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中医诃子应用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陈路遥[1](2021)在《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基于安神补心六味丸的组方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初选安神补心六味丸的临床适应病证并局限治疗范围,为其精准临床定位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数据。研究方法:首先在蒙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文献学和考据学研究法,系统查阅和梳理历代文献,考证安神补心六味丸的组方源流,分析其组方依据、组方结构和组方特色,再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梳理安神补心六味丸的组方配伍理论,总结其核心功效和主治病证,为精准临床定位提供理论依据;其次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三家医院5年(2015年1月-2019年12月)用安神补心六味丸治疗的住院患者电子病历,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和用药信息,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做描述性分析,IBM SPSS Modeler 18.0做关联规则分析,为精准临床定位提供临床应用数据。最后结合组方配伍理论和临床应用数据,初选安神补心六味丸的临床适应病证,局限治疗范围。研究结果:(1)组方理论研究:①组方源流:经文献收集与查证,收录安神补心六味丸的文献共有19部;本方首载于1971年的《蒙药验方》,原方名“宝荣宁-6”,主治心慌、心脏不适引起的气短;1998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将本方正式定名为“安神补心六味丸”,有祛“赫依”,镇静功效,主治心慌,气短;虽然文字记载较晚,但本方在1971年前就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本方共有11个方名,均以方中君药或方剂功效命名;方中六味药物基源和剂量配比稳定,一般制为每丸3g或5g的蜜丸,每次服用1丸,每日1到3次不等,用温开水或蜂蜜水送服,无服药禁忌的记载。②组方依据:安神补心六味丸主治赫依盛型心悸症、赫依性激荡和赫依性心刺痛等心赫依病,其核心病机为病变赫依客于心脏,常见心慌,心悸,心胸疼痛,头晕,耳鸣,失眠,情绪不稳,舌干燥,尿清泡沫多等症;治疗以镇赫依为基本原则,配以补心止痛、镇静安神、解郁除烦。③组方结构:安神补心六味丸以野牦牛心(牛心)为君,丁香、肉豆蔻、广枣为臣,枫香脂为佐,木香为使,全方效重、腻,味辛、甘、苦,镇赫依的同时又能清希拉,是消化味和药物功能相符的性温方;六药相伍,既可镇赫依,又能补心、止痛、镇静。④组方特色:选药配伍具有功能组方和标本兼治的特色,善用野牦牛心(牛心)此类动物脏器药达到以补为养的目的,利用镇赫依的功能和使用治疗郁症的高频药物发挥形神同调的治疗效果。综上,安神补心六味丸以镇赫依为核心功效,兼能补心止痛、镇静安神、解郁除烦,是治疗心赫依病的良方。(2)临床应用回顾性研究:共收集3家医院5年病例5796例,剔除病历信息不完整病例14例,入院诊断疾病不符合安神补心六味丸适用范围病例3443例,最终获得病例2339例用于分析。结果显示,安神补心六味丸临床应用情况为:①使用人群:临床使用人群无显着性别差异,以中老年患者为主,年龄集中在46-69岁和69岁以上,平均年龄为61.52±12.68岁。②应用科室:应用科室分布广泛,但主要用于脑病科、心身医学科、心病科、针推科及肺病科五个科室。③主要治疗疾病:西医诊断为冠心病、脑梗死和高血压病,蒙医诊断为心刺痛、萨病和白脉病,病程以一年以上居多。④主要治疗症状:头晕,头痛,气短,胸闷,心悸,胸痛,乏力,心慌,失眠,胸部不适;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应用症状组合主要为“头痛+头晕”和“胸闷+气短”。⑤蒙医辨证:描述性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应用证型主要为“赫依偏盛伴希拉紊乱”;主要舌象为舌淡红、苔薄白;主要脉象为弦、虚、微、滑、数;主要病位在心、肝和白脉;病因主要为赫依、希拉和血。⑥服用天数、单次用药剂量及给药时辰:服用天数最长为150天,最短为1天,但集中于8天、7天和7天以内;最多的单次使用剂量是2粒,单次剂量平均值为6.8粒,中位数为5.5粒;给药时辰常在晚上,其次是早上。⑦合并用药:沉香安神散是最常用的药引;从用药频次分析,联用蒙成药最多的是珍宝丸,其次是沉香安神散和檀香三味汤;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最常合并使用2种蒙成药的组合是“珍宝丸+檀香三味汤”“珍宝丸+扎冲十三味丸”和“珍宝丸+草果四味汤”;最常合并使用3种蒙成药的组合是“珍宝丸+沉香安神散+檀香三味汤”。研究结论:结合安神补心六味丸的组方配伍理论和临床应用数据认为,本制剂为镇赫依之经典制剂,具“双心同调”与“心脑同治”的治疗优势,其临床适应症为头痛,头晕,胸闷和气短;蒙医治疗优势病种为赫依偏盛伴希拉紊乱的心赫依病;西医治疗优势病种为心脑血管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
