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女子推铅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铅球,运动学,女子,技术,运动员,田径,技术指标。
女子推铅球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威威,周继和[1](2018)在《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刘相蓉与孟倩倩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学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对刘相蓉和孟倩倩的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进行叁维录像解析,得出两者在滑步阶段、过渡阶段、最后用力阶段的相关运动学参数。本文旨在根据刘相蓉和孟倩倩背向滑步推铅球叁个阶段的运动学参数,对其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进行对比分析,为其以后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训练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8-20)
何瑞华[2](2017)在《备战里约奥运会国家女子铅球集训队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我国备战和参加2016年里约奥运会优秀女子铅球集训队队员的投掷技术为研究对象,其中部分集训队员达到了里约奥运会的A标,并参加了里约奥运会的及格赛,特别是巩立姣在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铅球项目决赛中取得了20.30m的好成绩。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生物力学测试法、生物力学解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备战里约奥运会女子铅球集训队员推铅球技术动作主要肌肉的用力特征和技术表现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对集训队员推铅球技术的分析和诊断,找出集训队员各自技术特点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用于指导备战期的训练实践,为集训队员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滑步阶段集训队员下肢右侧叁个主要关节的最大速度依次为:右踝>右膝>右髋,这一规律符合滑步阶段“短、平、快”的原则;郭甜茜滑步阶段滑步距离较短;巩立姣应在现有的基础与专项意识上适当增加滑步距离。2巩立姣滑步阶段具有用时较长,滑步距离短,摆蹬技术比较流畅的技术特点;卞卡滑步阶段上体抬起较早,右髋发力过早,最后用力效果不理想;高阳和郭甜茜超越器械姿势形成不充分,导致滑步阶段所获得的速度在最后用力阶段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滑步阶段躯干前倾角度的大小与身体重心速度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3过渡阶段由单支撑转为双支撑的过程中,卞卡对铅球的加速情况相对较好,但滑步阶段结束进入过渡阶段时,卞卡向投掷方向转体过早;高阳和郭甜茜2名集训队员从右脚着地到左脚着地瞬间铅球速度没升反而下降了,导致滑步阶段获得的铅球速度未得到充分利用。4最后用力阶段巩立姣的出手速度较为理想,但4名集训队员出手速度与我国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李梅素、黄志红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出手角度也仍需改善,但出手角度并不是越大越好。5肌力测试结果表明,4名集训队员中成绩最好的巩立姣,膝关节屈、伸时力量并不是最大的;膝关节做等速屈膝与伸膝时,卞卡、高阳、郭甜茜相比于巩立姣膝关节屈与伸力量不弱,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3位集训队员推铅球技术动作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国女子铅球集训队想在里约奥运会上取得理想成绩,教练团队就应在集训队员技术稳定的前提下,增加4名集训队员膝关节屈伸动作的力量,为集训队员更好的形成投掷前的侧弓形与反弓形用力姿势提供有力支撑,以达到尽可能弥补与国外现役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差距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首都体育学院》期刊2017-05-01)
杜景涛,刘雪岩,刘建国[3](2014)在《我国优秀女子推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指标与成绩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录像解析法、因子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逐步回归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53人次专项技术指标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典型专项技术指标为右脚着地瞬间球高度、出手高度、右脚离地瞬间铅球的合速度、左脚着地瞬间铅球的合速度、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和最后用力时间,建立了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的成绩预测模型:Y(成绩)=2215×出手初速度-419×右脚着地瞬间球高度+0838×出手高度-7002。(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4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ociety Management(ICPESM 2014 V23)》期刊2014-02-20)
温杰,王艺[4](2013)在《世界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前八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优越的身体形态条件是成为世界一流铅球运动员的基础;在滑步开始阶段奖牌获得者就具备了较高的身体重心速度,滑步和最后用力阶段与其他运动员没有太大区别,过渡阶段要高于其他运动员;过渡阶段奖牌获得者的肩轴和髋轴平均角速度大于其他运动员,两者之差呈减小趋势;在最后用力阶段奖牌获得者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得较大的速度增量和加速度;出手速度是获得较好运动成绩的主导因素,出手角度、出手高度与运动员各自技术特点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河北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白光斌[5](2012)在《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7年田径大奖赛总决赛获得前叁名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力学方法来研究影响运动成绩主要技术因素间的关系,以速度节奏这一实质问题为主要着眼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起滑时蹬地角偏大,左腿摆动垂直分速过大,重心腾起角度大;过渡步阶段单支撑时间过长,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均呈现下降趋势;最后用力阶段主要加速点(用力点)不突出,鞭打动作较匆忙等。(本文来源于《2012国际体育科学与学校体育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2-10-10)
