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加·爱德华·威廉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埃尔加·爱德华·威廉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一、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与埃尔加·爱德华·威廉(论文文献综述)

方文[1](2021)在《“英国音乐复兴”历程中的戴留斯 ——以三部作品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从探讨英国音乐的失落及其原因开始,随后探讨弗雷德里克·戴留斯(Frederick Delius,1862-1934)的音乐创作观念。对戴留斯最具有代表性的三部管弦乐作品进行分析:《佛罗里达组曲》(1896)、两首乐队小品《河上夏夜》、《孟春初闻杜鹃啼》(1911-1912)、《夏日之歌》(1929-1930)。在总结这三部不同时期的管弦乐代表作中的风格特点,并由此探讨戴留斯在英国音乐复兴进程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第一章中将戴留斯的音乐创作置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英国音乐语境之中进行探讨。在第一节中,对戴留斯之前的英国音乐进行简要的梳理,并着重的探讨英国音乐黯淡的原因和埃尔加的音乐创作及探索。第二节将会关注戴留斯本人创作观念的形成以及相关实践。第三节将会尝试讨论戴留斯的创作分期,并介绍本文所选取的三首管弦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在戴留斯整体创作中的特殊性。第二章将会对所选取的戴留斯创作早、盛、晚期的代表作品进行作品分析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内容解读。在第一节中,对分别代表着早中晚期的三部管弦乐杰作中主要的主题、节奏和题材来源进行分析解读,寻找其来自于“自然”的创作灵感与语境。在第二节中,将会对三部作品在和声以及旋律的进行、展开方式上的创新进行分析,试图探讨戴留斯通过音响描绘的“自然”以及身处其中的主观感受;在第三节中则主要是对织体结构进行分析解读,试图探讨戴留斯将自然、主观感受、作品本体结构融于一体的创造性风格。从具体的音乐本体对所选曲的具有代表性的戴留斯作品进行分析与意义解读,阐释戴留斯的创作技法与风格,为第三章讨论“英国音乐复兴”历程中的戴留斯奠定基础。第三章将会结合前文的分析与讨论,对所选取的三部作品进行进一步探讨,并总结出戴留斯独特的创作风格。在第一节中,将会讨论分别代表着早中晚期的三部管弦乐杰作中的理想诉求及内涵,并阐释戴留斯独特的风格。第二节将会集中关注“英国音乐复兴”历程中的“边缘”但不可或缺的贡献与地位。

卜敦格[2](2020)在《威廉·沃尔顿及其和声研究 ——以其《中提琴协奏曲》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英国作曲家威廉·沃尔顿(William Walton)是英国近代作曲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风格独特,有着明显的个人色彩。本文以他创作生涯中较为重要的作品——中提琴协奏曲为例,试图从和声角度去探究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特点。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绪论、正文三个章节和结语。绪论简要地说明了威廉·沃尔顿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他的这部中提琴协奏曲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一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威廉·沃尔顿生平、创作风格、作品创作背景等。第二章分析了作品的曲式结构和音乐材料,先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分析。第三章重点分析了该作品的和声技法。通过对本作品中调性布局、和弦结构、和弦紧张度、声部进行、终止式等方面的分析,探究了他在这部作品中的和声技法。全文旨在通过对这部《中提琴协奏曲》进行个案研究,从和声技法方面探究作曲家是如何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创新的。他通过对泛调性、多调性技法的使用,对半音化和声的进一步运用及多样化的和弦结构,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和声风格。