李海娇[2](2019)在《壮药八味龙钻颗粒质量控制及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肿胀,疼痛和僵硬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壮药八味龙钻颗粒是在龙钻通痹方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民族药复方制剂,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RA。目前八味龙钻颗粒化学成分研究较少及缺乏抗RA整体药效学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本课题采用UPLC-Q-TOF-MS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HPLC-DAD法测定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并采用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八味龙钻颗粒治疗RA的作用机制,为其质量控制及临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目的:1.鉴定八味龙钻颗粒的化学成分,测定其4种有效成分含量,促进其质量控制;2.评价八味龙钻颗粒治疗RA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及分子代谢作用机制。方法:1.应用UPLC-Q-TOF-MS技术鉴定八味龙钻颗粒的化学成分,采用HPLC-DAD法测定其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2.采用牛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八味龙钻颗粒药液(1.25,2.5,5 g/kg)灌胃干预30天,然后通过评价各组大鼠体重、足趾容积、关节炎指数、免疫器官指数、膝关节组织病理指标,探讨八味龙钻颗粒对CIA大鼠的治疗作用。另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探讨八味龙钻颗粒对CIA大鼠的抗炎作用。3.采用1H-NMR的代谢组学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正常对照组、CIA模型对照组和八味龙钻颗粒高剂量组(BLG-H)大鼠血清进行系统性分析,确定与RA相关的潜在差异代谢物及该药物在代谢水平对RA的调控作用。通过代谢通路网络分析,揭示八味龙钻颗粒治疗RA的分子代谢作用机制。结果:1.从八味龙钻颗粒中共鉴定出20个化学成分,包括衡州乌药碱、木兰花碱、青藤碱、木兰箭毒碱、四氢巴马汀等成分。八味龙钻颗粒中青藤碱、木兰花碱、橙皮苷及毛两面针素的平均含量依次为6.054、4.866、2.436、2.102 mg·g-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IA模型对照组大鼠足趾容积从第10天(P<0.05)起明显升高;胸腺指数(P<0.05)和脾脏指数(P<0.001)均明显上升;膝关节表现炎性细胞浸润,滑膜增生;血清中IL-1β、TNF-α、IL-6、IFN-γ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IL-4的水平显着下降(P<0.01)。与CIA模型对照组比较,八味龙钻颗粒中、高剂量(2.5,5 g/kg)组分别从第25天(P<0.05)、20天(P<0.05)起显着抑制CIA大鼠足趾肿胀;中、高剂量组还可显着降低胸腺指数(P<0.01),明显减轻CIA大鼠炎性细胞浸润,滑膜增生,显着降低CIA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含量(P<0.05),同时能明显升高IL-4、IL-10的含量(P<0.05)。3.代谢组学PLS-DA得分图显示,正常对照组、CIA模型对照组和BLG-H组的代谢轮廓区分显着,提示八味龙钻颗粒干预了大鼠体内某些内源性代谢物。CIA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中共筛选出18个差异内源性代谢物,八味龙钻颗粒干预后,回调了其中16个异常代谢物,其中下调了10个代谢物: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3-羟基丁酸、脂质、氮乙酰基糖蛋白、氧乙酰基糖蛋白、乙酰乙酸、磷酸胆碱、氧化三甲胺、甜菜碱、甲酸;上调了6个代谢物:乳酸、肌酸、葡萄糖、丙氨酸、谷氨酰胺、赖氨酸。代谢通路影响值大于0.1的潜在靶标代谢通路有4条,分别为酮体的合成和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丁酸代谢。结论:1.八味龙钻颗粒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成分,少数为黄酮类、木脂素类等成分。建立的HPLC-DAD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八味龙钻颗粒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2.八味龙钻颗粒中、高剂量组(2.5,5 g/kg)有效地改善了CIA大鼠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佳。八味龙钻颗粒可以通过下调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和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来抑制炎症反应。3.八味龙钻颗粒治疗RA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质代谢、糖酵解、氨基酸代谢、酮体代谢、炎症反应和肠道菌群代谢有关。
