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口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共口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共口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口径,波段,天线,波导,光学,激光,毫米波。

共口径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衡楠,郑锋华,李金鹏[1](2019)在《红外成像与激光发射系统共口径结构轻量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空间红外成像与激光发射共口径光学系统主支撑结构的轻量化设计问题,在低质量及高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对主支撑镜筒结构优化、仿真分析以及红外成像系统样机的性能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简化载荷的模型,根据变密度法,建立了以支撑镜筒柔度为目标函数,以质量保留比为约束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实现了初步轻量化;然后基于响应面法,通过中心复合试验设计了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初步轻量化模型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实现了最终轻量化;最后对红外成像系统实物样机的系统调制传递函数和焦距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经两次优化的模型轻量化率提高了13%,1阶固有频率提高了24.7%,最大应力降低了42.3%,最大变形减少了20.7%;实际检测结果显示经优化设计的主支撑结构满足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焦安霞[2](2019)在《中波红外共口径偏振成像系统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红外偏振成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中波红外偏振成像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中波红外共口径偏振成像系统。该系统由前置共口径和后置分口径成像系统组成。后置分口径成像系统包括四个偏振通道,每个通道上放置不同的偏振元件,这样系统就可以实现全偏振成像。根据所使用的探测器,完成了系统分析与设计工作。设计完成之后,系统的MTF>0.3@17 lp/mm。最大RMS光斑直径小于探测器像元尺寸,单个像元能量集中率大于80%。(本文来源于《光电技术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衡楠[3](2019)在《空间红外探测与激光合束共口径系统结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红外探测系统与多波段激光合束发射系统在目标识别、激光传能、信息通信等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对两种光学系统在功能上的共同需求对二者进行共口径结构设计,有利于减轻负载质量、提高星上载荷空间利用率,对其结构的合理设计可为相关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本文对某空间红外探测与多波段激光合束发射共口径系统的结构设计及光学装调进行了详细研究与分析。首先,基于拓扑优化和响应曲面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主镜筒进行轻量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在初步轻量化模型基础上,利用基于响应面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进行参数优化后,主镜筒轻量化率提高13%,1阶固有频率提高了24.7%,最大等效应力降低42.3%,最大变形量减少了20.7%,证明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并为保证光学系统性能奠定了基础。其次,基于等效处理的简化模型,对系统整机结构在静、动力学环境中的振动响应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以及设计结果验证。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有限元法、模态迭加法以及能量等效法等对整机结构的过载、冲击振动、正弦振动及随机振动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结构能够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最后,提出了对光机系统装调和检测的技术路线和方案。基于光学自准直原理完成了主镜筒组件装调、红外成像与激光发射支路光轴夹角检测以及成像透镜组的安装,并利用平行光管和红外成像系统的焦距、像斑比例关系对成像系统的实际焦距进行了检测。装调完成后,检测结果显示主镜筒系统波像差为RMS=0.1141λ@632.8 nm;近、中红外激光发射支路光轴夹角约为9.5 μrad,近红外激光发射支路与红外成像支路光轴夹角约为36.2 μrad;成像系统实际焦距为566.7 mm,与设计值误差0.47%。综合分析与装调结果,本文设计的共口径结构能够满足光学系统使用需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乔旭光[4](2019)在《多频段共口径天线及阵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天线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的前端设备之一,其性能对整个系统的通信质量至关重要。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对于舰载、机载等的空间限制需求,所要求的天线性能越来越严格。因此,天线的轻量化、多频段、多极化、所占空间体积小等特性成为了天线发展的重要趋势。多频段共口径天线是一类允许多副不同频段的天线能够同时工作在同一口径面内的天线形式。由于在多频段共口径天线系统中,多个频段共存于同一个天线口径,在提升通讯容量的同时,极大减小了天线体积及雷达散射截面(RCS),因此多频段共口径天线在舰/机/星载多频段雷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结合科研项目要求进行了选题研究,主要内容为多频段共口径微带天线阵列、P/S双频段共口径天线及阵列、超宽带双频段共口径天线及阵列。首先介绍了多频段共口径天线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根据天线的基本结构以及空间形式对国内外已知的多频段共口径天线进行了整理分类,总结出叁种设计多频段共口径天线的基本思想。简单阐述了多频段共口径天线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案,同时还介绍了在共口径天线设计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其次,本文研究设计了P/S双频段共口径的微带天线,在该设计中,天线阵列能正常工作在P波段和S波段,其中P波段和S波段分别工作在水平和垂直极化,整个阵列能够完成方位面±60°、俯仰面±20°的扫描区域,工作带宽分别为P波段35%和S波段26%,在工作频段内满足VSWR<2.5。最后研究了一种新型超宽带双频段共口径天线阵。天线阵由四个T形双极化天线、一个6*6波导缝隙天线和一个圆形金属基板组成。双极化天线的工作频率为2.33GHz-12 GHz。双极化天线为全金属Vivaldi结构,呈T形分布,位于金属板上方。波导缝隙天线阵工作在X波段9.8-10.3GHz,位于金属板下方。双极化天线阵与波导缝隙天线阵位于同一平面上,由圆形金属板隔开,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有效地减少了天线之间的相互耦合,解决了共口径天线隔离效果差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钱坤,刘家国,李婷,李军伟,田文明[5](2019)在《毫米波/激光/红外共口径复合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共口径毫米波/半主动激光/红外叁模复合光学系统设计,采用抛物面天线-卡塞格伦光学系统的复合结构,3种探测模式共用主反射镜,在次镜实现红外能量与激光、毫米波能量分离;为减少激光探测器对毫米波传输的遮挡,采用特殊光学设计,使用直角反射光波导将激光点光斑分成4份分别导入位于光轴中心边缘相距90°的4个分离的单元象限器件上;毫米波馈源位于光波导前方,通过微波波导与电子舱中的毫米波收发器件连接。这种光学结构方式口径利用率高,结构紧凑,能有效实现3种探测制导方式的复合。(本文来源于《现代防御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张智慧,汪伟,陈明,张洪涛,鲁加国[6](2019)在《一种高效率双波段双极化共口径天线子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新型C/L双波段、双极化共口径天线子阵设计,其中C波段双极化、L波段单极化工作,子阵应用于一维较大角度扫描、另一维有限扫描的二维有源相控阵天线中。C波段选择了高效率的缝隙波导天线,L波段则选择了尺寸较小的腔体缝隙天线。该天线适合于双波段多极化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中。(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9年04期)

