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维尔斯坦论文-陈金新

拉维尔斯坦论文-陈金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拉维尔斯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索尔·,贝娄,《拉维尔斯坦》,犹太知识分子,身份

拉维尔斯坦论文文献综述

陈金新[1](2019)在《论《拉维尔斯坦》中犹太知识分子的悖论性身份》一文中研究指出《拉维尔斯坦》是索尔·贝娄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是一本以贝娄的同事兼好友艾兰·布鲁姆为原型的小说式回忆录。国内外均对该小说的传记性特质进行了考据式的深入研究,亦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该小说中的犹太性、文化主题和身份主题,但对作品中有关犹太知识分子身份中的悖论性特征研究不够深入。英国着名历史学家彼得·伯克指出个人与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所进行的思考与互动均影响特定身份的形成。悖论,根据艾布拉姆斯的定义,则是一种表面上看似逻辑矛盾或荒谬、但事实证明是可以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进行解读的陈述。由此可见悖论性身份即一种看似矛盾却具有意义的存在。这种身份通常是在多重文化语境共同作用下形成,是一种永远处在过程中的建构。本论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界定,拟结合身份研究理论、犹太历史文化和贝娄的创作思想,从政治、族裔和文化叁个维度来解读《拉维尔斯坦》中犹太知识分子的悖论性身份特征。论文主体包含叁章。第一章着重探讨犹太知识分子作为具有世界情怀的爱国者政治身份的悖论性,认为这种悖论性体现在他们一方面为了获得更高政治话语权而不得不尽力弱化自身的犹太身份,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犹太人利益他们又试图突出所肩负的民族使命感,导致他们在政治参与中受到阻力。第二章认为这种悖论性也体现在他们作为边缘人的族裔身份层面,指出犹太知识分子在对待族裔问题上选择主动边缘化,并以自嘲方式认可自身的边缘性,但同时他们又试图通过接受其族裔他异性追求去边缘化,因而将自身置于一种矛盾张力中。第叁章阐明犹太知识分子作为无根的文化包容者,其身份悖论性体现在文化归属感中的漂泊无根与其对多重文化予以包容而形成的对立状态中,指出他们情感上并未植根于犹太传统文化,却在包容多重文化的同时选择成为现代的摩西,试图在奉行技术至上论的美国实现犹太民族的田园理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贝娄在《拉维尔斯坦》中展示了犹太知识分子在当代美国社会所呈现的“悖论性”生存状态,旨在表达犹太知识分子只有采取一种消解悖论以寻求中和的方式,即正视其犹太身份和坚持对犹太历史文化的传承才是他们在混杂的边界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由此贝娄也表达了他对犹太民族在当代社会立足发展的反思和关怀。(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6-05)

曾媛琪[2](2019)在《流浪在光明的间歇中》一文中研究指出索尔·贝娄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着名的作家之一。在85岁高龄之际,贝娄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拉维尔斯坦》。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娄在作品中巧妙地使用疾病叙事来揭示世纪之交时人类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困惑与焦虑。通过疾病叙事,贝娄不仅展示所处时代的历史、政治、种族和宗教,也表达他对世界的理解和人文关怀。论文全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叁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索尔·贝娄和《拉维尔斯坦》,小说相关的文献综述,陈述选题的原因和意义,同时介绍论文依据的理论框架,提出全文论点。正文分为叁章。第一章根据亚瑟·弗兰克在《受伤的讲故事者——身体、疾病与伦理》中分类的叁种基本疾病叙事——复原型、混乱型和探索型叙事为基础,考察小说的病体叙事。第二章从社会伦理隐喻、犹太人创伤隐喻、身份焦虑隐喻叁个方面解读小说的疾病隐喻,通过展示疾病隐喻,贝娄批判大屠杀、反犹太主义和一个利益至上情感匮乏的异化世界。第叁章通过阐释贝娄用疾病叙事影射病态社会、疗愈幸存的犹太人和鼓励犹太知识分子和所有民族对自我身份的不懈追求,揭示疾病叙事对时代的见证。论文结论部分指出,索尔·贝娄通过疾病叙事揭示美国犹太知识分子乃至全人类的困惑与焦虑,表达他对犹太特质的执着与传承的关注。(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4-01)