余雅情[3](2020)在《埃尔加清唱剧《王国》中抹大拉的玛利亚人物形象与唱段研究》文中指出具有20世纪英国音乐复兴先驱之称的爱德华·埃尔加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作品涉猎了多种音乐体裁,如清唱剧、管弦乐、交响曲以及合唱等。这位对20世纪英国音乐复兴起着重大作用的作曲家,在国内却很少被关注。他的清唱剧作品曾让他在当时的英国享有盛誉,在国内这是一个研究的空缺.本文以爱德华·埃尔加的清唱剧《王国》中抹大拉的马利亚的人物形象以及其主要唱段作为研究对象,从剧本、音乐、演唱处理等几个方面,对抹大拉的马利亚的主要唱段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文本和音乐两个层面的分析,在文本方面,一是参考圣经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对剧中的人物角色形象作一定的了解,而是参考剧本对人物在剧本中担任的角色和地位作出分析。主要从剧本、音乐、演唱处理等几个方面,对抹大拉的马利亚的主要唱段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探究。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的生平综述,他的家庭背景以及早年的经历为他后来的成名打下了基础,而后在婚姻中,因得到了妻子的倾力支持,为他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搭桥铺路,最后他在当时的英国享有盛誉。第二章对清唱剧王国的剧本文本进行了阐述,整部清唱剧分为五个章节,对清唱剧的剧本做出解释和分析。第三章结合历史形象及剧本和谱例,对抹大拉的马利亚在历史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在剧中的形象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从音乐分析和演唱处理两个方面,结合谱例,对抹大拉的马利亚在剧中的主要唱段进行综合分析。

刘尹[4](2020)在《规定与自致:海顿社会身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试图解决以下问题:作为西方音乐史的研究,海顿所处时代究竟对其音乐创作产生何种影响?海顿的音乐在不同身份下产生了何种变化?作为音乐社会学的研究,海顿的社会身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同时代作曲家中是否具有代表性?造成这种社会身份转变的最根本最深层次原因为何?本论文旨在研究海顿社会身份,全文围绕海顿两个身份:规定性社会身份及自致性社会身份展开,分别论述海顿双重社会身份在其音乐、职业中的体现。需要明确的是,身份仅仅作为影响作曲家风格创作的一个因素存在,对整体风格产生一定修饰作用。质言之,本文试图阐明海顿两种身份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其次阐明海顿身份转变的社会缘由。本论文绪论部分对所选择论题从研究缘由、选题意义、国内外就此论题展开的相关研究的已有成果作出评价。随后的章节基于分总的逻辑展开,第一章对文内出现的三个主要概念进行阐述;第二章为海顿的规定性社会身份扮演,聚焦于海顿作为乐正的职业身份,从雇主的要求与迎合雇主两个方面展现海顿这一身份下的音乐创作;第三章为海顿的自致性社会身份的扮演,此段将抽象的自致性社会身份分为三个角色:作为乐正时的自致表现及商人、贵族身份,笔者分别选取了与之对应的三个阶段音乐创作进行论述:代表自主创作的《告别》、迎合公众创作的“伦敦风格”及象征个人意识表达的《创世纪》;第四章从宏观整体对海顿所处的古典时代进行审思,剖析海顿身份转变所反映的较为典型的时代缘由以及通过与莫扎特、贝多芬的对比阐述其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非典型缘由。

李木子[5](2020)在《论J.C.巴赫键盘协奏曲的优雅风格 ——以W.C.49-67为例》文中提出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n Christian Bach,1735-1782)是18世纪中叶左右在英国极富盛名的德国作曲家。他早年跟随父亲约·塞·巴赫和兄长卡·菲·埃·.巴赫学习,在18世纪欧洲流行的优雅趣味影响下,在意大利音乐环境的熏陶下,以及英国商业化经济环境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体现公众审美趣味的风格——优雅风格(“Galant”,又称“华丽风格”)。在J.C.巴赫大量的器乐作品中,键盘协奏曲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在“巴赫-阿贝尔”系列公众音乐会上,他创作的键盘协奏曲是必备曲目体裁。因其简练雅致、动静相宜、竞合协作的优雅风格特征,在英国伦敦吸引了当时一大批听众。也正因顺应了 18世纪60-70年代英国公众的审美趣味,而形成他个人理想化的优雅风格。

