直线模组430设置于第三直线模组420上。第一机械夹440设置于第四直线模组430上。第三直线模组420驱动第四直线模组430于第一上料机构200以及翻转机构300之间线性移动,并且通过第四直线模组430驱动第一机械夹440升降移动,实现将位于托运架240上的摄像头外壳3夹取至翻转机械夹330上。

优选的,请一并参考图7所示,其为本申请中点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点胶机构500包括第五直线模组510、点胶平台520、点胶支架530以及点胶单元540。第五直线模组510设置于翻转机构300的一侧,并且其一端位于组装机构800的下方。点胶平台520设置于第五直线模组510上,其用于固定摄像头外壳3并驱动摄像头外壳3旋转,配合点胶单元540对摄像头外壳3的镜片安装槽31进行点胶。点胶支架530设置于第五直线模组510的一侧。点胶单元540设置于点胶支架530上。第五直线模组510驱动点胶平台520于点胶单元540以及组装机构800之间线性移动。当进行点胶时,点胶平台520在第五直线模组510作用下移动至组装机构800的下方,组装机构800将翻转后的摄像头外壳3由翻转机构300运输至点胶平台520上,然后点胶平台520移动至对应点胶单元540的位置,点胶单元540配合点胶平台520控制摄像头外壳3旋转从而实现对摄像头外壳3进行点胶,完成点胶后,点胶平台520再次移动至组装机构800下方,等待组装机构800将IR镜片组装至摄像头外壳3的镜片安装槽31上,然后组装机构800再将摄像头外壳3运输至下料机构700上等待下料。

优选的,请继续参考图3及图7所示,点胶平台520包括平台主体521、旋转驱动元件522以及点胶机械夹523。平台主体521设置于第五直线模组510上。旋转驱动元件522设置与平台主体521上。点胶机械夹523与旋转驱动元件522的一端连接。第五直线模组510驱动平台主体521移动至组装机构800的下方,当组装机构的800将摄像头外壳3运输至点胶机械夹523处时,点胶机械夹523夹紧从而固定摄像头外壳3,然后平台主体521移动至对应点胶单元540的位置,在点胶单元540对摄像头外壳3进行点胶同时,旋转驱动元件522驱动点胶机械夹523旋转,完成对摄像头外壳3的镜片安装槽31处进行点胶。

优选的,请继续参考图3及图7所示,点胶单元540包括点胶驱动元件541以及点胶头542。点胶驱动元件541设置于点胶支架530上,点胶头542与点胶驱动元件541的输出端连接。当摄像头外壳3在点胶平台520作用下移动至对应点胶单元540的位置,点胶驱动元件541驱动点胶头542朝向摄像头外壳3方向伸出,通过点胶头542输出胶体实现点胶。其中点胶头542与一点胶控制箱连接,通过点胶控制箱控制点胶头542的出胶量,提高点胶精度。

优选的,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第二上料机构600包括第六直线模组610以及上料托盘620。第六直线模组610设置于点胶机构500的一侧,并且其一端位于组装机构800的下方。上料托盘620设置于第六直线模组610上。上料托盘620上设有容置托盘,容置托盘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IR镜片的放置槽。第六直线模组610驱动上料托盘620朝向组装机构800线性移动,从而实现对IR镜片的上料。

优选的,请参考图3及图8所示,其中图8为本申请中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组装机构800包括组装支架810、第七直线模组820、第八直线模组830、组装升降板840、第一组装单元850以及第二组装单元860。组装支架810跨设于翻转机构300、点胶机构500、第二上料机构600以及下料机构700的上方。第七直线模组820设置于组装支架810上。第八直线模组830设置于第七直线模组820上。组装升降板840设置于第八直线模组830上。第一组装单元850以及第二组装单元860平行设置于组装升降板840上。其中第一组装单元850用于夹取摄像头外壳3,第二组装单元860用于吸取IR镜片。第七直线模组820驱动第八直线模组830于翻转机构300、点胶机构500、第二上料机构600以及下料机构700的上方线性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组装单元850以及第二组装单元860的移动,第八直线模组830驱动组装升降板840进行升降移动,从而控制第一组装单元850以及第二组装单元860的升降,配合第一组装单元850以及第二组装单元860的工作,实现组装机构800对摄像头外壳3以及对IR镜片的运输及组装。

优选的,请继续参考图3及图8所示,第一组装单元850包括第一组装驱动元件851以及第二机械夹852。第一组装驱动元件851设置于组装升降板840上。第二机械夹852与第一组装驱动元件851的一端连接。第一组装驱动元件851驱动第二机械夹852进行升降移动。当第一组装单元850在第七直线模组820以及第八直线模组830的作用下移动至摄像头外壳3上方时,第一组装驱动元件851驱动第二机械夹852下降直至第二机械夹852夹取摄像头外壳3,然后第二机械夹852同样在第七直线模组820以及第八直线模组830的作用下,将摄像头外壳3依次运输至翻转机构300、点胶机构500以及下料机构700上。