张成鑫[3](2018)在《离开自然,重返社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讨论了着名的美国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最后一部作品《拉维尔斯坦》。本论文聚焦于《拉维尔斯坦》的主人公知识分子齐克,探索其晚年的生存方式。本文采用福柯的生存美学理论,从四个方面分析齐克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伦理实体(转变的起始状态),约束形式(转变的原因),自身技术(转变采用的工具),实践目的(转变的目标状态);并通过此反思在受大众文化腐蚀的社会中,知识分子如何调整自我,最终既能保有自身主体完整性,又能融入到当代社会与文化中。齐克的伦理实体(转变的起始状态)是其内向的生活方式,他因为无法融入大众文化中而回归自然,并在山野中过上独处却自给自足的生活。论文标题中的“自然”即指这种自我隔离却又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约束形式(转变的原因)是发现人类生活的优先性,因此决定离开自然,重返社会。自身技术指齐克为了适应社会生活而进行的叁种训练:友谊,传记写作训练,冥想死亡。这一整套实践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再次融入社会中,并长久地、有意义地生活下去。标题中“重返社会”,即指这种能与身边人类生活建立起深切有力的纽带的生活方式。从对文本的细致分析中,本文得出如下结论:齐克最终成功离开自然,重返社会,并寻得生活的意义。在大众文化统治的社会,自我隔离不是保全自我的唯一方式,知识分子有义务回到社会,也有可能寻得与当代社会相容的独立生活方式。本论文通过考察贝娄唯一一部新千年的作品,采用福柯的理论,对贝娄笔下当代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8-06-20)

宁东,杨劲松[4](2018)在《从斯芬克斯因子理论的视角解读《拉维尔斯坦》的道德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拉维尔斯坦》是美国着名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发表于2000年的小说。本研究借助文学伦理学中聂珍钊教授的斯芬克斯因子理论解读《拉维尔斯坦》,发现主人公拉维尔斯坦在其人生道路上做出了错误的伦理选择。他在其社会生活方面追求享受和放弃责任;在其私生活中坚持错误的婚姻观。这两个方面的错误选择造成了主人公的个人悲剧。与之相反,叙事者齐克在其人生旅途中做出了正确的伦理选择。在社会生活中坚持做一个真正的学者;在私生活中追求专一的婚姻。这两个方面的正确选择使得齐克虽历经挫折却最终修成正果;通过这两个人物不同的伦理选择及其结果,作家贝娄阐明了道德是人的健康存在和全面发展的基础的主题思想。(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2018年02期)

张钧[5](2017)在《《拉维尔斯坦》:贝娄人物塑造的文化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贝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倍受争议的《拉维尔斯坦》再次展示了人物塑造在贝娄文学创作中的突出地位。小说的主人公据说以贝娄的好友艾伦·布卢姆为原型,是一位特立独行的犹太知识分子。拉维尔斯坦形象的塑造呈现了贝娄的英雄情结和友谊观及其对当代理想知识分子的定位,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细致解读可以揭示贝娄人物塑造所具有的文化意蕴。(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郭敏[6](2017)在《不稳定的身份认同—不可靠叙述视角下的《拉维尔斯坦》人物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索尔·贝娄是美国犹太裔作家,其《拉维尔斯坦》出版于2000年,小说通过齐克的叙述刻画了大学教授、学者及政治哲学家拉维尔斯坦。他在异国文化中遭遇着被排挤的命运,在不断寻找自己的定位的过程中与传统犹太教文化渐行渐远,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意识到犹太人一定要回归犹太教传统文化。本文运用不可靠叙述的理论来解读《拉维尔斯坦》,加深对美国犹太人的理解。论文主体分为叁个部分。首先,考察了齐克作为人物兼叙述者的功能在文本中的作用。作为人物的齐克,因为其性格和道德缺陷,使得齐克成为一个"靠不住"的人。接着,论述了小说中存在人物功能和叙述功能相分离的情况。同时小说中多次出现有限的人物视角与全知全能的视角之间的转换。这样的叙述策略使得齐克的叙述在可靠与不可靠间摇摆。其次,本文通过分析齐克的人物功能和叙述功能相分离的不可靠叙述策略,来分析这一叙述策略对拉维尔斯坦的形象的塑造上产生的影响。作为人物的齐克与他是好朋友和同事,齐克欣赏他的在学术研究上才华和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作为叙述者的齐克避开拉维尔斯坦的正面价值,刻意夸大拉维尔斯坦的缺点和生活陋习。齐克的多重功能使得他对拉维尔斯坦的刻画出现了矛盾。再次,本文通过分析拉维尔斯坦的多重形象来展现美国犹太人的生存状况,一方面作为美国人,拉维尔斯坦心中深埋犹太文化和传统,不知道如何定位自身的文化定位。另一方面,作为犹太人他深受美国当代文化影响,追求享乐和无节制的消费。最后论文得出结论,主人公拉维尔斯坦在不可靠的叙述下呈现出多重文化困扰的身份认同问题,呈现出认同的不稳定性,从而也体现出了作家自身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忧虑。(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7-06-05)

