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妇幼保健院157000)
【中图分类号】R7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7-0153-02
1纤维肉囊
【病理变化】
1.1肉眼①较大,可有包膜,中等硬度。②切面灰白色,有光泽,鱼肉样,可有坏死灶及囊腔形成。
1.2镜下①分化较好的纤维肉瘤由大量比较一致的成纤维细胞构成,排列成束,编织状,核分裂象少见。②分化不良的纤维肉瘤细胞极为丰富,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③肿瘤由大量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和浆细胞构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及钙化者为炎性纤维肉瘤。
【鉴别诊断】①平滑肌肉瘤。②脂肪肉瘤。
2黄色内芽肿(炎性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临床要点】
①40岁以上男性多见。②多无特殊症状,可出现腹痛和腹部包块等。③术后常复发,并可广泛内脏转移,短期内致死。
【病理变化】
2.1肉眼①分叶状或结节状,多无包膜。②直径6~20cm,中等硬度。③切面呈黄白色,可出现坏死灶及囊性变。
2.2镜下①肿瘤由大量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构成,混杂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可出现车辐状结构。②组织细胞可散在或成堆出现,胞质多呈泡沫状(黄色瘤细胞)。③可出现多核巨细胞,包括图顿(Touton)巨细胞(这种多核巨细胞的核向细胞中央靠拢,被这些核包围的胞质不呈泡沫状,而核外周的胞质则呈泡沫状)。④成纤维细胞可呈车辐状或漩涡状排列,具有异型性。
【特殊检查】免疫组化:α1-AT、α1-抗凝乳蛋白酶、KPl、EBMll、HAM-56、KB90及HLADR呈阳性反应。
【鉴别诊断】①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②脂肪肉瘤。③横纹肌肉瘤。
3脂肪瘤
【临床要点】多发于40~60岁的女性患者,少见。
【病理变化】
3.1肉眼①呈球形、分叶状或极不规则形状。②多有菲薄的纤维性包膜。③切面:为黄色有光泽油脂状脂肪组织。
3.2镜下肿瘤主要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所构成,杂以或多或少的结缔组织、血管等成分。
4梭形细胞脂肪瘤
【临床要点】多发于45~70岁的男性患者。
【病理变化】镜下:①肿瘤由脂肪细胞和均匀一致的梭形细胞混杂组成。②基质中含黏液样物质,并见不等量的胶原纤维。
【特殊检查】①组织化学:黏液样物质阿辛蓝染色呈阳性反应。②电镜:提示梭形细胞为前脂肪母细胞性间叶细胞。
【鉴别诊断】需与黏液样脂肪肉瘤相区别。
5多形性脂肪瘤
【临床要点】①多发于50~79岁的男性患者。②临床上呈良性经过。③腹膜后罕见。
【病理变化】镜下:①肿瘤由许多大小不等的脂肪细胞和怪异多形的多核巨细胞混杂而成,不见病理核分裂。②巨细胞的核往往呈花环状排列。③肿瘤中含有交错排列的致密的胶原纤维。
【鉴别诊断】需与多形性脂肪肉瘤相鉴别。
6骨样脂肪瘤
【临床要点】多发于16~70岁的女性患者。
【病理变化】镜下:①肿瘤境界清楚,由巢状、索状排列或成片的瘤细胞所构成。②胞质嗜伊红或呈空泡状,颇似棕色脂肪细胞、脂肪母细胞和软骨母细胞,可见软骨样灶。③肿瘤中背景为不等量的成熟脂肪组织。④富含黏液样基质。
【特殊检查】①免疫组化:vimentin和S-100蛋白呈阳性反应。②电镜:提示本瘤是一种假肉瘤性脂肪源性肿瘤。含独特的细胞群体(主要为胚胎性脂肪,少部分为胚胎性软骨)。
【鉴别诊断】①黏液样脂肪肉瘤。②黏液样软骨肉瘤。
7肌脂肪瘤
【临床要点】多发于28~73岁的患者。
【病理变化】镜下:大多由平滑肌和成熟脂肪组织构成,且前者往往多于后者。
【特殊检查l①组织化学:Masson三色染色,肌原纤维被复红着染。②免疫组化:actin和结蛋白(desmin)呈阳性反应。
【鉴别诊断】①梭形细胞脂肪瘤。②脂肪肉瘤。
8肌脂肪瘤
【临床要点】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仅次于大腿。
【病理变化】
8.1肉眼①肿块较大,多为分叶状或结节状,多有包膜。②切面灰黄或呈胶胨样,也可呈灰白色、脑髓状,并常见坏死、出血及囊性变。
8.2镜下
(1)分化良好型:①脂肪瘤样型:由大量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并常被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状,可见多空泡或怪异的脂肪母细胞。②硬化型:结缔组织增生明显,但在胶原纤维之间可见到单空泡或多空泡脂肪母细胞。③去分化型: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中,同时有高级别的多形性肉瘤,颇似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或纤维肉瘤。④炎性脂肪肉瘤:肿瘤组织中有广泛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伴有纤维化,其中可见混杂的不典型脂肪细胞及多核巨细胞。
(2)黏液样型:①肿瘤由单一形象的梭形或星形细胞构成,浸泡于丰富的黏液样基质中。②核分裂象极少见,可见到多空泡脂肪母细胞。
【特殊检查】免疫组化:瘤细胞对vimentin和S-100蛋白呈阳性反应。
【鉴别诊断】①脂肪瘤。②纤维瘤。③纤维肉瘤。④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⑤炎性假瘤。
9平滑肌肿瘤
【临床要点】好发于女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及腹部肿块。
【病理变化】
9.1肉跟①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切面灰白或灰红色。②肿瘤大小不等,直径超过5cm以上者多为恶性。③较大的肿瘤可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及钙化。
9.2镜下
(1)平滑肌瘤:①肿瘤由交织的平滑肌细胞束构成。②瘤细胞呈长梭形,核多呈棒状或卵圆形。③核分裂象甚少或缺如。
(2)平滑肌肉瘤:①结构与平滑肌瘤相似,但常见核的异型性和多形性,可见奇异形瘤巨细胞。②核分裂象多,>2个/10个高倍视野。
(3)平滑肌母细胞瘤:①主要由圆形或多角形上皮细胞构成。②核周有一透明带,核大,圆形或不规则形,可见核仁及核分裂象。
【特殊检查】①免疫组化:actin、desmin呈阳性反应。②电镜:可见肌丝、致密体、胞饮小泡和基膜。
【鉴别诊断】①神经鞘瘤。②恶性神经鞘瘤。
参考文献
[1]龙华.4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3):274.
[2]吴春霖.病理诊断的相对性和局限性[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0.
[3]童天朗.皮质旁骨肉瘤.淮海医药,2006.
[4]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