王国伟[6](2012)在《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巩立娇与李玲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女子铅球项目一直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近年来涌现出了以巩立娇、李玲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运动员。与欧美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虽然在身体形态上存在着差异,但是,我国教练员始终把铅球技术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了中国人的身材灵巧、协调的优势。通过加强技术训练来弥补我们身体形态的劣势、力量方面的不足,从而使我国运动员在投掷铅球时能够经济、高效和实用。因此,本文选取我国优秀的女子铅球运动员巩立娇、李玲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技术的优缺点。(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2-09-26)
温杰,谭达顺,王艺[7](2012)在《世界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赛事水准之高,参赛运动员代表了近几年的最高水平。对本次比赛前八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研究,分析其技术特点,对于教练员针对运动员进行技术训练和参加高水平的比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决赛的八名运动员技术动作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2-09-26)
李建臣,冯国群,陈强[8](2012)在《第11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冠、亚、季军推铅球技术叁维运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近景定机叁维摄像测量法、叁维运动学分析法,对济南全运会前3名女子铅球运动员进行技术解析。结果表明:滑步阶段李玲左腿摆动与右腿蹬伸配合不合理,李玲与李梅菊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差值较大,影响了超越器械动作的效果。过渡阶段3名运动员右髋速度均大于左髋速度,有利于髋横轴对肩横轴的超越和身体肌群的有效拉长。最后用力阶段3名运动员右髋、右肩、右肘和铅球4个环节的速度逐渐增加,用力顺序合理,但加速能力不同。3名运动员铅球离手时左侧撑蹬技术均不甚理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屈髋屈膝现象,影响了用力效果。(本文来源于《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李建臣,陈强[9](2011)在《十一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冠、亚、季军推铅球技术叁维运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济南全运会女子铅球冠、亚、季军成绩分别为20.35m、19.38m与18.97m。冠军突破20米大关具备了在世界大赛上争金夺银的实力。攻关组运用高速摄像解析系统对叁名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分析与会诊,力图为他们创造更优异成绩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研究方法:用计算机操作两个采集系统同时对比赛现场进行拍摄,两台摄像机机高1.1m,两机主光轴的夹角90度,拍摄距离11米,拍摄频率为每秒100帧。拍摄后用美国产(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期刊2011-12-07)
刘雪岩[10](2011)在《我国优秀女子推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观国内外推铅球的研究,使我们清楚地看出国内外的体育研究者们,对推铅球教学,运动竞技能力训练,青少年推铅球基础训练及选材,推铅球运动技术诊断与分析和推铅球科研仪器的研制等方面都有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是在我们检索的文件资料视野内尚未发现有关我国优秀女子推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的文献。运动技术是运动员竞技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良好的专项运动技术,再好的体能和心理素质,也很难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推铅球运动员的技术训练是他们整个运动训练中的重中之重的内容。特别是对高水平铅球运动员来说尤为重要。从众多世界优秀铅球运动员的训练实例表明,在推铅球运动员的体能、心理等方面接近的情况下,其技术水平越好,越完美,就能更好地发挥其良好的体能,甚至可以弥补体能的不足,而取得优秀的运动成绩。推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指标评价体系,为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提供了即时快速诊断与评价学生、运动员推铅球技术的内容与标准。是有效改进、完善运动员的专项技术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建立我国优秀女子推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指标评价体系是现代科学训练的趋势所需,也是不断提高我国女子推铅球运动水平的重要举措。所以我们选择了此课题进行研究。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录像解析法和因子分析、逐步回归及灰色理论等数理统计法,对包括获得奥运会金、银、铜牌李梅素、隋新梅和黄志红等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51人次国际健将和运动健将的专项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1.