乔旭光,姜兆能,赵晓燕,税明月,卢笑池[7](2019)在《一种新型高增益双频段共口径天线阵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超宽带(UWB)高增益的双频段共口径天线阵。该天线阵由四个T形组合的双极化天线、一个6×6的波导缝隙阵列天线和一块圆形金属基板组成。双极化天线工作于2.33~12 GHz,采用全金属Vivaldi天线T形排列,位于金属板上方。波导缝隙天线阵工作于X波段9.8~10.3 GHz,位于金属板下方。双极化天线阵与波导缝隙天线阵位于同一阵面,由圆形金属板分隔开,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能有效减少天线之间的互耦,解决了共口径天线隔离效果较差的难题。采用HFSS软件仿真,仿真结果显示该共口径天线阵具有隔离度高、超宽带、高增益、口径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现代通信系统和电子对抗领域。(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岳宝毅,刘钧,郭佳,陈阳,李汉[8](2019)在《折/衍共口径红外双波段位标指示器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反射式双模位标指示器视场小、中心遮拦、能量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折/衍共口径红外双波段位标指示器光学系统。基于消色差理论和MRTD模型分别推导了光学系统波段间消色差公式和作用距离方程。设计的双波段光学系统具有共焦距特性,从而实现了双波段同步探测以及识别目标信息的一致性。折/衍共口径红外双波段位标指示器光学系统工作波长为3.4~4.8μm、7.7~9.5μm,俯仰、偏航视场为-26°~26°,焦距115 mm,F数为2。结果表明:在-40~60℃温度范围内消热差,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高志国,王伟,刘涓[9](2018)在《共口径双波段波导缝隙阵列天线设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共口径双波段天线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共口径双波段波导缝隙阵列天线设计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设计由工作于不同波段的两个脊波导缝隙阵天线同层间隔排布组成的高性能天线,特别适用于小型双波段雷达天线设计。详细描述了如何减弱两个波段相互干扰对天线性能的影响。最终通过一个Ku/Ka共口径双波段波导缝隙阵列天线设计与测试,其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度高,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邢振冲[10](2018)在《灵巧型长焦多波段共口径光学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电系统在军事侦察,伪装识别,地质勘查,环境检测,防火救灾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跟瞄系统作为光电系统中的一类,通过探测并判定目标,进而对目标进行识别和跟踪。并在跟踪过程中,获取目标特征信息并反馈给处理系统进行结算。传统的分布式结构限制了光学口径的大小,从而限制了系统的探测范围,采用共口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探测能力,还可以减小体积,这对于机载设备是很有利的,采用激光发射与回波信号接收使用同一个口径即激光发射与接收共口径的实施方案,不仅可以提高元件的利用率、降低成本;而且可以精确对准激光的发射光轴与回波信号接收光轴,从而提高测量精度。而单一波段仅能反应目标的部分特性,为了准确全面并且不受干扰的获取目标信息,需要综合目标不同波段的图像信息,实现全天候准确跟瞄目标。激光发射与接收共口径,不仅可以扩大激光的国外很早就开展了灵巧型长焦多波段共口径光学系统成像系统的研制工作。本文以具体的创新项目为依托,研究了灵巧型长焦多波段共口径光学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部分问题。主要对多波段共口径光学系统的设计,检测,装调与分析,拼接式光学窗口研究,激光发射接收共口径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项目需求,设计了用于球型悬挂式光电系统和用于嵌入式光电系统的两种灵巧型长焦多波段共口径光学系统,球型光学系统采用卡塞格林系统作为共口径前端,实现了可见光,中波红外以及激光接收的共口径设计,焦距和F数分别为:嵌入式光学系统采用离轴叁反系统作为共口径前端,实现了可见光,中波红外以及激光发射,接收共口径设计。对设计好的光学系统进行了杂散光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遮光罩和挡光环,两套系统的杂散光系数均满足要求。对红外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其冷反射,建立合适的冷反射数学模型,并结合实际的光学实用需求,分析灵巧型红外光学系统冷反射以及调焦过程中冷反射的变化情况,并指导光学设计进一步改进优化。据后向散射噪声的偏振特性,提出采用光学手段进行后向散射噪声抑制。在后向散射噪声抑制研究过程中,利用琼斯矩阵对共口径激光系统中后向散射噪声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依据共口径激光系统原理搭建实验光路对系统中后向散射噪声组成成分进行测量。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共口径系统中的后向散射噪声偏振态与激光照射脉冲偏振态相同,当激光发射脉冲主要为P偏振脉冲时,后向散射噪声由沿P方向与沿S方向振动的线偏振激光脉冲组成,其中P分量为偏振分光棱镜分光面反射能量,且为主要成分,S分量为激光发射脉冲中的小部分。因此,可应用提高发射激光脉冲的线偏振度以减小后向散射噪声中S分量,提高接收光路中元件偏振消光比消除P分量的方法,抑制系统内部后向散射噪声,且此方法具有系统结构简单,工作稳定高效,且拥有较大的带宽的特点。利用衍射光学相关知识以及傅里叶变换等数学方法,建立了拼接式光学窗口对光学系统传递函数影响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拼接窗口的参数,光学系统参数与光学系统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该数学模型可以根据光学系统需求指导拼接窗口的加工设计。针对灵巧型离轴叁反非球面设计制定合适的检测方案,设计对应的补偿器,并对加工好的非球面进行复检。完成了卡塞格林系统与离轴叁反光学系统的装调工作。综上所述,本课题为灵巧型长焦多波段共口径光学系统的研究储备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设计超长探测距离,多功能灵巧光电瞄准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8-06-01)