王雪[7](2015)在《解析《拉维尔斯坦》中拉维尔斯坦的身份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拉维尔斯坦》作为索尔·贝娄的辞世之作,文中美国现代文明与犹太民族文化相互交织,成为长篇小说中主人公形象鲜明、情节跌宕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在塑造主人公拉维尔斯坦形象的过程中,利用身份的转换将故事的进行最大限度地还原,不论是人物内心的冲突还是人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妥协,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实的残酷与荒谬都在这部作品中一览无遗,这也是《拉维尔斯坦》这部作品的成功所在。(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5年08期)

蔡斌,钱益瑞[8](2015)在《被“消费”的民族文化——索尔·贝娄的辞世之作《拉维尔斯坦》》一文中研究指出索尔·贝娄是美国历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作为一名美国犹太人,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体现了现代西方文明对犹太性的异化,其辞世之作《拉维尔斯坦》即体现了现代文明冲击下美国犹太移民的犹太性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异化,表达了作者对传统犹太伦理观陷入困境的反思,揭示了美国犹太人面临的民族传统价值观崩塌的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进入了消费社会,对于符号价值的过分追求,是这些国家的典型特征。19世(本文来源于《译林》期刊2015年01期)

吕莉,李鸿斌[9](2014)在《伦理视角下的《拉维尔斯坦》——相对主义、爱情与生命》一文中研究指出稳定统一的道德标准不复存在,现代人类将重新审视自我的生存处境。文章从3个方面阐释了小说《拉维尔斯坦》的伦理命题:相对主义导致是非观模糊;代表至善至美爱情的厄洛斯成为永恒的缺憾,人与人由彼此需要变成彼此排斥;生命的尊严体现在无畏死也不惧生。道德观左右了爱情的性质和对待生命的态度,重拾信仰才能完成人类的自我拯救。(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李云霞[10](2014)在《生之绚烂与静美——论《拉维尔斯坦》中的生命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生命的关注一直是索尔·贝娄写作的重心。本文以福柯的生存美学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贝娄在《拉维尔斯坦》中对主人公拉维尔斯坦及其叙述者齐克的表征,希图剖析浸淫于作品深处的生命意识。作为贝娄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拉维尔斯坦》也展现了耄耋之年的贝娄的生存之美。(本文来源于《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拉维尔斯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索尔·贝娄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着名的作家之一。在85岁高龄之际,贝娄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拉维尔斯坦》。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娄在作品中巧妙地使用疾病叙事来揭示世纪之交时人类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困惑与焦虑。通过疾病叙事,贝娄不仅展示所处时代的历史、政治、种族和宗教,也表达他对世界的理解和人文关怀。论文全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叁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索尔·贝娄和《拉维尔斯坦》,小说相关的文献综述,陈述选题的原因和意义,同时介绍论文依据的理论框架,提出全文论点。正文分为叁章。第一章根据亚瑟·弗兰克在《受伤的讲故事者——身体、疾病与伦理》中分类的叁种基本疾病叙事——复原型、混乱型和探索型叙事为基础,考察小说的病体叙事。第二章从社会伦理隐喻、犹太人创伤隐喻、身份焦虑隐喻叁个方面解读小说的疾病隐喻,通过展示疾病隐喻,贝娄批判大屠杀、反犹太主义和一个利益至上情感匮乏的异化世界。第叁章通过阐释贝娄用疾病叙事影射病态社会、疗愈幸存的犹太人和鼓励犹太知识分子和所有民族对自我身份的不懈追求,揭示疾病叙事对时代的见证。论文结论部分指出,索尔·贝娄通过疾病叙事揭示美国犹太知识分子乃至全人类的困惑与焦虑,表达他对犹太特质的执着与传承的关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拉维尔斯坦论文参考文献

[1].陈金新.论《拉维尔斯坦》中犹太知识分子的悖论性身份[D].湘潭大学.2019

[2].曾媛琪.流浪在光明的间歇中[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

[3].张成鑫.离开自然,重返社会[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4].宁东,杨劲松.从斯芬克斯因子理论的视角解读《拉维尔斯坦》的道德主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

[5].张钧.《拉维尔斯坦》:贝娄人物塑造的文化意蕴[J].外语研究.2017

[6].郭敏.不稳定的身份认同—不可靠叙述视角下的《拉维尔斯坦》人物解读[D].内蒙古大学.2017

[7].王雪.解析《拉维尔斯坦》中拉维尔斯坦的身份危机[J].芒种.2015

[8].蔡斌,钱益瑞.被“消费”的民族文化——索尔·贝娄的辞世之作《拉维尔斯坦》[J].译林.2015

[9].吕莉,李鸿斌.伦理视角下的《拉维尔斯坦》——相对主义、爱情与生命[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李云霞.生之绚烂与静美——论《拉维尔斯坦》中的生命意识[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标签:;  ;  ;  ;  ;  

拉维尔斯坦论文-陈金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