黄琼荷,黄国东[3](2018)在《蒙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表明回顾文献资料,对蒙医药在肾脏相关疾病中的理论指导、临床应用、机制研究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推广肾脏疾病的蒙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张稚鲲[4](2017)在《疫病(急性传染性疾病)古今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及意义]中医文献是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记载了许多中医防治疫病的临床经验与总结。在与疫病的长期抗争中,中医已认识到疫病可以通过食物、呼吸、接触等途径传染,为此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和治疗措施,其中药物治疗经验尤其丰富,但中医诊疗信息多具有模糊性、非线性、非定量等复杂特征,利用文献整理与数据挖掘方法,可以找出其中的相关性和规律性,在古今用药及配伍规律的对比中发现疫病处方用药特点,了解医家诊疗思路及临证经验,为当代临床提供参考。[研究内容]在了解古今疫病(急性传染性病)治疗概况的基础上,收集整理相关临床文献,归纳、分析历代疫病方用药及配伍特点,比较古今异同,筛选常用中药,了解方剂组成中各药的适用范围,筛选常用的配伍结构,发现临床文献中的隐性信息,为现代临床组方用药提供参考。[研究方法]①文献调研。古代文献使用书目检索工具,现代文献主要运用布尔逻辑、截词、字段限定以及嵌套检索等检索技术从数据库中获取原始文献(既包括个案、医案,也包括大样本临床报道)。从每篇文献中摘取来源、年代、病名、症状、治则治法、方名、剂型、用药组成、用法及给药途径等数据项。古今数据以1911年为分界点。②数据清理。利用Microsoft Excel建立基础数据表格,根据需求对基础数据进行清理及规范。③数据挖掘。根据齐夫定律确定分析样本,通过启用Excel高级功能、VBA编程、调用相关函数等进行频次统计,筛选高频药,使用SPSSClementine12.0、Python正则表达式匹配等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了解疫病常用药对、药组及其配伍结构。[结论]①疫病用药的频次分析及古今用药的对比分析可以了解方药的实际使用情况,从用药的频次及比例了解疫病的主要治则治法,发现药味使用的变化,为筛选古今常用药及特色药,发现具有潜在临床价值的中药提供线索与参考。②古今疫病总体用药有许多相似之处,祛湿药、补气药、理气药、化痰药、补血药、泻下药、消食药、补阴药的使用无太大差别,而在清热药、解表药、温里药等的使用方面差异较大。清热药现代方使用较古代方明显增多,而解表药古代方使用较现代方多,提示古代方的主要用药特点为以“散”治疫,现代方的主要用药特点为以“清”治疫。③疫病方配伍总体现代清、散、行、和的特点。“清”指清热泻火,疫病的最普遍病理特征为发热,清热为疫病治疗之要则。清热药甘寒之品常多味并用,苦寒之品常与甘寒同用。“散”“行”指药组中常配具有宣散、行滞特点的药味,提示疫毒壅滞为疫病的另一普遍存在的病理特征。“和”指配伍中体现攻邪不伤正,补益不留邪的特点,比如,使用苦寒药时,常配以甘草等益脾缓中,使用补血药时常配以当归补血、行血并散血中之瘀毒,寓攻于补,寓补于攻。总体来看,古今在配伍原则上无太大差异,现代方配伍多以仲景方为基础。④对古今疫病用药的比较分析建立在疫病总体用药、病系用药、疾病用药三个层次的基础上,为筛选具有不同普适作用的疫病用药提供了思路与参考。⑤为临床提供了疫病组方选药的结构式思路,即疫病方=疫病共性药+病系共性药+疾病个性药,以辅助提高辨证与辨病、辨症相结合的处方用药质量,同时方便计算机分类处理,为建立疫病临床荐药系统提供思路与参考。
包志强[5](2013)在《诃子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目的:对诃子药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诃子的研究文献,并进行回顾及综合分析.结果:诃子主要含三萜酸类及鞣质类等成分,并且诃子提取物具有抗菌、抗氧化、强心等多种药理活性.结论:鉴于现在对诃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可以预见诃子作为民族医药中的瑰宝必将为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
扎木苏[6](2013)在《内蒙古蒙医药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医药产业属于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远远高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发展医药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类健康意义重大。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和人类对生活水平与健康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绿色无公害食品及医疗保健药品有了更大的需求,特别是医疗药品方面,绿色无毒副作用的天然药品深受青睐,因此,目前绿色天然、毒副作用小的蒙医药是适合于当前人们对医疗药品的要求。