王艺洁[6](2019)在《浅析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与配器手法》文中研究指明《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传统的双管编制,但它在音乐模式上又有所创新,不同于传统协奏曲的三乐章模式采用四乐章结构模式。因此本文以大提琴家杜普蕾演奏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切入探讨本曲的音乐风格,以此为大提琴音乐理论添砖加瓦。创作背景近代史上,英国的音乐在历史发展中拥有了极其显赫的地位,由于英国在18世纪最先开始了

徐雯宣[7](2019)在《戴留斯创作技法与风格的多样性与融合性探究 ——以晚期四部代表作为例》文中提出17世纪时的英国音乐曾经在欧洲显赫出众,但随着普塞尔的去世,英国就很少再出现享誉世界的作曲家了。18、19世纪音乐的中心在欧洲大陆,而在英国并没有出现有世界影响的作曲家,因而被称为英国音乐史上的“黑暗时期”。19世纪后半叶,英国音乐开始复兴,一批重要的作曲家如:埃尔加、沃恩·威廉姆斯、布里顿等给停滞不前的英国音乐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也为英国音乐确立了新的标准。弗莱德里克·戴留斯(1862年1月29日出生于布拉德福德,1934年6月10日在格雷兹去世)由于其多国游历的经历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音乐史上最具特色的作曲家之一。戴留斯的作品中既承接了晚期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又融合了民族乐派及印象主义的创作风格,他创作风格的多样性在其晚期作品中体现的更加成熟也更加充分。通过对弗莱德里克·戴留斯整体创作风格的梳理,聚焦于他晚期四部代表作品的分析与研究,探究作曲家在创作技法和风格上的多样性与融合性。

赵春旭[8](2019)在《论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风格与演奏技巧》文中提出《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85号)这部作品产生于埃尔加一生中的最成熟的时期。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论文首先概括了英国伟大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的一生和该作品的创作背景,着重分析了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作品风格和演奏技巧。通过查阅与专业相关的资料及文献。首先对其体裁,技法,风格等问题的分析是研究者关注的核心与焦点。希望对其演奏技巧上较细致和较全面的分析,为以后的大提琴学者提供一定参考。为揭示埃尔加这首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及所表达出的音乐情感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刘嫣之[9](2018)在《戴留斯《大提琴协奏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弗雷德里克·戴留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作曲家,是英国音乐复苏时期优秀的作曲家之一,他以英国本土音乐为基础,延续和发展富有时代特征的作曲技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作品风格。他也是欧洲历史上富有悲剧色彩的作曲家之一,因为他晚年瘫痪双目失明,靠口述笔录延续作曲生涯。他是晚期浪漫主义作曲风格的代表,但是作品中也呈现出印象主义的风格。戴留斯《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21年,是作曲家的晚年之作,是一首以奏鸣曲式的形式构成的单乐章的大提琴协奏曲。这首作品现存有两个版本,分别为原版和修改版。本文从六个部分进行研究,分别为:绪论、作曲家生平及创作风格、曲式结构分析、作曲技法分析、管弦乐配器分析和大提琴演奏分析。绪论是对整首作品的研究现状以及选题的目的意义等进行归纳;其他的部分主要从作曲家的创作技法,曲式结构、调性、和声、复调以及旋律的发展手法等进行研究,这些技法都具有当时的时代特征,作品旋律多变,作曲技法丰富,整首作品具有描绘性和抒发性,是作曲家情感的一种表达和寄托。

萧潇[10](2018)在《译着《音乐社会史:中世纪到贝多芬》与书评》文中研究说明亨利·雷纳的《音乐社会史:从中世纪到贝多芬》是一部审视制度、政治和经济的环境与历史和音乐实践关系的先驱性着作,在西方艺术音乐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展示了音乐社会史与音乐社会学的紧密联系。全书除前言和附录外共有20个章节,基本按照时间顺序就音乐消费与音乐生产对音乐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译者选取翻译的前言至第14章,囊括了中世纪至17世纪宗教、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发展变迁对于音乐产生影响的相关内容,描述了各个阶层对于音乐的态度、投入和支出,以及音乐对于整个社会现状的反映。书评部分主要简述学科理论,参照社会史的历史写作方法概述本书结构内容,分析作者的实证主义倾向,并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析。