共口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红外偏振成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中波红外偏振成像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中波红外共口径偏振成像系统。该系统由前置共口径和后置分口径成像系统组成。后置分口径成像系统包括四个偏振通道,每个通道上放置不同的偏振元件,这样系统就可以实现全偏振成像。根据所使用的探测器,完成了系统分析与设计工作。设计完成之后,系统的MTF>0.3@17 lp/mm。最大RMS光斑直径小于探测器像元尺寸,单个像元能量集中率大于8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口径论文参考文献

[1].衡楠,郑锋华,李金鹏.红外成像与激光发射系统共口径结构轻量化设计[J].机电工程.2019

[2].焦安霞.中波红外共口径偏振成像系统分析与设计[J].光电技术应用.2019

[3].衡楠.空间红外探测与激光合束共口径系统结构设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4].乔旭光.多频段共口径天线及阵列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5].钱坤,刘家国,李婷,李军伟,田文明.毫米波/激光/红外共口径复合光学系统设计[J].现代防御技术.2019

[6].张智慧,汪伟,陈明,张洪涛,鲁加国.一种高效率双波段双极化共口径天线子阵[J].电子测试.2019

[7].乔旭光,姜兆能,赵晓燕,税明月,卢笑池.一种新型高增益双频段共口径天线阵的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9

[8].岳宝毅,刘钧,郭佳,陈阳,李汉.折/衍共口径红外双波段位标指示器光学系统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9].高志国,王伟,刘涓.共口径双波段波导缝隙阵列天线设计技术[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8

[10].邢振冲.灵巧型长焦多波段共口径光学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

标签:;  ;  ;  ;  ;  ;  ;  

共口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