因而蒙医药受到关注与重视,也加快了蒙医药的广泛推广及产业化发展速度。蒙医药是我国四大少数民族医药之一,具有渊源的历史及完整的理论体系。是蒙古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蒙古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是内蒙古自区医疗事业的特色与优势。蒙医药在现代医药产业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及广阔的发展前景。蒙医药产业涉及到蒙医医疗部门及蒙药制药企业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发展。因此,蒙医药产业的发展对与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蒙医药产业的发展受到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有了健康稳健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影响蒙医药产业发展众多问题。本文认真分析研究制约和影响蒙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难题,并提出内蒙古蒙医药产业科学合理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韩晓丽[7](2013)在《蒙药三子汤治疗痤疮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进行动物实验,明确蒙药三子汤内服、外敷方法治疗痤疮,改善角化皮损的作用;临床疗效观察,了解蒙药三子汤内外合治和内服的治疗意义。方法:动物实验:1.操作方法:除正常组外,其余分为4组,家兔两耳内侧面耳管开口处涂抹煤焦油,1次/天,连续两周。两周后随机抽取2只家兔,进行肉眼观察及组织病理观察。正常组、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西药外涂组,给予0.1%维A酸乳膏,2次/天,连续两周,并对其进行肉眼观察。蒙药外敷组,取适量三子汤颗粒,加水调匀成糊状,外敷局部皮肤,20分钟后擦去,2次/天,连续两周,并对其进行肉眼观察。蒙药内服组,颗粒剂灌胃,2次/天,连续两周。2.观察方法:观察内容包括皮肤厚薄、硬度、粗糙程度及毛囊口是否有黑色角栓等。镜下观察包括病理组织角化程度、表皮增厚程度、角化物质多少、毛囊扩张程度、炎性细胞浸润的情况等。3.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及统计分析。临床观察:1.分组及治疗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三组。治疗1组为蒙药内外合治组:内服药物为三子汤,结合三子汤颗粒外敷,共2周。治疗2组为蒙药内服组,内服药物为三子汤,共2周。治疗3组为当归苦参丸内服组,内服当归苦参丸,共2周。2.观察方法观察初诊、第2周后皮疹变化,包括皮疹数量、皮损性质、皮疹痒痛、颜色、口干、皮肤油腻、二便等,进行前后比较。3.疗效评价即皮损评分加皮疹痒痛、颜色、口干、皮肤油腻、二便等症状评分之和。3.1皮损评分:即皮损类型和数量评分之和。3.2疗效评分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3.3安全性评价方法与初诊入组时病情相比较,任何在试验过程中新出现或加重的症状、体征或疾病,均视作不良反应。3.4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及统计分析。结果:动物实验结果:①各组肉眼皮损前后评分比较,空白组均为正常,皮损评分前后均为0,无意义;模型组,第2周观察皮损评分为12.00,第4周为11.75±0.50,P>0.05,也无统计学意义;西药外涂组,第2周皮损评分为11.50±0.58,经外涂维A酸治疗皮损评分为6.50±1.29,P<0.05,有统计学意义;蒙药外敷组,第2周皮损评分为11.75±0.50,经蒙药外敷治疗皮损评分为4.00±0.82,P<0.05,说明外用此药能有效改善皮疹;蒙药内服组,第2周皮损评分为11.75±0.50,经蒙药内服治疗皮损评分为5.50±5.78,P<0.05,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西药外涂组、蒙药外敷组、蒙药内服组进行评分比较,均有P<0.05,有治疗意义。西药外涂组与蒙药外敷组皮损评分比较,P<0.05,显示两药改善皮损的效果存在差异,蒙药外敷治疗优于维A酸乳膏。蒙药外敷组与蒙药内服组皮损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比较,有P<0.05,可见蒙药外敷组治疗效果优于蒙药内服组。西药外涂组和蒙药内服组比较,P>0.05,则两者统计差异不大。②给药前后各组病变组织光镜下观察:模型组评分为11.25±1.96,西药外涂组评分为7.00±2.16,蒙药外敷组评分为9.14±2.34,蒙药内服组评分为7.40±1.52,P<0.05,各组数据差异明显。模型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均有P<0.05。