优选的,请继续参考图3及图8所示,第二组装单元860包括第二组装驱动元件861以及组装吸嘴862。第二组装驱动元件861设置于组装升降板840上。组装吸嘴862与第二组装驱动元件861的一端连接。第二组装驱动元件861驱动组装吸嘴862进行升降移动。摄像头外壳3在点胶机构500上完成点胶后,点胶平台520移动至组装机构800下方,然后,第二组装单元860在第七直线模组820以及第八直线模组830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二上料机构600的上料托盘620上方,然后第二组装驱动元件861驱动组装吸嘴862下降,直至组装吸嘴862吸取位于上料托盘620上的IR镜片,然后组装吸嘴862在第七直线模组820以及第八直线模组830的作用下,移动至点胶平台520上方并且将IR镜片压入摄像头外壳3的镜片固定槽31上。

优选的,请继续参考图3及图8所示,组装机构800还包括CCD摄像头870。CCD摄像头870设置于组装升降板840上,并位于第二组装单元860的一侧。CCD摄像头870用于对摄像头外壳3进行拍照。其中CCD摄像头870对摄像头外壳3进行两次拍照,其一为摄像头外壳3点胶完后,CCD摄像头870用于获取摄像头外壳3的点胶后的影像,从而判断点胶是否符合标准,例如通过影像判断点胶的高度、平整度、气泡等参数;其二为摄像头外壳3组装IR镜片后,CCD摄像头870用于获取摄像头外壳3组装IR镜片后的影像,从而判断IR镜片的组装是否符合标准,例如通过影像判断IR镜片的平整度参数。当符合标准时,继续下步组装工序,反之,则通过组装机构800将不良品运输至回收盘上,其中回收盘可设置于上料托盘620上。通过上述方式,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精度。

在本申请中,其中第一直线模组210、第二直线模组230、第三直线模组420、第四直线模组430、第五直线模组510、第六直线模组610、第七直线模组820以及第八直线模组830采用市面上的常规线性模组,其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相连的直线模组,例如滚珠丝杆滑台;其中翻转驱动元件320、旋转驱动元件522、点胶驱动元件541、第一组装驱动元件851以及第二组装驱动元件861采用气缸或者电动推杆。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具有内置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上料机构200、翻转机构300、运输机构400、点胶机构500、第二上料机构600、下料机构700以及组装机构800电性连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上述机构运作,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运作。

本实用新型的运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工作前,将摄像头外壳3装载于料盘2上,然后在将料盘2装载于上料治具1上,通过人工的方式或者自动上料的方式将上料治具1装载于升降架220上。

第二直线模组230驱动托运架240朝向升降架220移动。当托运板240运输至上料治具1内并位于一料盘2下方时,第一直线模组210驱动升降架220下降直至料盘2承载于托运板322上,然后托运板240通过钩板电磁铁241吸住料盘2,接着第二直线模组230驱动托运板240移动至运输机构400的下方,带动料盘2移动至运输机构400的下方;然后第三直线模组420驱动第四直线模组430朝向第一上料机构200移动,直至第一机械夹440位于托运板240的上方,然后第四直线模组430驱动第一机械夹440下降,直至第一机械夹440夹取摄像头外壳3,然后运输机构400再通过前面所述原理将摄像头外壳3夹取至翻转机械夹330上,此时,翻转机械夹330夹紧摄像头外壳3,然后翻转驱动元件320驱动翻转机械夹330旋转180度;接着第七直线模组820驱动第八直线模组830于翻转机构300、点胶机构500、第二上料机构600以及下料机构700的上方线性移动,第八直线模组830驱动组装升降板840进行升降移动,当第一组装单元850移动至翻转机械夹330上方时,第一组装单元850夹取摄像头外壳3,此时,点胶平台520在第五直线模组510作用下移动至组装机构800的下方,第一组装单元850在第七直线模组820以及第八直线模组830的驱动下移动至点胶平台520的上方,第一组装单元850将摄像头外壳3放置于点胶平台520上,然后点胶平台520移动至对应点胶单元540的位置,点胶单元540配合点胶平台520控制摄像头外壳3旋转从而实现对摄像头外壳3进行点胶,完成点胶后,点胶平台520再次移动至组装机构800下方,接着第二组装单元860在第七直线模组820以及第八直线模组830作用下,移动至上料托盘620的上方,然后第二组装单元860吸取IR镜片,然后同样在第七直线模组820以及第八直线模组830的驱动下,第二组装单元860再次移动至点胶平台520的上方,然后第二组装单元860将IR镜片压合至摄像头外壳3的镜片安装槽31上,然后组装机构800再通过第一组装单元850将完成组装的摄像头外壳3移送至下料机构700上,下料机构700通过与第一上料机构200的相同原理进行摄像头外壳3的下料。重复上述原理,实现对摄像头外壳3的自动上料、点胶、IR镜片组装以及下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设置有第一上料机构、翻转机构、运输机构、点胶机构、第二上料机构、下料机构以及组装机构,通过上述机构实现摄像头的自动上料、翻转、点胶以及镜片组装,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节省生产空间。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9124.1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476601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B05C 5/02

专利分类号:B05C5/02;B05C13/02;F16B11/00

范畴分类:23B;

申请人:惠州市德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惠州市德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事处甲子圩德赛第三工业区厂房B栋

发明人:张海锋;陈伟龙;范想成

第一发明人:张海锋

当前权利人:惠州市德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华强

代理机构:1131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应用于摄像头的自动点胶以及镜片组装装置论文和设计-张海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