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清流论文-王维江

同光清流论文-王维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光清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慈禧,同光,中兴

同光清流论文文献综述

王维江[1](2008)在《从慈禧到“清流”:同光中兴中的“声”与“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兴时代的官员是需要宣泄快感的,带给他们快感的是京戏及其名角儿。皮黄是声,名角是色。由于法律严禁宿娼狎妓,官员便以狎优为替代品。最高统治者慈禧喜好(本文来源于《文史知识》期刊2008年02期)

王维江[2](2007)在《从慈禧到“清流”:同光中兴中的“声”与“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兴时代的官员是需要宣泄快感的,带给他们快感的是京戏及其名角儿。皮簧是声,名角是色。由于法律严禁宿娼狎妓,官员便以狎优为替代品。最高统治者慈禧喜好京戏,本为寻常的耳目之娱。但官员则借助于"上有所好",不断将精神层面的娱乐向物欲层面转变。从同治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封疆大吏到以年轻的翰詹词臣为主体的"清流"们,"选歌"为表,"征色"为实。绕过律例的约束而合法腐败,以声色为媒介而夤缘攀援。这是纵情声色的实质。尽管"清流"以其文学才华为狎优贴上了风雅的标签,将燕饮赏戏和问学议政混为一体,形成了京师官场的新风尚,但风尚的背后,仍掩盖不住法纪松懈、人心无定的新现实。中兴的同光,也是"声"与"色"的同光。(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07年12期)

尤育号[3](2007)在《从黄体芳论同光清流》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治末光绪初,清中央政府内部崛起了一个被称为"清流"的非正式群体,他们以名节相标榜,上疏言事,评议时政,成为当时政坛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势力。黄体芳之所以跻身清流并成为其中的一员要角,与个人的教化背景和经历密切相关,他在以"清议"参与现实政治过程中所表达的具体政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同光清流共同的守护儒学传统并以传统为现实服务的政治倾向和文化立场。(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07年04期)

刘文楠[4](2003)在《析同光清流的思想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治末光绪初 ,清中央政府内部崛起了一个自称“清流”的派别 ,他们试图通过强调儒家传统意识形态和道德观 ,参与内政外交的决策。但是 ,他们对传统的维护和对儒家意识形态的坚持都是不完全的 ,随着应用于具体情境的不同需要而发生变化 ,造成他们思想外观上的复杂和矛盾。同光清流将儒学“术用化”这一思想倾向是戊戌变法前期张之洞所提出的“中体西用”说的前奏 ,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知识分子心态转变必经的一环(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03年02期)

赵慧峰[5](1996)在《晚清清流与同光政局》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流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传统。作为封建统治面临危机之时出现的一股试图“起蔽振衰”的舆论力量,清流的出现往往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会对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等诸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晚清清流也是如此。它是在同光年间民族危机严重、封建政治腐败、统治集团斗争激烈的历史条件下兴起的,其纠举弹劾、图谋变革的言行也给同光两朝的内政外交带来了相当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6年01期)

同光清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兴时代的官员是需要宣泄快感的,带给他们快感的是京戏及其名角儿。皮簧是声,名角是色。由于法律严禁宿娼狎妓,官员便以狎优为替代品。最高统治者慈禧喜好京戏,本为寻常的耳目之娱。但官员则借助于"上有所好",不断将精神层面的娱乐向物欲层面转变。从同治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封疆大吏到以年轻的翰詹词臣为主体的"清流"们,"选歌"为表,"征色"为实。绕过律例的约束而合法腐败,以声色为媒介而夤缘攀援。这是纵情声色的实质。尽管"清流"以其文学才华为狎优贴上了风雅的标签,将燕饮赏戏和问学议政混为一体,形成了京师官场的新风尚,但风尚的背后,仍掩盖不住法纪松懈、人心无定的新现实。中兴的同光,也是"声"与"色"的同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光清流论文参考文献

[1].王维江.从慈禧到“清流”:同光中兴中的“声”与“色”[J].文史知识.2008

[2].王维江.从慈禧到“清流”:同光中兴中的“声”与“色”[J].学术月刊.2007

[3].尤育号.从黄体芳论同光清流[J].历史教学问题.2007

[4].刘文楠.析同光清流的思想倾向[J].学术月刊.2003

[5].赵慧峰.晚清清流与同光政局[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

标签:;  ;  ;  

同光清流论文-王维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