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曲阜市人民医院山东济宁市曲阜市273100

【摘要】目的:对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足各49例,分别给予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做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4.08%(2/49)与对照组8.16%(4/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腹腔镜疝修补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都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前者住院时间较短,后者手术时间较短,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疝修补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

腹股沟疝作为临床常见病,在中老年男性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由腹股沟瘘口处有腹腔内容物进入,在腹股沟管处附着,患者生理与心理压力都较大,要求极早治疗。临床治疗中,传统疝修补术方法应用下,尽管可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术后复发率高、医源性创伤大等弊病也极为突出,逐渐由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取代。本次研究将就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49例,男37例,女12例,年龄36~67岁,平均(45.5±5.5)岁,入院诊断,斜疝与直疝分别为30例、19例。观察组49例,男40例,女9例,年龄38~65岁,平均(47.5±5.5)岁,入院诊断,斜疝与直疝分别为32例、17例。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与病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比较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操作流程:①行全身麻醉,患者保持头低仰卧位,并进行人工气腹的构建;②将腹腔镜置入,于内环上缘2cm起横切腹膜,将疝囊内环横向切断后,潜行分离内环、海氏三角,做腹膜前间隙游离;③对内环口取合适补片进行覆盖,以钉合器做补片固定处理;④缝合腹膜、补片,且注意防止有肠粘连情况发生[1]。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流程:①取硬膜外麻醉方式,保持平卧位;③于腹股沟处做斜切口,切开斜肌腱膜,使疝囊完全暴露,由疝囊起向腹环处游离;③将充填式网塞置入,间断缝合网塞,于腹横筋膜、周围组织处固定网塞;④操作时,可选择去除多疝囊,或以腹环大小、疝囊大小为依据调节网塞,于精索后置入平片,在此基础上间断缝合腹股沟韧带、耻骨疏韧带等,确保缝合牢固[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观察比较,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尿潴留、切口血肿以及切口感染等。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以t检验,由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以检验,采用数(n)或率(%)描述,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血肿情况,并发症发生率4.08%(2/49),对照组术后2例切口感染,1例慢性疼痛,1例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8.16%(4/4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关于腹股沟疝,其又被称为疝气,主要指腹股沟区有腹腔内脏器突出形成疝,表现为斜疝、直疝两种,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群体中。从腹股沟疝病因看,归结于腹壁肌肉不具备较高的强度,且在腹内压力升高下使腹股沟疝形成,特别随年龄增长,因腹壁、腹股沟区薄弱,有子宫圆韧带、精索以及血管穿过,为疝的形成创造条件。从腹股沟疝临床表现看,主要为:①可复性疝,有可复性肿块出现于腹股沟区,偶尔有牵涉痛、胀痛;②滑动性斜疝,以右侧居多,肿块都无法完全回纳,切患者有便秘、消化不良等表现;③嵌顿性疝,肿块发硬,无法回纳,嵌顿后患者有其他如腹胀、便秘等表现;④绞窄性疝,有明显腹痛症状,且伴有血便、呕吐等[3]。对于腹股沟疝,若未及时控制治疗,将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

临床治疗中,常采用手术治疗方法,主要以腹腔镜修补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为主。其中腹腔镜修补术应用下,手术操作无需进入腹腔,所以腹腔所受影响较少,加之整个操作流程方便,对复发疝、双侧疝的治疗都较为适宜,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中。而填充式无张力手术,有操作方便、解剖分离少等特征,强调分散腹腔内压力,解决局部高压问题,患者异物感、不适感较轻,一般在疝环较小或腹筋膜缺损较轻患者中较为适用。本次研究可发现,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手术时间上较短,而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在住院时间上较短,可说明两种方式各有其优势,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手术方法选择。

综上所述,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应用下有各自优势,可结合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王灏,刘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四川医学,2013,(08):1200-1202.

[2]朱华青.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4,(04):28+58.

[3]牟云川,黄世华,翟勋.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23-24.

标签:;  ;  ;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