二、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与埃尔加·爱德华·威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与埃尔加·爱德华·威廉(论文提纲范文)

(1)“英国音乐复兴”历程中的戴留斯 ——以三部作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论文构想
第一章 历史语境:世纪之交的英国音乐
    第一节 戴留斯之前:失落与曙光
        一、英国音乐的“失落”
        二、“德国浪漫主义代言人”:埃尔加的探索
    第二节 戴留斯的创作观念及实践
        一、音乐与民族
        二、音乐与自然
        三、音乐与文学
        四、音乐与宗教、哲学
    第三节 戴留斯的创作实践
        一、戴留斯的创作分期及重要作品概述
        二、本文所选三首管弦乐作品概述
第二章 形态建构:三部管弦乐作品分析
    第一节 源于“自然”:题材、旋律与节奏溯源
        一、《佛罗里达组曲》
        二、《河上夏夜》《孟春初闻杜鹃啼》
        三、《夏日之歌》
    第二节 描绘“自然”:和声复杂化与旋律展开方式
        一、有限旋律展开
        二、印象主义和声尝试
    第三节 融于“自然”:结构布局
        一、以“自然现象”为结构逻辑
        二、以“自然流动”为展开动力
第三章 自然之声:英国音乐复兴历程中的戴留斯
    第一节 理想诉求:种族、印象主义与自然
        一、批判种族偏见
        二、对印象主义的模仿
        三、融于自然的晚期浪漫主义者
    第二节 边缘与偏离:戴留斯的历史地位
        一、“世界主义者”戴留斯
        二、戴留斯的独特贡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威廉·沃尔顿及其和声研究 ——以其《中提琴协奏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原由及依据
    二、国内、外对该选题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威廉·沃尔顿及其《中提琴协奏曲》
    第一节 威廉·沃尔顿简介及音乐创作概述
    第二节 《中提琴协奏曲》创作背景
第二章 《中提琴协奏曲》曲式结构及音乐材料分析
    第一节 第一乐章
        一、曲式结构
        二、音乐材料
    第二节 第二乐章
        一、曲式结构
        二、音乐材料
    第三节 第三乐章
        一、曲式结构
        二、音乐材料
第三章 《中提琴协奏曲》和声技法研究
    第一节 调式调性
        一、调性布局特点
        二、调性对置
        三、泛调性
        四、多调性
    第二节 和弦分类及和弦标记
        一、和弦界定
        二、和弦分类与标记
        三、和弦标记举例
    第三节 和弦外音
        一、经过音
        二、回转音
        三、无预备留音
    第四节 和声起伏
        一、关于和声起伏
        二、实例分析
    第五节 二部骨架
        一、关于二部骨架
        二、实例分析
    第六节 终止式
        一、低强度终止式
        二、不含三全音终止式
        三、最后一个和弦使用高紧张度和弦的终止式
        四、低和声起伏搭配高强度进行的终止式
    第七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欣德米特和弦分类表
    附录二 :威廉·沃尔顿作品年表
致谢