西药外涂组、蒙药外敷组、蒙药内服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观察结果:①受试者年龄、病程、性别比较:年龄比较:治疗1组年龄为23.15±2.28岁,治疗2组年龄为24.15±3.47岁,治疗3组年龄为23.95±3.36岁,经方差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程比较:治疗1组病程为5.95±2.72月,治疗2组年龄为5.80±2.14月,治疗3组病程为5.15±2.87月,经方差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比较:治疗1组男性患者为8个,女性患者为12个;治疗2组男性患者为9个,女性患者为11个;治疗3组男性患者为9个,女性患者为11个。经χ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各组评分比较:治疗1组治疗前评分14.10±2.60,治疗后评分7.50±3.86,P<0.05,治疗前后有差异。治疗2组治疗前评分15.00±2.34,治疗后评分7.55±1.93,P<0.05,治疗前后有差异。治疗3组治疗前评分13.80±2.06,治疗后评分6.35±2.37,P<0.05,治疗前后有差异。③各组治疗前、治疗后评分比较:3组治疗前评分经方差分析,P>0.05,治疗前评分差异不大。3组治疗后评分,经方差分析,P>0.05,治疗后评分差异不大。④治疗1组与治疗2组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皮损相近;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皮损情况也相近。⑤治疗1组与治疗3组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皮损相近;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皮损情况相近。⑥治疗2组与治疗3组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皮损相近;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皮损情况相近。⑦3组有效率比较,P>0.05,3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实验观察,蒙药三子汤外敷、内服治疗痤疮能有效改善角化皮损,有治疗意义,且有外用优于内服;蒙药外敷效果优于维A酸乳膏,蒙药内服效果与维A酸乳差异不大。临床疗效观察,蒙药三子汤起效快速,能有效改善皮损治疗痤疮,口服与内外合治治疗痤疮均有意义,两组疗效差异不大。
于占江,赵国君,贾鹏钰[8](2012)在《草乌的应用研究及前景展望》文中研究说明草乌(蒙药名泵阿)为毛莨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多年生草本,高70~150 cm,块根倒圆锥形,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山西和东北地区,生于阔叶林下、林缘草甸及沟谷草甸,属蒙医临床和中医临床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味药。草乌是蒙药中广泛使用的一味药物,但是草乌的安全性问题是需要广泛关注的
董海涛[9](2011)在《蒙药敖其日奈日勒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客观评价蒙药敖其日奈日勒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方法:将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MTX+蒙药敖其日奈日勒嘎治疗,对照组用MTX治疗.治疗中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和试验前后各行一次手的正位片(治疗前)检查以及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查.结果:(1)治疗组的显效率为6.06%,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显效率为0%,总有效率为81.82%,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2)两组的生化检查结果的改变,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但治疗前后自身对照,两组的RF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CRP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的ESR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CRP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3)对照两组治疗后各症侯好转情况:治疗前后每组各症侯自身对照疼痛程度,压痛程度,晨僵时间P>0.05两组无显着差异,晨僵,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的好转(P<0.05)有显着差异,肿胀程度、肿胀数、压痛数等症状的好转,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4)敖其日奈日勒嘎对人体血象、肝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蒙药敖其日奈日勒嘎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有效,两组的总有效率相仿,但治疗晨僵、关节屈伸不利、肿胀程度、肿胀数、压痛数等症状方面蒙药敖其日奈日勒嘎+MTX组优于MTX组.
