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浮游动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物,群落,因子,结构,后生,渭河,环境。
浮游动物论文文献综述
龚玉艳,肖雅元,徐姗楠,刘永,杨玉滔[1](2019)在《海陵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2015年2月(冬季)、7月(夏季)、11月(秋季)及2016年4月(春季)海陵湾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和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132种和浮游幼虫14类,其中桡足类最多(54种)。浮游动物群落在两个相邻调查季节间无相同优势种,显示了海陵湾浮游动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除夜光虫(Nocitiluca scintillans)外,浮游动物丰度表现为春秋季高于冬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夏秋季高于冬春季。海陵湾夜光虫出现在温度较低的冬春季,并大量繁殖,夏秋季节消失,相关分析表明,以夜光虫为主的原生动物与水温呈显着负相关关系,说明水温是影响海陵湾夜光虫生长繁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南方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高文燕,李培伦,李喆,崔康成,刘伟[2](2019)在《小龙虎泡浮游动物组成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嫩江下游小龙虎泡为大水面绿色渔业水体,为查明小龙虎泡生态系统基本情况,更好地对其进行渔业管理,于2017年2、4、6、8、10、12月对小龙虎泡浮游动物季节变化及相关水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动物22属36种,其中轮虫7属15种,枝角类9属12种,桡足类6属9种。优势种19种,其中枝角类8种,轮虫7种,桡足类4种。浮游动物年均密度为356.7个/L,年均生物量为5.45 mg/L,其物种数量、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值均出现在8月,最低值在2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年均值分别为1.99和2.88,多样性季节差异显着。多样性指数法和优势种指示法评估结果显示,小龙虎泡在2017年基本处于中营养化状态。浮游动物物种数、密度、生物量与水环境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是影响小龙虎泡浮游动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的决定性正相关因子,总磷和氨氮含量是影响浮游动物密度的重要正相关因子,pH和总氮是影响物种数的负相关因子。(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吴凤明,尚东维,王庆泉,毛亚宁,黄小霞[3](2019)在《天津北大港湿地浮游动物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天津北大港湿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对北大港湿地浮游动物情况开展调查,于2017年4月、5月、9月、10月春秋两季共四次,对北大港湿地20个监测点进行采样,共鉴定原生动物9属,9种;轮虫8属,14种;枝角类7属,9种;桡足类4种。四次采样的浮游动物平均数量为715.88 ind/L,其中原生动物数量最多。9月浮游动物数量最大,4月浮游动物数量最小。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7.116 mg/L,其中9月平均生物量最大,5月最小。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秋季较春季浮游动物的种类有所下降,但秋季浮游动物总体质量较大,优势种明显,同时各监测点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一致。说明该地区秋季生物群落更加稳定,更有益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9年11期)
郭刘超,吴苏舒,樊旭,胡晓东,吴沛沛[4](2019)在《高邮湖各生态功能区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水质现状,于2016年1月、4月、7月、10月对高邮湖后生浮游动物进行定量调查,测定各项水质理化参数,并基于全湖和各生态功能分区,采用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群组成、B/T指数对高邮湖营养状况进行多指标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此次调查高邮湖后生浮游动物有17科、27属、47种;其中轮虫7科、14属、28种,占总种类的59.6%;枝角类5科、7属、10种,占总种类的21.3%;桡足类5科、6属、9种,占总种类的19.1%,小型后生浮游动物(轮虫)的生物密度和种类所占比例较高,而大型后生浮游动物(甲壳动物)占比较低。后生浮游动物年均密度为1 434.7个/L,年均生物量为3.2070 mg/L。高邮湖水质总氮、总磷均为超标项目,全湖和各生态功能区的水质指标与后生浮游动物评价结果相吻合,表明高邮湖已经为富营养型湖泊,处于轻度富营养化阶段。(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高原,王超,刘乾甫,彭松耀,麦永湛[5](2019)在《珠叁角河网不同水文期浮游动物优势种及生态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珠江叁角洲河网水域不同水文期浮游动物的生态位,为进一步研究珠叁角河网浮游动物种间竞争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2017-2018年在珠江叁角洲河网设置13个调查站位,调查浮游动物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组成与分布,分析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值及优势种生态位重迭程度变化,并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优势种的生态位分化情况。结果表明:调查水域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检出浮游动物96和92种,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右突新镖水蚤(Neodiaptomus schmackeri)、跨立小剑水蚤(Microcyclops varicans)等为珠叁角河网水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珠叁角河网浮游动物在不同水文期各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有差异,变化范围为1.04~4.02,主要由广生态位种群、中生态位种群和窄生态位种群组成;不同水文期各优势种的生态位重迭程度不均匀,在0~0.94,潜在的种间竞争压力较大;CCA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溶解氧、总溶解性固体物质和总磷是影响珠叁角河网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的重要因素。不同水文期珠叁角河网的生境条件变化引起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的差异,使得珠叁角河网水域浮游动物的空间分布具有复杂性。(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瑞娇,齐喜荣,王益昌,张军燕,任敬[6](2019)在《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动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更好地进行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于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在该河段设定了7个研究断面,对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4次调查,同时对15项水环境指标和同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动物20种,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10种,枝角类3种,桡足类3种,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数最多,为16种,冬季最少,仅有5种;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5~3 800个/L和0.00001~1.24 mg/L,春夏较大、秋冬较小,空间上整体呈现上游低、下游高的分布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种为小旋口虫(Spirostomum minus)、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和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0.65~0.83,Margalef指数为1.08~2.49,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39~0.60;7个断面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影响浮游动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pH值和重金属铬(Cr)。