(3)埃尔加清唱剧《王国》中抹大拉的玛利亚人物形象与唱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爱德华·埃尔加的生平
    1.1 生平简介
    1.2 当学徒的早年时期
    1.3 埃尔加享有盛誉
2 清唱剧《王国》的文本分析
    2.1 清唱剧《王国》的创作背景
    2.2 清唱剧《王国》的剧本分析
        2.2.1 第一章: 在上层房间
        2.2.2 第二章: 在美门口
        2.2.3 第三章: 五旬节
        2.2.4 第四章: 医病的神迹
        2.2.5 第五章: 回到上层房间
3 清唱剧《王国》中抹大拉的玛利亚人物形象分析
    3.1 抹大拉的玛利亚历史人物形象
    3.2 抹大拉的玛利亚在剧中的人物形象
        3.2.1 耶稣的“追随者”形象
        3.2.2 “叙述者”的身份
4 抹大拉的玛利亚主要唱段的音乐与演唱研究
    4.1 第二章中与玛利亚的二重唱《五旬节的早晨》
        4.1.1 《五旬节的早晨》音乐分析
        4.1.2 《五旬节的早晨》演唱分析
    4.2 第三章的宣叙调《圣灵降临》
        4.2.1 《圣灵降临》音乐分析
        4.2.2 《圣灵降临》演唱分析
    4.3 第四章中的两首宣叙调《美门口的瘸腿人》和《二使徒被捕》
        4.3.1 《美门口的瘸腿人》音乐分析
        4.3.2 《众人受洗》演唱分析
        4.3.3 《为主之名被捕》音乐分析
        4.3.4 《为主之名被捕》演唱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规定与自致:海顿社会身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18世纪音乐社会研究
        (一)维也纳音乐生活
        (二)英国音乐生活
        (三)18世纪其他地区音乐与社会概况
        (四)指挥与乐队发展研究
        二、作曲家社会身份宏观研究
        三、音乐社会学研究
        四、与本文相关的海顿研究
        (一)传记研究
        (二)海顿社交研究
        (三)与海顿有关的音乐研究
第一章 相关概念解析
    第一节 社会身份
    第二节 赞助人(赞助制度)
    第三节 商业制
第二章 海顿规定性社会身份的扮演
    第一节 规定性社会身份的职业表现
        一、埃斯特哈齐之前的任职
        (一)海顿早期技能训练
        (二)成为“乐正”的职业素养准备
        二、尼古拉斯一世统治下的宫廷任职
        三、尼古拉斯一世逝世后的宫廷任职
    第二节 规定性社会身份下的音乐创作
        一、赞助人的审美趣味
        (一)审美趣味与社会身份
        (二)赞助人的音乐审美
        (三)埃斯特哈齐家族的音乐趣味
        二、应雇主要求的音乐创作
        三、迎合雇主的音乐创作
    第三节 规定性社会身份的形成原因
        一、职业发展的需要
        (一)赞助的历史
        (二)建立赞助关系的方式
        二、生存发展的需要
        (一)薪资
        (二)音乐家的地位
        三、贵族音乐竞争
        (一)竞争的缘由
        (二)竞争的表现
第三章 海顿自致性社会身份的诉求
    第一节 自致性社会身份的职业表现
        一、商人身份
        (一)海顿与赞助人
        (二)海顿与出版商
        二、贵族身份
        三、指挥身份
    第二节 自致性社会身份下的音乐创作
        一、狂飙突进:创作早期
        二、公共风格:伦敦时期
        (一)公共的含义
        (二)假想听众到现实听众
        (三)公共风格的确立
        三、《创世纪》:创作晚期
    第三节 自致性社会身份形成的反思
        一、中产阶层的英国听众
        二、以营利为目的的音乐会生活
        三、传统雇佣制的发展瓶颈
        (一)意识自由的受限
        (二)身份自由的受限
第四章 海顿社会身份转型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
    第一节 海顿社会身份转型的典型性
        一、民族意识的普遍化
        二、音乐的商业化
        三、思想的启蒙化
    第二节 海顿社会身份转型的非典型性
        一、与莫扎特身份的对比
        (一)曲折性
        (二)继承性
        (三)地域性
        二、与贝多芬身份的对比
        (一)与听众的相处
        (二)娱乐音乐与精英音乐意识形态
        (三)贵族赞助双方关系的转变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一)期刊杂志、硕博论文
        (二)专着
    二、英文文献
    三、英文文献网址
附录
    (一)海顿生平年表
    (二)海顿社会交际一览表
    (三)海顿财政收入一览表
    (四)海顿所获荣誉及加入协会
    (五)海顿乐队规模变化一览表
    (六)海顿遗嘱
    (七)海顿时代的货币
    (八)海顿的金钱观
    (九)海顿创作过程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会论文