郝海霞[10](2009)在《浅谈蒙中医基础理论和用药的异同》文中研究表明
二、蒙中医诃子应用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蒙中医诃子应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安神补心六味丸单味药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
1.1 木香药理活性研究 |
1.2 枫香脂药理活性研究 |
1.3 丁香药理活性研究 |
1.4 肉豆蔻药理活性研究 |
1.5 广枣药理活性研究 |
1.6 牛心药理活性研究 |
二、安神补心六味丸质量标准研究概况 |
三、安神补心六味丸临床研究概况 |
四、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研究概况 |
4.1 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的概念 |
4.2 中药制剂临床定位不清的原因 |
4.3 明确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的意义 |
4.4 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确定的原则 |
4.5 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确定的方法 |
五、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研究 |
一、组方源流考证 |
1.1 方源考略 |
1.2 方名考释 |
1.3 组成剂量考 |
1.4 功效主治考 |
1.5 制备用法考 |
1.6 小结 |
二、组方依据分析 |
2.1 赫依的概念 |
2.2 心赫依病的概念 |
2.3 心赫依病的病因病机 |
2.4 心赫依病的证候表现 |
2.5 心赫依病的治法治则 |
2.6 “镇赫依”及“祛赫依”使用探讨 |
2.7 小结 |
三、组方结构阐述 |
3.1 蒙药药味、药性及药效概念 |
3.2 安神补心六味丸单味药药味、药性及药效 |
3.3 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结构分析 |
3.4 小结 |
四、组方特色探析 |
4.1 功能组方,标本兼治 |
4.2 以补为养,形神同调 |
4.3 小结 |
五、组方理论研究结果 |
第二章 安神补心六味丸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三、研究方法 |
3.1 数据采集及管理 |
3.2 采集内容 |
3.3 数据标准化处理 |
3.4 分析内容 |
3.5 统计方法 |
四、病例数据收集统计流程图 |
五、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
5.1 基本信息 |
5.2 诊断信息 |
5.3 用药信息 |
5.4 安神补心六味丸与主症的关联规则分析 |
5.5 安神补心六味丸与证型的关联规则分析 |
5.6 安神补心六味丸联用蒙成药关联规则分析 |
5.7 小结 |
讨论 |
一、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分析 |
二、临床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 |
三、安神补心六味丸使用人群特征分析 |
四、安神补心六味丸应用病证特征分析 |
4.1 蒙西医诊断分析 |
4.2 主症分析 |
4.3 蒙医辨证分析 |
五、安神补心六味丸临床用药特征分析 |
六、安神补心六味丸的治疗优势在于“双心同调”和“心脑同治”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壮药八味龙钻颗粒质量控制及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章 基于UPLC-Q-TOF-MS法鉴定八味龙钻颗粒的化学成分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药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分析条件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二章 HPLC-DAD法同时测定八味龙钻颗粒中4 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药物 |
2 实验方法 |
2.1 色谱条件考察 |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考察 |
2.3 溶液配制 |
2.4 测定法 |
2.5 方法学考察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三章 八味龙钻颗粒对CIA大鼠的药效学评价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药物 |
1.4 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CIA大鼠模型的建立 |
2.2 实验分组和给药方案 |
2.3 检测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八味龙钻颗粒对CIA大鼠体重的影响 |
3.2 八味龙钻颗粒对CIA大鼠足趾肿胀的影响 |
3.3 八味龙钻颗粒对CIA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的影响 |
3.4 八味龙钻颗粒对CIA大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3.5 八味龙钻颗粒对CIA大鼠膝关节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3.6 八味龙钻颗粒对CIA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动物模型及评价指标的筛选 |
4.2 八味龙钻颗粒抗RA的药效学评价 |
4.3 八味龙钻颗粒抗炎作用研究 |
第四章 基于~1H-NMR代谢组学的八味龙钻颗粒抗CIA大鼠作用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药物 |