创建出4类因子与7项技术指标的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指标体系,4类因子为:合速度因子、垂直位移因子、角度因子和时间因子。7项专项技术指标是:右脚着地瞬间球高度、出手高度、右脚离地瞬间铅球的合速度、左脚着地瞬间铅球的合速度、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和最后用力时间。2.创建出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专项成绩预测模型为: Y=2.215×X11-4.19×X5+0.838×X7-7.002,其中X11是出手初速度,X5为右脚着地瞬间球高度,X7是出手高度。3.构建出我国优秀女子推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指标的评价与诊断标准,具体有:优秀女子推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指标的单项评分标准,我国优秀女子推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指标的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12-01)
女子推铅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我国备战和参加2016年里约奥运会优秀女子铅球集训队队员的投掷技术为研究对象,其中部分集训队员达到了里约奥运会的A标,并参加了里约奥运会的及格赛,特别是巩立姣在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铅球项目决赛中取得了20.30m的好成绩。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生物力学测试法、生物力学解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备战里约奥运会女子铅球集训队员推铅球技术动作主要肌肉的用力特征和技术表现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对集训队员推铅球技术的分析和诊断,找出集训队员各自技术特点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用于指导备战期的训练实践,为集训队员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滑步阶段集训队员下肢右侧叁个主要关节的最大速度依次为:右踝>右膝>右髋,这一规律符合滑步阶段“短、平、快”的原则;郭甜茜滑步阶段滑步距离较短;巩立姣应在现有的基础与专项意识上适当增加滑步距离。2巩立姣滑步阶段具有用时较长,滑步距离短,摆蹬技术比较流畅的技术特点;卞卡滑步阶段上体抬起较早,右髋发力过早,最后用力效果不理想;高阳和郭甜茜超越器械姿势形成不充分,导致滑步阶段所获得的速度在最后用力阶段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滑步阶段躯干前倾角度的大小与身体重心速度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3过渡阶段由单支撑转为双支撑的过程中,卞卡对铅球的加速情况相对较好,但滑步阶段结束进入过渡阶段时,卞卡向投掷方向转体过早;高阳和郭甜茜2名集训队员从右脚着地到左脚着地瞬间铅球速度没升反而下降了,导致滑步阶段获得的铅球速度未得到充分利用。4最后用力阶段巩立姣的出手速度较为理想,但4名集训队员出手速度与我国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李梅素、黄志红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出手角度也仍需改善,但出手角度并不是越大越好。5肌力测试结果表明,4名集训队员中成绩最好的巩立姣,膝关节屈、伸时力量并不是最大的;膝关节做等速屈膝与伸膝时,卞卡、高阳、郭甜茜相比于巩立姣膝关节屈与伸力量不弱,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3位集训队员推铅球技术动作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国女子铅球集训队想在里约奥运会上取得理想成绩,教练团队就应在集训队员技术稳定的前提下,增加4名集训队员膝关节屈伸动作的力量,为集训队员更好的形成投掷前的侧弓形与反弓形用力姿势提供有力支撑,以达到尽可能弥补与国外现役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差距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子推铅球论文参考文献
[1].张威威,周继和.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刘相蓉与孟倩倩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学对比分析[C].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8
[2].何瑞华.备战里约奥运会国家女子铅球集训队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7
[3].杜景涛,刘雪岩,刘建国.我国优秀女子推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指标与成绩预测模型[C].Proceedingsof2014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hysicalEducationandSocietyManagement(ICPESM2014V23).2014
[4].温杰,王艺.世界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
[5].白光斌.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C].2012国际体育科学与学校体育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
[6].王国伟.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巩立娇与李玲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对比分析[C].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2012
[7].温杰,谭达顺,王艺.世界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分析[C].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2012
[8].李建臣,冯国群,陈强.第11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冠、亚、季军推铅球技术叁维运动学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
[9].李建臣,陈强.十一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冠、亚、季军推铅球技术叁维运动学研究[C].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2011
[10].刘雪岩.我国优秀女子推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