(5)论J.C.巴赫键盘协奏曲的优雅风格 ——以W.C.49-67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绪论
第—章 J.C.巴赫面向公众的商业化音乐活动
    第—节 “巴赫-阿贝尔”系列公众音乐会
        —、私人组织的定期预定套票制音乐会
        二、优雅公众
        三、新作品音乐会
    第二节 乐谱出版业
        —、出版业与启蒙教育思想
        二、更广阔的公共空间
    第三节 J.C.巴赫与伦敦楚姆佩钢琴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J.C.巴赫与钢琴制造业的互动
        二、钢琴对J.C.巴赫商业化音乐运营的整体性支持
第二章 17-18世纪欧洲的优雅趣味
    第—节 优雅趣味的特质
        —、轻松愉悦、自然亲切——趣味(强调感性体验)
        二、节制自律、克己复礼——道德(强调社会规范)
        三、机智精巧、和谐统———审美(强调形式特征)
    第二节 18世纪优雅趣味形成的根本原因
        —、趣味的形成
        二、共同感
第三章 J.C.巴赫的优雅风格——以英国时期键盘协奏曲为例
    第一节 整体精简
        一、宏观层面
        二、微观层面
    第二节 平衡和谐
        一、混合型理性结构
        二、感性体验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J.C.巴赫及相关事件的大事年表
致谢

(6)浅析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与配器手法(论文提纲范文)

■创作背景
■音乐风格
    (一)埃尔加的音乐风格及历史地位
    (二)《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结构分析
■配器手法
    (一)配器特点
    (二)大提琴在管弦乐队之间所起的作用
■结论