1.4 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血清样本采集 |
2.2 血清样本的前处理 |
2.3 ~1H-NMR测定及条件 |
2.4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大鼠血清核磁图谱归属 |
3.2 多元统计分析 |
3.3 八味龙钻颗粒对差异性代谢物的干预作用 |
3.4 差异代谢物热图分析 |
3.5 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及网络分析 |
3.6 差异代谢物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讨论 |
4.1 脂质代谢 |
4.2 糖酵解 |
4.3 氨基酸代谢 |
4.4 酮体代谢 |
4.5 炎症反应 |
4.6 肠道菌群代谢 |
总结与讨论 |
1.总结 |
1.1 壮药八味龙钻颗粒化学成分的UPLC-Q-TOF-MS定性分析 |
1.2 HPLC-DAD法同时测定壮药八味龙钻颗粒中4 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
1.3 壮药八味龙钻颗粒对CIA大鼠的药效学评价 |
1.4 基于~1H-NMR代谢组学的八味龙钻颗粒抗CIA大鼠作用机制研究 |
2.讨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3)蒙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研究 |
2 临床研究 |
2.1 慢性肾小球肾炎 |
2.2 紫癜性肾炎 |
2.3 慢性肾盂肾炎 |
2.4 肾病综合征 |
2.5 糖尿病肾病 |
2.6 慢性肾功能衰竭 |
3 实验研究 |
4 结语 |
(4)疫病(急性传染性疾病)古今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古代中医疫病探赜 |
1. 疫病释义 |
2. 疫病病因 |
3. 疫病防治 |
3.1 宋以前 |
3.2 宋金元 |
3.3 明清 |
第二部分 疫病的现代中医药治疗 |
1. 建国以来我国法定急性传染性疾病回顾 |
2. 常见疫病的中医药治疗 |
2.1 病毒性肝炎 |
2.2 细菌性痢疾 |
2.3 流行性感冒 |
2.4 流行性腮腺炎 |
2.5 手足口病 |
第三部分 古今疫病方药数据挖掘 |
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2. 研究方法 |
3. 数据挖掘结果 |
3.1 疫病高频药挖掘 |
3.1.1 疫病总体用药 |
3.1.2 疫病病系用药 |
3.1.3 疫病病种用药 |
3.2 疫病用药古今对比数据挖掘 |
3.2.1 古今总体用药 |
3.2.2 古今病系用药 |
3.2.3 古今病种用药 |
3.3. 疫病方配伍规律挖掘结果 |
3.3.1 疫病方总体配伍规律 |
3.3.2 疫病病系配伍规律 |
3.3.3 疫病病种配伍规律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疫病用药特点分析 |
1.1 总述 |
1.2 古今用药比较分析 |
1.2.1 疫病总体用药 |
1.2.2 古今病系用药 |
1.2.3 古今病种用药 |
1.3 疫病用药的共性与个性特点分析 |
1.3.1 细菌性痢疾 |
1.3.1.1 古代方 |
1.3.1.2 现代方 |
1.3.1.3 小结 |
1.3.2 病毒性肝炎 |
1.3.2.1 古代方 |
1.3.2.2 现代方 |
1.3.2.3 小结 |
1.3.3 流行性腮腺炎 |
1.3.3.1 古代方 |
1.3.3.2 现代方 |
1.3.3.3 小结 |
1.4 古今疫病用药特点总结 |
2. 疫病方配伍特点分析 |
2.1 古今疫病方总体配伍特点分析 |
2.1.1 古代方 |
2.1.2 现代方 |
2.1.3 小结 |
2.2 疫病病系配伍规律特点分析 |
2.2.1 Ⅰ类疫病 |
2.2.1.1 古代方 |
2.2.1.2 现代方 |
2.2.1.3 小结 |
2.2.2 Ⅱ类疫病 |
2.2.2.1 古代方 |
2.2.2.2 现代方 |
2.2.2.3 小结 |
2.2.3 Ⅲ类疫病 |
2.2.3.1 古代方 |
2.2.3.2 现代方 |
2.2.3.3 小结 |
2.3 疫病病种配伍特点分析 |
2.3.1 细菌性痢疾 |
2.3.1.1 古代方 |
2.3.1.2 现代方 |
2.3.1.3 小结 |
2.3.2 病毒性肝炎 |
2.3.2.1 古代方 |
2.3.2.2 现代方 |
2.3.2.3 小结 |
2.3.3 流行性腮腺炎 |
2.3.3.1 古代方 |
2.3.3.2 现代方 |
2.3.3.3 小结 |
2.4 疫病方配伍特点总结 |
第五部分 结语 |
1. 问题与思考 |
2. 主要创新点 |
3. 后续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诃子的药理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诃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
2 诃子的药理学研究 |
2.1 抑菌作用 |
2.2 抑制自由基作用 |
2.3 对心脏作用 |
2.4 对消化系统作用 |
3 结语 |
(6)内蒙古蒙医药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一) 选题依据 |
(二) 选题意义 |
二、 相关文献综述 |
(一) 相关蒙医药产业发展的研究 |
(二) 相关蒙药的研究 |
三、 研究目的方法 |
(一) 研究目的 |
(二) 资料来源与方法 |
四、 研究内容与框架 |
五、 相关概念界定 |
(一) 蒙医 |
(二) 蒙医事业 |
(三) 蒙药、蒙药产业 |
(四) 蒙医药产业 |
第一章 蒙医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
第一节 蒙医药的发展历程 |
一、 12 世纪以前的蒙医药即萌芽时期 |
二、 13 至 16 世纪的蒙医药即经验积累时期 |
三、 16 世纪之后的蒙医药即形成阶段 |
四、 新中国成立后即现代蒙医药 |
第二章 内蒙古蒙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
第一节 内蒙古蒙医医疗机构发展状况分析 |
一、 内蒙古医疗机构发展状况 |
二、 内蒙古蒙医医疗机构发展现状 |
第二节 内蒙古蒙医制药投资状况及规模 |
一、 内蒙古库伦蒙药厂 |