(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冬融,彭玲,郝喆,丰卫华,王志富[7](2019)在《福建北部近海浮游动物数量分布与水团季节变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15—2016年在福建北部近海水域(120.10°E—120.65°E, 26.35°N—27.07°N)夏、秋、冬、春4个季节的海洋生态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水域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水团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依次是:夏季(479.51 mg/m~3)>秋季(257.37 mg/m~3)>春季(241.86 mg/m~3)>冬季(84.05 mg/m~3),平均丰度依次是:夏季(156.36 ind./m~3)>春季(91.57 ind./m~3)>秋季(40.34 ind./m~3)>冬季(21.82 ind./m~3),生物量和丰度均值都呈现出夏季、秋季到冬季依次减少,春季增多的趋势,不同的是秋季生物量均值高于春季,而丰度均值低于春季。在夏、冬和春叁季,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和总丰度的分布总体较为一致;而在秋季,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和总丰度的分布几乎相反。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和微剌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是影响夏季总丰度分布最主要的种类;链钟水母(Desmophyes annectens)是影响秋季总丰度分布最主要的种类;驼背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ibber)、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 subcrassus)和百陶箭虫对冬季总丰度的分布起到了重要影响;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微剌哲水蚤是春季占总丰度比例较高的种类。浮游动物数量各季不同分布模式的根本原因是台湾暖流和浙闽沿岸流水团的季节性变化所致。研究结果不仅对了解与评价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动态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可以丰富我国近海水域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与水团变化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硕,杨涛,李小平,陈佳[8](2019)在《渭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于2017年10月和2018年6月对渭河流域内12个采样点的浮游动物种类、物种密度、生物量和水温、电导率、溶解氧浓度和pH等水质指标进行调查,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共鉴定出57种浮游动物(原生动物11种、轮虫33种、枝角类7种、桡足类6种)。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枯水期浮游动物密度变化范围在0.72—7.84 ind./L,平均密度为(2.79±2.11) ind./L;浮游动物生物量为0.38—6.15 mg/L,平均生物量为(2.31±2.64) mg/L; CCA分析表明,水温、溶解氧、海拔和电导率与渭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有明显的相关性;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07、0.69。丰水期浮游动物密度变化范围在0—179.02 ind./L,平均密度为(16.66±49.18) ind./L;浮游动物生物量0—2448.12 mg/L,平均生物量为(243.96±673.78) mg/L;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78、1.15。依据浮游动物种类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为渭河水系北道、林家村为中度污染,魏家堡为重度污染,咸阳、临潼、华县为轻度污染;泾河水系杨家坪、雨落坪、张家山为中度污染;北洛河水系刘家河、交口河、状头为中度污染。(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陆丹,张静,耿昭克,王司阳,贾洁[9](2019)在《黄河干流玛多段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黄河源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于2016年8月、10月和2017年5月、8月、10月分别对黄河干流玛多段5个站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共监测到后生浮游动物62种,其中轮虫45种、枝角类10种、桡足类7种。②后生浮游动物种类和密度呈现出不同的季节变化趋势,种类数在10月最大,8月次之,5月最小;密度组成在8月最大,10月次之,5月最小。③根据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利用指示生物法进行河流水质评价,目前玛多段水体清洁、水质状况优良。④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CCA结果显示,玛多段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分布主要受水体pH值、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以及温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11期)
杨东[10](2019)在《渤海湾浮游动物调查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渤海湾调查区域所得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最后做出最经济、最有效的捕捞策略,以期对渔业资源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按照粒度理论,将浮游动物分成中小型浮游动物和大型浮游动物两部分。主要针对中小型浮游动物数据进行平面分布分析,采用同样分析方法可以得出大型浮游动物分析结论。(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31期)
浮游动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嫩江下游小龙虎泡为大水面绿色渔业水体,为查明小龙虎泡生态系统基本情况,更好地对其进行渔业管理,于2017年2、4、6、8、10、12月对小龙虎泡浮游动物季节变化及相关水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动物22属36种,其中轮虫7属15种,枝角类9属12种,桡足类6属9种。优势种19种,其中枝角类8种,轮虫7种,桡足类4种。浮游动物年均密度为356.7个/L,年均生物量为5.45 mg/L,其物种数量、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值均出现在8月,最低值在2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年均值分别为1.99和2.88,多样性季节差异显着。多样性指数法和优势种指示法评估结果显示,小龙虎泡在2017年基本处于中营养化状态。浮游动物物种数、密度、生物量与水环境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是影响小龙虎泡浮游动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的决定性正相关因子,总磷和氨氮含量是影响浮游动物密度的重要正相关因子,pH和总氮是影响物种数的负相关因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浮游动物论文参考文献
[1].龚玉艳,肖雅元,徐姗楠,刘永,杨玉滔.海陵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J].南方水产科学.2019
[2].高文燕,李培伦,李喆,崔康成,刘伟.小龙虎泡浮游动物组成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J].水产科学.2019
[3].吴凤明,尚东维,王庆泉,毛亚宁,黄小霞.天津北大港湿地浮游动物调查[J].河北渔业.2019
[4].郭刘超,吴苏舒,樊旭,胡晓东,吴沛沛.高邮湖各生态功能区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J].水生态学杂志.2019
[5].高原,王超,刘乾甫,彭松耀,麦永湛.珠叁角河网不同水文期浮游动物优势种及生态位[J].水生态学杂志.2019
[6].李瑞娇,齐喜荣,王益昌,张军燕,任敬.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动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水生态学杂志.2019
[7].张冬融,彭玲,郝喆,丰卫华,王志富.福建北部近海浮游动物数量分布与水团季节变化的关系[J].水生生物学报.2019
[8].王硕,杨涛,李小平,陈佳.渭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评价[J].水生生物学报.2019
[9].陆丹,张静,耿昭克,王司阳,贾洁.黄河干流玛多段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J].人民黄河.2019
[10].杨东.渤海湾浮游动物调查数据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