(7)戴留斯创作技法与风格的多样性与融合性探究 ——以晚期四部代表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弗莱德里克·戴留斯——一个周游列国的音乐诗人
    引言
    第一节 弗莱德里克·戴留斯其人其乐
    第二节 弗莱德里克·戴留斯的创作分期
        一、早期——艰难的音乐之路(1885-1897)
        二、中期——渐趋成熟的音乐风格(1898-1910)
        三、晚期——病痛折磨下的坚韧与恬淡(1911-1932)
    第三节 戴留斯重要作品概述
        一、戴留斯重要作品概述
        二、本文所选四部作品概述
第二章 戴留斯创作中的晚期浪漫主义技法特征
    引言
    第一节 和弦复杂化
        一、变和弦的使用
        二、高叠和弦
        三、复合和弦
        四、线性和声
    第二节 调性状态的复杂化
        一、转调
        二、调性游移
    第三节 半音化
        一、和声性半音化
        二、旋律性半音化
第三章 戴留斯创作中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运用及民族主义风格倾向的技法特征
    引言
    第一节 戴留斯作品中对多种民族民间素材的运用
        一、富有英国民间旋律特征的素材运用
        二、挪威民族民间旋律的运用
        三、“泛五声性”旋律在作品中的呈现
    第二节 和弦构成及运用
        一、附加音和弦及纵合化和弦
        二、非功能和声进行
    第三节 调式交替的运用
        一、伊奥尼亚与利底亚调式交替
        二、爱奥尼亚与多利亚调式交替
第四章 戴留斯创作中的印象主义技法特征
    引言
    第一节 全音阶
        一、和声结构中的全音阶
        二、旋律性全音阶
    第二节 平行化织体
        一、平行音程
        二、平行和弦
    第三节 和声变奏
        一、《夏日花园》中的和声变奏
        二、《河上夏夜》中的和声变奏
        三、《孟春初闻杜鹃啼》中的和声变奏
第五章 戴留斯创作技法与风格的多样性及融合性审美溯源
    引言
    第一节 戴留斯作品中多样性与融合性的体现及处理方式
        一、“拼贴式”
        二、“交融式”
    第二节 个人经历造就“戴留斯风格”
        一、世纪之交的社会环境
        二、多国游历下音乐风格的积累
        三、戴留斯晚年的哲学思想
结语
附录
    附录一:戴留斯年表
    附录二:戴留斯作品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论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风格与演奏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作品简述
    第一节 作者生平
    第二节 《 e小 调大提琴协奏曲 》 创作背景
第二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风格
    第一节 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
    第二节 作品结构与音乐风格的联系
第三章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演奏技巧
    第一节 右手运弓技巧的运用
    第二节 左手对于把位、揉弦的处理和运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戴留斯《大提琴协奏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作曲家生平及创作风格
    (一)时代背景及生平
    (二)作曲家创作领域及风格
    (三)戴留斯《大提琴协奏曲》的修改与出版
二、曲式结构分析
    (一)单乐章协奏曲曲式结构
    (二)三个乐章曲式结构形成的不完整性
三、作曲技法分析
    (一)调性分析
    (二)和声分析
    (三)复调手法的使用
    (四)旋律发展手法
四、管弦乐配器分析
    (一)乐队编制
    (二)各个声部音色的处理
    (三)声部过渡、强调与持续音的运用
    (四)色彩乐器的使用
五、大提琴演奏分析
    (一)大提琴演奏的版本和要求
    (二)演奏的技巧与难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译着《音乐社会史:中世纪到贝多芬》与书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亨利·雷纳
    前言
    1 音乐史-问题与资料来源
    2 中世纪教会
    3 北方复调音乐的传播
    4 吟游歌手的归化
    5 城市乐师——专业人才
    6 城市乐师-业余爱好者
    7 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廷音乐
    8 音乐的印刷
    9 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
    10 中产阶级社会中的音乐
    11 歌剧的肇始
    12 巴洛克时代
    13 教堂、领唱和唱诗班
    14 音乐和法国的专制主义
货币附录 本卷中涉及
参考文献
索引
《音乐社会史:从中世纪到贝多芬》:深度书评及对翻译问题的讨论
    1 一些学理问题思考
        1.1 音乐社会学与音乐社会史
        1.2 音乐社会史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2 本书内容对普通音乐史的补充
        2.1 音乐的直接消费者
        2.2 音乐生产
    3 雷纳《音乐社会史》的实证主义倾向
        3.1 作曲家与作品
        3.2 音乐机构
        3.3 货币、汇率和城镇人口
    4 翻译的不可译性与可译性
        4.1 语言的不可译性
        4.2 文化不可译性

四、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与埃尔加·爱德华·威廉(论文参考文献)

  • [1]“英国音乐复兴”历程中的戴留斯 ——以三部作品为例[D]. 方文. 上海音乐学院, 2021(09)
  • [2]威廉·沃尔顿及其和声研究 ——以其《中提琴协奏曲》为例[D]. 卜敦格. 西安音乐学院, 2020(08)
  • [3]埃尔加清唱剧《王国》中抹大拉的玛利亚人物形象与唱段研究[D]. 余雅情.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4]规定与自致:海顿社会身份研究[D]. 刘尹.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5]论J.C.巴赫键盘协奏曲的优雅风格 ——以W.C.49-67为例[D]. 李木子. 中央音乐学院, 2020(01)
  • [6]浅析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与配器手法[J]. 王艺洁. 民族音乐, 2019(04)
  • [7]戴留斯创作技法与风格的多样性与融合性探究 ——以晚期四部代表作为例[D]. 徐雯宣.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 [8]论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风格与演奏技巧[D]. 赵春旭. 吉林艺术学院, 2019(01)
  • [9]戴留斯《大提琴协奏曲》研究[D]. 刘嫣之.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6)
  • [10]译着《音乐社会史:中世纪到贝多芬》与书评[D]. 萧潇. 上海音乐学院, 2018(01)

标签:;  ;  ;  ;  ;  

埃尔加·爱德华·威廉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