二、 内蒙古蒙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三、 内蒙古奥特奇蒙药股份有限公司 |
第三节 内蒙古蒙医药研究与教育机构发展状况 |
一、 研究机构 |
二、 教育培训 |
第三章 内蒙古蒙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前景 |
第一节 蒙医药的医学理论优势 |
第二节 政策优势 |
第三节 资源优势 |
第四章 内蒙古蒙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一节 内蒙古蒙医药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
一、 理论的挖掘、保护与传承、理论整理和创新工作被轻视 |
二、 蒙医药的宣传角度及力度需要重视 |
三、 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到位 |
四、 蒙医药资源保护性开发工作不足 |
五、 蒙药销售市场混乱 |
六、 品牌影响力小 |
第二节 内蒙古蒙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一、 加大标准化、规范化、保护与传承力度 |
二、 打造民族品牌加大龙头企业的培育 |
三、 加大基层蒙医医疗机构的建设 |
四、 搞好药材基地建设 |
五、 加强蒙医药产发展相关讨论与交流工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蒙药三子汤治疗痤疮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综述部分 |
现代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
1 痤疮概念 |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3 临床表现及分级 |
4 治疗 |
参考文献 |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
1 中医经典对痤疮的阐述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治疗 |
4 中药治疗痤疮的实验研究 |
参考文献 |
蒙医学认识 |
1 蒙医学发展史 |
2 蒙医学基本思想 |
3 蒙医学对痤疮的认识与研究 |
3.1 病因病机 |
3.2 辨证分型 |
3.3 治疗 |
参考文献 |
实验部分 |
动物实验部分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临床试验部分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2 诊断标准 |
3 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兔耳皮疹照片 |
皮损组织染色镜下图片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草乌的应用研究及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蒙中医对草乌的认识及化学成分 |
1.1 蒙中医对草乌的认识 |
1.2 草乌的化学成分 |
2 草乌的炮制与毒性 |
3 药理作用 |
3.1 镇痛作用 |
3.2 抗炎作用 |
3.3 对心脏的影响 |
3.4 乌头碱的毒理作用 |
3.5 乌头碱的中毒表现 |
3.6 乌头碱中毒后的急救 |
4 应用前景预测 |
(9)蒙药敖其日奈日勒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观察指标 |
1.4 治疗方法 |
1.5 疗效观察 |
2 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 |
2.1 结果 |
2.2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四、蒙中医诃子应用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D]. 陈路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壮药八味龙钻颗粒质量控制及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D]. 李海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蒙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概况[J]. 黄琼荷,黄国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07)
- [4]疫病(急性传染性疾病)古今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研究[D]. 张稚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3)
- [5]诃子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 包志强.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6]内蒙古蒙医药产业发展研究[D]. 扎木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05)
- [7]蒙药三子汤治疗痤疮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D]. 韩晓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10)
- [8]草乌的应用研究及前景展望[J]. 于占江,赵国君,贾鹏钰.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2(03)
- [9]蒙药敖其日奈日勒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 董海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 [10]浅谈蒙中医基础理论和用药的异同[J]. 郝海霞.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